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回憶故鄉字回憶故鄉字高中篇一
故鄉給我留下的回憶,便是荷香。
奶奶尚健在的時候,就住在鄉下。每逢寒假暑假,我總要回奶奶家去看望她,同時也和幾個鄉下的鄰居孩子們自由自在地玩耍。年復一年,總是快樂美好的回憶。
奶奶家的大院子里有一個池塘,塘水清澈,常常映出天空的蔚藍。池塘上還浮著奶奶精心培育的一片片荷花。夏天,火熱的太陽照得池塘波光粼粼,人漸漸少了,而那潔白如雪的荷花在陽光中亭亭玉立,使人們心中添了幾分涼意。傍晚,人們坐在塘邊的柳樹下,搖著扇子,談天說地,知了在“喳喳”地叫著,在月色下,池塘倒是有了幾分愜意。那滿池的荷葉,有的像一把撐開的大傘,保護著傘下荷花的花蕾;有的像一把把扇子在風中搖曳;還有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鋪在水面上,上面托著晶瑩透亮的水珠,還滾來滾去呢;若是盛夏,那瓣瓣荷花開得不遺余力,爭相著要比其它的花朵更艷,更紅……一到這個時節,全村的人都能聞到奶奶家荷花的清香。
奶奶不光種荷、愛荷,還會用荷。夏天,荷花剛剛開放,奶奶便摘下幾朵最香的,順帶掐過兩片剛出水的嫩綠的荷葉,放在家里唯一的一個青花瓷碗中,粉的,白的,綠的,滲透著誘人的氣息。然后用刀切成細絲,再用杵把它們一一碾碎,還未成泥荷花荷葉特有的清香早已在廚房的每一個角落里彌漫開來。之后奶奶便用各種雜糧和面,調味,加入荷花泥,撒上青絲紅絲,最后放入蒸籠里蒸熟。這便是奶奶的手藝一絕——荷花糕。
荷花糕出鍋了!我總是迫不及待,拿著燙手的荷花糕從左手換到右手,再從右手換到左手,不停地用嘴吹氣,沒等熱氣散盡便已經滾到肚里了,唯有荷花的清香甘甜縈繞在舌尖齒邊。奶奶讓我端著幾塊去讓鄰居家的幾個小伙伴嘗嘗。幾個小孩子總是小心翼翼地捧著荷花糕小口小口地細細品味,生怕吃得太快就嘗不出其中的滋味了。這時,我們總是比誰吃得慢,吃到最后,誰手中還有一小塊,便會令人羨慕不已。也是這個時候,我才真正嘗到了荷花糕的松軟滑過舌尖的甜爽,比之囫圇吞棗更能撥動我的味蕾。
暑假即將結束的時候,奶奶又摘下幾朵最明艷的花,將花瓣切成各種形狀的片片,放在太陽下曬干。再用紅色的布兜包裹起來,串上紅色的絲繩,便制成了小巧的荷花香包。奶奶的荷花香包可是商店里的香包不能媲美的,每年的香包都是到了第二年還芳香無比。我小時候只要出了家門一定把香包掛在脖子上,顯擺似的露在胸前,好讓別人都羨慕我有一個心靈手巧又疼愛孫子的奶奶。
回憶故鄉字回憶故鄉字高中篇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現在我最懷念的就是我的故鄉。
故鄉的那座老屋已經在幾年前因開發商看中而被拆掉了,現在留給我的,只是那些美好的回憶。故鄉,是別在我心中的一朵鮮花,它總是給我一抹清香和歡樂,同時也有著淡淡的思念。
我和姐姐都是在那里出生的,在我們家照片墻上,留下了剛滿月的我乖乖的被媽媽抱著,在媽媽懷里傻乎乎笑的回憶。
小時候的記憶有些模糊,但依稀還記得鄰居們天天來串門,奶奶每天提著籃子去買菜,而我經常會和媽媽在賭氣,總會因為有一些小的不愉快而生氣,只要我一生氣,我就會跑到對面的山坡上,也不敢跑的很遠。在小山坡上,剛好可以看到我們家院子里的全景,我看到媽媽坐在院子的椅子上,翹著二郎腿,磕著瓜子,還在東張西望,我不禁笑了,把生氣的事丟到九霄云外了。
我喜歡聽灑水車的聲音,聽到這個聲音我就會不由自主的蹦跳起來,朝聲音跑去,而現在聽到灑水車的聲音,我心頭都會不禁一顫,因為那里面裝的都是我童年滿滿的回憶啊!
