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煙花三月下揚州篇一
說起揚州的歷史,我想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隋煬帝,一個便是李白,隋煬帝算是揚州的大恩人,開鑿大運河,帶著嬪妃隨從們一路乘龍舟沿大運河南下,在挑紅柳綠春風蕩漾的媚眼間,看盡揚州的瓊花,享盡揚州的美食與美女。相傳開鑿運河的時候,隋煬帝讓人在運河兩岸遍插楊柳,并賜與“楊”字,后來就衍生成了揚州之稱.想要全方位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它的博物館。我們一行首先來到雙博館,雙博館的建筑獨特造型,外觀采用荷葉造型,體現了“和諧”的建筑理念。博物館是保護、收藏、展示文物的事業單位,利用文物向人們傳達歷史的各類信息,它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單位。進入雙博館大門,迎面而來的即是雙博館的館標——伏羲女媧像,立刻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我們祖先生活的遠古時代。我們邊參觀邊感嘆到:“豪華落盡見真淳”,歷史的煙云早已散去,千年文物無言地訴說著往昔的繁華。是呀,揚州繁榮昌盛的歷史,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為她的子孫后代留下了大批寶貴的文物。揚州博物館就依托這個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取得了長足發展。從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到春秋戰國以來的金屬器、陶瓷玉器、名人書畫、各類雕刻藝術品,一直到近代以來的名家作品都有收藏。國寶廳陳列1即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該梅瓶屬于元代景德鎮窯藍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造型秀美,藍釉呈色鮮明純正,腹部白龍環繞于瓶身,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鎮窯的最高燒造水準。據說它價值4個億。后來我們又進入中國雕版印刷的雕版印刷通史陳列廳,這里的各種展示將向您介紹中國雕版印刷工藝的起源、發展及各種表現形式方面的情況,同時現場還有雕版印刷工藝操作表演,觀眾如有興致可參與互動,親身體驗一次古人刻板印刷的感受.如此近距離地“觸摸”流星王朝的機會很難得,給自己補上了堂文史課,在活動區,當工作人員展示雕版印刷技術時,我們爭先恐后地拍照,相機里的照片,見證了自己揚州之旅。
參觀完雙博館,我們邁進古城,便是東關街。古樸石街,飛閣垂檐,見證了歲月多少風風雨雨。站在巷口,一條青石板鋪就的小街,不寬,卻如此綿長深遠,似無盡頭。兩旁鱗次櫛比的木樓,歷經了多少歲月的風雨,掩藏著多少塵世的滄桑。依然不倒,依然保存著斑駁的古老痕跡。這種痕跡,鐫刻在東關街的深巷里,發散在入夜的喧囂里,透漏在人們的目光里,也融匯在古運河的碧波蕩漾中。在這條街上,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景象:一位游客爬上路邊的人力拉車后坐,拍照留戀,或看到一位老者放一張竹椅,手持一壺老茶,或拿著一件衣裳走針穿線,或帶著小孩戲耍,面容平和,用微笑面對過往的行人。那是經歷歲月留下來的閑時,那是滄桑之后的平靜,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真正的安靜是心靜,這便是揚州城一道最為溫馨的風景。東關街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道,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走在東關街上,青石板路曲折延伸,兩邊不時有長長的小巷,依稀仿佛能聽到貨郎的聲音,別有風味。這里也是很多小吃的聚集地,豆腐腦、藕粉圓、蟹黃湯包、長魚面.......,我和同伴去了一家丸子店,吃了特色小吃藕圓子,滑滑的,很好吃。見過鼓浪嶼的清新,麗江、西塘的文藝,東關街卻給我一種歷史落寞碰撞現代繁華之感,有點平遙的味道。
后來我們又來到何園(hepark),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始建于清代中期的漢族古典園林建筑。何園被譽為“晚清第一園”,,是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的精彩景觀。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游覽空間,把中國園林藝術的回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發揮得淋漓盡致,被譽為立交橋雛形。漫步何園,回廊曲折,復道行空,假山貼墻,鳥棲庭樹,丘壑宛然,游魚驚水等。宛若“鳥飛屏風里,身置仙境中。