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感悟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感悟,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寫才恰當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簡愛感悟英文簡愛感悟篇一
初次打開《簡·愛》這本書,看完了只知道是一個凄美的感情故事。但細細的品讀了幾遍,我慢慢品嘗出一些味道來。
這本書告訴我們,真愛是平等的,相互關愛的。它不分富有和貧賤,不分容貌的美和丑。只要平等地相互關愛,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美好。
簡·愛這個女主角,她雖然自小就很不幸,父母雙亡,受盡了親戚朋友的嫌棄、侮辱和毒打,但幸運的是她在寄宿學校中遇到了海倫,海倫那溫順、無比寬容的性格深深地影響了她,使她懂得了愛和忠誠。
簡·愛不因自己是家庭教師而自卑,也不因自己貧窮而喪失尊嚴。當她得知她與羅切斯特的感情有欺騙的成份時,她毅然離開了莊園。但當簡·愛再一次看到殘疾的羅切斯特時,卻毫不猶豫地回到了他的身邊。她不是在追求金錢,她不是在追求名位,她追求的是一種平等的、相互的真愛,我想這就是簡·愛的魅力所在。
我們現在人與人之間不也需要這種愛嗎?愛是不能施舍的,也是奢求不來的,只有相互關愛,相互奉獻,我們才能建立起信任,才能建立起我們的美好家園。我們人人都需要別人的愛和幫助,人人也都應該給與別人幫助和愛。一個充滿愛的國度,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那是多么美好呀!
在六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愛之鏈》課文中我們學到:一個寒冷的冬夜,在偏僻的鄉間小路上,一個老婦人的汽車壞在了路邊,她又焦急又害怕。這時一個叫喬依的貧窮男子幫助了她。當喬依幫她修好車子,老婦人要酬謝時,喬依拒絕了。他說:“如果您遇到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就請給他一點幫助吧!”老婦人被喬依這種關愛別人的行動和愛心深深打動了。要知道這時的喬依多么需要錢,他已許久沒找到工作了。是什么讓他這樣去做的呢?很簡單,是愛!是他的愛心促使他無私的去幫助別人,是他的愛心促使他幫助別人不取報酬。這種愛心最終使得他也得到了別人的關愛。
這種相互的關愛在《麥琪的禮物》中表現得更是淋漓盡致:夫妻二人為了互贈禮物,結果陰差陽錯,買的禮物變成了無用之物,但他們兩個卻找到了比任何東西都更為珍貴的禮物——相互的關愛。這一個個愛的事例,為我們揭示了這個世界多么需要愛,人和人之間多么需要愛。正是有了愛,我們的家園才充滿了溫暖;正是有了愛,我們的生活才盛開著美麗的鮮花 。簡·愛、喬依……這些普普通通的人為我們揭示了愛的含義。正像歌中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愛會使我們的心靈更純潔,愛會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我相信,愛會改變整個世界。
簡愛感悟英文簡愛感悟篇二
簡愛追求著自尊自主。叛逆反抗。在蓋茨黑德府的時候,面對表哥表姐以及舅母的蔑視與壓迫,她一開始選擇了隱忍,但憤懣不平早已在心里萌芽。終于有一次------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對于表哥肆無忌憚的辱打,僅僅十歲的簡愛再也抑制不住,她選擇了反擊------她不僅用言語訴說著她所受的一切委屈與悲憤,并且用她瘦弱的身軀和微薄的力量抵擋著表哥約翰的欺凌。哪怕后來她被里德舅媽關進紅房子,哪怕她受到了難以撫平的內心的創傷,但簡愛這次漂亮的還擊體現了她的尊嚴。也許在大人的眼中簡愛就是這樣一個叛逆反抗的女孩,但我卻為她的自尊自主而拍手稱快!
簡愛追求著精神上的自由與平等。在簡愛那個年代,人們階級思想嚴重至極,自然婚姻也講究門當戶對------這種思想在人們心里扎了根。但簡愛是一個例外,當她發現自己愛上了自己的主人后,她沒有選擇卑微地掩藏起這份感情,也沒有選擇瀟灑地轉頭離開,她選擇了堅守!在地位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簡愛勇于去愛,她堅信精神上人人平等。一個貧窮的家庭教師斗膽愛上一個上流人物,這太過于荒謬,無異于灰姑娘與王子,幾乎不可能結果。但簡愛卻不這么認為,在感情問題上她不卑不亢,她始終認為精神上人人平等,所以她敢于和羅切斯特說:“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我的心靈和你一樣充實!我不是根據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軀同你說話,而是我的靈魂在同你的靈魂對話,就仿佛我們兩人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是啊,本來就如此!多么堅毅的女子,多么有力的話語!羅切斯特也正是因為簡愛不懈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與平等,感到自慚形穢,也深深地欣賞著簡愛!
