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難點是指在教學中學生較難理解或掌握的知識點,我們應該根據教學難點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在這里,我們整理了一些經典的大班教案案例,教師們可以參考其中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鵲橋仙教案全國一等獎篇一
【原文】
鵲橋仙——[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流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思想感情】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賞析】
詞一開始即寫“纖云弄巧”,輕柔多姿的云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仿佛都在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正在飛馳長空。
關于銀河,《古詩十九首》云:“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在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在目。
這里,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圣潔而永恒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于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于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此詞的結尾兩句,是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
【讀后感】
秦觀的這首《鵲橋仙》,寫的是留傳千古的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詞的上片,以簡潔的筆調,寫出了他們七七佳期相會的盛景。詞的下片,則以濃墨重彩,寫出了他們依依惜別,將愛永存心間的忠貞。作者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
意境新穎。牛郎、織女被王母強行隔開后,一年才有一次鵲橋相會。詞人既沒有慨嘆他們聚少離多,更沒有抒發繚繞于胸的脈脈相思。而是自出機抒,將筆鋒定格在歌頌堅貞不渝、誠摯不欺的愛情上。
匠心獨具。宋時多數人對愛情的看法,就是兩情相慕,必形影不離,分分相愛,秒秒相親。而秦觀卻否定了這種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他要倡導與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這不能不說是難能可貴的。
獨辟蹊徑。起句的“纖云弄巧”,以輕柔多姿,優美巧妙的云彩,來顯示織女手藝的精巧絕倫。然而,就是這樣美麗多才多藝的仙女,卻不能如己心愿,與相愛的人共渡美好生活。那飛馳長空的流星,也因為看到他們的離愁別恨,傷悲而墜。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感慨,至“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為結,以字字珠璣、落地金石的警策之語,宣揚了人間愛情的真諦,使詞讓人讀來余味雋永。正因為人們心中都渴望,能擁有這樣的愛情,才使得這首詞能流傳久遠,歷久而不衰。
悠悠千古,無論是人間,還是仙境。何處不是在為情癡,為情狂?天上人間,何時聽不到“情到深處人孤獨,自古多情傷離別”的感嘆。人非草木,仙孰能無情。朗朗乾坤,怎一個“情”字了得。
現實中,因為情苦,演繹出多少潸然淚下的故事。網絡里,因為情累,寫下了無數悲傷哀怨的文章。一個“情”字,多少男女立過:“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誓言。一個“情”字,多少男女發出:“五百年佛前青燈相伴,怎就求得個擦肩而過”的感嘆。
不管是誓言也好,還是感嘆也罷,不管是現實世界,還是虛假世界的愛情。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寬容,都應當是首位的。雖然愛情是一種深刻在心尖上的情感,但你如果太在乎,太在意,就很容易心生猜忌與疑慮,也許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都會胡思亂想,而使其變的面目全非,最終必然導致情恨,情傷,情亡的結局。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就是告訴人們,相愛的男女,不能像藤蔓與樹一般,相互依附、彼此寄生、時時纏繞。而是要在深厚感情基礎之上,彼此給對方保留一個寬松的空間,同時保有自身人格的相對獨立。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意的相通,心靈的默契,彼此在快樂的氛圍中,深深地眷戀著對方。只有這樣才能共享,你幸福著我的牽掛,我沉醉于你的柔情。一起搜尋屬于彼此的時空,一起數著只為彼此的心跳,為對方的憂傷而憂傷,為對方的快樂而快樂,這種至情至信的愛情境界。
茫茫人海,匆匆蒼生,相逢相遇,離合悲歡,都是當以珍藏的情緣。當歲月在我們額頭刻滿溝痕,當今天成為久遠的往事,只要保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信念,筆尖流淌出的,就定然是永恒的思念。
鵲橋仙教案全國一等獎篇二
1學會誦讀古典詩詞。
2把握秦觀詞婉約清麗的藝術風格。
3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1解讀文句,分析意境,.
