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節約浪費字篇一
餐桌上,吃剩的牛奶、飯菜,被丟棄的饅頭、包子……隨處可見。
吃飯時,“不想吃,不好吃,我不要,丟了吧……”這些話隨處可以聽見。
美妙的音樂鈴聲后,午餐交響曲奏響了,同學們從教室里蜂擁而出,快速奔向盛飯處。一雙小手快速打開菜桶蓋,緊隨“今日午餐:清炒豆芽加紅燒魚”的喊聲,“哦,不,豆芽,我不喜歡。”“我討厭吃魚。”哀嚎聲此起彼伏。吃完飯后,我發現泔水桶里已裝滿了剩菜剩飯,被嫌棄的豆芽、魚塊只能無奈地在桶里嘆息,真是浪費呀!
從幼兒園起,爸爸媽媽就教我們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小學后,老師教育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想起前段時間我們班舉行的親子活動——收割稻谷,大家都累得腰酸腿疼,十分辛苦,怎能如此浪費糧食呢?何況還有許多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在挨餓呢?媽媽告訴我,每年國家的糧食有1/3是被浪費的。如果每人都做到吃多少盛多少,以節約糧食為榮,浪費糧食為恥,節省下來的糧食可以資助多少貧困孩子啊!
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節約浪費字篇二
農村的孩子們,一張發黃的紙片,正面寫得滿滿的之后,在反過來接著寫,寫完了還不舍得扔;鉛筆哪怕用成了一個短短的鉛筆頭,還可以套一個套子再接著用;為了能省電,常常只用一點點微弱的燈光寫作業。看到農村孩子的舉動,我不禁羞愧起來,比起他們來,我是多么浪費:手機還沒有用壞,甚至還是新的就要換,只不過為了那一時的虛榮;一盤飯菜,只吃了一小半,就要倒掉,毫不在意墻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標語;新買的鉛筆拿小刀刻得到處是坑,橡皮也被揪的不成樣子,然后看都不看就丟盡了垃圾桶。
在學校里,老師們反復的說我們要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張紙。同學們也都答應著。大言不慚的說著自己怎樣勤儉節約。可惜,才剛剛獲得老師的表揚,就忘記了自己沒有擰緊的水龍頭,正在“哭泣”;放學回家的路上又用自己的零花錢買那買這。
有這樣一個廣告:有許多人在餐廳吃飯,首先就是一男一女坐在一個擺滿了食物的餐桌旁,那位阿姨說:“點的太多了吧。”叔叔說:“沒事兒,不多!”他在想:多點菜,顯得我大方。鏡頭又移到另外一個餐桌,一位叔叔說:“你點這么多,我都不好意思了。”另一位叔叔,擺擺手:“不多不多!好朋友難得聚一次嘛!”他的理由就是:反正公款報銷。“我不喜歡吃這些菜!我要吃自己喜歡吃的!”一個小男孩大叫著,可在他面前的,頓豐盛的'美食。坐在他對面的爸爸,趕快說道:“好好好!服務員,快拿菜單來!哎呀,這菜你怎么不喜歡吃呢?”然后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字眼:“據統計,中國人每次外出就餐平均浪費百分之二十,價值高達上千億,價值相當于全國小學生1年的午餐費用。節約無小事!”人們浪費糧食的理由多么荒謬,這些數據是多么驚人!如果少浪費一些糧食,也許就不會有人吃不飽飯了,就不會有人因為饑餓而死了。
是呀,節約無小事,假如每個人都節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這個世界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你再吟誦起這首詩時,是否嘗到了汗水的苦澀?是否感覺到了烈日的暴曬?想起農民伯伯佝僂彎曲的背,爸爸媽媽工作是疲憊的眼睛,你是否為自己以前點點浪費的事情感到慚愧?“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讓我們把這句話銘記在心,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做一個節約的好公民!
節約浪費字篇三
山的這邊:高樓林立,金碧輝煌,繁華喧鬧;山的那邊:低屋破瓦,雜草叢生,荒涼冷清。
山這邊的孩子:身著名牌,背著鮮亮的書包,認真聽著老師的諄諄教誨;山那邊的孩子:打著補丁,扛著古舊的鋤頭,盼望有一天可以走出大山。山這邊孩子的節日:買禮物,吃大餐,看電影,去游樂場……從幾十上百元的玩具到時尚的衣帽,從精美的畫冊彩筆到電子游戲機,他們在這一天的愿望都可以滿足,但他們似乎缺少了點什么。
山那邊孩子的節日:和平時的日子一樣,在大山的陪伴下,啃著窩頭,吃著咸菜,唯一不同的可能是書包里多兩個煮雞蛋。他們在這一天也會感到快樂和幸福,但似乎也缺少點什么。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有一些不理想,有一些不完美。有了舒適的生活條件,可能會少一些心靈的健康和快樂;有了精神的富裕,卻少了些物質的豐富。
而事實上,山這邊的孩子如果只追求吃喝玩樂的兒童節,只追求這樣的生活,那么他們以后的生活中有的只是攀比,有的只是盲從,有的只是對物質生活產生更多不切實際的奢侈追求。什么叫精打細算,什么叫艱苦樸素,或許離他們將越來越遠。
有人說,苦難是一筆財富,而對于一個缺少吃、穿、學,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成長條件都很難滿足的孩子們來說,這樣的苦很難再轉化為更多財富的。山那邊的孩子過著他們艱難的生活,他們吃得差,穿得差,更重要的是他們缺少與外界的溝通,他們缺少基本的讀物。
那么,就讓孩子們的節日過得更有意義些吧!讓山這邊的孩子在“六一”時把自己不用的書、不穿的衣服和不玩的玩具收集起來,或者把自己的“壓歲錢”“零花錢”買成禮物,送給山那邊的小朋友,給他們帶去更多的快樂;讓山這邊的孩子在這樣的節日里,帶上簡單的生活用品,和山那邊的孩子一起生活一天,讓山那邊孩子們的淳樸和憨厚、樂觀和堅強,為山這邊的孩子帶來更多精神的財富。讓孩子們美好單純的節日活動為這商業氣息濃厚的社會帶來一片澄澈的天空。愿每一個孩子都節日快樂!這是我們對他們的期許和祝愿,簡單卻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