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班保育員的隨筆總結實用篇一
秋季氣溫變化大,初秋時,氣溫較高,即“秋老虎”天,同時雨水較多,一些腸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高發,甚至可能爆發流行。因此秋季加強傳染病的防治,對維護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日常工作中我著重做好班級的消毒衛生工作,積極預防我班幼兒的秋季傳染性疾病的發生。
作為一名保育員,我時刻把幼兒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為了每一個幼兒能健康的成長,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我一定會把預防衛生消毒工作做得更細,不讓傳染病在園內流行。
首先,我積極搞好室內衛生,搞好糞便管理,清除拉圾。配合幼兒園做好消滅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四害工作,給孩子們一片清潔衛生的環境。
其次,我把好班級食品衛生關。外來食品不進班,管理幼兒不吃生冷不潔食物,幼兒使用的碗、筷等餐具和毛巾嚴格消毒,杜絕病從口入。
第三,培養幼兒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時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飯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發。“七不要”即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物;不喝生水;不食不潔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第四,我時刻觀察幼兒的形體特征。及時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發現生病幼兒或可疑病兒,及時向醫務室方醫生報告,做到早隔離、早治療。
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生活的場所,是人群比較密集的地方,也是疾病容易傳染的場所。3-6歲的幼兒由于年齡小,身體各個系統發育還不完善,自身的抵抗力比較低,易感染上各種疾病。為了每位幼兒能夠健康的成長,在幼兒園里做好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蔓延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消毒,做好衛生工作,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小班保育員的隨筆總結實用篇二
猜出來了嗎?他們是快樂的幼兒教師和他的天使般的寶寶。
陪伴天使般孩子成長的幼兒教師們,沉浸在對自身工作熱愛和對自身教育天職的責任中。期望自己能培養出一個又一個小天才。期望孩子們在長大后有一對可以任他們翱翔的堅實的翅膀。因此,經常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對教案的反復推敲之中,以及抓緊點滴時間向孩子傳遞知識之中。
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他們習慣了站在教師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習慣了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稚的孩童。懷著成人的擔心,教師的責任心,他們不停的糾正孩子的行為。就這樣,一心為孩子好的教師,天天和一群盼望成長的孩子們“斗智斗勇”,有時還要承受家長的不解與埋怨。
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走進童心世界”這一響亮的口號,引導幼兒教師們重新反思,審視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呀,教育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使教育者逐步改變著對教育的認識:從傳統的師道尊嚴,到尊重,理解孩子,把孩子看做一個完整的人,發展中的人。從一刀切的統一要求到因材施教。從片面的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到關注孩子的需要。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孩子的主體地位并存。
觀念的轉變使教師們越來越關注孩子們的所思所想,期望通過自己對孩子細致的觀察,了解孩子不同的個性,興趣與需要。期望在對孩子充分了解后提供恰當的幫助。支持孩子的發展。并隨著孩子的發展需要不斷調整教育策略。使教師真正成為孩子的學習伙伴,共同解決困難的合作者,不斷學習的引領者。
是游戲填滿了他們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學會了與同伴交往,遵守規則,愉悅了他們的身心,使童年色彩斑斕。為了游戲,他們曾想盡辦法與嘮叨的老媽、嚴格要求的老師周旋。
現在他們長大了,成為了嚴格要求的老師,他們謹記成人,教師的職責,在遺失了自己童年之夢的同時,還煞費苦心的規范著孩子的夢,抹去孩子繽紛色彩中的不調和色,挑出孩子喧鬧旋律中的不規則音符。
與童年的親密重逢,使幼兒教師們感受到童年階段不只是成年的準備期,他們應該與孩子共同為其成年做準備的同時,使孩子盡情享受童年本身的樂趣。
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那快樂的游戲場景:教師在游戲中感受了自己童年的“過去時”,理解了孩子童年的“現在進行時”。教師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體會:以一顆童心去貼近童心,理解童心,以一顆童心來引導童心。
看著放下師道尊嚴的教師們,看著盡情玩耍和自己一樣瘋的教師們,孩子們開心的笑了,笑聲中,他們覺得老師變小了,自己長大了,老師是自己的“哥們”“伙伴”了!
請您也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吧,想想自己犯下的可愛的小錯誤,想想兒時的自己對家長的評價和期望。
試著每天清晨給孩子一個天真的孩子般的笑臉,試著關心,關注孩子感興趣的事,試著和孩子們一起游戲一起學習,試著理解孩子們那幼稚可笑甚至是錯誤的想法。
家長朋友們,讓我們在生活中,在與孩子朝夕相伴的日子里,走進童心世界,尊重,理解孩子,成為孩子的朋友,伙伴和孩子共同成長。
小班保育員的隨筆總結實用篇三
從進入幼兒園起,無論是自己還是其他老師,相信很多老師在一日生活中最多提到的是: “小朋友,現在我們解小便,洗手,喝水。”從小班,中班,大班,我自己也時常在用這句話,然后小朋友都會一擁而去。很長時間這句話的前后順序一直未曾發生改變,而且也一直是這樣在做的。
記得一次,也是在生活環節中,我上完一個活動,說完這句話,看到其他孩子都去上廁所了,有一個小男孩并沒有進去廁所,而是拿起杯子正準備去接水。出于腦子里第一反應,先解小便,洗手,才能喝水,再加上這個小男孩平時比較調皮,我走過去,開口就質疑;“你怎么在這里喝水?你小便解過沒有呀?”,“我渴了,我想先喝水,等下去解小便。”小男孩淡定地說道。此時,我非常得羞愧,我已經認識到完全是我自己的主觀意見在干預他,我犯錯誤了。我蹲下來,搭著他的肩膀說:“不好意思,是老師不對,你可以先選擇喝水。”“沒關系的,老師”小男孩很輕易的原諒了我。
從這件事后,我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討論,根據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對于生活環節,孩子可以根據自己需要先做自己最著急的一件事,然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其他事情。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但發生以后我記憶很深刻。我自己太武斷,覺得孩子可能是在玩,可能是不想如廁,沒有按我話去做,其實這都應該要問清楚后再有所行為,而不是劈頭蓋臉一通責問,更重要的是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想法與需求,教師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觀察,多傾聽。
《綱要》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