又來到玉繡樓,玉繡樓是兩棟前后并列的住宅樓的統稱,因院中種植廣玉蘭和繡球樹而得名。一百多年前,何家的老少主人們,就在這樣的一個園居空間里一幕幕演繹他們的人生故事。我和同伴坐在屋里照了一張有紀念意義的相片。園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觀,盈盈池水,盎然成趣。水中月”的景觀。白天望去,但見池水映中一輪明月,且隨著觀者視角變化有陰晴圓缺之異。原為疊石后的墻上一處孔隙,隨視角不同被疊石遮掩。石濤匠心獨運,與水月鏡花間隱喻出“世事無常,隨遇而安”的人生況味,我們爭先恐后照相,當我坐在那兒時,同伴給我披的紗巾被風吹起,這瞬間的美景被同伴卡嚓留在鏡頭中,現在看看還覺得回味無窮。后來我們一行人被揚州日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林等工作人員帶到廠里參觀。得知它是一家專業從事海洋生物制藥,醫藥中間體、甲殼素及衍生物、保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 “高新技術企業”。參觀完,一些人做了骨密度測試,然后聽曾經的軍醫王主任上課,講氨糖的好處,保健產品賣到996一盒,后來說買得多還送,攤到682一盒。同伴們都買了。一路上公司人幫我們照相,并把相片放在寬大屏幕展示,讓我們觀看自己的風采。隨后公司人領我們去吃飯,飯菜不錯。
我們又來到高郵鎮國寺塔亦稱西塔,2014年被列為世界遺產,被人們譽為“南方的大雁塔”。游娛樂設施,使之成為運河新景區。鎮國寺塔古樸、端莊、典雅、壯觀,吸引了無數南來北往的游客。登塔遠眺,高郵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群鷗陣陣,帆船點點,鎮國寺始建于874年。唐懿宗子僖宗弟看破紅塵,出家為僧,他遍訪名山古剎,一日云游至高郵,來到運河邊,只見運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俗念塵思,頓然消失。遂在此結茅禪修,禪師精通佛理,專心弘揚佛法。法務之盛傳至朝廷,僖宗撥款修建寺院,賜寺名“鎮國禪寺”,并賜與 “舉直禪師”稱號。2014年4月20日,江蘇省揚州市高郵鎮國寺隆重啟建“祈福中國千僧供齋法會”。能修法師擊案說法,祈福中國。1200余僧眾共同為供齋法會功德主以及眾生祈福,為偉大的祖國和億萬人民祈福,減少自然災害和病魔帶給人類的痛苦,造福人間大眾。我們走過長長的普渡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13米高的巨大白色觀世音菩薩塑像,佇立在廣場上,靜靜立在天王殿前,后面還有鐘樓,齋堂,這部分布局像是在船頭,指引人們前進的方向。出了天王殿是大雄寶殿,殿前是寬大的廣場,靠著兩邊是羅漢堂,客堂,檀越堂,寮房,以及普賢殿和文殊殿,這里的建筑像船上中間的船艙,是寺廟的核心,船尾就是唐朝的寶塔,千年不倒屹立在那里。
到揚州旅游,肚子里不裝點詩詞歌賦是很難受的。旅行中,我喜歡在一座城市走走停停,走是我最喜歡的方式,邊走邊逛,或穿行于馬路之畔、或游走在巷子深處、或找個陰涼地呆上一會兒走走停停間,既可以隨處看看當地人的生活世相,又可以用相機捕捉到一瞬間的美、體味一座城市的春去秋來。每次旅行,也都會希望是在一個晴天,亦或者是雨天,帶著心情,忘記過往,在一座城里游走,和悠閑打交道。其實時間像是一種鴉片,可以讓人忘掉不快,但卻也能讓人失去很多,比如美好的曾經漸漸失去,就會讓人變得麻木、空虛、寂寞和落魄。值得做的是游走于世,看淡喧囂浮華,心存念想,付之于精神與行動上的游走,其實在路上,旅行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們需要的是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滿足于心、愉悅于行就夠了。多去走走,去世界看看,感受人生百態,就會越來越明白,生活是自己的,是內心的一種情緒,是處變不驚,是越來越寬容,是等到風景都看透,我會陪你看地老天荒的淡然。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首詩、一座城、三分奈何,幾分離愁。晏殊的這句詩,據說也是在揚州時所作。我想把它作為游記的最后。幾天里,游走于揚州城。游覽風景、體味民風、尋找古跡、聆聽故事,也許自己還沒能深深融入這座城市,也許自己了解的歷史還太過于淺薄,但是我想這便是我的揚州印象,也許我還要再來,也許你我的故事未完待續。
煙花三月下揚州篇二
揚州,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算是江北。可是在古代眾多文人墨客眼中,揚州也算是江南,甚至是比江南還更富江南韻味。
揚州啊,有著屬于它自己的獨特之處。
讀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倒也想坐一條船,在煙雨朦朦的江上欣賞沿途風光,體會一下李白的心境。卻是做不到的,怕這不過是一個妄想罷了。
母親的一個朋友是揚州人,因而我總是吵著要去揚州,要去看瘦西湖,小秦淮,卻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時間,只好作罷。曾傻傻的說要三月去揚州,可是卻得到一句“三月怎么去?你不要上學嗎?”之后恍然大悟,抱著內心的遺憾,只能品味他人眼中的揚州了。
