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逛廟會心得感想篇一
大年初五,我和爸爸、媽媽、姥姥一起去鶴壁市浚縣aaaa級景區大伾山逛廟會。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快地前進,我心里盼著能早點到廟會。
還沒有到廟會,前面已經是車水馬龍了。只好下車步行進入廟會,整條街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們艱難地往前走,終于到了大伾山。
進山之后,首先是“天下第一百猴路”,總長195米。樓梯的石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畫,各種各樣,惟妙惟肖:有的雕刻的是一群猴子,有敲鑼的,有打鼓的,有吹號子的,還有舉旗的,像是正在歡迎游客們光臨這美麗的大伾山;有的雕刻著四只小猴子,好像看到這么多游客來到大伾山,高興地手舞足蹈起來。
石欄的柱子上還雕刻著可愛的小石猴,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猴子腳掛著樹樁,調皮地看著右方;有的猴子騎在一頭牛的背上,握著牛角,催促它趕緊向前走;有的猴子騎在它爸爸的肩上,給它撓癢,猴子爸爸一副享受的表情,真是“父子情深”;有的猴子筆直地站著,背著手,穿著帶扣子的衣服,面帶微笑地講話,好一副領導的派頭;有的猴子側躺在石頭上,昏昏欲睡,眼睛都睜不開了……1986只猴子,形態各異,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道路兩旁,古樹云立,都有幾百歲的樹齡。山路邊還有許多株迎春花,探出金黃色的小腦袋。山路上,還有不少賣“泥咕咕”“轉轉猴”“皮老虎”“撥浪鼓”的商鋪,民俗氣息濃重,吸引了不少游客。
進到天寧寺里,就會看到大伾山的著名景點——摩崖石刻。在一些山石或山壁上,歷朝歷代文人墨客題寫的石刻隨處可見。左邊,摩崖石佛有七層多樓高,成群的游人在這尊大佛面前顯得十分渺小,“八丈佛爺七丈樓”果然名不虛傳。大佛左手扶著膝蓋,右手呈掌形,神態十分莊重。
大伾山景色宜人,景點獨特,廟會熱鬧,真是過年旅游的好去處!
逛廟會心得感想篇二
今天,爺爺說要帶我逛廟會,我高興極了。因為爸爸媽媽還沒有帶我逛過廟會呢。
走了半個多小時,終于到了趕廟會的地方了。這里人山人海,路兩邊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我們又來到了賣小掛件的地方,這里的人流量極多,難道都只是為了買小掛件嗎?當然不是,原來賣掛件的旁邊有一個看皮影戲的地方。只見幕布的左邊一只兔子躺在樹下睡大覺,一只烏龜慢悠悠的向前爬著,脖子還一伸一縮的,大概是在演繹龜兔賽跑的故事吧。我感覺皮影戲還是很有趣的,就找了地方和爺爺坐了下來一起觀看。接著舞臺上一個穿長衫帶眼鏡手拿二胡的皮影在幕布上出現了,他的右手在二胡上拉來拉去,左手在二胡的弦上摁來摁去,頭部還隨著后臺響起的憂傷二胡旋律擺動,這讓我想起了曾經學過的課文的內容:起初琴聲委婉連綿后來無比悲傷,仿佛是阿炳在贊嘆二泉的優美景色……我跟觀眾鼓起掌來。爺爺說:“這不算什么,后面還有更精彩的。”果然幕布上剛出現了一個制作精良的皮影,博得了觀眾的喝彩。只見那皮影身材魁梧,頭戴武生巾,肩披戰袍,背后插著幾面旗子。一上場便后便在那慷鏘有力的鑼鼓聲中舞起手中紅纓槍,舞到精彩處還來了一個后空翻,圍觀的人看的目瞪口呆,讓我不得不佩服皮影控制人那爐火純青的技術。
戀戀不舍的離開皮影戲臺,我還看了吹糖人的,捏面人的,耍鞭子的……這讓我對這些手藝人更加敬佩了。
這些都是流傳下來的中華民間藝術。隨著時間不停的流逝,許多技藝不斷失傳,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剩下不多的也只能在趕廟會的時候才有幸見得。
真希望這些人可以把手藝代代相傳,發揚光大,讓我們的后世子孫也有這個眼福看到這些精彩的技藝!
逛廟會心得感想篇三
大年初三,我們一家去逛廟會。一路上,我在想,廟會是表演節目還是吃飯,或是購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什么是廟會。
到了廟會現場,哇!人山人海,彩旗招展,四周全是小攤,我置身于一片喜慶之紅中。叫賣聲,討價還價是滔滔不絕,舞臺上五顏六色,真熱鬧!攤子五彩繽紛,有賣玩具的、賣燒烤的、賣飲料的;還有許多小吃:天津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老北京冰糖葫蘆等等,隨著人流而動,那場面真叫一個壯觀!
“呼——呼——呼”,循著聲音我扭頭看去,哇,是做棉花糖的。瞧!一根細竹簽子,隨著主人手的轉動,裹上了一層層像棉花一樣潔白松軟的糖絮,就像變魔術一樣,不一會就鼓出了一個棉花包。而且這棉花糖變幻莫測,不吃的時候像一棵小樹,咬上幾口又變成禿頂老人……我把臉埋上去,好甜呀!這棉花糖不僅是魔術師,還是糖中的另類代表啊!
在棉花塘邊,是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剪紙,有連年有魚(余)、陜西八大怪,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人物的皮影。
廟會中最好看的便是玩雜耍了。 “啪!啪!”這聲音比放鞭炮還響。 快看!原來是一老一少兩位表演者,各拿著大約十幾米長的皮鞭子在地上抽著、掄著,我嚇得趕緊后退幾步,生怕被抽著。爸爸笑著說:“別怕,他們手上有準。沒個幾年時間練不出來!” 媽媽告訴我,打響鞭預示著新年紅紅火火。
下一個節目是玩風火輪。一個老人拿著線軸,一邊是一個大碗,另一邊是一個小碗,碗里燃著火,只見老人鎮定自若的抖著,風火輪在他的手中瀟灑地上下翻飛,火苗子呼呼的冒著,真是技藝高超啊!怪不得爸爸說:高手隱藏在民間!
我的表妹只有三歲,她被聲音嚇得捂著耳朵遲遲不肯放下,真搞笑。
這就是西安的廟會。既有民族特色,又豐富多彩,讓大家玩的很開心,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