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滬教版二年級享受森林教案設計享受森林課文篇一
1、能在閱讀過程中認識本課8個生字。
2、通過朗讀,感受樟樹的勃勃生機,并積累描寫樹木的詞句。
3、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櫻櫻如何照顧樟樹,享受她的森林,感受櫻櫻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櫻櫻“森林”的特點,并熟讀有關句子,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合理的想像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板書:森林
讀詞。(注意:“森”讀平舌音、前鼻音)
2、說話訓練:
你們?nèi)ミ^森林嗎?你們看到過森林嗎?讓我們來想象一下,當你們來到森林中,你會感受到什么呢?請用一兩句話簡單地說說看。
3、的確,森林正如我們大家所描述的那樣,給我們帶來種種享受,所以人們要去享受森林。
(補齊課題)讀題
說明:
在教學的第一板塊,我通過恬靜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形象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了美麗、茂密的森林,到處是鳥語花香,到處洋溢著勃勃生機。學生們通過看、想、說,先享受了森林。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森林的美好,這也為以后讀懂課文內(nèi)容,感悟櫻櫻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作了必要的鋪墊,是本文情意目標淺層次的滲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中有個叫櫻櫻的小朋友,她很想到森林去玩耍,去享受。請同學們打開書輕聲讀讀課文。
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得不順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小組學習流程:小組交流學習生字)
交流
出示句子:看,樟樹茂盛、繁密的枝丫,朝氣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編織出一大片嫩綠色的陰涼。
(1)自己練習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補充了解樟樹。
(3)理解積累詞語:
給“茂盛、繁密”找找近義詞。(積累詞語:枝繁葉茂、枝葉繁茂)
借助媒體,理解“朝氣蓬勃”。
(4)指導讀句。
你讀懂了什么?
3、是呀,櫻櫻的樟樹林長得真好,這樣的森林,應該享受一下。
出示:櫻櫻笑嘻嘻地說:“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
櫻櫻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請你讀好句子。
4、質(zhì)疑
讀了以后,你有什么問題嗎?
交流:這只是一棵書,櫻櫻為何說它是“我的森林”?
(三)、深入學習,展開想象
1、櫻櫻為何說是“我的森林”?自由讀課文,找找有關語句,劃出來。
2、交流。
(1)自己讀,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用小圓圈圈出這段話中表示動作的詞。
讀好這些動詞,說說你都讀懂了什么?
小結:從這些動詞,我們可以看出櫻櫻對樟樹的細心照顧,就像爸爸說得那樣,心里有樟樹,經(jīng)常去護理。
(3)師生配合讀:櫻櫻每天從門前走過,都要去看看那些小樹苗,去護理那些小樹苗。作者從四個方面來寫:泥土干了,……長出了雜草,……刮大風了,……寒流來了,……。這四個并列的方面,作者用分號來間隔。
說明:
閱讀理解和語文了解知識相結合。對于這里出現(xiàn)的分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讀,使學生對句子之間的并列關系以及分號的運用,有個初步的認識。教師不用做過多的講解,以后,再碰到類似情況可以反復滲透,以求水到渠成。
(4)請學生根據(jù)板書的提示,試著說一說櫻櫻是如何護理小樹苗的。
說明:
這里,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先自己準備說說,再集體交流。讀是積累,說就是運用;讀是語言的內(nèi)化過程,說就是語言的外化過程。圍繞“櫻櫻是如何享受森林”這個問題,學生經(jīng)過了讀讀、找找、說說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依托板書的'提示,連貫、完整地說一說櫻櫻護理樹苗的經(jīng)過,在運用過程中進一步訓練表達連貫性。
(5)說話訓練:請你想象一下,櫻櫻還會怎樣照顧小樹苗呢?
