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去上海玩字寫去上海玩篇一
;我2004年剛到上海時,并沒有租房子住,而是蹭住在同學的集體宿舍里。他那時在上鋼三廠工作,就是后來開世博會那地段。宿舍是兩人一間,兩張上下鋪的高低床左右分立,很容易就給我一個床位。這對于當時月薪2000多塊錢的我而言,可是莫大的恩惠,省的不只是幾百塊的房租,還有水電煤和網(wǎng)絡(luò)費。后來他跳槽走了,我憑借著他的面子和自己的好人緣,竟然又繼續(xù)在那里蹭住了幾個月。算起來,前后在那里住了大半年的時間。當然,錢雖然省下了些,卻并沒攢下來。別看我當時收入低,心氣還是挺高的,我很努力地在追求一個女孩。現(xiàn)在想想,也不知道當時哪兒來的勇氣,隔三岔五就穿著一條沒熨過的褲子,捧一束鮮花,站在她那所985高校研究生宿舍樓下。她之所以沒嫁給我,或許,跟褲子有關(guān)。
搬離那宿舍之后,又隨著工作變動而陸續(xù)輾轉(zhuǎn)了兩個地方,最終,我在一戶上海人家常住了。當時我剛跳槽到一家美資五百強公司,月薪過萬了,回頭再看看自己租住的那間由廚房改裝的群租房,就覺得跟自己不是那么般配。我其實很滿意它只收五百塊的房租,而且與大潤發(fā)超市只是一墻之隔,晚上可以溜達著去買半價的面包或者咸雞等熟食,但它沒廚房。沒廚房,我就不能包餃子吃,而在外面餐館吃餃子,貴且不說,關(guān)鍵是太難吃了。于是,我走進了附近的一家房屋中介,想著,總要租一個有廚房的房子,群租就算了,合租倒是可以,最好是跟一位美女合租。就在那里,我遇到了房東阿姨,她恰好跑去打聽,她家的房子為什么還沒租出去。阿姨看起來五十來歲,個子矮小,頭發(fā)花白,但嗓門很大,這是她給我的第一印象。
阿姨家的房子,離我當時住的群租房就隔了一條馬路而已。那是一棟六層的小樓,阿姨家住五樓,沒有電梯這事兒,在我心里是減分的。房子很大,一百三四十平方米吧,三室兩廳兩衛(wèi)。阿姨老兩口住帶衛(wèi)生間的主臥,想租給我的是次臥,同樣是朝陽的,面積挺大,除了那張碩大的雙人床外,有很大的衣櫥和書桌。我一看就喜歡上了,并沒有為1000元的房租糾結(jié)。最初,阿姨是答應(yīng)我可以用她家的廚房燒飯,她還告訴我說:“我們臥室有衛(wèi)生間的,那個大衛(wèi)生間一般也就是你用。”我很是高興,以為撿到了莫大的便宜,當然,后來也就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主要也是在用大衛(wèi)生間。上海人的精明,那幾年,我在阿姨身上感受得特別明顯。精明這事兒,怎么說呢,就跟很多性格一樣,利弊都有。比如,他們最大的財產(chǎn),這處如今價值八百萬的房子,就是2003年阿姨力主貸款買的,那時候只需要40多萬,問題是,當時敢貸款的百姓,又有多少。
同事和朋友們聽說我租住到一戶上海人家里,都有點替我擔心:“上海人很計較的,你一個大大咧咧的山東人,怕是難處好,以后有氣受了。”說這話的,當然多是外地人。不過,我第一次燒飯時的遭遇,也的確印證了這種擔心不是毫無道理。不記得我當時做的是肉炒茄子還是肉炒豆角了。總之,在我炒菜的時候,阿姨在邊上全程“監(jiān)視”。炒鍋和調(diào)料用的都是我自己的,當然,灶臺和抽油煙機肯定是她家的。事后,我看阿姨的臉色不是很好看。在我吃完飯,洗好碗準備去擦灶臺的時候,阿姨阻止了我,說是她來就好。后來的一周時間內(nèi),每當我燒飯的時候,阿姨的臉色就總是不太好看的。我大概猜測是,愛干凈的她,其實見不得別人弄臟她家的灶臺。阿姨的確是很計較的,這也是為什么她房子很難租出去的原因。幾年后我買房離開,偶爾會回去看望他們,知道之后又租過兩次,但都沒幾個月就被她趕走了。