2學習品位詩人的情感、心境
3比較秦觀與舒婷的“愛情觀”。
1意境的品味
2學習對詩歌中的修飾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的鑒賞。。
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出示投影)
“七夕”是一個美好而充滿神話色彩的浪漫節日,自南北朝至今,已纏綿悱惻地流傳千年,永無休止。民間傳說:牛郎因父母早逝與兄嫂共處,經常遭受虐待,后來兄弟分家,牛郎僅得一頭老牛。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觸犯天規被貶下凡。一日老牛開口告知牛郎,黃昏時將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時可趁機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無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計行事,果然取得織女為妻,后來育有一對兒女。王母娘娘得知織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將其押回。牛郎發現織女被緝,乃依老牛臨終囑咐,披上牛皮,用籮筐挑起兒女飛奔天庭追尋織女。王母為阻絕兩人相聚,乃以金簪向天一劃,霎時化成波浪滾滾的天河,從此牛郎織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卻不得相聚。后來玉帝感其至誠,乃特準他們在每年七月七日夜,以喜鵲搭成鵲橋在天河相會。七夕夜經常會下雨,稱之為七夕雨,相傳就是牛郎織女傾訴相思的淚水。如這晚不下雨,天空的云彩會特別好看,因為織女是織造云錦的巧手。舊時風俗,少女們要在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這一美麗神話,引起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詠嘆。如杜牧《七夕》詩云:“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崔顥《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戶戶持針線”;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橋”。我們在前面學過的《迢迢牽牛星》(請同學背誦):“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鵲橋仙》也是以這一神話為題材的傳誦不衰的絕唱。
二、作者簡介:(出示投影)
秦觀(1049~1100)北宋后期詞人,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因政治上屬于舊黨,多次遭愛打擊,最后被貶到遙遠的西南,死于放還途中。他長詩文,詞更享有盛譽,被蘇軾譽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詞作受蘇軾影響,也受與歌女交往的生活經歷影響,內容多寫男女情愛,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風調凄迷幽婉,清麗曲雅,屬婉約派。
三、指導誦讀,整體感知。
1請一學生朗讀,教師進行點撥。
明確:詞的上片寫這對情侶奔赴鵲橋相會時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寫他們將別時以長久相愛的誓言互勉。兩片的結構相似,都可以分為兩小層:前三句是賓,要讀得輕些;后兩句是主,可稍稍重讀。全詞四小節又類似律詩中的起、承、轉、合,讀時須有與此相應的語氣,有鮮明的層次感。最后一小層即“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句,是這首詞的主旨句,讀此句須放慢速度,聲音要柔和些,且有余韻——這雖是誓言,卻當視為兩位主人公的內心獨白,讀成山盟海誓的語氣,就沒有余味可尋了。
3全班齊讀。
通過誦讀,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品味詞的音韻美。
四、品味意境,鑒賞要點。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曾稱贊秦觀道:“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下面逐層分析這首詞的情致理趣。
1“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片片云彩變幻著花巧,銀河兩岸,牽牛織女星光閃耀,訴說著無盡的思念與煩惱。只有這個七夕之夜,才能渡過遼闊的銀河。)寫的是這對情侶在奔赴見面地點的路上,的確是語淺而淡,但仔細想想,卻又很有情味。詞中先寫出人物形象:織女是紡織能手,善織云錦,所以用“纖云弄巧”寫她,可想象她是穿著自織的錦衣去會見她丈夫的。再寫處在銀河兩邊的牽牛織女兩星閃爍不停,似乎流露出終年不得相見的無限悵恨,只有七夕才得相聚傾訴衷腸。暮色漫天,星光微明,長途跋涉,終得一見,匆匆復匆匆,怎不令人愁緒萬千。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時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鑒賞。明確:〈古詩十九首〉中,把銀河寫成“清且淺”,兩岸相隔也不遠,似乎近在咫尺,連對方的神情語態也宛然在目。但一水之隔,又是遠在天涯,有無限相思也只能含情脈脈對視。而此詞中“銀漢迢迢暗度”,以“迢迢”二字寫出銀河之遼闊,兩地相隔之遙遠。兩詩寫法不同,都是為了突出相思之苦,相見之難,可謂異曲同工。〈天上的市街〉中的描寫卻是不同,它給人展示的是作者心中的天國樂園。在郭沫若筆下,牛郎織女這對情侶的面貌已煥然一新,他倆騎著牛兒過天河,游天街,無拘無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這體現了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對幻美的追求,也是他對現實不滿的反映。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這金風玉露時節的一刻相逢,就勝過人間無數次相見)這是情節的發展,寫鵲橋相逢。如果是好作艷詞的作家,在這個地方定會不惜筆墨大肆渲染;而本詞只有這么簡單的兩句:一句說相逢的時令,一句說這樣的秋夜一見,已勝過了人間普通男女的日夜廝守。值得品味的是“金風玉露”一語,它不單是指秋天的風露,我們盡可放開去想——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時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潔的愛情!
