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蘇省高考語文題江蘇省高考語文篇一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考生參加的全國統一選拔性考試,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江蘇省2022屆新高考語文綜合模擬試題,歡迎閱讀!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
⑴用"者……也"表判斷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③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⑵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⑶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記》)
⑷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司馬光《赤壁之戰》)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北朝民歌《木蘭詩》)
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用"為"表判斷,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⑸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
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③且相如素賤人。(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魚我所欲也》)
⑤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陶淵明《桃花源記》)
⑹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莊子《秋水》)
②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蘇洵《六國論》)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⑺無標志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例如:
①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
②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呂氏春秋 察今》)
"是吾劍之所從墜"同樣是判斷句。主語由"是"充當,翻譯為"這";謂語是名詞短語,由所字結構(所……的地方)充當的。全句翻譯為:這(就是)我的寶劍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注意點: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后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二、被動句
被動句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有標志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也叫意念被動句。
一古代漢語中有標志的被動句式主要有四種
⑴用"于"表示被動關系。
用介詞"于"引出行為的主動者,"于"放到動詞后,它的形式是:"動詞+于+主動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動詞"禽"的后邊,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秦",表示被動。"于"可譯為"被"。
這種被動句有兩個條件:一是主語是被動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動的詞"于"。
⑵用"見"來表示被動關系。
在動詞前用"見"或又在動詞后加"于"引進主動者。它的形式是:"見+動詞"或者"見+動詞+于+主動者"。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⑶用"為"表示被動關系。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于君。(如果背棄了他所說的話,我死了,妻子兒女也將被殺,對君王您也沒有好處)
②茅屋為秋風所破(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③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④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
⑤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⑥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⑷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動關系。
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賓。
例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3、形+于+賓。
例如: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