我之所以沒被趕走,并不是我的衛(wèi)生習慣好,而是一個巧合。已經(jīng)退休的叔叔阿姨,有一個小女兒,我入住的那年,她剛讀一年級。好吧,這是我住進去之后才知道。孩子是領(lǐng)養(yǎng)的,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為了是否該告訴孩子這件事兒,叔叔阿姨和我三個人召開了家庭會議,最終他們同意我的說法,告訴了孩子。好吧,我在阿姨家的地位,跟這個孩子是直接相關(guān)的。讀一年級的她,成績在班上是拖后腿的,大概是倒數(shù)多少名的樣子。上海一年級的孩子也是要學英語的,語文數(shù)學還好,英語這事兒,叔叔這老頭還真教不來。那是我入住的第二個星期吧,某天吃完晚飯,我聽到客廳里老頭跟小女孩吵架。從那以后,我接管了小女孩的英語教育,再后來,語文數(shù)學也偶爾參與。在教育孩子上,阿姨是有所期許的,而叔叔更傾向于給她一個快樂的童年。
阿姨對我主動為小女孩輔導功課這事兒,表現(xiàn)得極為開心。大約是我輔導小女孩的第三天還是第四天晚上吧,阿姨跟我說:“小張啊,以后你就不要自己燒晚飯了,晚上我燒飯時多燒點兒,你就跟我們一起吃就行了。”這對我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大家一起吃晚飯,不只是省事兒,而是,會有一種家的氛圍。當時,我父母已經(jīng)去世三年了。就這樣,我在阿姨家住了五年。五年里,我?guī)缀醢呀^大多數(shù)晚上和周末的時間,都用在輔導那個孩子身上。哪怕我出差到外地,晚上也會電話遠程監(jiān)督她的功課。到她小學畢業(yè)的時候,成績是全校第一。這一度在她那學校引發(fā)了小小的轟動,同樣轟動的是她家的親戚圈,記得阿姨說有一個親戚跟她提出來,付費請我輔導他們家孩子,不過我沒答應(yīng)。
事實上,我并沒有能說服叔叔,但是,阿姨堅定地站在我這邊。為了孩子教育的事兒,也因為性格不合,叔叔阿姨也沒少吵架,有一次,叔叔把家里的一只一人高的大花瓶都打碎了。他們夫妻性格的確差太多,叔叔退休后,偶爾還會出去接些活計做,比如跟著別人干裝修。他家是有點積蓄的,會借給叔叔的一個老朋友,也是一個民企老板,然后收獲銀行兩三倍的利息。有一次,快春節(jié)了吧,那老板的利息付得晚了一些,阿姨就逼著叔叔去討要。對此,叔叔自然是各種理由推脫,只說已經(jīng)跟對方說過了,要緩一緩。阿姨見催叔叔沒用,就通過自己的渠道打聽到對方的住址,然后上門去把錢要回來了。為此,兩人自然又是大吵一架。每次他們吵架,我都會把小女孩拖到房間里,然后我出去勸架。
身材魁梧的叔叔其實是個很多才多藝的人,水電煤氣等幾乎一切家務(wù)都非常在行,其實阿姨是以叔叔為榮的。私下里聊天的時候,我隱約知道,當年是阿姨追的叔叔。那時候叔叔一貧如洗,但人高大帥氣,有文化又當過兵,阿姨對他算是一見鐘情。后來我買房子,防盜門的鎖頭,還是叔叔給換的。記得搬走那天,叔叔用他的電動車載著我去我的新房子。我坐在后座上,背著一個包,兩手各提一個包,叔叔腿前面還放一個包。雖然我倆很多觀點不同,但是處得也還算不錯,主要是叔叔,他不像我這么小心眼。那天,我跟叔叔說:“其實,我挺后悔打孩子的,現(xiàn)在想想,很多是沒必要的,當時沒經(jīng)驗,太急了。”叔叔笑著說:“沒事兒,事實證明效果還行。”叔叔和阿姨逢人就夸我,他們親戚家有人結(jié)婚了生孩子了,舉辦喜宴,也總是會帶我去。當然,我是只管吃的,不用給什么紅包。
