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一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讓我們寫《弟子規》的讀后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導下,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弟子”也有“規”。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扣,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閑話”。順便說一個故事:以前著名詩人王安石是當時國家的重臣,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不愛洗澡。有一次,國家開大會,他也參加了。正當國王在大會上公開地對王安石說話時,一只虱子,從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臉上,會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話。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不然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話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現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親仁,當然好,好日來,壞日少”我們可要努力啊!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么才能做呢?學知識。怎么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這就是我的讀后感。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要以它作為行為準則。
小學讀后感 |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 好書推薦
小學讀后感 |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 好書推薦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二
近來這些天讀了《弟子規》,感觸良多,《 弟子規》讀后感?!兜茏右帯肪唧w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承載了古人先賢對于人在社會中為人處事的標準:孝順、友悌、嚴謹、誠信、愛心、仁義和好學。我從身邊的實際出發,寫下了這篇讀后感。
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對弟子規的總述。
入則孝,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第一個要求。百善孝為先,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圣賢教導我們,要從內心深愛、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對我們恩德最大的,莫過于自己的父母,懷胎的辛勞,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們一生都無法報的了。對于我們這種長期出門在外的打工仔,雖然不能呆在父母身邊以盡孝道,但我們可以盡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擔一些,多打電話回家和爸爸媽媽聊聊天就是對他們最基本的孝道。
出則悌,是圣賢教導我們,首先要友愛兄弟姐妹,多照顧幫助兄弟姐妹,對長輩要尊敬,其次出外要友愛朋友以及一切和我們身邊相處的人。出門在外,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多團結朋友,多關心身邊的人。就像現在我們酒店一樣,大家聚在一起上班,這是一種緣分,大家都是出門在外,都不容易,我們要互相幫助,相互團結。大家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時作為下屬,我們對我們的上司、領導要尊敬,見面要主動讓行、打招呼,處處要謙虛禮讓,要恭敬禮貌,見到長輩要恭敬問候。這是我們能否在一個公司、集體站穩腳跟,有所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必須要做到,而且要做到最好。
謹,我們要時時刻刻關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會幫助我們免掉許多壞的習慣,并逐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圣人們告訴我們這個“謹”,就是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時刻保持嚴謹的態度。在酒店的工作上要做到對待工作認真嚴謹,要小心行事,在做工作時先想想該怎么做,怎樣做才不會犯錯誤。俗話說的好:先思而后行。要做到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顧客,做到讓每一位顧客滿意。在生活上也一樣,同樣要保持嚴謹的態度。自己的起居飲食要有規律,對自己的日常行為多進行檢點,逐漸改掉自己的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爭取做個優秀員工。
信。俗話說的:人無信則不立。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很難在社會立足。在現在這個普遍沒有信用的社會,我們要立志做圣賢,做他人的榜樣,去掉以往的虛偽、不誠實,以誠實守信,仁義道德來處世,來感化周圍的人。在生活中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言而有信,言而必行,與他人坦誠相處。
泛愛眾,其實就是前面說到了的要與他人和睦相處,團結一致。在現實生活中處處以恭敬、謙卑為原則,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結富人,不看不起窮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同時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說人是非,不揭人短處,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學會去從真心里愛別人。我要不斷歷事煉心、不斷努力。仁慈、悲憫一切眾生,是圣人、菩薩的境界,我要從弟子規的基礎開始,從做一個標準的好人開始,立志向、學圣賢,做菩薩。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這個集體更加團結、和諧。打造優秀集體,從我做起。