4、介詞賓語后置:介詞"以“”于“”乎“”自"等后面帶上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短語。這種介賓短語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前邊充當狀語,在古代漢語中,卻多數放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后邊充當補語。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主謂倒裝
古漢語中為了強調謂語,有些感嘆句或疑問句把謂語置于主語之前。一般常用逗號將主謂隔開。
感情較強烈;謂語由形容詞充當。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甚善矣,子之治東阿。《晏子治東阿》
渺渺兮予懷。《赤壁賦》--我的心思飄得很遠很遠。
快哉此風! 《黃州快哉亭記》
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舉例: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
2、疑問句中疑問詞作賓語。例如:"沛公安在?"(《鴻門宴》)(應為"沛公在安")
3、以"是之"為標志。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銘》)(應為"有何陋之")
定語后置
1、"之…者…"為標志,即"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的形式。如:"馬之千里者。"(《馬說》)
2、"中心詞+后置定語+者",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3、中心詞+數量詞。如:⑴"聞道百"(莊子《秋水》)⑵"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
4、"中心詞+之+后置定語",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高中語文選擇題部分有很多字詞類的基礎知識,這也是同學們失分率較高的一塊,為了避免該類題型丟分,大家需要把所有字詞、成語、病句等專題做系統梳理復習,統一背誦,區分易混知識點。
基礎題如果不能得滿分,語文試卷分數不會太高,所以大家要有分分必爭的原則,簡單題目必得分,難題盡量多得分。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305首,分風、雅、頌三部分,其表現手法是賦、比、興。
2,“四書”是《論語》、《中庸》、《大學》、《孟子》的合稱。
3,“五經”是儒家經典的合稱,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詩》、《書》、《禮》、《易》、《春秋》 。
4,《楚辭》是戰國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藝術形式創作出來的新體詩。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離騷》是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傳為孔子所編撰,后由魯國史官左丘明為之作傳,全名叫《左氏春秋傳》,簡稱《左傳》。《春秋》記錄了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27年的歷史大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7,《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皇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體例分為本紀、世家、列傳、書、表五個部分,魯迅先生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8,《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體例上比《史記》少了“世家”,共四個部分組成。《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并稱“前四史”。
9,《漢書》作者班固(東漢),《后漢書》作者范曄(南宋),《三國志》作者陳壽(西晉)。
10,《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據《水經》作注,是我國第一部記述河道水系的專著。
11,南朝徐陵編選的《玉臺新詠》,共編選漢魏以來有關男女閨情769首,高中課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便選自該集。
12,《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地闡述文學理論的專著,是南朝人劉勰著成。
13,《資治通鑒》由北宋時期司馬光編撰,所記史事上起東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敘事,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宋神宗認為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欽賜書名。
14,《四庫全書》由清代永容、紀昀等編寫,是清代官修的一部規模龐大的叢書。內容分經、史、子、集四部。
元末明初羅貫中)、《西游記》(明吳承恩)、《紅樓夢》(清曹雪芹)。
江蘇省高考語文題江蘇省高考語文篇二
淅瀝瀝的雨肆意地下著,我在車里,雨在車外。
人人都愛車,遠行、踏青離不開車。外出,有車就有安全感,天亮天黑,都會被車擋在外面,為我們創造的是暖暖燈光和適宜的溫度。晚間,將要回家的時候,按下手里的鑰匙,車燈便開始遠迎,像侍衛,將要帶我安全離開,無論什么樣的環境,車都會幫助我們應對。有言云之:有燈就有人,我說:有車就有人。
車里,是奮進的人生。
當方向盤確定了角度,目的地也就近在咫尺,車里的種種操作按鈕就是我們的種種動力,每一件都至關重要,速度控制著時間,引擎牽引著整個車身,坐在車里的我們,集中所有的注意力,開往未來,開往理想,不由得這就是我們每天的狀態,油加滿,調整好狀態便可以開啟一天的生活。開車意味著前進,開車的狀態就是生活的狀態。