隨著小家伙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阿姨對我的照顧也近乎無微不至,讓我都感到慚愧了。她知道我愛吃餃子,本來只會包餛飩的她,就自學包餃子,當然,沒多久,她包餃子的水平就比我高了,除了水餃,還做煎餃。知道我愛吃豬蹄兒,她在一年的時間里,每天晚上都給我做豬蹄兒吃,有白煮的,有紅燒的,吃得我至今對豬蹄兒沒啥想法了。我下班回家有點晚,他們通常已經(jīng)吃過晚飯了。但是給我吃的,從來都不是剩菜。阿姨都是把我的那一份單獨盛出來放著,甚至我愛吃的韭菜,阿姨都會等我回家再炒。除了晚飯,我的水果也都是吃阿姨家的,隨便吃。五年啊,摳門的我甚至沒給他們買過一次水果。至于房間的打掃,更是早早就由她來做了。她是哪一天開始幫我洗衣服的,我不記得了,不過,在我的堅持下,總算內(nèi)褲還是我自己洗。
我會跟朋友們夸阿姨家對我多么好,但是大家在承認這房東對我確實不錯之余,也會提醒我說:“你還給他們交房租嗎?”在知道我房租和水電都還照常繳納之后,則是一致認為我比較傻。畢竟,一個如此盡心且卓有成效的家教,那每個月應(yīng)得的報酬,可遠不是那頓晚飯和水果能夠打平的。“就算你不給房租,也是他們家占你便宜。”很多人這么說。我也就只是笑笑,對我來說,那點房租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更重要的,還是那種家的感覺。一家人一起吃飯聊天,一起過日子。事實上,我是把那個小女孩當親妹妹看的。跟葉子談戀愛的時候,她感受到我對那小家伙的喜愛,還給她買過幾件新衣服。走的時候,小家伙已經(jīng)長得很高了,快趕上我了。她的性格比以前文靜了不少,我?guī)缀鹾茈y再把她跟五年前那個跟小區(qū)里男孩子們飆自行車的假小子聯(lián)系起來。
我買的新房子,其實離老房東家不遠,公交車五六站路吧。叔叔送我去的,所以,他們是知道我家的,不過從來沒有來過。后來,中秋節(jié)和春節(jié)的時候,我會抽空去看望一下他們,叔叔阿姨也都很熱情。知道我結(jié)婚的消息,阿姨還拿出1000塊錢,當然,我回絕了。小女孩越長越高,比我都高了,她進了學校籃球隊,至于學習成績,據(jù)說在班上排十名左右。記得那年中秋,我去的時候,叔叔沒在家,阿姨給我泡了茶,小家伙跟我說話。
我說:“你英語最近學得怎么樣啊?”
她囁嚅著說:“還行。”
“把書拿出來,剛好有時間,我?guī)湍憧纯础!蔽覇枴?/p>
想當初,小姑娘其實挺喜歡我的,我們關(guān)系很融洽,她會把一些不愿意告訴父母的,告訴我這個大哥哥。從什么時候開始沖突,什么時候開始打她,我卻也不記得了。想來,不會超過一個學期。后來,她對我顯然就是怕要遠多于喜歡,甚至,有那么一點恨的味道了。在她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偶爾會陪她在小區(qū)里玩耍。隨著她年齡增大,課業(yè)更緊,也就逐漸主抓她的學習了。很多人羨慕她的成績,認為那是教育的成功。我不確定那是否算成功,雖然我也會為那成績沾沾自喜并四處吹噓。某種意義上,其實,也可以說是失敗了,因為,我的教育方式,磨滅了她對學習的興趣,好吧,雖然我至今也沒見過幾個真對學習有興趣的中國學生。哪怕是那些學霸,很多人更熱愛的也不過是好成績能給他們帶來的那些好處,而不是學習本身。但,我仍然覺得愧疚,或許,換個方式會更好,或許而已,也或許,更差。命運這事兒,誰又能給出保票。
為了緩和尷尬的氣氛,我問小姑娘:“你還畫畫嗎?”