最后《弟子規》中還寫到“余力學文”。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要多學習。盡管我們不是學生,但并不代表我們就不用學習?;畹嚼蠈W到老,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余力學文”告誡我們要利用好自己的多余時間精力,盡可能的多去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就比如我現在在咱們酒店一樣,剛開始我對酒店的日常事務一概不知,但隨著我的不斷學習,我已經掌握了一點關于酒店管理、酒的種類的相關知識,這對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現在是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學習。在下班后或者休息時去上網查查資料,或者看看書,盡可能的學習。我覺得這不僅為了我自己,而且也為了能更好地工作。
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弟子規》,使我感觸很深,樹立了自己正確的人生觀,明確了做人的本份。在生活中孝敬友愛、慎言慎行、誠信仁愛,并身體力行,加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修養。我要以弟子規中的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最好,做一個優秀的員工,更好的為我們酒店的發展做貢獻;同時也希望身邊的同事來共同學習弟子規,提高我們酒店員工的綜合素質,共同努力打造擁有最好工作團隊的酒店。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們是最棒的,我們一定行的。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三
《弟子規》這本書是人們的生活規范,依據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弟子規》是儒家的基礎,人性的基礎。仔細閱讀《弟子規》就會發現從中得到的東西會使我們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兜茏右帯分幸笪覀兿榷苏返?。它還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么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币馑际牵盒值芘笥岩ハ嘧鹁?,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么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整潔,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后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樣是不好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人也會變得很快樂。
“信”即誠信待人,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另外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匆娝说膬烖c,要立刻想到學習,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最后是“余力學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它值得我們全心全力去研讀,讀書的時候還要不恥下問,要溫故知新,如此才能讀好書并從中取得最大收益。
讀完《弟子規》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單在孝方面就覺得做的遠遠不夠,雖然沒有做過對不住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有時,父母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弊钇鸫a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的父母。
墾利縣董集鎮官莊聯小四年級秦夢璐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四
寒假中,我有幸拜讀了《弟子規》,對我的心靈震撼很大,感觸很深。我感覺它既提升了我的語文素養,又清洗了我的靈魂。
弟子規 中的兩句話對我很有啟發。
第一句:首孝悌, 次謹信。意思是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家里我是獨生女,父母愛我我當做是理所當然,父母疼我我還對父母頤氣指使。現在我深深地意識到我錯了,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忤逆父母是天理難容。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對夫妻嫌出去干活累,整天在家玩,讓年老的父親養活,更讓人氣憤的是問父親要還沒發到手的拆遷款,父親沒錢給就上電視評理??吹竭@,我的內心無比悲憤,天下怎么還有這么無恥的兒女。聽了節目主持人的批評和心理學家的剖析,我明白了不孝順父母將來一事無成。我想:如果我們從小就讀弟子規,學弟子規,以弟子規為行為準則,相信這樣的社會渣滓就會消失。以后在家里我一定要聽父母的話,做個孝順的孩子。
第二句: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以前每當父母責備我的時候,我總是和父母頂嘴,把父母氣得罵不得,打不得。讀了弟子規我知道是我錯了。有一個微視頻應證了弟子規的魅力:有一個男生就是不學好,整天打架斗毆,父母為他操碎了心,中學沒畢業就輟學了,沒技能沒工作,過著父母厭鄰居躲的日子,有一天母親給他了一本書,就是弟子規,他讀了以后就想改變自己,從零做起,他來到一家養老院做義工,什么苦活累活都干,開始是咬牙堅持,后來和老人們有了感情就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有一天養老院一位奶奶的兒子被他感動了,給了他一份工作,終于自己能夠養活自己,過上了普通人過的幸福生活。
再想想我自己,如何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我感覺要從孝敬父母開始。父母給我定的時間表我要遵循,回家認真寫作業,刻苦鉆研白天沒學會的知識。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熱心幫助同學。遇到需要我幫助的鄰居爺爺奶奶我會熱心幫助,做一個學習出類拔萃,品德優秀的好學生。大家看我的行動吧!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五
