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以弟子規為的班會實用篇一
1、概述:《弟子規》,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轍押韻,入孝出悌,符合禮教,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蒙學課本,與《三字經》、《百家姓》、《幼學瓊林》等并稱古代啟蒙教育教材,被譽為“開蒙養正最上乘”。中國古典名著博大精深,而古代啟蒙教材更成為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熠熠生輝。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養、高尚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啟蒙教材作為這一階段人們的必讀書目,對其為人處世和在成長歷程中的經驗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譽為啟蒙學經典的《弟子規》,作為塑造“禮儀之邦”的有力支持,其功不可沒!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是學童們的生活規范,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范,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2、《弟子規》
“弟子”的意思有兩個: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學生;“規”就是規范。
3、總序內容: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開篇第一段即點名主旨:首孝悌,次謹信。”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古代,一個人只有孝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只有對父母親人以孝禮相待,他的名聲和社會地位才會被世人所承認和接受。古時評論一個人品德如何,首先要考察的便是其為人和孝道,這與當代是大不相同的。幾乎凡是古之賢人的傳記,在其個人介紹中總會有這樣一句”性至孝“,可見”孝“是古代評點人好壞的重要依據。在古時候,即使你身份顯貴、腰纏萬貫、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樣會被世人所不齒。
縱觀《弟子規》,全篇體現了兩個字即”孝“與”信“,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為后人留下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筆法之遺風!教人以孝為先,以信立身,在這個以利為主的物質社會就像吹進一陣輕風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孰不知這就是人的本性呢?!這大概也就是《弟子規》的現實意義所在吧!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弟子規》中某些封建禮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學到其中”孝信“的主旨,這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讀《弟子規》,重塑中華禮儀之邦、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便不言而喻。從這方面來講,《弟子規》仍不失為一本傳世經典。
4、多種方式背誦理解
以弟子規為的班會實用篇二
《弟子規》是我國傳統經典教育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重要讀本,在基礎教育中能夠教給學生明確的行為規范,對學生的人格養成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加深學生對《弟子規》中的“孝”“弟”“謹”“信”思想的理解,從而培養他們愛親敬長的孝悌意識,養成誠實守信品格,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提高自己的文明、禮儀修養,做一個儒雅的中學生。
朗誦、討論、表演
1.制作課件。
2.準備音樂《弟子規》,視頻《跪羊圖》。
3.兩名主持人準備相應的串講詞,負責表演的學生準備好表演。
(一)導入
請兩位主持人上場。
2.(兩名主持人上場)
男:我們誦讀圣賢經典,聆聽先輩教誨,以傳承華夏文明,要做中華好兒女。
女: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誦讀〈弟子規〉,做儒雅中學生》主題班會,展示同學們的學習成果。
合:下面,我宣布《誦讀〈弟子規〉,做儒雅中學生》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男:同學們,我們誦讀《弟子規》有些時日了,《弟子規》教我們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們還得按老規矩檢查一下,看是否每個人都能背誦呢?大家能接受我的挑戰嗎?(能)
那我以抽查的形式來進行。
(一組:“父母呼……業無變”;
二組:“兄道長……勿見能”;
男生:“朝起早……致污穢”;
女生:“見人善……勿生戚”)
(二)感恩親情
女:同學們背得真好,現在,我們進入第一個板塊——感恩親情。在《弟子規》中,“孝”和“弟”是最首要的原則,“入則孝”這部分就是教我們怎樣孝敬父母的,現在不妨一起讀一讀。
生:齊讀“入則孝”部分。
男:讀得很好,但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惹爸爸媽媽生氣。大家回憶
(學生思考、4-5名學生發言)
③頂撞父母——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④與父母溝通不暢——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 不入 悅復諫)
男:相信大家已經從反思中得到啟示。人們常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小羊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雙膝跪地,表示感恩。請大家欣賞《跪羊圖》。
(播放視頻《跪羊圖》)
女:“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報恩不忘本。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其實愛父母很簡單,倒上一杯溫水,遞上一雙拖鞋、掃地、每天認真完成作業,不讓父母擔心,這些都是用實踐行動去孝敬父母。
感恩兄弟姐妹與我們同行,感恩《弟子規》教會我們做人!