3“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溫柔的情意,如流水般纏綿;美好的相聚,似夢境般短暫。怎忍心去回顧孤獨的鵲橋歸路。)寫的是這對情侶相會時的心情。“柔情似水”著重寫情態,托情于物,將兩位主人公的萬般柔情比作銀河的水,含微波蕩漾,長流不斷之意。“佳期如夢”著重寫心態,極言相會之不易,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了相會時的復雜心情。平日他倆只能在夢中相見,此時真的相會,卻又“乍見翻疑夢”了。作者的同時代人晏幾道有句云:“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可見這是久別重逢后人們常有的心態。但這畢竟不是夢中,因為歸路就在身后,剛剛借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才相見又分離,一次短暫的相見卻又是此后長久別離的開始,此情此景,人何以堪?無限惜別之情,無限幽愁怨恨盡在此言之中。
問題設計:詞讀至此,我們明不明白,“勝卻人間無數”的究竟是什么?
4“兩情若是長久時,又且在朝朝暮暮!”這是詞的結句,寫兩位主人公的心愿。意思是,盡管相會的時間極其短暫,但只要雙方真摯地相愛,堅定不移,則年年必有此會,這是無盡期的愛,永恒的愛;而人間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離,也終有生離死別之日,以此永恒的愛與人間有盡期的愛相比,豈非“勝卻無數”的嗎?這就是短暫與永恒的辯證法。至此,詞的主旨已升華到了一個哲理的高度。“多情自古傷離別”是人之常情,而秦觀這兩句詞卻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
提問:這兩句運用的是什么表達方式?與上闋的哪兩句相呼應?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兩句是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它與上片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句議論遙相呼應,使得全詞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聯綿起伏的`情致。同時,升華了詞的主旨,使詞的命意超絕。明人沈際飛評價說:“世人詠七夕,往往以雙星會少離多為恨,而此詞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腐朽為神奇!”