學了《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煎好的藥湯,我們應該先嘗一嘗。還要不分晝夜地在病床旁服侍兵種的父母,一刻也不能離開。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明確地提出請求,以征得別人的同意。倘若不征求別人的意見就去使用別人的物品,這樣的行為就是偷竊。借用別人的東西,用完了要及時歸還,這樣以后要是有什么急需,再次借用的話就不難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倍皆要。”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對于讀書來說這三點都很重要。
當然,《弟子規》的內容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也和我一樣,加入到誦讀國學經典的活動中來,讓我們把經典傳承下去。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六
李毓秀的《弟子規》是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范,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境不能同日而語,我想在現實和傳統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系?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中繼承和發揚的。
在物質豐富、科技發展的現實環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么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系,那么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于職守,互相幫助,協作共事,作為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度對人對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發揚傳統中,才能體現其價值。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七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據國學學者王俊閎考證: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其中記錄了孔子的108項言行,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后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集孔孟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
清代后期《弟子規》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也是兒童道德價值觀教育和學習中國文史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到了社會高度發展、物欲橫流的當代,《弟子規》慢慢被人們遺忘。
20xx年1月份,山東省教育廳下發《關于規范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實施和專題教育活動內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學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對誦讀活動的內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別不夠,致使一些帶有糟粕性的內容流入學校,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念,腐蝕了中小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很壞的負面影響。為此,要求中小學需要選擇地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這則通知引起了爭議。咱拋卻爭議不去討論,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范疇。但就《弟子規》中所提倡的“做人的道理,行為的規范”來說,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的。
《弟子規》總序中說道:“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笨梢?,在圣人眼里,“孝”是人要確立的第一品德,正所謂“百善孝為先”。
孝是做人的根本之道,你不可能指望一個不孝之人真正去理解關愛別人,你也不可能指望一個不孝的老師真正去關心呵護學生?!靶?,德之根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周朝以孝治天下,國運昌盛八百年。我們都知道教育學生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可是卻忽略了德為先,甚至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品德好的具體表現是什么。我們看到“孝”字,是“老”和“子”為一體的,孝順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自然老師也少操很多心,孩子也必定是學業成功的。再看“教”字,由“孝”和“文”組成,即文載孝道,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教書育人也首先要孝敬父母做好學生的榜樣,而教育最好的辦法也是自身作則的身教而不是言教。
那么如何盡孝,《弟子規》給了我們很好的行為準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另外還包括諸如:出有告,返有面。親好力為,親惡謹為等,我們應對照自身是否做到。對照準則,看看身邊的很多人,能做到“孝”得人多,做到“順”的人少。很多人能給予父母優越的生活條件,卻感覺自己是成人了,不愿意聽父母嘮叨、教導和責備,有時候答應父母得事情也是應付了事。我就曾答應父母戒煙酒,卻屢戒屢犯,實在不應該。