“早就不畫了。”她笑著說。
我記得她是很喜歡畫畫的,還一度把陪她畫畫作為她完成作業(yè)的獎勵。她的畫曾經(jīng)在區(qū)里面獲過獎,不是三等獎就是優(yōu)秀獎。那天,叔叔開著電動車帶她去區(qū)里看獲獎作品展,我還能依稀記得她神采飛揚的模樣。記得有一次飯后聊天,我提議讓她讀個美術(shù)培訓班,阿姨笑著拒絕了,叔叔沒吭聲。我知道,阿姨主要是心疼錢,其次,是不想耽誤她學習的時間。我還記得我曾經(jīng)是想給她買本繪畫書送給她的,但,終于也沒買,或許,也是心疼錢吧。“我真把她當親妹妹看嗎?”捫心自問,或許,并不是那樣。“打她真是為她好嗎?”對此,我終于也無法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至少,不全是,多少肯定也包含了某些私心,比如她成績好后,她爸爸媽媽會對我更好,在外面我也會更有面子之類的。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去上海玩字寫去上海玩篇二
現(xiàn)在坐在返程的地鐵上,碼下這些文字。
哇,今天……真的是印象深刻,簡直難以用言語來形容我此刻的心情。這是我第一次來上海,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大都市,第一次遇到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
我見到好多好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外籍游客,有的裹著頭巾,有的頭發(fā)蜷曲,有的雙目深藍,有的滿臉胡須,有的豐滿妖嬈,有的高鼻深目,有的皮膚黝黑……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多這么多的外國人呢!他們說著我聽得懂或聽不懂的語言,卻也和我們一樣會怒會笑。以前只在照片里見過的人,如今真實鮮活地來到我的眼前,這種感覺真是奇妙不已。
還記得在城隍廟商業(yè)街路邊看到的一個中東家庭,真的一家子五官都好立體,雖然皮膚是深色,可是眼鼻真的好精致!去商場上洗手間迎面遇見的黑皮膚外國女人,頭發(fā)蓬松而蜷曲,嘴唇上抹著鮮艷的人魚色口紅,實在令人印象深刻。還有金發(fā)碧眼的白皮膚姑娘,披著黑色頭巾、體型消瘦的阿拉伯少女,體格健碩、身形高大的西歐漢子,體型豐滿、穿著性感的棕發(fā)美人……抱歉,實在數(shù)不過來,因為這里隨處可見外國人。
上海真不愧是魔都,繁華、新銳、包容、開放、多元并存。當然,人也是巨巨巨多,晚上南京路涌向外灘的人潮噢……我長這么大頭一次見到這么多這么多的人!橫霸幾條街的游客!到處都是人!對對對,就是比肩接踵!那么寬敞的`街道,竟被密密麻麻的游人填滿了!
哈哈哈,我就像個鄉(xiāng)下人進城似的,沒見過世面。我很喜歡這里,來到這里,視野開闊了很多。高樓林立,交通發(fā)達,處處是參天大廈。現(xiàn)代化的建筑線條流暢、造型多變,富有創(chuàng)造力。外灘一帶的西式建筑,在金色燈光的渲染下,華麗、古典、大氣,簡直就是精美的藝術(shù)品,宛如散落在上海外灘的明珠。
上海著名的外灘夜景也去看了。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霓虹旖旎,黃浦江面流光溢彩,燈幕璀璨,瑰麗明亮的色彩變幻、交融,極盡華美絢爛。東方明珠高聳入霄,江上船舶如云而過,沿岸人頭攢動,黑壓壓一片,壯闊如瀾。
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于我而言如此陌生又新奇。我們一下子從古代穿越回了現(xiàn)代,而且還是身處這座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繁榮的大都市。
這就是無數(shù)人渴望涌入的繁華之都,這就是寸土寸金、名流云集的上海!