簡愛追求熾熱的。真正意義上完整的感情。她能勇敢地追求與羅切斯特的感情,也能毫不猶豫地離開她。在知道羅切斯特已經有了妻子之后,她沒有不顧一切地繼續爭取這段感情,也沒有圣母般地原諒他,她選擇了轉身離開。在她看來,感情一定要是熾熱的,所以她在面對帥氣的圣約翰向她求婚時,她理智的拒絕了;在她看來,感情也一定要是完整的,沒有其他人,就只有他和她,所以當她得知羅切斯特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一切,甚至為了救他的妻子而失明時,簡愛又毅然回到他身邊。
幾百年了,《簡愛》這部小說仍然沒有褪色,簡愛這個人物形象仍然沒有被磨滅,這是因為簡愛所象征的是自主的。偉大的女性形象,“在精神上人人平等”,不管是貴族還是乞丐,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現在,聯合國有許多女權大使,如艾瑪·沃森,“沙漠之花”畢莉絲·迪里等等,我想她們也是簡愛精神的延續!
簡愛就是一個戰士,追求著內心的一切!
簡愛感悟英文簡愛感悟篇三
第一次讀《簡愛》是初中的時候,那是沒有多少人生經歷,感受不深,至多把它看作是一段悲歡離合的故事,一段經歷了千回百轉的愛情。
歲月荏苒,近7年的光陰流轉,小說本身的面目也許已變得模糊不清,及至舊年一個溫暖如春的冬日,偶然點開了簡愛的電影,內心再次受到觸動,引發連串的效應,到今時重拾舊著,如今的我,年齡增長了,心態也變得成熟,獨立于自尊也漸融進血液,這樣的心境之下,滿篇讀來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簡愛的自尊、獨立、倔強和羅徹斯特的真誠、包容與承受的主題。這樣的獨立自尊與承受不是概念性的,空泛的,而是注入了活的人生歷練和思考的,在沒有多少人生經驗的孩子時代,是體會不到這么多的。
這是一個飽經世故,被生活的不幸所折磨,但沒有丟棄真誠的男人。他深厚而摯烈的愛,不比簡愛的愛情可以清澈而自然的流出心田。他的心上背負著沉重的枷鎖,每思量一回,都要遭受疼痛的襲擾,都要經歷招致傷害或轉眼失去的恐慌,然而他仍是要以身犯險,因為那是他人生的唯一指望,當希望徹底破碎之后,他以強咽哭過選擇了對簡自由意志的尊重。此時,我確然看到了一顆靈魂經過真愛洗禮之后的凈化和重生,盡管他不甘、暴怒、哀傷,但不會再沉淪下去了,因為他徘徊在地獄入口的時候,確然已見到了天使。直到此時,這幅愛情的全景圖才在我面前逐漸呈現,從中我不僅看到了愛情,還看到了理解和尊重,更看到了包容、承受與升華。
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贊美。簡愛的每一次成長,都飽受生活的艱辛。她的人生的每一步充滿了辛酸的血淚史。她就像一只籠中的小鳥努力的想張開翅膀,試圖尋找快樂和自由的天空,卻一次一次的被碰的頭破血流,差點折斷了翅膀。從苦難的童年到坎坷的求學生涯,從戴著良母面具的里德太太到道貌岸然的伍德學校的校董,她可憐的自尊被殘忍的層層剝離。值得欣慰的是,在黑暗之中她看到了些許光明,正是因為這光明她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氣,從而也喚醒了她內心最柔軟的情懷。作為一個外表平凡而思想獨立堅強的女性,她的身上卻有著凜然的正義感和傲然的氣節,在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她具有相當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輝。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并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已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并最終和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就像是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愛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張揚的精靈。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彼年豆蔻之時,也許只能看到愛情令人心動的一刻,但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們才能漸漸讀懂里面愛情之外人性的復雜,才能與人物真正產生共鳴。這個共鳴不僅來自于簡,還來自羅切斯特。小說是一面鏡子,里面不只有愛情,還有各色人物的百味人生。真實世界的人生讓我們更加讀懂了小說的思想,而小說里的精神也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給我們指引。