老家門前有一棵大樟樹,聽爺爺奶奶說這顆樟樹已經幾十年了,樹枝非常粗壯,像無數只手臂,又像一條條長龍纏繞的向四周伸展。我和我的小伙伴們都喜歡往上面爬,有個小伙伴,他開始非常膽大地爬到樹杈,然后往下一看,結果腿發軟了,怎么爬都爬不上去了,只好慢慢的下降,他的衣服還被磨了一個大口子,哈哈,我們大家都在笑話他!
到了炎熱的夏天,媽媽正在曬衣服,爺爺在看報紙,氣溫差不多已經有40度了,姐姐突發奇想,拿了個鍋子,一個雞蛋說要在我頭上煎蛋,猛烈的陽光把鐵鍋曬得發燙,可笑的是居然還熟了,我們就把它分著吃了,雖然帶著淡淡的腥味,但還挺香。
時光總是太匆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被拆了的故鄉老屋,誰都會思念。回到故鄉,被夷為平地的老家近在眼前,拆的雖然是房子,可漸漸消散的卻是我無法割舍的童年回憶。
回憶故鄉字回憶故鄉字高中篇三
我的故鄉在山西黃土高原,那里的雪景雖沒有高山冰川的圣潔和壯觀,但卻別有韻味。
小時候老家的冬季雪特別多,既給人們增添了樂趣,也給生活帶來不便。如果早晨起來一片白雪,第一件事就是清掃庭院、門口及周圍路面的積雪,以給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如果積雪厚度達到數寸,庭院的雪掃起來足夠堆雪人了,可以堆成大頭娃娃、牛、馬等等,或坐或臥,再用廢燈泡或小炭塊嵌上眼睛,用紅蘿卜或玉米棒插上鼻子、用紅墨水、墨汁畫上眼圈、嘴唇。姥姥家的院子里有兩棵槐樹,是老舅在我滿月后栽下的,是它們一直陪著我成長,所以我很看好它們。在我的記憶中,總是有上樹掏鳥窩的情景……而如今它們恐怕早已年過古昔,蒼容滿面了。
上學的孩子們喜歡打雪仗、堆雪人,還喜歡在路邊的雪地里隨手寫寫畫畫,將內心的真情灑落在終冬不化的積雪上。孩子們又怕下雪。記得小時候生活困難,大家都穿布鞋,而且多數都是“大舅先出來看望老舅”(腳指頭露出來了)的漏風鞋。一到大雪天,從家里一路走到學校,多數人的鞋早已濕透,到了學校連烤帶暖好不容易干了,放學回家的路上又該濕透了,那時候很羨慕個別同學有雨靴。一個冬天下來,不知有多少孩子的腳趾頭,腳后跟,以及手背上都長了凍瘡,又紅又腫,晚上被熱炕一烤奇癢難忍,重者到了春天還會潰爛化膿,手指無法自由伸曲。
寒假或星期天下大雪,就是我們改善生活的好機會。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野鴿子、麻雀無處覓食,就會圍著村莊、院落盤旋。人們就會在院子里清掃出一塊空地,撒上糜子、谷糠,用拴著長繩的短木棍支起一個大篩子或是木板,人藏在暗處,待饑餓難耐的麻雀在一兩只膽大者的帶領下鉆入下面忘形地進食時,猛拉繩子,就會扣住或壓住幾只、甚至十幾只。把抓到的麻雀用廢紙一個個緊包起來,再用水蘸濕,埋進炕洞里的火灰中,過上半個多小時再掏出來,將燒成焦糊狀的紙和麻雀皮整體剝下,挖其內臟,再吃麻雀肉,那種肉香味比現在的韓國或巴西烤肉不知要香多少倍。還有一種辦法可以抓麻雀,那就是到了晚上,拿上梯子,爬到生產隊的大草垛上,順著一個側面摸索一遍,當手摸到小洞時,不能抬起手而是順勢捂緊洞口伸手探到洞底,如果有毛茸茸、熱乎乎的感覺,一把抓出來肯定是兩只麻雀。