偶然看到《揚州畫舫錄》,便興致勃勃打開看了,雖然有一點兒看不懂,卻并不妨礙我品味揚州的魅力,也正是未能全懂,才會對揚州這座城市更加向往。
常聽到這樣一個問題,揚州算江南嗎?噢,當然算了,在我心里,揚州若不算江南,還能有幾個地方算得上是江南呢?同許多文人墨客一樣,揚州也是江南這個思想早就深深印在腦子里了。
總是盼著,盼著有一天能到揚州去,一睹揚州的風采,最好是在三月,鶯飛草長的日子,去揚州看一看,滿足我多年來的心愿。
煙花三月下揚州篇三
能不能去到下游的蘇州和揚州,在蘇州城有我的好朋友,我想去蘇州去看看我的好朋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我想,每個人看完詩以后,被詩句感染了,都會想到自己的朋友,一時不能相見,唯有思念天際流。
如今形容人走了,也會說駕鶴西游,其實是一種美好的祝愿,祝他去到極樂世界以后,拋卻塵世無奈,能得到人生最大的繁華。
李白就寫出了另一句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是在問,五月梅花凋落之期的時候,揚州城會不會有懂他詩句的人和他一起寫詩句,和他能一同看揚州城煙花三月。
應該再加上即將轉世和子欣,他們也是有詩情畫意的女生,他們都在蘇州。
所以才有前文,我想從武漢順江而下到蘇州城,是去看望老朋友的。
老付在蘇州的時候,喜歡和我討論文化,詩句,創作,
他和我說過《虎丘的劍池》,《東周列國》,《鄭州花神賦》,這些題材我也都開始寫了。
如今,我在老家,他在鄭州,蘇州一別,何時再相見,何時再一同寫煙花三月,夢里江南。
蘇州城,繁華三千,離別萬里,可否憶得文友,萬里之外安好?
揚州城就像生活中的好多人,不應該黯然消失了,他還是很讓人懷念的,他該回來了,回歸本來的自己的原來本性的。
我對揚州不熟悉,還沒去過,說起揚州,只能從自己知道的歷史文字里,大概推斷揚州的模樣了。
提到揚州,我就想到了隋朝,大運河,隋煬帝,這些名字,還有那個古代繁華大都市--江都的名稱。
隋朝的開創其實并不容易,經歷了200多年的混亂不堪的南北朝,到了隋朝,終于華夏大地才又一次的統一起來了。
但是隋煬帝并不珍惜人民要休養生息的內心呼喚,繼續窮奢極欲,
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煬帝又注重宮城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民不聊生,天下就又大亂起來。
隋朝又覆滅了,歷史就是這樣淹沒著每一點繁華每一點進步。
大家都看看吧,繁華只不過是一煙空夢,只有讓老百姓安定生活,才是立國之本。
老百姓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任何違背老百姓意愿的統治者,都會走上不歸路。
我也想好了,我準備約上老付,去到揚州,再寫《煙花三月下揚州》新篇章,等我們好消息。
煙花三月下揚州篇四
揚州,坐落在浩浩長江與千年運河的交匯處,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悠悠歷史,璀璨文化,賦予了這座2500年歷史古城的厚重、繁榮、精致與儒雅。“煙花三月下揚州”,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多少仁人志士,在這里流連忘返,在這里奮力打拼,創造了幾度輝煌,激起后人無數向往。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揚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挖掘城市內涵,以打造精致揚州為目標,彰顯“人文、生態、宜居、和諧”的鮮明特色,不和其他城市比規模、比高樓、比洋氣,而是比特色、比秀氣、比大氣、比文氣,“古城要古的經典,新區要新的現代”,著力推進以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精致產業,以打造文化博覽城為目標的精致文化,以建設生態綠楊城郭為特征的精致人居。今天,站在長江岸邊,沿江開發的強音,融入歷史與現實交織的雄壯樂曲,響徹天地;站在運河岸畔,400公里市域環路產業帶錯落分明,一股大開發開放的激情點燃區域經濟騰飛的新希望。2007年,揚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1億元,財政收入21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580億元,小康綜合得分96分,先后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生態示范市”等一串串閃光的榮譽。
“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揚州”。讓城市更精致,讓民生更幸福,讓社會更和諧。460萬揚州人民以心血、汗水、智慧,以創業創新創優的故事,續寫揚州新的篇章。
“煙花三月,精致揚州。”在發展的熱土上,揚州像一顆明珠,在長江之畔,運河之岸,熠熠生輝,再鑄輝煌!