出示提示:樹上有小蟲子了,……
說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抓住課文空白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話,感悟櫻櫻對樟樹的精心照料。這種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為依托,沒有語言文字訓練為基礎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因此,我設計了這個語言訓練點,培養(yǎng)兒童豐富的想象,發(fā)展他們的多元思維。通過朗讀加深印象,最后用自己的話試著說說櫻櫻還會怎樣照顧小樹苗。教師在鼓勵學生模仿課文的同時,還應鼓勵學生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不局限于仿造課文中的句式。作為教師要注意傾聽,及時指出學生在說話時的語病,幫助學生說通順的、規(guī)范的話。
(6)讀一讀爸爸說的話,說說讀懂了什么。
聽記:生活中很多事都這樣的,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
再讀句子:“櫻櫻笑嘻嘻地說:‘這是我的森林……’”(指導讀句)
(四)、復習鞏固,指導書寫
1、瞧,可愛的小鳥也來到這片森林安家落戶了。
游戲:小鳥銜泥安家,小老師領讀詞語。
出示:樟樹、護理、茂盛、繁茂、朝氣蓬勃、陰涼、年級、枝丫、享受
說明:
低年級的孩子最喜歡游戲。形式生動多樣的游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還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生字,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內(nèi)的識字效率。
2、指導書寫。
滬教版二年級享受森林教案設計享受森林課文篇二
1.會認9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春天的美景,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
3.熱愛春天,愿意去觀察、發(fā)現(xiàn)。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新字新詞,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從找春天的過程中感悟春天,體會找春天的樂趣,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體會課文語言的美感和蘊涵其中的感情。
課前準備:
課件制作,學生收集春天的圖片和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提示課題
學生活動:分組展示收集的圖片,學生欣賞并描繪圖片的景色。
教師引導:同學們從這些美麗的圖片中,找到了什么季節(jié)呢?(生齊答:春天。)春天在哪里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陪伴小作者一同找一找吧。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活動,將學生帶入美麗的春天之中,在揭示課題的同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繼續(xù)探究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想辦法記住生字。
2.在小組里由組長帶領大家學習自己不認識的字,注意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3.小組派代表匯報本組識字情況,并交流識字方法。
設計意圖:教師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以互換師生角色來激發(fā)學習興趣,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識記生字,使學生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傾聽,頭腦中展現(xiàn)春天的畫面。
2.教師與學生一起在輕音樂中朗讀課文。
3.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在配樂朗讀中,創(chuàng)造想象的氛圍。讓春天的樣子展現(xiàn)在眼前,為學課文做了很好的輔墊。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師:要去野外找春天了,課文中的小朋友現(xiàn)在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呢?(高興的、急切的、激動的)請你也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第一、二自然段吧?自由讀。
指名讀本段,讀后評價悟出應把“脫”、“沖”、“奔”重讀才能更加體現(xiàn)出孩子們找春天的迫切心情。
請大家自由讀第2 ~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什么了(一個害羞的小姑娘)。
這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不想讓人們發(fā)現(xiàn)她??墒羌毿牡男∨笥堰€是找到了她。這些小朋友都在哪找到她了?你知道嗎?從書中找到有關的句子再讀一讀。(學生邊畫、邊讀。)
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樹林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凍的小溪丁丁咚咚,那是春天的琴聲吧?
