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黃山字登黃山字篇一
人家說,“黃山歸來不看山”。黃山,真有如此神奇?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黃山烽六六,面面青芙蓉。”“楓林相間,五色紛披,燦若圖繡”。然而,黃山的美,一定要親自品味,才能體會其中的奧妙。
——前言
一、松
松,作為黃山四絕之一,自古以來就為人所稱道。這一次黃山之行,終于領略到它所具有的獨特的美。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以石為母,頑強地扎根于巨石裂縫之間。它們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顛,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饒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懸,忽臥,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最著名的黃山松有: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棋盤松,蒲團松,鳳凰松,接引松,麒麟松,探海松,舞松-----這就是黃山的十大名松。它們每一棵都獨具美麗,優雅的風格。
二、石
那千奇百怪的石頭,似人非人,似物非物,似鳥非鳥,似獸又非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令人拍案叫絕。
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門,仙人指路,老僧采藥,蘇武牧羊,童子拜觀音等等等等,無一不讓人留戀忘返。
三、云海
“自古黃山云成海”,黃山是云霧之鄉 ,以峰為體,以云為衣。
黃山的云海以美,勝,奇,幻而享譽中外,若登上光明頂,便可盡收諸海于眼底,領略“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境地。
大凡高山,可以見到云海,但是,黃山的云海更具特色。陽光照耀時,流云散落在諸峰之間,云來霧去,變幻莫測;風平浪靜時,云海一鋪萬傾,波平如鏡,映出山影如畫,遠處天高海闊,峰頭似扁舟輕搖,近處仿佛觸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來感受它的溫柔。
忽而,風起云涌,波濤滾滾,奔涌如潮,浩浩蕩蕩,更有飛流直瀉,白浪排空,驚濤拍浪,似千軍萬馬席卷群峰。
游完黃山已經2天了,但黃山奇妙的景觀還時時浮現在眼前。黃山,美的天堂!
——后記
登黃山字登黃山字篇二
黃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更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我早就想去了。暑假里,我們一家人和黃興陽一家人去了黃山游玩。
黃山有四絕,分別是: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我印象最深的是怪石,我就給你們講一下怪石吧!
我們坐在纜車上的時候,突然被兩塊石頭吸引住了:一塊尖尖的石頭上面頂著一塊圓圓的.石頭,我真擔心有一天一陣風把這塊石頭吹下去把人砸死了,可這么多年都沒掉下去,太厲害了!
之后,我們又到了排云亭,我在那里看到了“仙人曬靴”和“仙人曬鞋”。分別是有一只“靴子”倒扣在一塊懸出來的石頭上,和一雙“鞋子”放在一塊 平整的大石頭上。爸爸給我照相的時候,我還用手指“捏”了一下“靴子”的頭呢。
第二天,我們看完日出就去看飛來石。從遠處看,飛來石就像準備發射的火箭一樣,好像要飛到遙遠的地方。從近處看,它高高地聳立在眼前,一點也不像是火箭。
最后,我們走上百步云梯,來到了蓮花峰腳下,看到了“玉兔吃靈芝”,在陡峭的石壁上有一塊凸出來的大石頭,就像一只活潑的小兔子,它的嘴巴上有一棵青翠的小松樹,這就是“靈芝”了。“這只玉兔吃了靈芝不就能長生不老了嗎?”我不禁這樣想。我們從蓮花峰上下來就去看迎客松,我和黃興陽在迎客松下照了幾張相就下山了。
黃山的奇石多么有意思啊,我真想下次再來。
登黃山字登黃山字篇三
前天,我開始了我的黃山兩日游。
黃山四絕是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我們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奇松、怪石和云海,但溫泉在山腳下,我們沒有看到。和我經常爬的紫金山相比,最大的差別就是黃山上的樹以松樹為主,而紫金山上則有各種灌木。它們還有一個區別,就是黃山上除了松樹,幾乎到處都是石頭,而紫金山除了天文臺附近石頭很多外,其他地方幾乎沒有石頭,像森林一樣。
一下索道,我們的小團體就翻過好漢坡,來到玉屏峰前參觀迎客松。它已經很老了,有快一百歲的樹齡了。看完迎客松,我們就吃午飯。吃完午飯,我們又參觀了手機石、鯉魚躍龍門,就去爬黃山最高峰——海拔1864米的蓮花峰。
我爬了一點點,就聽見一群人在說:“我的體力已經到極限了。”不免有些得意,但我很快就發現,有很多人還在我上面,就不再得意。不一會兒,就到了山頂,我體會到了“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境。