(三)做儒雅少年
男:在《弟子規》的學習之中,我們還認識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謹言慎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誦讀《弟子規》“謹”和“信”的部分。 生:齊讀“次謹信”部分。
女:“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重溫《弟子規》,我們的言語和行為習慣找到了指南和方向,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
(屏幕顯示,女主持人朗讀:)20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叫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個上太空的人選時,有這么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了。他覺得:這么貴重的一個艙,怎么能穿著鞋進去呢?就加加林的這一個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他想:只有把這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我才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為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
(學生發言)
女:作為初中生,除了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要做到誠實守信。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準則。請大家欣賞小品《誠信擺渡人》。
小品《誠信擺渡人》劇本
[人物介紹]坐船人(學生甲扮演),這是一個功成名就、自命不凡的年輕人。
老艄公(學生乙扮演),一位須眉皆白,頭戴草帽,手拿煙斗,神情悠閑的長者。
[旁白]當我經過漫長的人生跋涉,走到這個渡口的時候,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我這一生是成功的!我肩上的七個行囊(分別有七為同學扮演)裝滿了“健康”、“美貌”、“機敏”、“誠信”、“才學”、“金錢”、“榮譽”。
坐船人:勞駕船家,擺渡過江多少錢?
老艄公:一口價,三個銅錢,包你安全到岸!
(開船不久,江面上開始起風浪)
老艄公:(嘆了口氣)唉,船小負重,客官要丟棄一個行囊。 坐船人:(面露難色)這……哪一個不是我辛勞所得?我怎舍得? 老艄公:有棄有取。
坐船人咬緊牙關,把“誠信”拋進了水里。
老艄公一愣,面露失望之色。
(過了一會兒,風平浪靜)
坐船人:(面露喜色)老人家,趁著浪小,快快搖船吧!
以弟子規為的班會實用篇三
我班共有28名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聰明伶俐,活潑可愛, 喜歡交往和集體生活,但由于平日里嬌生慣養,缺乏品德與習慣的培養,生 生之間常常發生小矛盾,為此,我從學生們一進校就組織他們學習《弟子規》, 時至今日已有三年時間,所學內容在學生心中有了較深的積淀,并逐步形成了班級 文化特色。
《弟子規》是國學經典,雖然它全文只有1080個字,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 母、立身處世、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得淋漓盡致,對于當今孩 子身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孩子家長“養不教”或者“教不嚴”的弊端非常有針對 性,同時它也是我校多年堅持的一項特色活動,因此我決定召開學習“《弟子規》 爭做好少年”的主題班會,希望學生在本次班會中進一步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本節班會以宣揚《弟子規》內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為總目標,以故事、表 演、背誦、展示等各種形式教育學生學禮儀、守規范,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做起, 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擁有善良敦厚的心性。
為了圓滿召開本節班會,我和同學們做了精心的準備:首先要求同學全員參 與,熟練背誦《弟子規》內容,做好小組展示和個人接龍競賽的準備,再讓同學們 搜集古人中孝敬父母的典范人物及其事跡,使他們在搜集整理這些感人故事的同時 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為了總結和表彰在踐行《弟子規》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同 學,我還邀請家長來參加班會,通過他們的反饋強調落實的效果,同時也進一步密 切了家長和師生之間的合作。
本此活動以班會形式召開。
1.主持人講話,宣布“學習《弟子規》爭做好少年”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2.班長講話。
3.各小組背誦《弟子規》。
4.個人挑戰賽——背誦接龍。
5.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1)范文浩——埋兒奉母
(2)丁木彥——岳母刺字
(3)胡念——孝順的王祥
(4)劉子童——孔融讓梨
(5) 劉楊——黃香溫床
6.故事《南坡義猴》
7.集體表演唱。
8.同學談學習《弟子規》的收獲。
9.班主任講話。
10.主持人宣布“學習《弟子規》 爭做好少年”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召開本節班會以后,我班同學學習、踐行《弟子規》的熱情更高了,為 了將活動進一步得以延伸,我班繼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每周利用兩次晨讀時 間繼續學習和背誦《弟子規》;每周的寫字課上專項書寫本周所學的《弟子規》內 容;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弟子規》內容制成書簽,繪成圖畫或編寫故事,并 將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每周選定一句最適合學生落實的《弟子規》內容為本周課 前激勵語等,最終使《弟子規》內容逐條深入人心,成為同學行動的指南,使思想 道德教育和習慣培養落到實處。