指名分段讀,讓其他學生想想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孩子們在哪兒找到了春天?(學生讀到一處,課件出示一處的畫面。重點借助課件理解。打比方句子:春天的眉毛、春天的眼睛、春天的音符、春天的琴聲。)
五、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出示學習提示:⑴自由選擇學習伙伴。⑵自由朗讀學習內(nèi)容,找出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⑶與伙伴交流學習體會。⑷有感情地朗讀選擇的內(nèi)容。
全班交流達成共識,相互評價。(師相機點撥,突破難點。)
學習第八自然段,孩子們找到了春天,他們多高興呀!他們想告訴所有的人,我們一起讀讀最后一段吧!(激情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朗讀后填空
2.指導重讀所填的詞語,朗讀感悟,體會春天就在身邊。
設計意圖:由扶到放,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伙伴,圖文結合,自讀自悟,感受春天的美麗,體會投身大自然懷抱的情趣。
六、拓展課文,強化
感受
同學們,文中的小作者從地下的小草,早開的一兩朵野花,樹木吐出的點點綠芽,解凍的小溪中找到了春天,春天是這樣的美好,這樣的充滿生機,你還能從哪兒找到春天呢?說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留心觀察的習慣,進一步感悟春天的美好。
七、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你們的眼睛里……同學們,讓我們齊唱(春天在哪里。)這首歌來結束這節(jié)課的學習吧。
設計意圖:用歌聲激發(fā)學生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把教學推向。
八、作業(yè)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滬教版二年級享受森林教案設計享受森林課文篇三
新授課。
自主、合作相結合。
1、會認“羞”等9個生字,鞏固識記生字的方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試背課文。
3、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充滿生機的美,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并且熱愛春天,愿意去觀察、發(fā)現(xiàn)。
認讀生字、朗讀課文是重點,感受春天的美好是難點。
生字卡片(課件)音樂。
同學們,誰能告訴大家一年有哪四個季節(jié)?每個季節(jié)都有各自的特征,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春天的美好景象。(板書、齊讀課題)
1、請同學們小聲的讀一讀課文,用你自己熟悉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在拼音的幫助下多讀幾遍。
(別忘記關心一下你的小伙伴)
2、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教讀,也可以自己示范讀給大家聽。
3、學生開火車讀一讀,小組合作齊讀,個人打擂臺讀。
4、組詞訓練,可以由學生自己組詞讀一讀,也可以教讀別的同學。(出示課件也可以)
1、自己讀課文,把課文讀流暢、通順: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 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并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揚)
2、邊讀邊想,提出不懂的問題:
⑴ 有疑問先自己解決。
⑵ 借助動作、表情幫助學生理解較難理解的詞語。如: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
⑶ 學生解決不了的再有老師幫助解決。
3、精讀感悟、合作學習:
你跟隨課文中的小朋友去尋找春天,你都找到了什么?把你的答案記下來。
我們看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們聽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們聞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們觸到了春天的什么?
春天的美好景象從課本上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許多,大家更是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可春天的美好并不只是書本上的這些,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你們也去找一找,把它寫下來或是畫下來都可以。
1、找春天
看到小草、花朵、嫩芽
聽到琴聲(小溪里的冰融化的聲音)
聞到春天的氣味 觸到春風的撫摸
通過學習本課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認識生字的能力與上學期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更迅速的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來記憶生字。并通過交流告訴別人,如:觸字,學生理解為蟲子頭上的角,叫觸角等等。在課文的朗讀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新授課。
自主、探究相結合。
1、會寫“脫”等9個生字,鞏固復習生字的書寫規(guī)則及方法。
2、鞏固課文的背誦。
3、進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準確書寫本課生字。
生字卡片(課件)。
1、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生字新詞的情況。
2、同伴幫忙檢查認讀。
1、誰對春天有新的發(fā)現(xiàn)?請你告訴大家好嗎?
2、學生自由發(fā)言、討論、交流。
大家說的都不錯,都找到了春天,現(xiàn)在讓我們再走進課文,去欣賞作者給我們描繪的春天吧!
1、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地方美美地讀一讀。
2、把你最喜歡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一聽,讓大家分享。
3、鼓勵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并試著讀出自己的特色。并感悟春天的美好,體驗大自然的情趣,表達出對春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同學們,讓我們把這美麗的春天記下來好嗎?(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并檢查背誦情況。)
美麗的春天已經(jīng)記入我們的腦子了,但是那些生字朋友可不能忘記呀!(運用多種游戲檢查學生的認字情況)
1、出示生字,提示學生仔細觀察。
2、重點指導:
溪:右邊部件多,要寫緊湊,不要漏掉爪子頭。
凍:偏旁是兩點水,不要寫成是三點水。
野:右邊不要多寫一撇。
躲:“身”作偏旁,第六、七筆右邊不出頭。
3、學生練習書寫,老師輔導
1、小結:
同學們不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還學會了許多跟春天有關的字詞,收獲可真是不小。
2、作業(yè):
將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在你的小日記本上。
1、找春天
說──脫 東──凍 深──探 射──躲
溪(三點水+爪子頭+幺+大)
棉(木+白+巾)搖(提手+爪子頭+缶)
野(里+予)解(角+刀+牛)
本課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能夠動腦筋將復雜的生字簡單化,也就是運用自己以前學過的熟字來幫助學寫新生字。
滬教版二年級享受森林教案設計享受森林課文篇四
1、會認9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發(fā)現(xiàn)春天的特點,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找春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下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結合時節(jié),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驚奇地發(fā)現(xiàn)春天“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特點,孩子們在童話般的春天里,感受春天的美好,從而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通過朗讀,感受并想象春天的特點。
1、出示“春”字:認識嗎?輕聲讀。
2、能用“春”字組詞嗎?(春天、春風、春雨、春花……)
3、能說說有關“春”的成語嗎?(春暖花開、春光明媚……)
4、小結:春天多美呀!今天我們一同去尋找春天好嗎?