只要冬天有了積雪,冬麥苗就不會被凍傷、來年春天土壤墑情就會好,麥苗會健康成長,春田能順利播種,收成自然會好一些。
彈指一揮間已經是十幾年過去了,不管經歷了多少艱辛,故鄉的雪記載了我童年的夢想,更承載了我對生活的期盼,留給我無盡的眷戀和美好回憶。
回憶故鄉字回憶故鄉字高中篇四
想故鄉便是童年,我也只是在那里從出生起留戀了九年的時光。那里有你曾經兒時的伙伴,你曾經游戲的場所。還有老屋、老人、老的東西,那都是些自己曾經喜歡的,只是歲月不經我的允許,便將他們掩埋。到頭來,只是慨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悲哀。
比起現在周圍都是高樓林立的情景,我越來越多的回想起故鄉田野上那一望無際的感覺。我并不想說大自然的構造總是讓人覺得很美,但是故鄉那沒有人工做作的意境總能令我暫時忘卻自我。至少在那里我真正能感受到那“天圓地方”、“水天一線”,雖然客氣中常會彌漫著煙灰的味道,那里時常會有一堆一堆的秸稈在焚燒。我們這些小孩們,就借著這個機會拿著各自家里的番薯放到最底層的秸稈里去燜。其實一堆秸稈放在大太陽下曬,它是會自燃的。在那股子煙熏火燎下,番薯很容易就熟。在那時,我們感覺很自由,也很快樂。
小學時上學的路只有一條,從我們這個村子越過一個村子到位于另一個村子的學校的大路,這是我們整個地方唯一的車行大道。而放學時就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車馳大道,剛好另一條就是羊腸小道。這條小路,通常是牧羊人必經的小道,所以小路上通常充滿了要么是黑珍珠狀的新鮮的羊糞,或者要么是已經變成了“餅”狀物體的風干的老糞。
依著這條路的旁邊是一條河,沿著這條河一直走,就可以走回到我們那個村子。最新奇的是河兩邊的風景,稀疏的林立著一些早已過時的老房子,幾乎都是只有阿公阿婆住在那里。在那里,有著唯一的一家商店,房子和店主一樣古老。房子是木質結構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以前是一座土地廟,而這個老頭以前肯定就是這座廟的廟祝。后來,老房子旁邊建了一所能住人的房子,店主也變了,肯定是也只有是老頭的兒子愿意呆在那里。河旁邊都會有屬于各自家的菜園子,甚至有時還會有一籬笆圍起來的竹子,其實說怪也不怪,竹筍能拿來吃,竹子又能做扁擔、竹蓖等一類的竹制品,這都是有它的經濟價值的。
其實我們并不顧及這些,我們只知道當有時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就會飛也似的從校門沖出,或者跑到河里去“徒手抓魚”,或者就這樣直接著跑著回家。因為根本不用顧及大道上那些飛馳的車輛會在這里撞上我們,而如果上學父母就不會允許我們走這條路,并在瘋玩。最重要的是我們是真的覺的我們屬于那個安靜的世界,并且那個世界能夠無聲息的接受我們。而不是大路上嘈雜的鳴笛聲、大人的說話聲,令我們無法隨心所欲的大聲說話。
故鄉時的童年,我們向往自由自在,就和我現在還在追求的一樣。
回憶故鄉字回憶故鄉字高中篇五
春天到了,俗語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百花齊放才春滿園,那我家鄉千花齊放不就是到處是春?早上,我奔跑在花田中。玩花,聞花,做花圈……時不時還能看見幾只蝴蝶,蜜蜂和可怕的毛毛蟲四處游于。晚上,約約小朋友秉燭夜游村里的每一個角落。一天就這么過完了。