簡愛感悟英文簡愛感悟篇四
《簡·愛》是一本帶有自傳色彩的經典名著。在我的理解看來,名著就是“一本詮釋了一個真理或完美的反映了社會的書”。很明顯,《簡·愛》兩者都有。它既為我們展現了在工業革命中過渡的英國社會,也為我們詮釋了一個人生的真諦:尊嚴與愛。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成長在一個經濟困頓、多災多難的家庭里,她從小失去了母親,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致使她內心有著深深的自卑,但是這種自卑也造成了他敏感的自尊。這些性格特點與簡·愛的性格何其相似,可以說,簡·愛就是勃朗特的一個縮影。
《簡·愛》這本書主要通過描寫女主人公簡·愛曲折的命運以及一波三折的愛情,塑造了一個出身低微、命運坎坷、容貌不出眾,但是卻自立、自尊、自信、自強、自愛、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人平等、不向命運低頭的堅強女性形象。 故事的一開始,簡·愛是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可憐小孩。整日忍受著里德太太、表哥表姐們的蔑視與辱罵,甚至毒打。在紅房子里的恐怖經歷,成為了簡·愛一生難以磨滅的陰影。但是他沒有屈服,相反他以他弱小的身軀,做了令對手膽戰心驚的抗爭。最后她被趕出蓋茨黑德,在羅沃德寄宿學院中繼續忍受地獄般的折磨。
桑菲爾德府對于簡·愛來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在這里,他邂逅了羅切斯特先生,并墜入愛河。但是她在愛情面前依然保持自尊,面對英格拉姆小姐的挑釁、與羅切斯特先生身份地位的懸殊,她沒有屈服或者軟弱,始終保持著自尊。她敢于對羅切斯特說:“你以為,就因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也沒有心嗎?不,你錯了!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羅切斯特在這崇高的精神面前自慚形穢,同時對她肅然起敬,并深深愛上了她。不幸的是,在婚禮時簡·愛意外發現,羅切斯特居然是有妻子的。這讓簡·愛十分痛苦并難以接受。但是,她毅然選擇了自尊自愛,斷然拒絕了當羅切斯特先生的情婦。但是最后當他得知羅切斯特先生在大火中身受重傷,喪失獨立生活能力,妻亡財毀時,她又全身心投入了羅切斯特的懷抱,兩人終成眷屬。
故事中簡·愛對于愛情的追求,體現了崇高的人性美。這種美,不僅與小說中描寫的其他人物形成鮮明對比,也與社會上的某些現象對立。現在的物質社會中,拜金主義與利益至上深深地束縛與侵蝕了人們的心。很多人丟掉了美好品質,變成了渾身銅臭味的行尸走肉。須知尊嚴與愛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生的追求,拋棄了這兩樣東西,就等于一無所有。
自尊自愛,追求自由,人人平等,這就是人生的真諦。
簡愛感悟英文簡愛感悟篇五
開始讀簡愛時,我有些摸不著頭腦:這到底是一本講什么的書?直到第一遍看完,我也依然有些迷惑。
簡愛是個怎樣的人呢?這很難去評價。一方面,她具有高度獨立自主的靈魂,渴望證明自己,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被自己追求自尊的靈魂過度束縛的人。
不能
這是否代表著愛情與自尊的平衡間,總是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這就是我從這本書中所讀到的。我所關注的,他人為注意的。
將這個故事帶到今天,他任然具有高度的教育意義。但我想,在這一點上他是否存在了一定問題,存在了一定錯誤。
我想,這不應該由我去回答,畢竟我也只是對此沒有太多了解的人,,也許當我從今天成長至一個青年時,才能解答這個問題,甚至是到了中年,老年。