引出課題:找春天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想象:
(過渡語:這篇課文老師很想把它讀給那些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因為,他們會一邊聽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文中的畫面,你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
2、學生用一兩句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如:課文寫得真美……春天真可愛……
老師讀得真好……
我也想讀……
3、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出文中需要認讀的9個生字。
4、把圈出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次。
5、指生匯報在文中哪句話中找到了哪個字:
如:我在“春天象個害羞的小姑娘”這句話中找到了“羞”字……
6、這些生字在課文中組成了哪9個詞呢?請用直線畫出并和同桌一齊讀一讀。
8、這些生字從文中跳出來了你還認識它嗎?
指生讀字卡上的生字。
9、這些生字換地方了,你還能讀準嗎?
大屏幕出示:
一把遮陽傘。
害羞的她躲在門后探出頭來。
喜鵲站在嫩綠的柳枝上歌唱。
我會用標點符號了!
10、交了九個生字朋友,讓我們再來觀察本課需要寫的生字,和同桌交流這些生字在結構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11、學生匯報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指出應該注意的地方。
12、教師在田字格中指導兩類字。
(左寬右窄:“野”;左右均等:“解”)
13、學生在課本的田字格中練寫。
1、學習小組內(nèi)分自然段讀課文,互相評一評:
過渡語:我們結交了生字朋友,可別讓“找春天”的小朋友等得太久了,讓我們再回到課文,這一次讀文有生字朋友的幫忙,一定能讀得更連貫流暢。
2、指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過渡語:找九名同學每人讀一自然段,其它同學不要甘當聽眾,我們認真地聽她們讀,在心中隨著讀,這也是一種好的讀書方式 。
3、分組分自然段讀課文。
1、小朋友們“找春天”,看到、聽到了什么?
快速瀏覽課文把相關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學生匯報(結合課文中的句子):
如:看到了小草發(fā)芽了,課文中寫: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
3、隨機進行美訓練:
4、象“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這樣的句子把春天寫活了,小朋友們多富有想象力呀!這樣的句子你能再說出幾句嗎?如:(柳條隨風擺動,那是春天的小辮子吧?)