夏天到了,當然是小伙伴們最快活的季節了。我們到小河里去捉魚,捉蝌蚪,戲水。樹上有成群結隊的知了叫著,說“好熱呀!”而我們呢?雖然全身濕透,但還很滿足,因為我們感受不到半點熱。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割水稻,摘果子。小伙伴們一個站一棵樹,其中一個人說:“預備,開始!”小伙伴爭先恐后地爬樹,摘到是你的,摘不到就算了。
小蕾小蕾,起床上學啦!噢,原來這是夢,雖然是夢,但這一個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畫面總在我的腦海中呈現,是那樣的清晰,是那樣的令人向往。
回憶故鄉字回憶故鄉字高中篇六
但我的心卻仍向往著故鄉——活動在回憶中的才叫故鄉。
依稀記得,家門口有過一條小河,她像是天上仙女拋下的絲帶,蜿蜒曲折地流淌過我的故鄉,流淌過我的童年。
小河的支流橫淌過林子,在中間匯集成一個池塘。爺爺便組織村里人在支流處修建堤壩,使水全都聚集到池塘。爺爺又在其中放養了許多魚苗,每年冬日,爺爺便會敲碎水面上的薄冰,與眾人撈上許許多多肥碩的魚。喝完鮮美的魚湯,冬日也消逝,來年的春天降臨了。又一批的魚苗被放了進去,春日的暖陽下,爺爺緊盯著波光粼粼的水面,魚兒成群結隊地暢游著——這也許就是最樸素的生活吧!
童年時的我與小河的交集不多,可我的記憶中卻盡是她靜靜流淌的畫面,這也許就是我與她的緣分吧!她像是含羞的花朵,一聲不吱地綻放在我的回憶中,開遍故鄉的每個角落。
過了幾年,村子拆遷了,我們一村人都搬往了拆遷房中。那條小河也被填上了,但她卻依舊靜靜地流淌在我心中的那方靜土——我回憶中的故鄉。
兒時的人們仿佛都是那么的熱情、純樸。夏天,老人們搬著小凳子來到一家中,暢懷閑談;小孩呢,他們便從這一家跑到那一家,要是哪家沒什么大人,那里便會成為他們游戲的天地,好吃的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孩子們便爭搶著、歡笑著度過這閑暇時光。要是主人回來了,也不會在意,反而拿出更多來招待這幫小饞嘴。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故鄉那敞開的大門吧!無論是什么時候,它都是永遠敞開著,靜待客人的到來。午后,門內傳來的是開懷的笑聲;傍晚,門內傳來的是勸酒的笑聲……那一扇扇大門,好像有魔力似的,吸引著客人的來訪,傳遞著那最真誠的笑聲。
現在的我,也許已成為了故鄉的容器。我的回憶中的故鄉,才是故鄉舊時真正的故容、故貌,那些純樸、善良的故人、故情,也都活在其中。而我的回憶,便是這樣一只容器,真正的故鄉早已不復存在,她只活在我的回憶中,活在這樣一只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傾覆的容器中。
回憶中的故鄉,正隨我的心一起躍動……
回憶故鄉字回憶故鄉字高中篇七
在詩人的眼里,故鄉是一首動情的詩歌;在畫家的筆下,故鄉是一幅美麗的風景;在音樂家的琴音中,故鄉是婉轉流淌的優美旋律;在游子的內心,故鄉是凝結的鄉愁,結束漂泊,回歸停靠的港灣。