唉,希望我的將來,也能如簡愛一樣,不忘記自己的本心,始終記住自己的追求與原則。簡愛教會了我們什么是善惡美丑,讓學會了怎樣做人。
最后,讓我們如簡愛一樣,不放棄自己的希望,解救自己的靈魂。
簡愛感悟英文簡愛感悟篇六
眼看下個月書屋劇院又要來杭巡演。上一回看的是《呼嘯山莊》,因為書是十幾年前看的,劇情也忘了大半,整場下來,幾乎是在對白里找回憶,體驗不佳。這次的劇本是《簡·愛》,也是我讀過的第一本世界名著。莫名覺得有些情懷,于是最近做起了功課,把書撿起來重讀。
以前讀《簡·愛》,只讀到了一個故事,一個瘦弱的倔強女孩的成長經歷,僅此而已。這次重讀,發現曾經忽略掉太多細節。勃朗特的筆觸十分細膩,無論是英國的田園風光,人物的心理旁白還是長篇幅的對話,我相信她自身一定有著豐富而靈敏的情感,否則落筆不會如此深刻而到位。我在微信讀書上留下了很多劃線和筆記,這里會做一些摘抄,請原諒我將把這篇讀書筆記寫得非常個人化。
人生在世,誰都會有一身罪過,而且必定如此。但我相信,很快會有那么一天,我們在擺脫腐朽軀體的同時,也會擺脫這些罪過。到那時,墮落與罪過將會隨同累贅的肉體離開我們,只留下精神的火花——生命和思想無法觸摸的本源,它像當初離開上帝使萬物具有生命時那么純潔。
簡將海倫形容為“有萬丈光芒的星球”,她充滿智慧的寬闊前額總是保持著平靜,說出的話富有哲理,也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我想作者代替海倫說了很多。根據勃朗特的生平,年少時期嚴苛的寄宿學校生活和宗教學習帶來了揮不去的陰影,文學作品總是要基于真實的經歷,才會長出血肉和骨頭。據說海倫這個人物的原型是勃朗特的姐姐,不管真實與否,在寫作這方面,寫的越多越會發現,其實是在寫自己。拆分矛盾的聲音,整理繁雜的思緒,我相信簡和海倫身上融合了作者自身的特性,鮮明不屈的性格交織著寬厚善良的本質。作為讀者,跳出這個故事本身,尋覓紙張背后的光與影,也是一種樂趣。
2、在《簡·愛》的書評里,大多都會強調,這是一本有關女性獨立自主的書。這個角度確實說得不錯,簡一生堅持自己的原則,自立自強,不依附男人,也不迷戀財富。作為十九世紀中葉的文學作品,是非常具有先進性和獨特性的。女權主義的興起大約在20世紀初,勃朗特在《簡·愛》里突出的自我意識和覺醒,富含著現代主義中強調的“個體”特性。我們在1949年才讀到波伏娃的《第二性》,雖然兩本書不能相提并論,但是早問世近100年的《簡·愛》,它的“顛覆與激進”,想必給當時的文壇投下了一塊巨石。也正是因為這本書所具有的現代性和先進性,以至于在現下讀來,還是會引起共鳴和思考。
有時我對你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尤其是當你像現在這樣靠近我的時候。仿佛我左面的肋骨有一根弦,跟你小小的身軀同一個部位相似的弦緊緊維系著,難分難解。
又比如,簡離開桑菲爾德府后,在沼澤居扎根下來,她的自白:
我覺得自己成了附近地區的寵兒……生活在眾人的關心下,也如同“坐在陽光下,既寧靜又舒心”。在這段時間的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我的心涌起感激之情,而不是頹唐沮喪。可是,讀者呀,讓我全都告訴你吧,在平靜而充實的生活——白天為學生做出高尚的努力,晚上心滿意足地獨自作畫和讀書,之后我常常匆忙地進入夜間奇異的夢境……夢中我依舊一次次遇見羅切斯特先生,隨后我感到投入了他的懷抱,聽見了他的聲音,遇見了他的目光,碰到了他的手和臉頰,愛他而又被他所愛,于是重又燃起在他身邊度過一生的希望,像當初那么強烈,那么火熱。隨后我醒了過來,于是我想起了自己身在何處,處境如何……沉沉黑夜目睹了我絕望的痙攣,聽見了我怒火的爆發。到了第二天早上九點,我按時開學,平心靜氣地為一天的例行公事做好準備。
在強調階級差別的大環境下,簡勇敢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情感無疑是“自我覺醒”最好的體現。她最經典的一句話:“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矮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樣充實”,她確實做到了。在離開桑菲爾德的日子里,工作忙碌之余,簡還不忘拾起畫筆,學習語言,生活的豐富讓讀者一度懷疑是否桑菲爾德和她的主人已然成為了過去式。直到這一段獨白,內心無法填補的破碎才顯露出了冰山一角,任時間流逝,卻沖不淡藏在心里的思念和情感。傾聽自己,直面內心的想法,也需要勇氣。大多時候,我們只是由著時間走過,仿佛待在原地才最安全,也許是怕聽得太清楚,而又邁不出那一步。讀到簡決定回桑菲爾德那一刻,這本“老古董”書居然讓我有些淚目。