5出示投影:
“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舒婷《神女峰》)
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可暢所欲言,不求一致,但要適度把握,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明確:愛情是一種玄妙的感情,它存在于人們的心中,人們因此而產生的心理變化、思維形式變化以及所做出相應的表現和反應等等,就構成了一個人的愛情觀。對于愛情的理解和定義很久以來就有許多的說法。然而愛到底是什么,仍然是一個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找答案的懸疑,而且得到的答案將會是各種各樣的。那么愛情觀則更是一個說不明白的話題。
《鵲橋仙》一詞情意之潔、格調之高,達到了愛情詞的頂峰。情之所鐘,雖然天各一方,但心心相印,愿已足矣,何必非每日耳鬢廝磨,須臾不可分離?這種境界是修養高尚的反映,和柳永的"閑捻針線伴伊坐"比,高下立見,不可同日而語,即使白居易的"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雖則可謂深情,卻不及此高超通達,自有一種神仙氣概。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獨步千古一點也不過分。
秦觀能寫出這樣的一種愛情名句,有他自身的才情,但客觀上也是有一個時代的原因。在我國的封建社會,婚姻上實行父母包辦、一夫多妻,再由于生產力落后、交通不發達,以及封建的禮教、男尊女卑等,這在客觀上造成了"老妻置異縣"和"重婚姻、少愛情"的情形。中國古代士人雖以家庭為基礎,但又崇尚兼善主義,他們更多的把光陰用于仕官羈旅,所以日常跟他們接觸最多的不是女子,而是他們的同僚、朋友。中國文人寫友情的作品絕對多于愛情,寫婚后的也要多于愛情。
當然也有例外情況,比如李清照與趙明誠有共同的學問、情趣,志同道合;蘇東坡對其妻的愛,《江城子》中可見一斑……還有許多在愛情中消遣人生的落拓文人。
舒婷(1952-)原名龔佩瑜,福建泉州人。她的《神女峰》不僅是一首愛情詩,也是對一個時代精神觀念的反叛和挑戰。古老的中國在精神和觀念的遺產上,曾經保留著許多體現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優秀傳統,但是,其中也確有不少屬于糟粕的"精神鴉片",因此對于"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所煽動起來的"新的背叛"不要一概嗤之以鼻,更不要把腐朽當神奇,把膿腫當作是"艷若桃花"。"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這不正是一種對于新的精神和觀念的呼喚嗎?做一個具有真實的人性的人,總要比做一具木胎泥塑的偶像要好吧。即使人會"速朽",而偶像可以"千秋萬代",可是前者是生命,而后者卻永遠不可能享受到生命的歡樂。
舒婷寫這首詩是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國,戀愛自由、男女平等,人們之間的聯系也變得快捷便利,對待愛情人們更多的是"儒家"的很傳統的心態。舒婷的詩是對傳統愛情觀的背叛,它以一個挑戰者的姿態掀起了沉悶空氣里的軒然大波。
放棄原作的意圖和要表達的愿望,只從現實的社會來評說這兩種"愛情觀"。"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無異于"不求天長地久,只愿曾經擁有",而"兩情真是久長時,也愿意朝朝暮暮"只會是"此情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那么,愛情這個難辨的命題終究沒有一個更為合理、更為美妙的答案。
板書設計:略
附:神女峰
6作業
找陸游的《釵頭鳳》,比較它們之間的愛情
鵲橋仙教案全國一等獎篇三
1、感受秦觀婉約的詞風。
2、鑒賞本詞的情致理趣。
這首詞取材于人們所熟知的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理解起來難度不大。背誦也不難,指導抓住關鍵句和韻腳,掌握兩組對仗的關系就可背誦下來。
0.5課時
“七夕”是一個美好而充滿神話色彩的節日。杜牧《七夕》詩云“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相傳這天夜晚(陰歷七月初七)是分居銀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這個漢魏以來就流傳的美麗神話,引起了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的詠嘆。其中,最膾炙人口、傳誦不衰的絕唱,則要推秦觀的《鵲橋仙》了。
秦觀(1049~1100),北宋后期詞人,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因政治上屬于舊堂,多次遭受打擊,最后貶到遙遠的西南,死于放還途中。他長于詩文,詞更享有盛雀,有《淮海詞》。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余三學士是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詞作受蘇軾影響,也受與歌女交往的生活經歷影響,內容多寫柔情,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風調婉約清麗,辭情兼勝。
輕云變幻奇巧,流星傳達離別之恨,牛郎織女暗夜渡過天河。在秋風吹拂玉露籠罩的夜晚相逢一次,便勝過人間的無數相會。柔美纏綿的感情像水一樣難分,美好的相會時期如在夢里,哪里能夠忍心回看那鵲橋歸路。兩人的感情若是長久之時,又哪里在乎朝朝暮暮的相聚!