記得在一本書中看過一段話,大體意思是說有的人買了新液晶電視,就把舊的臺式機淘汰給了父母;買來新三開門大冰箱,就把又破又小又耗電的給了父母??還到處說自己孝順。試想,父母養育你的時候,是這樣的嗎?還不是把最好的給了你?這不叫孝順!真正的孝順是你把父母家的舊電視搬來自己看,給父母換臺護眼液晶電視??看完后我深受觸動,想想自己已經安了熱水器兩年了,而骨質增生的老父親還要哆哆嗦嗦到澡堂洗澡,雖然自己也提過要給二老安裝,但是他們一反對我也就順水推舟了。正如《弟子規》中說“冬則溫,夏則凊”于是年前直接到金鷹給買了,上門安裝前才告訴他們,如今二老已經使用的得心應手了。記得有個同事說起過給父母安裝空調問題,這是做到了“夏則凊”,很好。結果安了幾年了,父母就是舍不得開,只有兒子孫子回家才開一次,感慨父母太會過言語里有些許揶揄。其實這位同事應該感恩父母,父母多么愛你,自己舍不得開空調,你和孩子一回家就舍得了,這舍不得的是高昂的電費,舍得的是濃濃的愛呀!讀讀《弟子規》,我覺得這位同事是孝順的,但只做到了一半,因為他還沒有完全了解父母的苦心,他還可以把父母電費負擔過來,讓父母用起來少些后顧之憂。我有個同事趙老師,母親不在身邊,每天早晚趙老師一定給母親打個電話,問問吃了嗎,有事嗎,順便報個平安,其實每天都沒事,每天都是這幾句,但這就是“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一點值得很多同事學習!作為成年人,工作占去了我們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我們對父母需求的忽視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父母是我們的親人,他們會無條件的包容我們,而這種無條件的包容卻不能成為我們縱容自己的理由。“爸,我加班,過兩天再回去看你們吧!”“媽,我得帶孩子去學舞蹈,改天再去你們那兒!”??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才追悔莫及。不要抱怨沒時間,好幾個星期沒見父母了,從這一刻起,放下手中工作,給父母打個電話,從這個晚上或周末起,到父母家中坐坐?真行動起來你會發現,見見父母真的沒有那么難,難就難在你以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和由此形成的惰性。
所以我要經常把《弟子規》拿出來讀一讀,“吾日三省吾身”。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作為教師,我們在教育工作中更要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為創建和諧社會貢獻微薄之力,所以學習《弟子規》并把她的理義滲透到德育教育中去,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八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燦若星河,我們在傳統文化里盡情徜徉,當我手捧著《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本書時,里面的一則則故事,一句句激勵人心的話語時時刻刻震撼著我。
《弟子規》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平日里,媽媽叫我去做事,比如取東西、倒垃圾、做作業,每次都不立刻起身去做而是不耐煩地說:“等一下,等一下,再等一下”?!安乩ぱ剑禳c呀,快點呀……”媽媽喊了好幾遍,我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起身,有時甚至干脆就裝作沒聽見。
上周末,我和小龍弟弟在玩陀螺,剛開始,我們倆玩得可開心了,哎呀,陀螺解體了,他把我的陀螺弄壞了。我一看陀螺上的攻擊環裂了不能轉動了,這可是爸爸獎勵給我的禮物呀,我一下子就生氣了起來,瞪著眼睛朝小龍弟弟大吼大叫:“你這是故意的”,“我要你賠,我要你賠。”小龍弟弟被我嚇哭了,媽媽進來了,問我怎么回事,我氣呼呼地說:“他把我的陀螺弄壞了。”“我是不小心的?!毙↓埖艿軣o辜地說。
這時,媽媽對我說:“小龍還小,你就讓著他點,陀螺已經摔壞了,明天我再給你買個零件換一下不就行了?!薄安?,我就要這個,讓他給我賠!”媽媽勸了我半天,可我還是不肯原諒小龍弟弟,還大哭大鬧了一場。
小學生弟子規讀后感篇九
今天又到了我們每周二的師生閱讀日,同學們和老師都各自拿著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津津有味的讀著,我讀的是《弟子規》,它里面每一個故事都含有深刻的教育意義讀完讓我感觸多多。這本由大教育家孔子先生編寫而成的書,那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教育我們要如何做人,做一個會感恩的人。怎樣感恩為我們嘔心瀝血付出的爸爸、媽媽、老師、朋友?!兜茏右帯纷屛覐闹形盏搅岁柟庥曷?,讓我放飛自己的心緒。
“弟子規,圣人訓”;守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些都是在說,從古代而得到的教導,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然后要謹慎約束自己,對人誠實守信,不失口,博愛民眾,只要做好了這些有余力的事,就可以改變自身的毛病。書中不僅傳授了我們許多豐富的文學知識,還教會了我們怎樣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父母,人人都會”但未必人人都能讓父母感到欣慰,“感恩”要有著端正的態度。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當父母教訓我們的時候,必須恭恭敬敬的傾聽著;當父母責備我們的時候,必須從容接受;當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必須馬上回應,不得遲疑;當父母叫我們辦事的時候,應馬上行動,不可以拖延偷懶。以后在生活中我會謹記于心,盡自己的能力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我最喜歡“王裒聞雷泣墓”,這個小故事,王裒從小就是一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人,父親在他很小時就去世了,他的母親非常怕雷聲,每當打雷時他立刻便到母親的房間里安慰母親,后來母親去世了,作為兒子他十分傷心,雖然母親去世了,但只要一打雷他就跪拜在母親的墳前。
王裒這種行為,使我教育匪淺,深受感動。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而作為兒女的我們卻一點都不知心。讀了《弟子規》以后,它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還使我可以穿越時空,縱橫古今中外的知識,也讓我懂得了怎么去孝敬自己的父母,以后做一個感恩父母的人。
教師評語:孩子“閱讀點燃思想的火花,”希望讓喜歡閱讀的你一生與書相伴,不僅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還要做一個會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