3、最后想寫一些純粹個人的感受,也歡迎大家留言來和我交流。
《簡·愛》這本書雖然強調了自我意識,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種限制。也許跟強烈的宗教文化有關,他們重視贖罪、寬恕,甚至過分強調原則與道德。因此故事的發展也有著明顯的傾向,在人物的刻畫上缺乏彈性。我想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回頭看現代,無論是女權、平權還是尊重個體的思想,均在向歷史制高點發展。幾年前我在寫lgbt論文的時候,對性取向的平權還覺得十分新鮮,如今卻是一個時常被拿來討論的話題了。這個群體不再是渺小而沉默的,即使在中國,得益于網絡和新媒體,年輕一代的思想尤其活躍與開放,接納程度也一再提高。
前幾日在微博讀到馬斯洛的一些思想,說到對于新鮮事物,應該接受自己無知的狀態,而不必感到局促不安,不必硬把眼前尚不明朗的事物強嵌于老舊的思維框架里,以此安撫自己的焦慮。我想現代對平權的發展,以及個人意識的挖掘,還遠沒有到頂峰,但它的攀登速度卻異常地快。我很高興處在這一波發展的歷史洪流里,即使對它的方向與結果無從而知。
近幾年,個人意識的重點不再聚焦在“我”身上,而是衍生出了眾多上帝視角的作品,比如《海邊的曼徹斯特》和《三塊廣告牌》。人物的塑造日漸豐厚,人性的刻畫明暗交織,對與錯,幸與不幸,在真實的生活里也許并沒有明顯的界限。我想,這是真正的覺醒,不是一味的只關注“我”,也不再刻意粉飾表面的光鮮,而是愿意去探討、去面對難以掩蓋的光亮和不愿提及的陰暗。過分強調自身的想法和立場,非常容易變得狹隘,個人主義和自私自利不該被混為一談。我們需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要客觀地面對肉體與精神的脆弱和缺陷。
如何客觀地看待這些問題,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如何與過去和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許一生都會活在矛盾里,但請不要放棄探索和面對的勇氣。
簡愛感悟英文簡愛感悟篇七
起初,前幾頁對我來說并不覺得有什么可以吸引我的地方,甚至想將之束之高閣。可對于無聊的時光來說,我情愿、甘愿去磨這本無趣的書。磨了許久才知道,我已陷入很深。一上午,一頁一頁的紙張在我無意間被翻過,留下的只是那若隱若現的話或者一個個奇妙無比的畫面留了下來。
我喜歡里面純正的英國式的交談以及交流方式,那些華麗而富有邏輯性的文字組合方式讓我為之癡迷了許久,雖然對于一個地道的東方人士來講,這種古怪的組合顯得有些滑稽和可笑,可我不得不說它真的很棒。
我喜歡看里面人物之間的對白,直接而富有西方式的侵略性的霸道。雙目之間的對視,顯然很容易產生思想上的碰撞以及火花,但不得不承認這種蠻橫的交流方式真的適合某些無法回避的話題,雖然僵硬和無理卻總能取得想象不到的戰果。雖然東方式的謙虛有時候更讓我容易接受些,可我覺得有時候真的應該選擇西方式的直接更好些。
我喜歡推敲人物的心理變化,雖然對于現在的我或者以后的我來說這種必須耐得住性子的行為我可能無法完美的完成,可就現在來講,我取得的成果已讓我暗喜很久了。這種一念之間的交戰,精神上的征伐才是無比驚險與刺激的。智慧在這一念之間往往被展示的淋漓盡致。也許這一秒你在天堂,下一秒就墜落向無邊黑暗的地獄。
我不是上帝,無法貫通時間的通道去與作者席地而坐、促膝長談,以此來發現它更深處的秘密;我不是智慧之神,無法發動大腦中更多的腦細胞去思考某些隱形的陷阱和深淵,以此來避免我閱讀時帶來的誤解。
可閱讀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誤解才變得有趣起來,正如那句話所講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書就在那里,文字就在書上,而思想在我們自己的身體里發芽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