明確:這兩句是詞的.結句,寫兩位主人公的心愿。意思是盡管相會短暫,但只要雙方真摯地相愛,堅定不移,則年年必有此會,這是無盡期的愛、永恒的愛;而人間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離,也終有生離死別之日,以此永恒的愛與人間有盡期的愛相比,豈非“勝卻無數”嗎?這里包蘊著短暫與永恒的辯證法,也有詞人注重高質量的愛情觀。
全詞寫的是牛郎織女七夕一相逢的神話愛情故事。句句寫天上事,句句寫牛郎織女事,但讀者同時感受到詞人句句在寫人間,處處在以牛郎織女之情喻人間之情。詞意蘊藉精警,天人相應,情境優美,實為傳誦不衰之千古抒情絕唱。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品讀《鵲橋仙》北宋。秦觀
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
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
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忍顧:怎么忍心回顧。
彩云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
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
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
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
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征點明,練達而凄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于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回腸,感人肺腑。
鵲橋仙教案全國一等獎篇四
教學目的:
1.把握秦觀詞婉約清麗的藝術風格。
2.在誦讀品味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解讀文句,分析意境,比較秦觀與舒婷的“愛情觀”。
教學步驟:
一.話題導語
“七夕”是一個美好而充滿神話色彩的浪漫節日,自南北朝至今,已纏綿悱惻地流傳千年,永無休止。民間傳說:牛郎因父母早逝與兄嫂共處,經常遭受虐待,后來兄弟分家,牛郎僅得一頭老牛。此牛原是天上金牛星,因觸犯天規被貶下凡。一日老牛開口告知牛郎,黃昏時將有七仙女于湖中沐浴,到時可趁機取走一套衣服,使衣服主人無法返回天庭。牛郎依計行事,果然取得織女為妻,后來育有一對兒女。王母娘娘得知織女私嫁凡夫,乃令天神將其押回。牛郎發現織女被緝,乃依老牛臨終囑咐,披上牛皮,用籮筐挑起兒女飛奔天庭追尋織女。王母為阻絕兩人相聚,乃以金簪向天一劃,霎時化成波浪滾滾的天河,從此牛郎織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卻不得相聚。后來玉帝感其至誠,乃特準他們在每年七月七日夜,以喜鵲搭成鵲橋在天河相會。七夕夜經常會下雨,稱之為七夕雨,相傳就是牛郎織女傾訴相思的淚水。如這晚不下雨,天空的云彩會特別好看,因為織女是織造云錦的巧手。舊時風俗,少女們要在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這一美麗神話,引起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詠嘆。如杜牧《七夕》詩云:“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崔顥《七夕》:“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戶戶持針線”;白居易《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橋”。我們在前面學過的《迢迢牽牛星》(請同學背誦):“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鵲橋仙》也是以這一神話為題材的傳誦不衰的絕唱。
二、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后期詞人,字少游,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神宗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因政治上屬于舊黨,多次遭愛打擊,最后被貶到遙遠的西南,死于放還途中。他長詩文,詞更享有盛譽,被蘇軾譽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詞作受蘇軾影響,也受與歌女交往的生活經歷影響,內容多寫男女情愛,亦有感傷身世之作,風調凄迷幽婉,清麗曲雅,屬婉約派。