以弟子規為的班會實用篇四
《弟子規》第十三課圍繞著裝禮儀,通過原文、譯解、拓展和故事四個板塊展開,將為人處世的小心謹慎滲透于穿衣戴帽之中。原文中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要求我們要做到穿著整齊;“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要求我們要做到穿著干凈;“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則要求我們要做到穿著得體。譯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使學生能比照原文參考譯解輕松理解文章意思,并從中有所感悟。拓展部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詮釋韻文的同時又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將理論聯系實際,為生活提供參考。小故事《子路拜師》進一步闡釋了在著裝中滲透的“大禮儀”。
學生能正確、流利的誦讀原文,讀準字音節奏,讀出韻律。
結合譯解和故事,學生能理解原文中對著裝禮儀的要求,整齊、干凈、得體。
緊扣拓展,聯系生活,學生能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著裝陋習,并運用所學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規范自己的著裝習慣。
讀文明義。“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學生而言,要很快理解文言是有困難的。但是原文朗朗上口,迎合了學生的閱讀需求,讓其有誦讀的愿望。在反復誦讀中,相機創設情境,講解譯文,分享故事,使學生在簡單輕松的氛圍中熟讀成誦。
知行合一。對于原文能讀能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學的目的是為了用,為了指導實踐,知行合一。在學生理解原文后,相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反思,用《弟子規》的要求規范自己的生活行為習慣。
(一)導入
2.小故事:
張九齡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張九齡容貌清秀,平時總是衣帽整潔,總在路上,總顯得風度瀟灑,與眾不同,總能贏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當朝廷重要的朝會時,在眾人中間,他也是很顯眼的,連皇帝對他的舉止都贊賞不已。凡是張九齡在,那里的氣氛就會格外愉快,大家都樂意同他這位衣帽整潔而且又有風度的人在一起談笑、玩樂和探討學問。張九齡的注重儀表給他帶來了好人緣。
3.你會穿衣嗎?怎樣的著裝能為我們贏得好人緣呢?
(二)誦讀
1.由教師帶讀,給學生正音。
冠guān 履lǚ 俱 jù 污穢wūhuì 循xún 稱chèn
2.學生自由讀文。
3.集體朗讀,咬字清晰準確,精神飽滿。
4.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找出誦讀韻文的節奏。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讀文,讀出文章韻律。
(三)明意
1.結合譯解,讓學生能文白參照,讀懂原文。
衣帽鞋襪都要穿戴整齊,脫下來的衣物也要放在固定位置。穿衣重在整齊干凈,著裝要適合自己的身份,大方得體。
2.用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學生進一步理解、思考原文。從子路的更換儒服中,獲得啟示。
子路拜師--子路原本是個大老粗,非常看不起讀書人。子路第一次拜見孔子,故意穿了一身獵裝,帽子上插著山雞毛,走起路來一搖三擺;腰上佩著減劍,劍套是用野熊皮做的,自以為很神勇。見到孔子之后,子路被孔子的氣度所折服,就把帽子上的山雞毛摘下來扔了,換上一身儒服重新來拜師,跟著孔老夫子學習詩書禮儀。
(四)悟理
1.故事中,子路脫去獵裝換上儒服,可以看出他對孔子的敬重,以及學習詩書禮儀的誠意,這也是一個求學者應該做到的。作為學生,我們不僅要養成正確的穿衣習慣,要整潔、大方、合體。既不能衣衫襤褸,不修邊幅,也不要一味追求名牌。正式場合穿衣一定要切合自己的身份,比如我們小學生在參加集體活動時,穿上校服就顯得十分得體。
2.故事鞏固,要穿衣得體,我們的衣著要符合我們的身份和行為。
嵇ji紹是西晉有名的賢士。一天,他去求見齊王時,齊王正和董艾等人在宮中閑聊。見了嵇紹,董艾就對齊王說:“嵇紹善絲竹,今天可讓他彈一曲給大伙樂一樂。”齊王也正有此意,忙命人抬來樂器請嵇紹演奏,嵇紹不愿意,莊重地說:“我今天穿著整齊的朝服來見您,您怎么能讓我做樂工的事呢?您是主持政事的君王,更應該講究禮儀,端正秩序。”齊王和董艾聽了此話都很慚愧。
(五)導行
2.小游戲:收集通行證。
個人禮儀包括很多,有衣、食、住、行,這一課我們講的是穿衣的禮儀,穿衣的禮儀學好了我們就能繼續接受這個禮儀大本營的培訓。請同學們在下面的圖片中找出正確的穿衣禮儀和習慣,收集進駐下一課的通行證。
以弟子規為的班會實用篇五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雖然進入學校學習已經快兩年了,接受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教育,但在文明禮貌這方面仍然有很多小朋友做得不太好。希望結合《弟子規》的學習,通過這次主題班會的開展,使小朋友有更強的意識,更好地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節地好孩子。
1.強化學習《弟子規》,并落實到行動上意識。
2.對學生進行禮儀常規的教育。讓學生更加講文明,懂禮貌。
3.把禮儀常規貫穿到有趣的小品和詩歌朗誦之中,讓學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品德的教育。
小品、詩歌朗誦、詩歌表演、小品表演、小快板、采訪等。
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禮儀常規的內容,并且落實到行動上。 1、班會前布置學生圍繞主題廣收材料。如收集一些講文明、懂禮貌的詩歌、小品等,教師指導收集方法。
2、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材料進行編排。
主持人甲:爺爺常說,中華是文明古國。
乙:媽媽常講,我國是禮儀之邦。
(合):老師教導我們,學《弟子規》,知書達禮兒時起。
我告訴自己,用《弟子規》,文明禮貌要發揚。
甲:學《弟子規》,學習禮儀善交往,
乙:用《弟子規》,團結同學敬師長。
生答:父母呼,應勿緩,??
