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蝸牛的秘密日記篇一
今天中午,我走進我家的菜園里,觀察植物是怎么生長的。
忽然,我看見一只蝸牛正緩慢地向葉子上爬,路過的地方還留著一條白線。
我跑進屋里,問正在看報紙的爸爸,那條白線是什么?可爸爸卻說:"既然你想知道蝸牛的秘密,為什么不自個兒去試驗?zāi)兀?于是,我決定自己去弄明白。
我先找來吃剩的蘋果,饅頭還有白菜,再找來幾只蝸牛,看它們到底喜歡吃什么。每只蝸牛聞也不聞,就都選擇了白菜。我做出的結(jié)論是:"蝸牛是害蟲,它們專門吃蔬菜。"
我再把蝸牛放在高處,想等他伸出頭來,再抓住它的身子,可是等了老半天它都沒有伸出頭來,就在我垂頭喪氣的時候,忽然想到一個好辦法:在地上隨便找塊尖石,把它的殼給砸破,抽出蝸牛的身子,用手摸到了它的下面。它的下面黏糊糊的,隱約還有一小粒一小粒的東西。這到底是什么呢?我跟朋友借了一本動物大百科,才搞明白,原來,那些黏糊糊的東西是蝸牛的排泄物,有助于它們行走。
今天的收獲可真不少!
蝸牛的秘密日記篇二
這幾天,我在觀察蝸牛 。
要說它的速度,哎!太慢了!可以說是天下第一慢,瞧!半個小時過去了,離出發(fā)點還沒有過一分米!
我問媽媽:“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啊?”“你自己去做個實驗唄!”媽媽答道。聽了媽媽的話,我只好頹喪地走了,我走到陽臺,做了一個實驗:在三個盤子里分別放上蚊子的尸體、白菜葉、糖果,再放一只蝸牛在旁邊。我坐在那兒,靜靜的等待實驗結(jié)果,只見蝸牛繞過蚊子的尸體和糖果,慢慢爬到了白菜葉的盤子上,大吃起來,“咔吧、咔吧!”蝸牛三下五除二就把白菜葉吃完了。因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蝸牛是害蟲。
我問爸爸:“蝸牛有腳、眼睛、鼻子嗎?”“你自己去搜資料吧!”爸爸答道。我通過上網(wǎng)、翻閱書籍,知道了蝸牛有幾千顆牙齒,所以吃東西時“咔吧咔吧”響,它的腳在底下,叫腹足,呼吸孔在殼上,接近肛門,它頭上的大觸角是它的眼睛……
為什么蝸牛行走時會留下黏液?我看了看書,得到的答案是:蝸牛留下黏液是為了輔助呼吸,讓體內(nèi)潤滑,可是,它一碰到鹽,體內(nèi)水分就會消失,導(dǎo)致死亡。
我很開心,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了蝸牛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