三、指導誦讀,整體感知。
1.請一學生朗讀,教師進行點撥。
明確:詞的上片寫這對情侶奔赴鵲橋相會時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寫他們將別時以長久相愛的誓言互勉。兩片的結構相似,都可以分為兩小層:前三句是賓,要讀得輕些;后兩句是主,可稍稍重讀。全詞四小節又類似律詩中的起、承、轉、合,讀時須有與此相應的語氣,有鮮明的層次感。最后一小層即“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句,是這首詞的主旨句,讀此句須放慢速度,聲音要柔和些,且有余韻--這雖是誓言,卻當視為兩位主人公的內心獨白,讀成山盟海誓的語氣,就沒有余味可尋了。
2.播放錄音。
3.全班齊讀。通過誦讀,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品味詞的音韻美。
四、品味意境,鑒賞要點。
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中曾稱贊秦觀道:“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下面逐層分析這首詞的情致理趣。
1.“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片片云彩變幻著花巧,銀河兩岸,牽牛織女星光閃耀,訴說著無盡的思念與煩惱。只有這個七夕之夜,才能渡過遼闊的銀河。)寫的是這對情侶在奔赴見面地點的路上,的確是語淺而淡,但仔細想想,卻又很有情味。詞中先寫出人物形象:織女是紡織能手,善織云錦,所以用“纖云弄巧”寫她,可想象她是穿著自織的錦衣去會見她丈夫的。再寫處在銀河兩邊的牽牛織女兩星閃爍不停,似乎流露出終年不得相見的無限悵恨,只有七夕才得相聚傾訴衷腸。暮色漫天,星光微明,長途跋涉,終得一見,匆匆復匆匆,怎不令人愁緒萬千。
板書:“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不信,請看那朵流星,那怕時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鑒賞。明確:〈古詩十九首〉中,把銀河寫成“清且淺”,兩岸相隔也不遠,似乎近在咫尺,連對方的神情語態也宛然在目。但一水之隔,又是遠在天涯,有無限相思也只能含情脈脈對視。而此詞中“銀漢迢迢暗度”,以“迢迢”二字寫出銀河之遼闊,兩地相隔之遙遠。兩詩寫法不同,都是為了突出相思之苦,相見之難,可謂異曲同工。〈天上的市街〉中的描寫卻是不同,它給人展示的是作者心中的天國樂園。在郭沫若筆下,牛郎織女這對情侶的面貌已煥然一新,他倆騎著牛兒過天河,游天街,無拘無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這體現了詩人大膽的想象和對幻美的追求,也是他對現實不滿的反映。
2.“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這金風玉露時節的一刻相逢,就勝過人間無數次相見)這是情節的發展,寫鵲橋相逢。如果是好作艷詞的作家,在這個地方定會不惜筆墨大肆渲染;而本詞只有這么簡單的兩句:一句說相逢的時令,一句說這樣的秋夜一見,已勝過了人間普通男女的日夜廝守。值得品味的是“金風玉露”一語,它不單是指秋天的風露,我們盡可放開去想--一對久別的情侶在金風玉露之夜,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是多么美好幸福的時刻!如此之夜,如此之景,映出多么高尚圣潔的愛情!
4.“兩情若是長久時,又且在朝朝暮暮!”這是詞的結句,寫兩位主人公的心愿。意思是,盡管相會的時間極其短暫,但只要雙方真摯地相愛,堅定不移,則年年必有此會,這是無盡期的愛,永恒的愛;而人間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離,也終有生離死別之日,以此永恒的愛與人間有盡期的愛相比,豈非“勝卻無數”的嗎?這就是短暫與永恒的辯證法。至此,詞的主旨已升華到了一個哲理的高度。“多情自古傷離別”是人之常情,而秦觀這兩句詞卻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
提問:這兩句運用的是什么表達方式?與上闋的哪兩句相呼應?有什么作用?
