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首先必須開頭要開門見山,既要一下子抓住聽眾又要提出你的觀點,中間要用各種方法和所準備的材料說明、支持你的論點,感染聽眾,然后在結尾加強說明論點或得出結論,結束演講。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ted拖延癥的演講稿ppt篇一
太陽光暖洋洋地從窗口射進來,溫柔地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窗外的城市已經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日程,街上各式各樣的人們都匆忙地奔波著,早餐店的門口早已坐滿了焦急等待吃早餐的顧客,包子的香氣從蒸籠中飛出,融入了早晨清新的空氣中。
而與此同時,我依舊縮在被窩中,無論媽媽如何喊叫,就是不肯探出頭來,“五分鐘,再睡五分鐘啦!”我懶洋洋地應付著媽媽,“不行!7點半了,你看你們班的班長6點就起床讀書、背英語單詞了!”“好,我起……”我極不情愿且迷迷糊糊地穿衣服,慢吞吞地洗臉刷牙,心想:反正今天運動會,晚去一會又不會被發現。我這拖延癥,早已深入我體內,無藥可救了,正因為如此,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比別人慢一步,而且顯得慌慌張張。
運動會結束了,我們班在全年級中墊底了,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目光都落到了我身上,我低下頭,無地自容,連班主任也來找我談話,語重心長對我說:“你要注意你自身的錯誤啊。”我的心理防線突然崩潰了,“嗯,張老師,我知道我錯了,我一定改!”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我真是恨我自己呀,我恨自己的“懶”,恨自己的拖延癥。
從那刻起,我開始努力地過好每一天,剛剛開始努力時,確實十分痛苦,早早起床時,痛徹心扉,改掉自己的毛病時,十分難過,不情不愿,而當我慢慢適應時,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愛上了這種努力而又認真的生活態度。我第一次覺得,自己是班級的一員,我也要追上他們的腳步,我要與他們一起奮斗!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你一定會感謝并愛上那個努力奮斗、拼搏的自己!
ted拖延癥的演講稿ppt篇二
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說一說在現代社會中,十分普遍的一種“絕癥”——拖延癥。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下周要月考,英語單詞還沒有背熟,但還是不能翻開英語書好好地背單詞,總想著“還有一個禮拜”、早著呢;或者語文要看的古文字詞義還沒記牢,明明手上沒有什么事,寧可翻開小說看幾眼,或者拿起手機玩一會兒游戲,都不愿意翻開課本。總要拖到最后幾天、甚至最后一天才翻開書,嘴里念叨著“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一邊后悔為什么沒有提前復習。這樣臨時抱佛腳、很有可能被佛一腳踢開。考試結束之后,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下次考試一定要好好復習;然后呢?然后下一次還是被拖延癥扯斷了后腿。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對于這樣的事我深有體會。就比如這次演講,在半個月前我就開始想講什么,但是總想著這周是男生講,有一個周末的時間來準備,沒有關系;或者就算這周是女生講,但是輪不到我,還有時間。就這樣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決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今天演講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拖延癥有多么嚴重的后果,那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學家尼爾·菲奧里有一本書叫《戰勝拖拉》,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簡單來說,就是從最終完成任務的那個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該完成哪一階段,一直逆推到當下。這樣就不會沒有緊迫感;同樣,一個巨大的任務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來也會輕松一些、人的畏難心理也會減輕。
還有一種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來源于一個番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每30分鐘會報一次時。實驗者在這30分鐘內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每30分鐘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經過很多次實驗后,人們發現,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是比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讓人專心工作、不被誘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現在,我的演講也基本結束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同樣也是給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癥的好的建議;也希望下次輪到我演講時,別再準備得如此倉促。謝謝。
ted拖延癥的演講稿ppt篇三
在不斷被分心的社會大劇場里,辛辣奇突如電影般刷刷掠過,人們抓不住時間的尾巴,卻總想讓時間慢下來。于是大堆的拖延癥患者隨著變化的浪潮探露出頭,意在享受生活的本真和美好。但我認為,關于拖延癥患者的自嘲,只是為自己又懶又平庸的狀態做的自我美化。
叔本華說:“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獨。”與多人為之拍案叫絕,以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態,將“庸俗”二字的標簽,貼在群體之上,仿佛只有自己才是真正在生活的人。然而,這其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孤獨的呢?只怕大部分和著調的人,既孤獨又庸俗。他們也許渴望進入更好的圈子而不得,他們也許不會交際,他們羨慕好的生活,有欲望,卻以此為托詞,為自己的不得意縫制遮羞布。
以自嘲患有“拖延癥”來抵擋社會發展的洪流卻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守著自己的四方空間,我們理解。這是弱勢群體對其自身的一種保護狀態,算是對那種以成功為得地的一些急躁社會氛圍的撥亂反正。
主觀上的終止焦慮,真的可以一勞永逸地讓焦慮消失嗎?