5、學生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6、指生背誦展示。
7、師生分工合作,美讀全文。
在朱自清的筆下春天是個剛落地的娃娃,春天是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找來《春》讀一讀。
1、開課即營造出“春味”來:
學生們在組詞“春雷、春燕、春雨……”中已觸摸到“春”的點點滴滴,隨后擴大信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隨著信息的涌入,“春”的輪廓逐漸清晰。這一設計,看似平常,但就在“平”中調(diào)動了學生原有的積累,既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創(chuàng)設了“春”的課堂,出奇制勝。
2、“認字”過程清晰:
在初讀課文,讀得“正確”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設計得巧妙,訓練得實在。使“認”落在了“實”上。
采用“在文中找字,隨文認字,借拼音讀準字,隨詞認字”之后過渡到“單字出示認讀,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認字”的辦法,來認讀來鞏固認讀。遵循了孩子們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這一過程的呈現(xiàn)教師是巧妙地使其融為一體,以“交生字朋友”為主線,使學生們認得輕松,記得扎實。
3、把握教材,巧設精練:
本課的又一精彩設計是在第三環(huán)節(jié)中的“仿說部分”。
仿說練習是在學生充分讀,讀充分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課文理解感悟的個體內(nèi)化,更是對課文人文內(nèi)涵的感受升華。
由于有了多次讀的準備,加上本課寫法特點突出:就是象“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這樣抓住事物的共同之處展開豐富想象的句子有多處。學生們就很輕松地仿說出類似的句子來。
說這一設計“巧”,“巧”在給了孩子們大膽想象的空間,“巧”在使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巧”在把孩子們引入了童話般的春天。這種“給”,這種“引”自然地成為孩子們的需要。
同時,教師很難得之處是重視教課書的使用,如:在文中圈出生字,用直線畫生詞,用波浪線畫句子,在田字格中練寫……很好地利用了課程資源。
這節(jié)課的設計“實”中有思考,“實”中有新意,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滬教版二年級享受森林教案設計享受森林課文篇五
《享受森林》是第四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孩精心護理小樟樹苗,并和小樹苗一起長大的事。
文中的主人公櫻櫻是個富于幻想的小姑娘,她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到森林里去玩。爸爸告訴她一片小樟樹苗長大以后就會成為一片森林,櫻櫻聽了爸爸的話后精心護理樟樹苗。小樹苗伴隨櫻櫻一起成長,櫻櫻終于在她的小樹下享受到她的森林了。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但教學中不可忽視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學,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重點反饋。學生的朗讀能力相對比較稚嫩,教學中應采取多種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感悟中有感情朗讀。教師還可以通過范讀幫助學生情感體驗。本階段學生自主積累和應用語言的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培養(yǎng),可以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如想象、游戲等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語言、應用語言。
目標一:能用科學的方法識記“櫻、樟、雜、鋪、繁、丫、陰、嘻”8個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
字詞教學仍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本篇課文中有8個生字,其中“樟”是翹舌音,“雜”是平舌音,“櫻”是后鼻音,“陰”既是前鼻音又是一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教學時要特別注意,讓學生拼一拼、讀一讀?!胺薄选弊蛛m不要求書寫,但它筆畫很多,所以可以板書示范一下。
目標二:通過朗讀,感受樟樹的勃勃生機,并積累描寫樹木的詞句。
本課語言兒童話,通俗易懂。有一句描寫樟樹的句子,值得學生積累。文中還有較多描寫樹木的詞語,比如“茂盛、繁密、朝氣蓬勃”。這幾個詞語說明了在櫻櫻的精心護理下,小樟樹苗長得枝繁葉茂,充滿生機。理解了這些詞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當然,詞語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詞語解釋,只有在語境中理解,才能更好地運用。
目標三:能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櫻櫻如何照顧樟樹,享受她的森林,感受櫻櫻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這是課文學習的的情誼目標,是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后所能感受到的。初始時的情景創(chuàng)設,幾次想象說話訓練,都能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最后他們也完全能通過自己的讀和說把這樣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投入地朗讀,能夠讀有所獲,積累語言。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后,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注意語言的積累,在語言實踐中積累,在積累的基礎上再實踐