鵲橋仙教案全國一等獎篇五
1、感受秦觀婉約的詞風。
2、鑒賞“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3、掌握“柔情似水”化無形為有形的修辭手法。
背誦《鵲橋仙》
鑒賞本詞的情致理趣
一課時
講授式
在我國的愛情詩篇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譬如:唐代詩人元縝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又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另外《梅花三弄》引用的千古絕唱“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今天我就來賞析宋代詞人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情致理趣。
1、秦觀:
字少游,北宋詞人,號淮海居士,是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之一。此人少年好俊,胸懷壯志,攻讀兵書,準備馳騁疆場,建功立業。然而世事艱難,他未能如愿以償,后來,性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性格變成了多愁善感,憂郁細膩,可以這樣概括:“身為男兒身,心為女兒心”
2、秦觀詞的特點:
情韻兼勝,淡語有味,淺語有致,總之,傷心人寫傷心詞。
相傳牛郎織女相戀而結合,觸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塵,后夫妻分居在銀河兩側。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這天晚上會有無數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成一座長橋,便于他們相會,人稱“鵲橋相會”。傳說織女精于紡織,能將天上的云織成錦緞,是織造云錦的巧手,所以,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別好看。舊時風俗,少女們要于此夜陳設瓜果,朝天禮拜,向織女“乞巧”。這個美麗神話,引起了古往今來多少詩人的詠嘆。
1、師讀,學生齊讀,一名學生讀
然后讓學生說出上下闕的內容:
上闕:情侶奔赴鵲橋相會
下闕:情侶以長久相愛的誓言互勉
1、“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纖云弄巧”引出會織彩云的織女,“飛星傳恨”引出急切想見到自己心愛的妻子的牛郎。“銀漢迢迢暗度”寫七月七日夜,他們從天帝強劃的迢迢銀河兩邊雙雙暗度。
2、“金鳳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這是情節的發展,寫鵲橋相會,如果碰上好做艷詞的詞人,在這個地方定會不惜筆墨大肆渲染得說他們如何纏綿!如何悱惻!如何多情!本詞作者只寫這么簡單的兩句:一是說相逢的時節(秋天的早晨),二是說這樣的相逢遠勝于人間的相逢。
值的回味的是“金鳳玉露”一語,他不但使這秋天的風露,有它的'象征意義,秋天的露水晶瑩剔透,象征著他們的愛情純潔和高貴,一年只有一次,這此刻是情侶之間最美好的時刻。
至于,“勝卻人間無數”的深刻內蘊,則無妨作為一個懸念暫且留下,看多下闕,自會明白。
3、“柔情似水,佳期入夢,忍顧鵲橋歸路。”
這一句,寫的是這對情侶相會時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入夢”(從修辭上來講:比喻,對偶)。
“柔情似水”著重寫情態,托情于物,將兩位主人公的萬般如情比作銀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蕩漾、綿綿不斷之意。
“佳期入夢”著重寫心態,極言相會之不易,此所謂:“既見而驚,驚而后喜,喜而反疑是夢。”作者同時代人晏幾道有詩云:“今宵剩把銀剛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可見這是久別重逢后人們的常有心態。
關于“柔情似水,佳期入夢,”我們可以試想一下,《新白娘子傳奇》中“西湖送傘”的故事情節,許先和白素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是“柔情似水,佳期入夢,”的最好闡釋。
“忍顧鵲橋歸路”是寫不忍心回頭看剛剛相會過的鵲橋和分離時的歸路,這一句則表現他們難舍難分、難以割舍的情感。是呀,一次短暫的相距卻是此后長久分離的開始,此情此景,讓人如何承受呢?因為來自不易,所以難能可貴,所以他們短暫的相聚比人間夫婦的朝朝暮暮更讓人感動,更讓人留戀。這就是“勝卻人間無數”的所在。
4、“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詞的結句,意思是寫兩個人的愛情若是象織女和牛郎那樣,真摯牢固又長久,又那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時時相守、朝朝暮暮!