廢柴狀態的擁簇者們以傅園慧的拖延狀態作為行事標榜,但他們或許從未了解傅園慧因已使出了“洪荒之力”才可以在賽后擺手說著“不在意成績”。而那些實打實的“癌癥患者”,只能癱在床上,連擺手的力氣都沒有。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說:“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拖延綜合征”的患者因從未體驗過不拖延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而習慣地平庸下去。“陽光已使我的荒涼成為更新的荒涼”她在后面說道。持續性的拖延,會讓習慣上的錯誤態度變成無藥可醫的病癥,且在極度更新的社會中,若固執地拖延,在不久的將來,恐怕也只得落得個被世界拋棄的下場。
人生可以有放松,但絕不可以放縱。卡夫卡曾言,目的雖有但無路可尋,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躊躇。“拖延癥”只是人生道路上一塊頑固的絆腳石,實質上他無法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但決定性在于你是否愿意戰勝自己的懶散心理,在追尋目標時,不要因為周圍的荒蕪,忘記拓荒時的初心。
ted拖延癥的演講稿ppt篇四
我是個有拖延癥的人吧。
每次deadline的日子漸近,我都會如臨大敵。緊張、恐慌、手心發汗……望著堆積如山的任務,我感覺生命的盡頭莫不過如此。事情在我身上,總是做得如此匆忙,那些名人雅士做事情的從容不迫,干凈利落,似乎從來都沒有在我身上上演過。我大概真的有拖延癥吧,不然為什么會在百忙的期末復習中居然還抽出時間,默默在萬馬奔騰的圖片中數著到底有多少只馬,這種無意義而又浪費時間的事情究竟荒廢了我多少生命?我其實是認真的,每件事情的開始的時候,我都嚴陣以待,并且積極做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是那種看著計劃一點點完成,產生的那種奇大無比的充實感是讓人興奮的。有時候,累了一天,真的很辛苦,“反正已經完成這么多了,為什么不放松一下自己呢?剩下的那點晚點再做也不遲啊!”這類念頭會一點點吞噬我全部的意志。然后居然就可以開始肆無忌憚,無憂無慮的玩耍!好吧,我真的有拖延癥。正如我現在這樣,在截稿日期的壓力下,依然在找著各種各樣的借口去回避。到頭來卻又是頂著壓力在期限之內瘋狂的壓榨自己。如此循環往復,這不就是玩也沒玩好,學又沒學成么?在關鍵時刻將自己的時間精確到秒,就為了擠出那么一點時間去逃避那些真正需要被完成的事;原定12:35分開始復習,抬頭一看表,12:36了,那要不就等到12:40這個整數再開始吧!于是時間就這樣悄無聲息的流逝了,這難道還不是拖延癥么!
我是個有拖延癥的人啊!
無數次的經歷都已經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痛苦和懊悔。回憶一下以往的經歷吧,多少次的輾轉反側,多少次的夜不能寐,所有的根源都是拖延癥。這種感覺就好比我的腦子里住著一個思考者,他知道真正重要的事情有什么。還有一只喜歡享樂的猴子!他喜歡做一切放松的事情,哪怕這些事情沒有任何意義也并不是我真心想做的事情,只要能夠減輕我的焦慮,它就是值得猴子去做的事情。這些逃避的事情,為的都只有一個目的,降低我自己對拖延本身的罪惡感,從而也會放大那些已完成部分的成就感,然后就越拖越多,最終就陷入了拖延的怪圈,將大堆的事情留給了理性的思考者默默苦惱。過往的曾經留給我的只有虛無的傲慢。我堆積了狂妄,以為一切都可以在最后的一刻搞定;我堆積了無知,在自我的滿足里做了井底之蛙;我堆積了愚昧,在時光的空白里迷失了自我與方向。
拖延癥,這一次,我想真正和你說再見,不,永別!