“廣陵自古繁華地”。歷史上揚州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州郡,興盛于漢,繁盛于唐,鼎盛于清,屢衰屢興,綿延不絕,成就了其屹立千年的財富神話。今日,一度藉藉無響的揚州再度發出騰飛的強音,新鳳清于老鳳聲,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互齊鳴。
從運河走來,向長江奔去。沿江沿河大開發,激勵著揚州人暢想更加顯赫的“掘金”夢想,以創造見證未來。揚州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科學策劃經濟發展模式,工業強勢發展以環境保護為前提,打造精致產業,規劃經濟質態,堅持“工業第一方略”,大力推進工業技術創新和企業二次創業,支持重要產業、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與發展。著力引導資源要素向汽車、船舶、化工、電工電纜、電子信息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中。
在發展的過程中,揚州注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并進,相與取利,避免無序開發,減少遺憾工程,科學規劃,步步為營,精心打造產業載體,要求2011年前所有工業企業“退城進園”,先后建立完善“八區二園”,成為孵化企業的優良平臺。近幾年來揚州老城區共關停、搬遷58家企業;化工園移至下風口儀征,不僅避免污染城區,且與南京化工園形成規模效應;為避免各鄉鎮“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的紛亂格局,要求鄉鎮工業集中區統一規劃、合作共建,凡鄰近省級開發區的鄉鎮一律不得單獨建園、自鳴鑼鼓。
自古以來,從吳王邗溝的折戟沉沙,到煬帝運河上遮天蔽日的錦帆龍舟,從漢代封都的廛闬撲地歌吹沸天,到大唐帝國的國際港口海上通衢,從寧啟鐵路鋼鐵巨龍一朝騰躍,到潤揚雙塔凌空江天飛虹,實現千年跨越,“公、鐵、水”的三維網絡,構建起經濟發展的快速通道。今天的揚州人終于有膽氣地說:“揚一益二”說明過去我們在“運河時代”的“龍頭”地位,當“長江時代”來臨時,成為“龍頸”的揚州必會隨“龍頭”上海一起率先騰飛。
2500年通史性的文化積淀,東西通衢、南北要沖的絕佳地形,構成揚州的時間與空間之軸,鑄就了其空前絕后、熠熠生輝的獨特文化形象,漢代厚重博大、隋唐文采風流、康乾富甲天下,清脈長流,步步行至今日。近幾年來,揚州著力推進文化揚州建設,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弘揚傳統、融通現代的文化工程,堪比春秋筆法之恢宏氣度。
厚重的歷史文脈和通史式的人文景觀,有理由讓揚州人對文化產生少有的執著。打造文化博覽城是文化揚州建設的神來之筆。揚州是“中國運河第一城”,古邗溝是中國大運河的起源。揚州成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牽頭城市。現在,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是國內歷史風貌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城之一。近年來,市里出臺了文化博覽城建設規劃綱要,計劃到2020年建成100多座博物館,目前建成揚州雙博館、揚州工藝美術館、揚州剪紙博物館等各類博物館近30座。如今站在蜀岡之上,鑒真和崔致遠這兩位文化先賢正遙相呼應,彼此訴說著揚州文化建設的新傳奇。
揚州堅持保護與利用、改造與復興并舉,遵循國際上古城保護的成功經驗,跳出古城建新城,書寫傳統與現代的“雙城記”。實踐中,堅持做到“五個保護”,保護古城的街巷體系,保護古城建筑風貌,保護古宅名園,保護古街古巷古井古樹,保護非物質形態文化;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保持古城原汁原味的“歷史形態”。目前,僅市區就有484處歷史建筑,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48處,其中國家級9處、省級16處。“雙東”街區(東圈門,東關街)是揚州古城改造的成功典范、精華之筆,2008年一年一度的“中國揚州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主會場將設置在此,屆時向中外來賓展示揚州古城改造的杰出成果。
