學習中的快樂,產生于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歡學習的,只是學習的方法和內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對于堅持教育初心個人感悟實用一
一、存在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1年歷程,改革開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的教育改革自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也已進行了15年,其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初見成效,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輸送了不少素質型人才。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當今社會尚存的各種與教育息息相關問題:
1、口號天天喊要給中、小學學生“減負”,但現實是學校的實際操作并未給學生“減負”,課余家教之風盛行,學生負擔未減反增;
2、高等院校為社會輸出的本應是應用型人才,但由于高校教學的專業設置并未結合社會實際需求,導致課堂教育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形成了用人單位難招到合適人才,學生則存在畢業則失業的雙重尷尬;
3、掃盲工作關乎整體國民素質的提高,但在各地的掃盲工作中,教育過程走形式、考試找人代替現象非常嚴重,掃盲率完成得不錯,但實際效果卻事與愿違,掃盲工作形式化現象嚴重,這需引起相關部門重視;
4、不少80、90后青年,思想浮躁,缺乏斗志,不愿付出只求收獲,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偏離實際。
如何針對社會存在的諸多問題切實進行教育改革,如何將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并取得實效,如何矯正身系祖國未來的下一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解決的思路
1、給中、小學學生“減負”,要將具體措施落到實處,把學生“減負”工作責任制層層落實,從政府主管部門、分管領導到教育部門負責人,到學校校長,再到班主任甚至任課老師,層層簽訂責任書,加強監督考核,形成長效機制,在教育綜合考核評定工作中引入“減負”工作考核指標,實行“減負”工作不落實的一票否決制,不斷規范教育市場,嚴禁學校老師變相給學生加負;
2、高校教育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教育服務社會的方針,加強調研,結合實際深入開展改革工作,將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密切掛鉤,增加工作技能方面的課程,真正為社會及時提供所需人才,同時也解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3、掃盲工作形式化,緣于工作方式“一陣風”,監督機制不到位,所以要使掃盲工作真正取得實效,就得將掃盲工作納入經常性工作來抓,加強經常檢查與突擊檢查工作力度,同時建立起暢通的監督機制,接受社會的考評監督;
4、在中、小學德育課程中,應針對當代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相關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課程內容,同時建立起家庭、社會和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引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