我幼年時代的故鄉,是一個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大宅院,大宅院的廊檐下悠閑著的叼著長煙桿,坐在竹椅上享受陽光的慈祥可親的老人,與孩子們講述著那些不是故事的故事;大宅園邊上的清澈的河流,河上的石拱小橋如彩虹橫臥,河邊的楊柳在清風中搖弋,垂至水面的柳枝,在平穩輕流的河面上,劃出一道道瞬間即失的弧形波痕,還有那極具江南特色的柔婉的鄉音。
我的故鄉是一個安寧的,清澈得如潺媛水似的故鄉;平凡的故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樸樸素素,與世無爭。我的故鄉不是一個天國、一個天堂,它既沒有富麗堂皇的景色,那樣頗具柔膩之感,悅人心懷,也沒有豐功偉績,孕育著一代代的才子佳人。但,故鄉的每一次日升,每一次月落,每一次落雪,每一次豐收……,在我清純的心里卻仿佛如同置身與夢幻一樣,紅花綠樹,碧水藍天,微風細雨;這就是我的故鄉,一個溫柔秀麗的夢境。
春暖花開,雨醉江南,情落故土。石板路,青瓦片,綿綿不絕的檐廊滴水,叮叮咚咚,隨意的彈奏著自然的韻律;那絲絲細雨,輕輕撥動的正是故鄉多情的琴弦。千年的傳承,千年的繁衍,浸在無言的細雨中,年復一年,歲歲更迭、綿延著。
記得大宅院邊上的小河,是孩子們玩樂的天堂;炎夏之際,孩子們會摟一把長長柔綠的水草,編織成草帽遮陽;女孩們在小河邊,玩起孩童時的家家游戲;調皮的孩子會撿些瓦片,比賽打水漂,大力的扔出去,看瓦片在河面上一次一次的快速的跳過,最后慢慢的落進深處,等到來年天氣變暖的時候變成劃傷腳掌的利器。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被水底的瓦片割到過,反正只要感覺腳底一陣疼痛那肯定是又一次的被自己曾經扔掉的瓦片傷害到了。而關于過往歲月的種種也都像這瓦片一般,在歲月的河流中打了幾個水漂,安靜、永遠的消逝在了歷史的長河里,但它會在某個不知道的時候重新出現,帶給你一陣新的傷痛,流出新的鮮血。
八月,桂花樹和著收獲的喜悅,飄香在大宅院的內外,伴隨香甜的月餅,祝福著年年歲歲的團圓和美滿。我并沒有忘卻故鄉,也沒有舍棄其亙古留下的標志,每當我站在小橋上,賞一回故鄉月,聽一曲《思鄉曲》,忽地發現,故鄉的人,故鄉的小河,故鄉的小巷,故鄉的風,故鄉的柳——都已經深深的烙在我童年的記憶深處。
離開故土已經很多年了,漂泊或者說是流浪在一個并不屬于自己的城市里尋找著自己的故事,漸漸的忘記了那個遙遠的牽掛,即使偶爾回去也是行色匆匆,遇見很多不在熟悉的故鄉人,寒暄著遞上一根煙,恍惚之間才知道原來的我已經長大,以前那個躲在墻角偷偷抽煙的少年現在終于可以堂爾皇之的在別人面前點上一支煙了,只是,這煙卻再也沒有那年少歲月時的味道,有了許些的苦澀。
陌生的面孔,陌生的故土,連氣息也是陌生的,所見的已面目全非。想從角角落落之中苦苦尋回當年失落的童年,失落的童年夢想,失落的古老溫情……可絕望透頂,尤如這三月的春風,糾纏般地懷繞著我的全身。
……
當年的故鄉,遠去的故鄉,無奈地成為今天的一段美麗回憶、一段動聽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