揚州古代商業經濟的繁榮興盛,造就了揚州種類繁多的民俗文化。揚州通過文化項目建設和文化活動舉辦,推動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在北護城河建設“綠色文化休閑長廊”,展示揚州漆器、玉雕及剪紙、刺繡、樂器、木偶制作等民間工藝;在教場地區建設“商貿民俗文化街區”,恢復一批“老字號”酒樓、茶肆、旅館,重現揚州的民俗風情和市井文化;加強對揚劇、清曲等口頭藝術的傳承與現代性改造。揚劇、清曲、漆器和玉雕等7個項目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煙花三月下揚州”、“春風十里揚州路”、“綠楊城郭是揚州”,歷代文人墨客對揚州傳頌不絕的褒揚,正是揚州生態秀美、環境寧靜、精致典雅的城市個性的真實寫照。現代揚州建設抓準了城市氣質,沒有走上建造“千城一面”的發展誤區,著力打造“人文、生態、宜居”的綠楊勝地。
近年來,揚州以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為新起點,在拓寬城市發展空間的同時,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在這座2500年的古城里,彰顯出古今輝映、水綠相依、精致寧靜的城市個性。一水、一路、一街、一景……傳統與現代、新城與古城、人與自然在這里和諧共生,藍天碧水與城市神韻在這里和諧相應,保護與建設完美兼顧。
揚州尊重自然條件和城市基礎,把生態理念融入城市發展,推進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再現“夾岸垂柳桃花”的優美畫卷。重點做好“水”和“綠”的文章。揚州之名即源自“州界多水,水揚波”。水是城市的眼睛,眼睛亮了,城市才靈動起來。揚州先后投入330多億元,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強化水環境治理,加快水污染整治;在“綠”方面,全面實施“綠楊城郭新揚州”工程,打造沿路、濱河、環城400多公里的市區綠化長廊和城區東西南北五大“綠肺”系統。每年,揚州新增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新建了200多個公共“小游園”,市區綠化總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米。環抱碧水藍天,棲居于此的揚州人在都市的喧囂中重拾一份難得的詩意。
揚州高度重視人居建設,突出加強住房保障,建立起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拆遷安置房、解危安置房、解困定銷房、補貼市民購房等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滿足不同群體的居住需求。針對特殊困難居民,實施“831”安居工程,對人均住房面積8平米以下、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居住揚州10年以上的困難家庭,政府建房以低于成本價定向銷售,有3000戶特困居民、近2000戶老房戶住上新房。
綠楊城郭、維揚風情、小橋流水……如今,一個既有現代氣息又有古城風格,既有南方清麗又有北方雄健的揚州在世人面前展現出她美麗的容顏。老祖宗留下的白墻黛瓦、小橋流水和揚州人用雙手創造的新城如此合拍地融合在了一起。東有廣陵新城,老城新城相得益彰;西有新城西區,高檔住宅錯落有致,城市行政商務副中心浮出水面;北有蜀岡生態城,風景如畫,生機盎然,宜居宜業;南有“揚州第二城”和“臨港新城”,揚州從“運河時代”走向“長江時代”的主戰場和承載平臺初露端倪。
“綠楊城郭新揚州”,已成為揚州市向世界推介的一張亮麗“名片”。“愜意地生活,詩意地棲居”,已經成為當代揚州人現實生活的寫照。
煙花三月下揚州篇五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古今中外無數人用筆墨描繪揚州的美麗,每一篇都飽含對揚州的贊美之情,每一篇都那么如詩如畫,使人身臨其境。正值三月天,我們也來了個煙花三月下揚州。
一下車來到揚州的土地,一切都是新穎美好,我們步入了雙博館。它是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與揚州博物館新館組成。館里陳列著這六朝古都的文物古董。其中國寶廳184平方米僅陳列一件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造型秀美,藍釉呈色鮮明純正,腹部白龍環繞于瓶身。這梅瓶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燒造水準,以及當時年代的藝術感染力。