我的激情好像一下子被點燃了。我相信,這里有著許多懷揣著熱血與夢想、野心勃勃的青年人,也有著許多慕名而來、為之感嘆流連的旅人。我不想逃離這座城市,我享受被人群淹沒的感覺,他們的眼睛里有著驕傲與自信的光,那樣的鋒芒,是可以令我熾熱的。
冰冷嗎?這里分明處處是我感興趣的東西,新鮮不已。我也想到大都市去生活游歷呢。
我期待未知的挑戰(zhàn)、機遇與邂逅,不滿安于現(xiàn)狀,渴望飛翔。
去上海玩字寫去上海玩篇三
上海博物館分四層,第一層有青銅館和雕塑館;第二層有陶瓷館和陶瓷專室;第三層有繪畫館、印章館和書法館;第四層有少數(shù)民族工藝館、古代玉器館、明清家具館、歷代貨幣館和絲綢之路中亞古幣專室。
我們首先去了中國古代玉器館。玉器館里300多件精美的玉器,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品。有的樸實,有的神秘,有的獨特,有的華美……忽然,一個筆筒吸引了我的眼光。這個筆筒由白玉鏤空雕刻而成,晶瑩剔透;筆筒壁上刻著花鳥蟲魚,精妙絕倫,美倫美奐。周圍的欣賞者一個個睜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不停地點頭稱好,尤其是外國游客,無不為之贊嘆。
我最感興趣的是明清家具館。百余件家具,展現(xiàn)著明的簡約優(yōu)雅,清的繁縟華貴。館里另有復原的書房、廳堂,與明墓出土的家具模型呼應(yīng),再現(xiàn)了古時的家居場景。在家具館里,我看到了古代皇上坐的龍椅,皇上睡得床,皇上批閱奏章的地方,和皇宮里的廳堂。
今天,我玩的真快樂!
去上海玩字寫去上海玩篇四
應(yīng)該是83年,那年我小學畢業(yè)。許是考得不錯,家長獎勵我去次上海。
我父親是廠里的采購,很小的時候跟著父親去過幾次臨近的城市,跟車去跟車回,再說得辦公事,沒得玩,基本印象無。
我屬于開智早的,幼兒園時期街道演樣板戲,聽上幾遍,歌詞連著旋律,七七八八也能上個臺。容易了反而興趣索然,到現(xiàn)在我對歌手也無法致以太多的敬意。但記憶只限于上小學之前,真的上學了反而糊里糊涂記不起太多事,直到這次上海之行。
因為要拜托父親的同事李大大照應(yīng),母親在我衣服包里塞了幾個香瓜,又炒了幾個菜裝在幾個鋁皮飯盒里。走之前再三叮囑我說詞禮節(jié)方面的細節(jié)。本來挺憧憬的事兒被母親這么一攪和,心涼了大半。我們兄弟最煩的就是社交,跟著父母后面走親訪友,場面越熱烈越緊張,我哥一緊張眼睛就眨巴個不停,我是反射弧慢,大家哄堂大笑我一臉茫然。偏偏我從小到大嗅事一大把,經(jīng)常被眾人拿來開涮。偏偏李大大就是個其中高手。就這么我低著頭,心思重重哐當哐當?shù)纳狭塑嚒?/p>
渡江時,我的忐忑被江風吹散了少許。一眼看去江水浩渺,對岸的山一點點清晰大了起來。江面上小漁船隨著波浪起伏著,讓人不由得為之捏把汗。
“ 快看!快看!漁船后面跟著一群江豬”渡輪上的人群興奮起來。果然,一群逐浪的江豬由遠及近,黑黢黢,圓滾滾。會把漁船拱翻么?眾人七嘴八舌議論著。視線緊緊盯著那艘命運多舛的小船,小船又越來越遠直到變成一個黑點。
坐在卡車駕駛室里已習慣了顛簸,那時的公路窄彎多,穿過城鎮(zhèn)村莊,擦身而過無數(shù)行道樹、汽車、拖拉機,牛羊,遠山和蓮田……。身體晃來晃去,越窗而過的風帶了來各種異樣氣息,夏日灼熱的陽光追著我們。新奇刺激,這大概是越野賽的感覺,可是我還是乏了!