1、詞句的積累。
“茂盛、繁密、朝氣蓬勃”這些描寫樹木的詞語是要重點積累的。積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解釋,理解應是明白作者用詞的意圖,用詞的方法。教學中,先讓學生給“茂盛、繁密”找找近義詞,通過補充詞語“枝繁葉茂、枝葉繁茂”結合理解。接著再通過媒體的演示,從視覺感官上形象地感受到,這“茂盛、繁密”的樟樹就是朝氣蓬勃的,就是充滿生機的。他們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好句子,讀出氣勢了。
文章是由句子組成,要求學生積累的句子必定是在文章中比較關鍵的。教師不是把要求學生積累的語句直接從文中呈現(xiàn)出來,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圈劃出關鍵的句子。經(jīng)過反復的練習,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說話的訓練。
當學生能把生活中的畫面轉(zhuǎn)換成語言時,就學會了“使用”語言。在課堂中應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給予他們語言訓練的空間和時間。因此在教學開始,我讓學生借助媒體,先說說自己描述一下森林,初步感受森林與人之間的關系。話不求多,一句兩句即可,但務必要求語句完整、通順。了解了櫻櫻對森林精心護理,借助板書自己來說說看。可以用自己的話,也可以用文中的詞句。最后拓展想象,讓學生根據(jù)說說人們會在櫻櫻“森林”里做些什么。這樣通過說話練習,或應用文章語言,或自己發(fā)散思維,從而完成語言積累中高層次的目標。
二、在讀中感受情感,學習語文知識。
朗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之一,本篇課文的教學也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的精神。文中,語言兒童化,通俗易懂,且耐人尋味。特別是描寫樟樹朝氣蓬勃的句子,既要學生通過朗讀積累,又要學生在不斷朗讀的過程中,感受情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中教師適當?shù)睦首x指導,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語文知識。在描寫櫻櫻精心護理小樹苗時,作者從四個方面進行描寫,分別是“泥土干了”、“長出了雜草”、“刮大風了”、“寒流來了”這四種情況,中間使用了“分號”。我們可以通過引讀點撥,讓學生認識分號,初步了解分號的作用。
三、培養(yǎng)質(zhì)疑意識,解決課文難點。
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讓他們自己經(jīng)歷一個探索發(fā)現(xiàn)的過程。有疑問,就會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會很快地關注到相關的內(nèi)容,反復閱讀,所以質(zhì)疑意識的開啟、質(zhì)疑能力的培養(yǎng)對閱讀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這篇課文比較通俗易懂,老師讓學生對文中最后一句話——櫻櫻笑嘻嘻地說:“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進行質(zhì)疑,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比較簡單,這是符合二年級的特點的,孩子們關注到的是為什么櫻櫻說她在享受她的森林?從而引出了本課的一個難點。
通過質(zhì)疑,引導學生仔細讀文思考,從而讀懂櫻櫻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森林,也享受了自己的森林。
滬教版二年級享受森林教案設計享受森林課文篇六
〖明確教學目標,把教材用“活”〗
語文教學要把握準學科的個性,應堅持以語言文字訓練為本,指導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重視情感熏陶,培養(yǎng)個性和良好品格。圍繞三維目標,執(zhí)教的老師努力把教材用“活“。如高錫逵老師在執(zhí)教《日月潭》時,把教學過程定位在“激發(fā)情感,朗讀感悟,扎實訓練”的基點上,讓學生的頭腦里展現(xiàn)“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薄薄晨霧”“點點燈光”“蒙蒙細雨“的一幅幅畫面,緊扣這些優(yōu)美文字,讓學生陶冶在日月潭的美景之中。費華疆老師執(zhí)教的《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在指導學生朗讀前4節(jié)時,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對比戰(zhàn)爭前后不同場景,感受戰(zhàn)爭使自然界滿目瘡痍,使人們的生活不得安寧。最后指導學生仿寫一段詩,既給了學生練筆的機會,又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悲傷和憤怒之情。
大多教師以教材為例子,進行適當?shù)耐卣购脱由欤械氖占Y料,有的補充材料,讓教材更充實,使課堂更豐富。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qū)公益中學 胡明潔】