揚州一大美景便是聞名中外的“瘦西湖”。當我們來到湖面時就有一種“兩岸花提全依水,一路樓臺只到山”的感覺。難怪杭州西湖詩人汪沆說她“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名換瘦西湖。”里面的景色自然更美了。
瘦西湖主要景色有五亭橋,二十四橋,大虹橋,長堤春柳等。其中大虹橋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橫跨瘦西湖,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改建為石橋,如長虹臥波,改名虹橋,現已建為三孔低坡青石橋。長堤春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每當陽春三月,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美不勝收。
五亭橋仿北京北海的王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橋洞正側凡十有五。”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聽聞中秋之夜,可受“面面清波涵月影,頭頭空洞過云梢,夜聽玉人簫”的絕妙佳境。
二十四橋出自杜牧的“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笛。”二十四橋有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簫亭組合而成,橋上下兩側各有臺階,圍以白玉欄桿和欄板。
下一站何園被譽為“晚清第一園”,原名“寄嘯山莊”。園名取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依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園中景色有水中月,玉繡樓,貼壁假山,船廳,水心亭等。
水中月白天池水中映有一輪明月,且隨著觀者視覺變化有陰陰晴圓缺之異,故為水中月。玉繡樓前后兩座磚木結構二層樓,既采用中國傳統式的串樓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貼壁假山在船廳后側風火墻上貼著墻壁的假山,上有盤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繞山谷,山上有月亭,過月亭可登入復道回廊。水心亭為何園西園的景色,西園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這座亭是中國僅有的水中戲亭,專供主人觀賞戲曲、歌舞和納涼賞景之用。
陽春三月下揚州,揚州美景不勝收。千感萬言贊不盡,只緣眼底難盡收。一段美好的揚州之旅悄悄而過,一處處景色都難盡收眼底,面對美景有萬般的贊美,真令人懷想啊!
煙花三月下揚州篇六
天還未亮,黎明蠢蠢欲動,驚醒了枝頭上的鳥兒。
我和妹妹的校服上,添了一件衣裳,不是天氣微涼,而是對春天的向往,即將去揚州的我們,穿上了只屬于我們德州晚報小記者的專屬隊服——印有“德州晚報小記者”幾個字樣的紅色馬甲。
鏡頭一:自然的靈氣
汽車行駛在南行的路上,太陽雖未露頭,但天邊已有了淡淡光環,點多了,6 若在學校,該是朗朗讀書聲吧,在這滿地的綠草和叢叢的野黃花中有一種涼爽、自然之氣撲面而來,真想讓時間就終止在這一刻,去享受,這天作之合,這大自然給予的靈氣。
鏡頭二:婉約瘦西湖
進入揚州,滿地的油菜花,一叢叢地聚在一起,金燦燦的,甚美。在這里,看不到低矮的平房,全是黑瓦白墻的二層小樓,真像古時的閣樓,稀稀疏疏地散落在田間。
瘦西湖,顧名思義,比杭州西湖婉約清秀。有山、有水、有塔、有橋、有閣樓,有花香、草香、風香,交織在一起的升華,不愧有“天下西湖,三十有六”之美譽。
大家在一起拍照留念,開心的笑臉定格在五彩繽紛的芍藥中。在這里,我體味到一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瘦西湖水的曲折多變和幽雅寧靜。
鏡頭三:“蒸餃寫真”
沙縣小吃,物美價廉,地方雖然不大,但我們一行人也算是擠進去了,桌子看著也全坐滿了,上菜!