ted拖延癥的演講稿ppt篇五
學校最具有特色的沖鋒號在凌晨6點10分準時響起,也不知學校怎么想的,會把沖鋒號當做起床鈴聲。
我翻了身,把被子裹得更嚴實了,我在起床和不起床之間糾結,然后再告訴自己再睡一下下,等下一定要起床,整個宿舍樓在鈴響的那刻顯得格外嘈雜,我最終還是沒能起床就在被窩里,然后暗自希望主任今天沒來,雖然這機率與在游戲中打極品裝備一樣全靠人品,機率幾乎為零。
有人說賴床是“拖延癥”的初始癥,“拖延癥”,簡單點說就是懶,懶到了一定的境界,而且心里有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不死的心,誰也不能阻止我拖稿,拖工資,拖后腿,至于拖后腿嘛,說得難聽點,引用別人的一句話,班級又不是狗,分什么前腿后腿的。
最不爽的就是所到別人說我拖后腿了,雖然這是事實,“拖延癥”的主要特征就是習慣把今年的事拖到明年,今天的事拖到明天這一刻的事拖到下一刻,這輩子的事拖到下輩子,有沒有下輩子,這事兒就無從可知了,我同桌就是一位深受此癥毒害的患者,他會花上一節晚自修的時間,給自己訂下冠冕堂皇的大綱計劃,下定了決心明天開始一定完成,哪怕教室倒了,哪怕校長辦公室倒了,哪怕學校被墮天使,黑月鐵騎給推了,也不能阻止,當天晚上同桌計劃得心血來潮,滿面紅光,我在旁邊打擊他,讓他別寫什么計劃大綱了,浪費時間又不實用,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他本著一個無比堅定的信念,不理我,第二天,他是堅持了一個上午,安分地得很,下午就開始癥狀出現了,然后他的“拖延癥”又顯露出來了,就這樣,日復一日,估計現在那張被用來寫大綱的紙在哪個角落也不知道了。
也就是這樣,我們錯過了很多,錯過了讀書的最好光陰,錯過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兒。
問女生借書看,無一不是驚異地告訴我這是言情,我當時就特郁了,怎么,男生就不可以看言情么。
正是從言情中,我了解到不少苦逼的情感故事,一對悲催的男女,互有好感,但是一直拖延下去,最終年華逝去,終成陌路,這一直是悲劇言情的主打劇情,如此劇情在電影界里也久經不衰,如《情書》再到最近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其中都是男女之間有種.種莫名的情愫,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一拖再拖,錯過,我也一直相信在沈佳宜心中,對柯景騰是有好感的,只是時間沒有允許她說出來。
說到底就是“拖延癥”害人害已,正是因為拖,男的女的把時間拖沒了,然后我就會一個人在臆想,如果我不拖的話,我是不是就不會錯過,是不是就不會錯過讀書的光陰,不會錯過自己喜歡的女孩兒,是不是現在就會魚和熊掌兼得,當然了,一切都是在臆想之中,也只是臆想而已。
我前桌的同桌,常侃調“曾經有一份感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沒有去珍惜”。覺得和我很像哎,唯一不同的就是曾經從來就沒有一份感情放在我的面前,雖然我一直信奉某人說的一句話,“高中,大學不談,還指望大學畢業后憑空蹦出一個要才有才,要貌有貌的女孩。”我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拖延癥”害的。
每次放學,羨慕嫉妒恨地看著別人摟著女孩從自己身邊走過,同樣是人,差距咋這樣大呢,他們一點也不體諒我這個單身的雄性生物,回頭想想自己,學習差得只能拖后腿。
唉,明天一定痛改前非,佛曰:大徹大悟,至于今天,還是先洗洗臉睡了吧。
ted拖延癥的演講稿ppt篇六
我的心中住著一個小惡魔——拖延癥。
媽媽曾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你呀,什么都好,就是拖延這個毛病改不了!”而我卻聽之任之,認為不就是慢一點嘛,沒什么大不了。
雖然,我是個五年級學生了,但每次叫醒我的并非鬧鐘,而是媽媽的河東獅吼。“起床了,快點!”一大清早,媽媽推開門就沖我喊道,而我伸頭看了看表:“早著呢!”身子又蜷進被窩里去了。沒過幾分鐘,忍無可忍的媽媽怒氣沖沖地來到我的床前,伸手把被子一掀,揪著我的耳朵怒吼道:“起不起來,我要打人了啊!”我極不情愿地拿起衣服,隨著門“咣”的一聲關上,我立即倒下,再次進入夢鄉。媽媽第三次叫我起床時,手里已經多了一件法器,俗稱“家法”。這回我終于起來了,磨磨蹭蹭,半個小時已經過去了。
這樣的三重奏每周都會上演,媽媽還咬牙切齒地說:“真希望你被老師狠狠懲罰一次,看你長不長記性。”我對這句話不屑一顧,直到有一天靈驗了,我才終于下定決心告別那害人的拖延癥。
上課鈴響了后,我才踏進教室,由于我的中途闖入,打斷了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課。王老師(學校外興趣班的老師)沖我陰險地一笑,一臉溫和地說:“小羅,下課了有‘獎勵’哦!”我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不是應該受懲罰嗎?忐忑不安的我坐在座位上,好不容易等到下課。王老師讓全班同學用掌聲把我請到講臺,宣布了一條新規定:凡是遲到的同學,都要用屁股寫“我遲到了!”四個大字。很不幸,我成為了第一個中招的。此時的我,已經羞得滿臉通紅,恨不得有一張飛毯,立即逃離教室。在同學們火辣辣的目光注視下,似乎我全身的每一根汗毛都著火了,羞愧得無地自容。
這次懲罰嚴重打擊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一連幾個星期都比其他同學更早到學校。媽媽覺得我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打回原形。可我每次一犯拖延癥的時候,那火辣辣的目光就浮現在我的眼前,我便會立刻出門。
拖延癥,這個惡魔已經離我遠去,雷厲風行來到我的身邊,我能不高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