乙:當我們背起小書包,跨入校園的第一天,老師就教我們讀《弟子規》,教育我們要講文明、懂禮貌。你看,我們的同學做得多好啊!
c:打擾了別人,抱歉地說:“對不起!”(搖手)
d:客人到來時,她熱情地說:“請進!”(做“請”的動作)
e:和親友告別時,她揮手說:“再見!”
齊:禮貌用語掛嘴邊,團結友愛記心間(退場,掌聲)
甲:我們同學在老師的教育下,變化可真大呀!嚴肅的鞠躬,親切的問好,表現了我們班同學的文明風貌。
乙:謝謝、你好、對不起??多么熟悉的話語啊!今天呀,這些文明禮貌用語也來到了我們這里,現在就把他們請上來,讓他們來介紹一下自己!
甲:請聽禮貌用語詩朗誦!
2、詩朗誦??
甲:聽完了禮貌用語的自我介紹,我想考考大家,你們禮貌用語知多少呢?
3、采訪:
(1)、假如你不小心碰著別人該怎么說?
(2)、假如別人不小心碰著你該怎么說?
(3)、假如別人幫助了你,你會怎么說?
甲:同學們真了不起!
4、小快板:《學習常規》
我是一名小學生,學習常規記在心。
鈴聲一響進課堂,安靜等候老師來。
起立站直不亂動;坐姿端正來聽講。
課上不做其他事;專心學習動腦想。
發言不忘先舉手,回答問題要大方。
遵守紀律秩序好,學習進步都向上,都向上!
主持人甲:在學校,同學們要作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那么在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其他長輩都非常的疼愛我們。
5、詩朗誦
甲:同學們,你們在家里能做到這些嗎?
乙:當你去別的小朋友家作客的時候,怎樣做才是有禮貌的孩子呢?請看小品。
6、小品《作客》
小品主要內容:龍龍生病沒來學校,下午放學后,他的兩個好朋友堯堯和文文一起去看望他。開門的是龍龍的爸爸,"叔叔好",文文很有禮貌地向龍龍爸爸打了一聲招呼,然后進了門,可性急的堯堯已經走到了龍龍的床前??。龍龍爸爸拿出水果招待他們,"蘋果我喜歡吃",轉眼間堯堯咬了一口蘋果,文文擺擺手不要,推辭不掉,就說“;謝謝叔叔",然后才接過了蘋果。
主持人甲:我相信咱們班同學肯定都能像文文一樣,做個懂禮貌的孩子!
乙:我們除了在學校、在家里之外,還要去公共場所。
大街上吸煙、亂扔垃圾等
甲:我們乘車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7、詩歌表演:
“老奶奶,年紀大,我把座位讓給她。
老奶奶,把我夸,你真是個好娃娃。
我搖頭,說了話:我比雷鋒差遠啦。”
甲:希望我們班同學都是樂于助人的小雷鋒!
乙:下面我們歡迎雷老師講話:
班主任講話
甲:同學們,我們學會使用禮貌,它讓我們生活和諧又美好。我們的行為文明,它讓我們生活樂陶陶。
甲、乙: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起,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我們一起歌唱吧。 乙、甲:文明花兒屬于你,禮貌的花兒屬于我,文明禮貌的花兒屬于我們大家。
乙:同學們,努力吧,讓人見人愛的文明禮貌花在我們班級盛開,開滿我們的校園。 合:禮儀知識認真學,從小養成好習慣。
大方熱情懂禮貌,言行處處都規范。
20xx班學《弟子規》,做文明人主題班會,“講文明、懂禮貌”現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