這的蒸餃,小巧玲瓏,大家卻遲遲不動筷子,拿出了相機,咔嚓咔嚓,拍了幾張“蒸餃寫真”,既然帶不回給同學,就拿照片給他們吧,‘物’色可餐嘛。
鏡頭四:坐”“ 回富人
個園,以竹多而聞名,又因竹葉形狀很像“個”字,所以,被稱之為“個園”。
伴著油菜花的襲人香氣,該回家了……
煙花三月下揚州篇七
春天到了,我最喜歡投身大自然的懷抱——旅游。
我去過許多旅游勝地,有如若仙境的普陀山,繁華的上海灘,美麗的中山陵,鬼斧神工的宜興山洞,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還有小巧玲瓏的瘦西湖。上個星期,正值揚州舉辦“煙花三月國際旅游節”,爸爸、媽媽又帶我故地重游,來到了美麗的瘦西湖邊。
我們買了門票,進了公園。走在林間小道上,柳絮迎面而來,像雪花一樣飛飛揚揚,在瘦西湖水面上空飄揚,像籠蓋一層層薄薄的煙。這時我不禁想了韓翃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李白的名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和徐疑的名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些柳的精靈撫摸著我的臉頰,撫摸著我的頭發,撫摸著我的手心,怪癢癢的,也許是大自然賜予我的最快樂的.享受吧!
我們繼續向前走,來到五亭橋,在橋上就聞到一股素雅的清香,淡淡的,令人心醉。朝下俯看,原來是橋的另一端岸邊長著揚州的市花——瓊花,一朵朵潔白的瓊花在春風中怒放,在綠葉上有著閃亮的水珠,這不是生命活力的象征嗎?偶爾飛來幾只彩蝶停在花蕾上翩翩起舞,仿佛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在五亭橋上走了一圈,瘦西湖的美景盡收眼底。美麗的白塔和碧波蕩漾的綠水,讓人看得心曠神怡。在綠水上,有著許多游船,船上洋溢著每位游客的笑臉,這時的大家脫離都市的市俗,在這美景中返樸歸真。“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場春雨杏花紅”,這樣的美景真讓我陶醉。
啊!我愛你,揚州!我會永遠記住你----瘦西湖!。
煙花三月下揚州篇八
五一勞動節,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和弟弟出去玩玩。去哪兒好呢?媽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現在是農歷三月,正是去揚州的好時節,于是決定帶我們去揚州玩。
爸爸開車一個多小時,便把我們帶到揚州。我們首先要去的地方是東關街。哪里的人好多,我們左找右找,居然找不到停車位。正在著急的時候,幸好有輛車要出來,我們這才停好了車,向東關街出發。
東關街是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街道比較窄,只有兩米多寬,兩邊是青磚的小房子。東關街的路面,不是我們常見的水泥路,而是灰磚鋪成的,走上去還會發出“當當”的響聲,可有意思了。
東關街很熱鬧,有許多游客。兩邊的店鋪賣各種有趣的東西:麥芽糖,棉花糖,陶瓷尿娃,陀螺——吃的玩的,什么都有,真是合了我的心意。我還第一次看到了捏面人,很有意思。感覺有點像南京的夫子廟。
不知不覺到了中午,看到那么多好吃的,我的肚子更加緊急地“咕咕咕”叫個不停,我要求爸爸給買點吃的。爸爸點點頭:“我也餓了!我們買什么吃呢?”問我我居然答不上來,因為好吃的太多。前面有家臭豆腐店,門口聚了好多人,大概很好吃,我們也決定先買點臭豆腐嘗嘗。果然如老板所說,聞起來難聞,吃起來香。我們又買了一些烤魷魚邊吃邊逛。
媽媽看到前面有一家生煎包店,便決定在這家吃飯。我們點了三鮮餛飩和胡辣湯還有生煎包。“菜來了!”當老板把香噴噴的胡辣湯和生煎包送上來時,我便大口大口吃起來。呵呵,胡辣湯并不辣呢,相反還很好喝。我邊喝邊夸贊好吃!
出了小飯館,我們繼續逛街,不時看到一些小玩意,弟弟買了吹泡泡的玩具,我也收獲了兩枚葉脈書簽。還買了一些牛皮糖回來吃。
逛過了東關街,我們又去參觀了個園。這是以前的一個鹽商家,家里可大了,一個人在里面走,一定會害怕,我估計自己會迷路。院子分了好多區域,如廚房,后花園,書樓,住宅區,最有趣的是古時的空調房——山洞。據說花了19年時間才建好了這個院落,真是個富貴人家啊!
因為逛了整天,很累了,我們沒有再去其他地方,下午三點多就往回趕了!雖然很累,可是今天的揚州之行,真是太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