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活著讀后感篇一
;張文和李紅是一對年過七旬的夫妻,總喜歡互掐。
這天,李紅要去跳廣場舞,正在看電視的張文轉過頭“提醒”她:悠著點,別廣場舞音樂一起,就跳個不停,等跳完么上氣不接下氣,走路直打顫,嚇死人。
李紅當然不甘示弱,嘲諷張文自不量力,總愛跟孫子打羽毛球,孫子不喊停就死撐著,結果打完之后一躺到床上么直哼哼!
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要上演。
這一天,張文又忘記了摁電飯煲加熱開關,得,又要開戰了。
不料,李紅竟一反常態,輕聲細語道:“沒關系,忘了就忘了,中飯晚點吃好了?!闭f完摁下加熱鍵。
“沒啥。昨晚接到我老姐妹的電話,說她老公突然走了,她現在后悔的要死,后悔他在的時候總是跟他吵嘴,沒能好好相處,等他死了才想起他在的種種好處。唉!”李紅神色黯然,嘆了口氣。
“世上沒有后悔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張文想也不想譏諷道。不過,他剛講完這句,似乎意識到了什么,一下子打住了。
“你說得對,世上沒有后悔藥。老頭子,以后,我不跟你掐了,老了就老了,活著多好,是吧?”李紅破天荒用溫柔的語氣說道。
(題圖/桑麟康)
相關熱詞搜索:;活著讀后感篇二
《活著活著就老了》是馮唐的一本隨筆集??戳诉@題目真有意思,是的,隨著歲月的流失,漸漸的我們每個人都會衰老。馮堂是一個特別的人,因為他不需要以字謀生,所以字里行間就多了幾分囂張。翻看他的文章,不難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氣側漏,挺有意思。
這本書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為四個部分:那些書,那些人,那些事兒,那些地兒。開篇就說這本小說整體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讀下去。講到好小說的標準,他說結構好的文章遠比辭藻華麗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書能讓你感動,那么文字、結構、才情神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細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說里面我最喜歡的作家應該是張愛玲,國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樹,其余的只能談得上某本書,談不是某個人了。不過,我個人好像閱讀中文小說偏多,是不是意味著我“整體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自有不同的妙處,不過我也確實需要補充一些外國優秀小說,因為我最近也發現,國外經典小說的結構都還是很不錯的'。
書里有一段是說馮唐他想趁年輕看完《二十四史》,這是我這大半年來聽到的關于傳統文化最清新的一句話——這才是文化積淀!黨員看講座,看來看去都是《弟子規》,敢情古人幾千年就孕育出這么個東西,書店上架還得放成功學的柜子上。學問不是這么做的,背一句“首孝悌,次謹信”就能做到的話還要警察做什么。急功近利必然適得其反,得慢慢地煲,不是說要煲出個“出口成章”,而是要煲出“學以致用”。
我之前看《戰國策》,感覺就像在看兩塊五一本的《故事會》,到后來有時遇到個什么事,會忽然想到哪本哪本古書里有寫過這么一段,該怎么做、有什么后果都寫得明明白白。人生苦短,能遇到的事也就那么多,古人都總結好碼成字了,這是單說史,要是再看些散文、詩詞,什么人阿情阿景啊也就沒跑了。周國平在《經典的理由》里面說:“我反正不能一輩子生活在與人生無關的某個專業小角落里,懷著囊括人類全部知識的可笑的貪欲,我選擇了哲學這門凌駕于一切面對一本隨筆集是很難寫出框架式讀后感的,況且也沒有這個必要,畢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寫在這里好像僅僅只是為了紀念:看了這題目,我就情不自禁想讀完了此書。
最后要說的是,這本書值得再細讀一邊,為了體會那些有趣的句子、體會到精彩的人生。
活著讀后感篇三
有位哲學家說過:“我生命的最大意義就在于發現活著是十分美好的。”誠然,地球之所以特殊,也正是在于它孕育生命。生命本身就是意義。宇宙中,人只是浮塵,能活著,已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福祉。所以,一個人無論經過什么、遭遇什么,都應當倔強堅強的活著。
倔強堅強地活著,因為生命是自然的恩賜。每天早晨醒來,應當慶幸自己有有一天的生命,沒有比這再美妙的事了。從中國古典傳說中的女媧造人,到西方文化中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生命始終被描摹成一種美好的意象,象征著生機、活力與希望。與此同時,生命又是難以為人類所控制的諸多事務之一。所謂人死不能復生,每個人只有一次機會活著,所以更當珍惜。有一句話說得好:活著的時候要好好活,因為我們會死很久。
倔強堅強地活著,因為活下去是對自我的一種超越。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和愛別離求不得?;钪鴷r,逆境總比順境多。但當你穿過大風大浪之后,生命才會更加堅韌和絢爛。司馬遷活下來了,他超越了俗世的偏見和巨大的恥辱;勾踐活下來了,他超越了“朝為王侯暮為牛馬“的不甘;汶川地震中被瓦礫掩埋的許多人活下來了,他們超越了漫長的等待與駭人的黑暗。當生命的光芒最終沒有被逆境的陰翳所吞沒,一個人才會發現他是多么勇敢與強大?;钪旧砭褪且环N歷練。
倔強堅強地活著,因為只有活著,一個人才能創造更多的價值,做出更多的貢獻。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边€是用剛才舉出的那些人來說吧:若司馬遷含憤自盡于獄中,有哪來那本“史家之絕唱“的《史記》?若廢墟下的人們喪失了生存的信心,那今天漸漸恢復起來的四川該用誰的雙手來建設?活下去,不是懦弱,而是堅強,是因為有更遠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