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一
"三國終歸晉。這個周末,我第五次把《三國演義 》看了一遍。三國演義里有好多的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氣深重的關羽,勇武過人的趙云,奸詐陰險的曹操,仁義愛民的劉備。無不叫人稱奇。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為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著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眾江南,與曹操并爭天下。今操。愿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唇相譏:"茍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采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后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親愛的同學,你們也來欣賞《三國演義》吧!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二
暑假,我興致勃勃的打開了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一頁又一頁經典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生動的人物,一處又一處精彩的場面在我的腦海中不停浮現。
這本書以三國時期為背景,講述了赤壁之戰、草船借箭、三氣周瑜、苦肉計、空城計等故事……作者用生動的筆調描述了在東漢末年,社會灰暗,以張角為首的黃巾軍趁勢起義,在鎮壓起義軍的時候,各路勢力稱霸一處,互相爭戰。通過赤壁之戰等一些史上著名的戰爭后,曹操、孫權、劉備消滅了其他勢力,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我陶醉在書中那些精彩的戰爭描述和生動的人物故事中,在細細讀完后,感悟很多。我讀到了諸葛亮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誠,關羽的威猛堅強、義重如山,劉備的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張飛的英勇善戰、勇往無前……這些人物在作者的筆下顯得栩栩栩如生,他們的飽滿形象和獨特性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過看《三國演義》這本書,也使我懂得了許多精神層面的東西。從諸葛亮的身上,我學到了他的機智與冷靜;從張飛身上,我學到了他毫不畏懼的精神;從關羽的身上,我學到了他面對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字里行間,我體會到了張飛、關羽、劉備三兄弟之間深厚的情誼,他們發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他們的真摯友誼,戰場上的同生共死,深深地打動了我。
《三國演義》讀完了,感想很多,感悟很深,通過閱讀這本歷史名著,也讓我更加深刻地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及發展。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三
書籍是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
我閱讀過《紅樓夢》的精神片段,觀看過《西游記》里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我還聽說過《水滸傳》里的武松打虎。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草船借箭”這故事。
“草船借箭”出自《三國演繹》長篇小說,是羅貫中寫的。講的是: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干,就想方設法陷害他。有一天周瑜以公事把諸葛亮請來,說是十天之內造十萬只箭,十萬只箭可不少啊!可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還擺酒席招待他,之后又魯肅為他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還有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前后兩邊,并囑咐他千萬不要告訴周瑜,魯肅答應了。
回來后就跟周瑜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很疑惑。前兩天沒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諸葛亮把魯肅請到船里,諸葛亮又吩咐把船用繩索開去。
這時大霧漫天,船考進了曹軍水寨,曹軍一看有動靜只好用弓手射箭,十萬只箭很快就到了,周瑜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果真比不上他。”
從這個故事里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能有著嫉妒心,要時刻請教比自己強的、聰明的人,要懷有一顆謙虛的心靈,爭強好勝,可不能像周瑜那樣,周瑜就是沒有謙虛請教之心,如果周瑜能學習諸葛亮的優點,把自己的缺點改掉,他不會死不瞑目的,也有一點:周瑜沒有個博大的.胸懷,不能容忍比他聰明的人。所以我們要像諸葛亮學習,懂得遇到困難從不退縮。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四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好啊!”奶奶也常常對我說。寒假到了,我這個“小書蟲”可得多讀一些書。這不,爸爸給了我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吸引了我的眼球。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風云并起、三國鼎立的故事。書中有許多英雄豪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古道熱血的張飛、亂世的奸雄曹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忠義勇敢的關羽。
但是《三國演義》里最聰明的人物還要屬諸葛亮。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便一心一意地輔佐劉備,奪荊州,出謀劃策使孫劉聯姻。他真是神機妙算: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我反復讀了許多遍——諸葛亮死后還用木像嚇退了司馬懿。他的機智可是令常人望塵而莫及的呀!魯迅先生曾經在《中國小說史略》中這樣評價諸葛亮:“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最令我佩服!
諸葛亮說過“怠慢則不能勵精”,我以此為座右銘,時時刻刻都告誡自己做事要快些,不能拖拉,慢了就做不好了。以前,我是一個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我常常拖到一個小時寫完。但我認識了諸葛亮之后便立志做一個像他一樣做事迅速的人,把做事拖拉的壞毛病改了。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還讓我得到了許多啟示——我要像關羽一樣忠義勇敢;像劉備一樣重情重義;像趙云一樣忠心耿耿……這本書,真對我有益!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五
《三國演義》是一部著名的歷史小說,屬于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該書的背景是東漢末年,從宦官亂政、黃巾起義開始至東吳國滅亡的八十多年紛爭。該書分為兩個時期:群雄割據;三足鼎立。
以下我對兩個時期發表我的感受和大致介紹一下:
群雄割據從董卓進京到劉備入蜀,四十多年的歷史。在當時東漢的皇帝已經管不了國家了,權利被宦官大臣“孫堅孫策起江東,袁紹袁術興河梁;劉焉父子據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
可是他們都被晉所滅,我認為在三個國家后期:蜀國后主無道,寵幸宦官,即使諸葛亮也無力輔佐,最終安樂公劉禪降于晉;北魏國則政司馬氏,皇帝柔弱,最終曹奐被司馬炎逼迫退位;東吳國則無力抵抗,最終孫皓投降晉。
俗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好書。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六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想必大家都讀過吧!在這四本書中,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它記載了中國古代三國時期的一段歷史文化。
《三國演義》中主要記述了漢建寧四月開始,皇宮出現的種種不祥之兆,各種禍端接踵而來,一直天下大亂。之后出現劉備、關羽、曹操等人的戰爭。
《三國演義》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尊重人才的劉備、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佩服關羽。因為他武藝高強,曾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我不僅佩服他的武藝高強,更敬佩他對朋友的忠肝義膽。他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一直被后世傳頌。當他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著劉備。他刮骨療毒的故事更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一次他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天氣,臂骨疼痛,醫生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愈,關羽即伸臂給醫生,開始刮骨,血流盈,而關羽卻一面飲食酒肉,一面與馬良下棋,神態自然,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他這才叫英雄氣概呢!