終于在日暮時分到達了上海曹陽新村。從車上下來人暈乎乎的。稍作休息 , 父親領(lǐng)著我去旅館地下浴室洗澡。第一次看見那么多人在一起淋浴的浴室, 大水傾盆而下,睜不開眼,我哆哆嗦嗦的胡亂洗了幾把澡就跳了出來。這一晚沉睡無夢。
第二天在旅館寬敞的餐廳里父親把我托付給李大大,李大大身后還有一個比我更慌亂的李大媽。一直以來我印象中的李大大形似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目光炯炯有神,有風采有氣度。直至我長大后在浴室偶遇他,才發(fā)現(xiàn)他是個子矮小身材瘦弱的小老頭。那一剎那我相信孩提時我的很多判斷錯得離譜。
這樣一個我當初以為氣度不凡的人,他太太泯然眾人。我把我老媽準備的菜和香瓜遞給她,還來不及說那些說詞。她一句客套話沒有,很實誠的說正好留著兒子女朋友來了一塊吃。
父親匆匆忙忙有事去了。中午她兒子來了,菜已經(jīng)在宿舍用電爐加過熱,溜鱔絲,爆炒小雄雞,爆炒田雞,幾個我奶奶爐泥腌的咸鴨蛋熟得剛剛好,切開后紅黃流油。李大媽用旅館餐廳的盆子裝菜服務(wù)員本來就看不慣。飯桌上李大大兒子和我們說著家鄉(xiāng)話,后面服務(wù)員上海話嘀咕著,他兒子聽不下去了就和他們吵架。“儂格江北佬,裝瑣細上海人”這句話連我都懂,他兒子面紅耳赤卻無力爭辯。氣氛一時尷尬,當所有人的目光投過來,他女朋友開口了,純正上海話,局面頓時掰回。
接下去的一連幾天,我們?nèi)齻€奇怪的“江北佬”組合穿梭在上海的街頭巷尾。拖著長辮子的有軌電車,張貼著大海報的大世界,黑黢黢的洋行大廈,走進去里面磨得發(fā)亮的厚重木樓梯,鑲嵌著精巧五彩的大玻璃窗。那些沉淀下來的質(zhì)樸和八十年代質(zhì)樸中捎帶憂郁的市民,應(yīng)是我對這個老舊上海的印象。
那時期我身處的小鎮(zhèn)正是一番蒸蒸日上的氣象,各大國營集體甚至鎮(zhèn)辦廠都忙得很紅火。今天的我知道了這是小鎮(zhèn)最后的榮光,可當時小鎮(zhèn)生活與上海真的差距不大呀。父親的工廠在上海及各大城市有辦事處。很多同事就把家安在了生活的城市。我們一行人捎帶了小鎮(zhèn)的土特產(chǎn)去串門,進了里弄被他們逼仄的生活嚇住了,一溜煙的馬桶痰盂靠墻根擺著,走道擠滿鍋碗瓢盆。屋子里床有升降鎖吊著,晚上睡覺才能放下。沒處站,雖只寒暄幾句,但質(zhì)樸的情感卻是真真切切。
船笛嗚咽的十六鋪碼頭,追逐輪船的沙鷗。人潮澎湃的公交站臺,骯臟漆黑的蘇州河,華山醫(yī)院里那個看到老家人忘了死亡詛咒的絮叨老人。那個夏天他兒子女朋友帶來的廠里原裝的正廣和鹽汽水味道,街頭酸梅湯的味道,隨處可見的上海奶磚的味道。路邊飯店買籌點的那“一眼眼”分量的四菜一湯,城隍廟的臭豆腐和生煎……。
我不知道這樣的回憶是基于那個十二歲少年的思考后的沉淀,還是今天這個中年人經(jīng)驗的累積,但我清晰的記得那個夏天我輕而易舉的學會了一首歌,是電視劇《蝦球傳》的主題歌,成方圓演唱的,吐字很清的女中音。歌詞至今記得,開頭兩句:都說那海水又苦又咸,誰知道人間溝溝坎坎……。后面的流浪啊,流浪的歌詞。倒像是十年以后的上海民工潮的讖言。我一定是在上海學會的這首歌。剛剛改革開放的上海,還沉浸在傷痕電影里的上海,于亂世而不茍,于鬧市而不媚。憂傷而堅韌的表情像極了閱盡紅塵的詩人。但他只屬于那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