我接著游覽了鰲魚峰。鰲魚峰上景點很多,比如鰲魚吃螺螄、老鼠偷油、拇指石等,從光明頂那個角度還能看到鰲魚駝金龜。鰲魚吃螺螄是鰲魚峰上天然形成的皺紋很象一些螺螄,旁邊還有一些皺紋很象一只大張著嘴的鰲魚,那只鰲魚好象在吃螺螄一樣。老鼠偷油則更巧,是山上的皺紋像一只沒有尾巴的老鼠,但是它的尾部有一段長長的樓梯,就像它的尾巴一樣。而它的嘴部有時會滴水,所以就像老鼠在偷油。拇指石呢,就像從山里翹出來的一只大拇指。鰲魚峰一般分兩條線路,一條是走鰲魚洞,是從后山往前山的路線;另一條是走一線天,是從蓮花峰過去的路線。我們走了一線天。一線天又叫桃花道,因為一線天最頂端的上方有兩塊懸崖,中間有一小條縫,把一個巖石球卡在了里面,這個巖石球叫繡球石。我剛爬過繡球石,天空便一下子唏里嘩啦地下起了大雨。我趕緊穿上了塑料雨披,躲在了傘下面。可是,雨太大了,傘也擋不住,雨披也給雨打破了。幸好這里離我們晚上要住的白云賓館很近,我們便冒雨沖進了白云賓館。
第二天早晨吃過早飯,我們就離開白云賓館,去參觀了飛來石、東海大門,又去看夢筆生花。但云霧太大,沒看清楚。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雨傘松、黑虎松、情人松、龍爪松、小“迎客松”——探海松。提起黑虎松,還有一段故事呢!從前有一個高僧,發現這棵松上臥著一只黑虎,但是再回頭去看的時候,那只老虎就不見了。黑虎松因此而得名。有一位畫家,十次來黃山,畫了九次黑虎松,說明他對這棵松很喜歡。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次我親自游覽了一次黃山,感覺真是不虛此行。
登黃山字登黃山字篇四
黃山冬景,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絕。無愧于天下絕中之絕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許于某一個早晨推窗眺望,會突然發現窗外的景致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了一片銀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樹木像叢叢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非也,這就是難得一求的霧凇!帶上拐杖,出戶登山,放眼四望,只見群峰錯列,松林密疊,一派銀裝素裹。黃山一改往日蔥蘢蒼翠的面目,到處一片潔白,天地渾然一色。從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凝聚著潔白無瑕的晶體,如披銀疊疊,似掛珠串串,山風拂蕩,晶瑩耀眼,如進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瓊閣,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的夢幻之境。
說到黃山,就不得不提到古民居。遠看古民居,白墻黑瓦,非常壯觀。走進一看,每條弄堂都是筆直的,路是用鵝卵石鋪的,兩邊的墻也是用鵝卵石鋪的。每條弄堂都很相似,進去的人出也出不來,像個迷宮。每家門前的石板上都雕著花蟲鳥獸,每戶家里的橫梁上、柱子上、窗門上,都雕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有人物、有鳥獸、有花草、有蔬菜,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門板上貼著古代流傳的剪紙,非常精致。朦朧中的皖南古民居,像是韻染的水墨畫卷,魅力無窮。對了年,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后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人們總是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確是這樣,家鄉的風俗和外地可不同,春節便是一個代表。家鄉有一句俗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年的臘八,就好像是過年的“演習”:廚房中“嘟嘟嘟”的臘八粥,庭院中人們“掃塵”的喧囂聲……一切都是那么和諧,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臘八過后,便是臘月二十四的拜祖祭祀,炮竹聲此起彼伏,襯托出對先人們的思念。過不了幾天,春節接踵而至。比起臘八的熱鬧,春節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家家戶戶都在更換門聯,好似一幅活靈活現的《春日》。吃過年夜飯后,年三十的“壓軸戲”出場了——各式各樣的煙花爆竹盡情地綻放,把浩瀚的天空當作自己的舞臺,老人笑了,孩子笑了,天地間似乎都沸騰了……當然,還有正月元宵的猜燈謎、獅子舞等等,都充滿了人們對來年的憧憬和彼此的祝福。
在我眼中,家鄉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美麗,那么可愛。我驕傲,我因我是黃山的一員而驕傲!