有時我們要慢慢地開,因為路況、因為人群,放慢速度是一種智慧,根據情況調整速度和方向幫助我們安全通過艱難路段,很多人喜歡快速地前行,而我總喜歡按部就班慢慢地開,車速能夠隨著自己的意志調控才有安全感,有人說:車品即人品,性格決定了這個人開車的習慣,這也有幾分道理,一個保守的人開車一定也很保守,有些外向性格的人總是喜歡超車和變道。
有時開快車也可見水準,當我們成群結隊出去旅行,想不因技術原因掉隊,也必須開快車。或許總有需要我們打破常規的時候,生活不會千篇一律,應變十分重要,到了加速的時候也必須超越自己。
車外,是風景,是人群。
車外的環境就像生活的外因,不在控制以內,車里的我們要根據車外來決定車里。車外有風雨,車外有阻礙,如果一段路正在檢修,我們就必須繞行,就像很多時候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繞行,沒有一條直路可以到達目的地,必須轉彎,一個又一個彎組成了我們的經歷我們的路,“繞行”規避了風險,找到了捷徑。
車外熙熙攘攘的人群,你來我往,有的成為了朋友,有的只是一面之緣。而作為行者,我們不可以停下,總要牢牢抓好我們的方向盤,注視前方,去追尋一種遠方。
車里的自己,車外的'他人。
車里的奮進,車外的人群。
車里的自律,車外的自由。
每一步都認真走過。
江蘇省高考語文題江蘇省高考語文篇三
人心有堅硬之處,成就性格的剛毅冷峻,人心亦有溫柔之美,彌合兇悍鋒芒。剛柔并濟,是百煉鋼與繞指柔的完美銜接,是人格的雙重升華,是造就和諧自我的應有之義。
正如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在詩中寫道:“心有猛虎,細嗅薔薇。”我想,無論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時候迎難而上,還是在薔薇盛開的時候迷醉芬芳,都是我們造就和諧自我所需要的兩種品質。于是,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們以堅硬之處示人,奮不顧身地逐鹿無邊沙場,但也要為和諧的人生,釋放出溫暖與柔情,找到亦剛亦柔的最佳平衡點。
人心之堅硬,可以是對底線的堅守,對正義的執念,是外力無法摧折的剛勁。是李白揮毫寫下“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鐵血燕然,落筆成篇;是李賀“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錚錚誓言,回蕩天際。那份骨子里的堅韌,早已使他們把剛毅不屈的追求奉為人生信條,時時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堅硬并不意味著刻薄冷硬,并不意味著要始終兇狠如猛虎,任由寒光畢露的雙眼,戰栗世界的暖意。我們不愿再看到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聽到不古人心的日漸冷漠。只是希望,堅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軟可以裹藏尖銳的棱角,溫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軟,可以是對兇頑的寬容,對世間的博愛,是任何時候無法被冰封的溫暖。是特蕾莎修女給予流浪漢的擁抱,是南丁格爾提燈時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禱的“擁有一顆透明的心和會流淚的眼睛”。因為柔軟,所以我們可以不甚苛求,盡享流年溫潤,因為柔軟,所以我們可以在堅硬的壁壘下,重新拾得愛與感性的回歸。
同樣,所謂柔軟,不是毫無原則地妥協退讓,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卻不加反抗。我們不愿看到,心的柔軟之處在現實的狂風暴雨中流血受傷,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剛硬的外殼蹂躪的體無完膚。所以,只是希望,柔軟之余,人心中的堅硬依舊可以承擔起生命之重,依舊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鋼便不可摧,剛毅冷峻,堅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軟若柔則亦欣然,不失溫柔,不畏兇頑,不曾軟弱。亦剛亦柔,和諧人生,剛柔并濟,兩番精彩!
江蘇省高考語文題江蘇省高考語文篇四
十一月,珠海。兩年一屆的航展是整座城市的盛會。
破曉的晨光把那些翱翔于天際的鋼鐵巨物映襯得更加兇悍,把一夜未眠的我照得更加憔悴。我從檢修車上走下來,捏了捏已經僵硬的脖子,走向屬于我的崗位——機庫角落里的幾把椅子。我將在這里一直等待,等待那被我檢修過的引擎發出轟鳴,等待我撫摸過的羽翼劃破天際,等待飛機平穩降落后,展臺上觀眾爆發出的熱烈掌聲。
當然,掌聲不是送給我,是送給飛行員與飛機的設計者,我只是一場絢爛煙花的包裝紙。
意識在漫長的等待中模糊了。有人在我旁邊大聲說話,我在迷糊中瞥了一眼過去,是機修組的另外幾名同事,正在聽引擎聲猜天上飛的是什么機型。
“蘇—35。”我說。
“蘇—35。”一個陌生的聲音和我的聲音合在一起,兩道音波奇異地共振。
“林……林虎將軍?”
共和國赫赫有名的將領已是八十六歲高齡,普通的白襯衣扎在藏藍的褲子里,眼里精光四溢,沖我微微一笑,沒在意我剛剛的直呼其名,只問我以前是不是聽過這飛機。
我搖頭:“這是蘇—35的來華首飛,只是它和蘇—30的氣動布局很像,都是……”熟悉的名詞滾過喉頭,卻叫不出口。
“縱列三翼面。”
老將軍接上了我的話,讓我有些驚詫。幾十年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老將軍身處高位又早已退休,對專業名詞卻比我還熟悉。
我苦笑,沒來由地吐露了心里話:“為什么會是我的?我只是個機修師。”
老人家板起臉,干脆的`聲音砸在我心上濺起回聲:
“那又怎樣,我也只是祖國的一顆釘子。”
我的眼中一涼,似是滑出了淚水。
巨大的工程由每一塊磚石撐起,一顆釘子后面凝聚著千百人的努力。可能終我一生,目視之處都只會有機油、液壓閥、零碎的機械和儀表。但共和國的獵鷹,在我肩上騰飛而起,搏擊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