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后串聯(lián)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教師要善于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nèi)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讀物加以對比,使學生由此及彼、組合積累,實現(xiàn)類化、遷移。如,四年級下冊的《夜鶯的歌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小英雄雨來》《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四篇課文都寫到了戰(zhàn)爭與兒童,而又各有特色,讓學生把有關內(nèi)容找出來,比照著閱讀,就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課文歌頌了兒童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機智,有的課文則歌頌了兒童對和平的渴望、戰(zhàn)爭的詛咒,在此基礎上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這樣,對于課文的理解就有了全面而豐富的認識。
此外,我們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jīng)多樣化,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讀圖”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隨筆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南山附屬學校 馬 玲
由于是本組單元中最后一篇課文,所以我想把它既作為全組課文的總結,又作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端,以此帶動學生繼續(xù)通過閱讀和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搜索了一些戰(zhàn)爭中的兒童的相關圖片后,忽然想到了一個主意,教室里就連通著因特網(wǎng),為什么不把我收集信息的過程展示給學生呢?同時,最直接的與社會接觸給他們的必然是一個更加真實的世界。來到教室,孩子們?nèi)齼蓛蓢松蟻?,楊航又向我請求:“老師,再看看我們軍訓的照片吧!”昨天發(fā)在博克里的照片讓軍訓時的苦不堪言變成了幸福的記憶,他們的幸福也更加促使我把班級的教學日記繼續(xù)寫下去,用“文學的耳朵”去傾聽“花開的聲音”,這是我的幸福?!肮苯淌依锏男β曈掷顺卑愕赜縼?,直到上課鈴聲響起。我關閉畫面,開始說話:“同學們,你們剛才的笑聲很感染我,在這樣美麗的春天,我們是多么快活,多么幸福,可是,在地球上的一些地方,卻有許多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們卻由于戰(zhàn)爭的原因,不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6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焙⒆觽儽砬橛行┠亓?,親情節(jié)這一段時間的讀書、活動,他們的感情細膩多了。我問:“昨天因為春游突然改期,所以我沒有布置大家預習課文,但是有沒有同學已經(jīng)讀過了?”有三分之二的同學很興奮地把手高高舉起來,我又說:“老師這會兒又被幸福包圍了!這就是你們自己開始主動地去學習了啊,我們經(jīng)常說求知欲很強,這就是?。 薄袄蠋煪剟?,請全體昨天讀過的同學起立,一起把這首詩朗讀一遍?!焙⒆觽冮_始朗讀了,聲音和平時很不一樣,充滿了力量。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坐在最后面的陳文豪,居然也跟著大聲讀了起來,而且讀著讀著,他情不自禁站起來了,更加投入地讀著。
讀完后,我表揚了大家,夸他們真正是用心在讀了,所以很感染我,尤其夸了一下陳文豪。對他,我要小心翼翼地保護他每一次熱情點燃的時刻,然后能燒起一團火?!按蠹以倏焖倏匆槐?,這一次看看你讀懂了什么,有沒有不懂的問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的頭腦開始動起來。巡視間,蔡欣達問我“巡弋”是什么意思,張靈逸和孫朝毅問我“沙漠上怎么還有戰(zhàn)爭”,都做了解答,初云鵬已經(jīng)在向我說感受了,他說他知道了戰(zhàn)爭對人類帶來了很大的災害,他要告訴那些發(fā)起戰(zhàn)爭的人,要制止戰(zhàn)爭,維護和平。開始交流了,今天居然是陳麒安第一個把手舉得高高的,很是高興,劉思遠、張曜云、盧紫光、李泓毅、黃媛玲、蔡欣達、盧修文等等愛發(fā)言的同學已經(jīng)帶起了一些人了,所以,永遠要在班里樹立這樣的導向,讓最優(yōu)秀的像領頭羊一樣一直帶著走向豐草肥美的知識原野。陳麒安把第一節(jié)很有感情地讀了一遍,不用多說什么,他已經(jīng)懂了,然后蔡欣達又說了對第二節(jié)的理解,劉思遠又迫不及待地把全詩總結成“戰(zhàn)爭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家園,人們就好像在進行 ‘慢性自殺’”!接著對動物無比熱愛的盧紫光又起來補充了他認為人類戰(zhàn)爭和動物間的爭斗不同,動物是為了生存,是自然之道,而人類卻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心,為了掠奪資源,爭奪利益。這個孩子現(xiàn)在說得很有些見地了。盧修文又站起來問了“巡弋”的意思,本來想蔡欣達會很高興站起來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沒有說話,就找了幾個孩子解釋。最后楊航又深有感觸地起立說他用四個字來總結──戰(zhàn)爭無益。
“新的戰(zhàn)爭!”孩子們異口同聲。
最后,我讓大家自由閱讀《兒童和平條約》和《園地四》中口語交際和習作的相關內(nèi)容,并且讓他們回去后向老師一樣通過圖書或者網(wǎng)絡收集有關戰(zhàn)爭和兒童的信息,然后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把它們整合起來,制作成手抄報,或者網(wǎng)頁形式,或者其它的,來表達我們的心聲。
就這樣結束了這節(ji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