《三國演義》也描述了許多戰爭的場面,而戰爭無非就是百姓遭殃,戰爭參與的人員大都是來自百姓,戰爭中死傷得最多的就是百姓,戰爭導致了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總之,戰爭的最終受害者就是百姓。只有遠離了戰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世界才能夠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希望世界永遠和平,不要讓悲劇重演!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七
說道三國,我們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因為我們成都是三國時蜀國的首都,所以我們身邊就留下了許許多多三國的蹤跡。從去年冬季,隨著《赤壁》的熱映,在全國掀起了三國的熱潮。
我也不例外,看完《赤壁》后,三國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又想了解赤壁前后發生的故事,于是我在寒假里讀完了《三國演義》一書。在《三國演義》小說和《赤壁》電影中描寫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愛民如子的劉備、忠肝義膽的關羽、驍勇善戰的張飛、長勝將軍趙云、一代梟雄曹操……在這么多人物中,我最敬佩、最欣賞的人還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了。
《赤壁》中那個頭戴綸巾手持羽扇,愛說“略懂”,英俊儒雅的諸葛亮給我留下了一個美好的印象。
隨著我讀《三國演義》的進程,呈現在我眼前的諸葛亮不僅僅是《赤壁》里“略懂”的諸葛亮,而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他可以用草船借到十幾萬支箭,還唱著空城計嚇跑了司馬懿,這足以看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借來東風,火燒赤壁;他還可以稱之為發明家,木牛流馬,雞公車,孔明燈......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不僅諸葛亮的才能讓我敬佩,當我走進武侯祠,看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和劉備君臣同廟,還有他的治家名言“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他高尚的人品也令我感動,也得到了千百年來老百姓對他的敬佩和愛戴。
諸葛亮的才能和高尚的人品雖然讓我們望塵莫及,但是如果我們學到諸葛亮的沉著冷靜,勤奮好學等等,說不定三個臭皮匠就能頂個諸葛亮。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八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魏、蜀、吳三個勢力斗爭的故事,最后晉朝一統江山的故事。
《三國演義》當中,提到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大家都會想到:諸葛亮,提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大家還會想到:諸葛亮。諸葛亮究竟怎么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呢?他借東風,空城計,七星燈,三氣周瑜,罵死王朗,草船借箭,木牛流馬,智料華容道,錦囊殺魏延,巧擺八陣圖,以木偶退司馬懿。他又怎樣鞠躬盡瘁呢?在劉備死后,他明明知道劉阿斗乃無能昏庸之輩,卻還是盡力用自己的智慧來幫助蜀漢成就大業,最后累死。
《三國演義》告訴了我忠,義,仁,德,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九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這本名著向我們展現了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義膽忠肝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忠厚老實的劉備,狡詐多疑的曹操。
書中三顧茅廬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為了招賢諸葛亮的故事。第一次下著大雪,劉備去拜訪諸葛亮,結果他不在,第二次去也是沒有在家,第三次諸葛亮在睡覺,于是劉備冒著大雪在門外等候,諸葛亮醒后見他這么誠心被感動了,于是決定出山輔助劉備,幫助劉備建立了三國中的蜀國。
劉備的誠懇令人感動,張飛的火爆脾氣也很可愛。
張飛是一個火爆脾氣,在戰場勇猛無敵,但是他在劉備面前卻是言聽計從,他上戰場時像殺出的一匹黑馬,并且對敵人“啊呀呀”的暴叫,他一心為主,忠心耿耿,嗓門也大,記得那次張飛一聲大吼,嚇退百萬曹軍。
《三國演義》中還有很多英雄人物和經典故事,這需要我們細細地品讀,我相信每一次品讀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味道,讓我們回味無窮!
中國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篇十
我最近在與一位深謀遠慮的老師交流。這位老師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書中有三絕:奸絕曹操,義絕關羽,智絕諸葛亮,通過三絕,讓我們了解到各個人物如何團結、籠絡和招賢納士,以及在戰場上的隨機應變、斗智斗勇。
曹操可真奸啊!奸詐詭秘、老謀深算,信奉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可教天下人負我,由此可看出他有多么奸詐、狡猾,在和陳宮逃亡途中,因多疑而殺了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一家。
關羽又是何等有義啊!在徐州被攻破后,關羽被迫降于曹操,而他一聽見劉備的消息,不管山高路遠的尋找劉備。在途中,他過五關,斬六將,等英雄事跡被傳為美談,不僅如此,刮骨療毒也是令人贊嘆不已。
諸葛亮真乃智的化身,火燒博望坡,打敗夏侯淳,欲擒故縱南蠻王孟獲,嚇跑司馬懿的空城計,大霧中草船借箭,計計得勝,真乃智絕也。
《三國演義》是智慧戰場,不論兵多兵少,只論將才和智慧,也告訴我們:做事要有巧妙的方法。希望大家好好閱讀,學習其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