登黃山字登黃山字篇五
黃山畫派的創始人石濤曾說過:“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的的確確,黃山是堪為人師、為友的。
盡管我初上黃山正趕上一臺颶風,黃山山上是風雨交加,云霧迷蒙,幾十米外難見物體,難辨方向。只聞風雨聲和游人的驚叫聲。
好在導游和當地人有經驗,讓我們無論如何都要買上雨衣,背包和拐杖,才能上黃山。確實,黃山很神秘,很博大,很偉岸,很峻峭,但其氣候也是變幻莫測,非常具有欺騙性、隱蔽性。往往山下是陽光燦爛,而山上則是雨霧迷茫,亂云飛渡,風雨交加。黃山是若隱若現的精靈,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當然,天氣晴好時,黃山肯定是實實在在,坦胸露懷的偉丈夫。難怪有那么多詩人、畫家、“發燒友”對黃山一見鐘情,癡癡愛戀,有的甚至終生與黃山為伴。比如漸江、石濤、黃賓虹、劉海粟等大師。那個大畫家劉海粟老先生93歲了還要十上黃山,他愛黃山、畫黃山、寫黃山,真正是如癡如醉,難分難舍。他留在光明頂的對聯:“海到盡處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真個是意境深遠,氣勢非凡。
我的老鄉,詩仙李白五十四歲時往來于宣城,秋浦,南陵等地,曾游黃山。他有描寫黃山勝景的名句:“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李白還戀戀不舍地寫下:“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這是李白的遺憾更是黃山的遺憾。
徐霞客一生兩次游黃山。登天都峰、蓮花峰文殊院,飽覽綺麗風光。他曾作游黃山日記前后兩篇。有人問徐霞客:"游歷四海山川,何處最奇?"徐氏回答:"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來,民間將此意演化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明代詩人余紹祉曾留下 “翠壑丹崖千丈畫,白云紅葉一溪詩”的名句。
當日吾與妻上黃山,從地質博物館處坐纜車上山。山上山下真可謂兩重天。風雨之中,我們只看到幾處奇石和勁松。那迎客松在大風大雨里掙扎,可能根本沒有心思迎客。倒是那些鄰近的奇峰怪石時隱時現,好像故意逗我們玩;遠處的根本不顯身影,驕傲地隱藏在大風大雨大霧中。我們感到十分無奈。導游和纜車工作人員說:你們來的不是時候,臺風季節,來黃山是近看路和樹,其余全是霧。好在我們不懼大風大雨,終于冒險經過鰲魚背,登上了光明頂。
掃興而歸。又坐纜車下山。我們在纜車站等了半個多小時,盼望雨過天晴,太陽從云縫里鉆出來,哪怕一小會兒,讓我們見識一下黃山的真面目,哪怕是半張臉也行。可他就是不肯,就是那么小家子氣,就是那么神秘莫測。我們只好自嘆運氣不佳,同時自己安慰自己,留下遺憾也好,有機會一定再來黃山。當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千萬要錯過臺風季節。
回到山下,我們不時回頭,偶見近處露處一座山峰,那只不過是黃山的一角,我們趕緊拍照。過了一會,黃山又不見了。他確確實實在呼喚朋友:再見!因此,我腦海里突然冒出幾句詩來:若隱若現是黃山,神秘莫測時改顏。如要求得真經歸,自然為師效前賢。
登黃山字登黃山字篇六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我渴望能親眼目睹黃山的美麗風光。暑假里,我們一家去黃山游玩。啊,真是名不虛傳呀!在黃山我看到了波濤洶涌的云海,看到了奇形怪狀的山石,看到了美麗的日出我對奇特的黃山松和云海情有獨鐘。
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當然是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了。樓前懸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依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它有一從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雙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整個黃山的代表了。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毫不遜色。
大海中時隱時現,使人感到仿佛進入了仙境。
黃山真美啊!怪不得人們都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我愛你!我希望能有機會,再來看看你的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