意思是盡管相會的時間極其短暫,但只要雙方真摯的相愛,堅定不移,則年年必有此會,這是無盡期的愛,永恒的愛,而人間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離,也終有生離死別之日,一次永恒的愛與人間有近期的愛相比,這就是作者所言“勝卻人間無數”之所在。這就短暫與永恒的辯證法。到這,詞的主旨就升華到一個哲理高度。這是其一。
只要兩情久長,真心相愛,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卻也勝過朝歡暮聚,這把追求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卿卿我我的世俗愛情,升華到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是其二。
背誦這首詞,默寫這首詞
鵲橋仙教案全國一等獎篇六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翻譯:
彩云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
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
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朝暮暮度此生。
對照翻譯: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彩云顯露著自己的乖巧,流星傳遞著牛女的愁恨。縱然那迢迢銀河寬又闊,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鵲橋上牛郎織女喜相逢。團圓在金風習習霜降日,勝過了人間多少凡俗情。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莫說這含情脈脈似流水,莫遺憾美好時光恍如夢。莫感慨牛郎織女七夕會,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莫悲傷人生長恨水長東。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朝暮暮度此生。
【小編推薦更多
鵲橋仙教案全國一等獎篇七
教學目的:
了解宋詞的基礎知識及作家經歷。
領悟詞中深遠而優美的意境,并背誦詩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詞的意境的領悟和詞的背誦。
教學方法:
講讀與背誦結合
所需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鵲橋仙
秦觀
一、關于宋詞:
詞產生于唐代,興盛于宋代。詞是一種配樂的詩歌。唐代傳入了大量的西域音樂,稱為胡樂。胡樂和民間音樂結合,稱“胡夷里巷之曲”。這種音樂在宴會上演奏,稱“燕(宴)樂”。詞是配合燕樂的歌。這種配合燕樂的歌,字句有長短,故又叫長短句。晚唐時期,中國文學史上詞獨立成為一體,與詩并行發展。
詞從產生直到北宋初期,都是風格柔婉,表現細致纏綿的感情,稱為婉約派。到了蘇軾,用詞來抒寫自己的抱負,創造了一種豪邁的風格,稱為豪放派。到了辛棄疾,這種豪邁的詞風進一步宏揚。
北宋:晏殊、晏幾道父子、柳永、蘇軾、李清照
南宋:陸游、辛棄疾、陳亮、岳飛等
二、作者簡介:
秦觀: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北宋詞人。元豐進士,曾受學于蘇軾門下,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后被蘇軾薦于朝,歷任太學博士等官職,后被貶,又徙郴州、雷州。以詞著稱于世,其作多寫男女戀情,或感嘆身世,風格輕柔,詞情俱佳,尤能創造性的刻畫人物形象,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鵲橋仙》(纖云弄巧)、《踏沙行》(霧失樓臺)等。
三、詞欣賞
(一)注釋:
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二)評解: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三)集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秦觀的這首《鵲橋仙》獨具豐彩,是富有創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沒有慨嘆會少離多,也沒有抒發脈脈的相思。卻自出機抒,歌頌堅貞不渝、誠摯不欺的愛情。
沈祖《宋詞賞析》:這首詞上、下片的結句,都表現了詞人對于愛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了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文史知識》(1982.12):秦觀的這首《鵲橋仙》上片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發抒感慨,下片詞人將意思翻進一層,道出了“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愛情真諦。這字字珠璣、落地若金石聲的警策之語,正是這首詞流傳久遠,歷久而不衰的關鍵所在。
[知識拓展]
《鵲橋仙》賞析
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纖云弄巧:是說纖薄的云彩,變化多端,呈現出許多細巧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金風:秋風,秋天在五行中屬金。玉露:秋露。這句是說他們七夕相會。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評解:
《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本詞的內容也正是詠此神話。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下片則是寫依依惜別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夢”,既點出了歡會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忍顧鵲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更為深曲:看猶未忍,遑論其他?“兩情若是”二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
顯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鵲橋仙教案全國一等獎篇八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注釋
(1)鵲橋仙:此調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五十六字,仄韻。
(2)纖云:輕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3)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4)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5)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6)忍顧:怎忍回視。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譯文
秋云多變,流星傳恨,牛郎織女在七夕渡天河相會。
秋風白露在秋天相遇,勝過了人間無數的兒女情長。
溫柔情感如水,美好時光如夢,不忍回顧各回鵲橋兩頭的路。
如果雙方的感情是堅貞不渝的,又何必執著于朝夕相守。
[秦觀鵲橋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