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傳承家規家訓家風主題征文篇一
記得有一次,同學約我出去玩,時間是周六的早上九點,地點是先在學校門口集合,然后在去找地方玩,逛街。
我剛開始還在猶豫,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因為我每次回到家,媽媽就會跟我說:你周末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出玩,最近外面壞人很多怕我出事。在我猶豫的時候,那個同學又說了一句話,說我還找了好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呢。聽到這里,我想:又不只是我們兩個人,人這么多,應該沒事吧,我就答應了。到了周五我回到家,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剛想找到機會和媽媽提起此事,但在此之前被媽媽的一句話將我的這個打算消掉了。
這頓飯我吃得極少,吃過就回到房間里躺在床上睡覺了,但是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還是抵擋不住困意睡著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眼看就要九點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么說就那樣想啊想我還是跟媽媽說了,她說:“既然已經約好了,人不可以失信,而且又有那么多的同學一起去,有人一起就好了,媽媽就放心了,你去吧,不過還是要小心啊,快點回來。”聽到媽媽這么說,我很開心,不只守住了和同學的約定,又沒有欺騙任何人。
還記得有一次,數學作業萊什批完發下來,我打開一看,自己竟然全對,還加了三顆星,我很開心,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這張作業,忽然,我發現有兩道計算題是錯的,老師卻給我批對了。我想應該是老師批錯了,我想要去和老師說一下,但是又一想,如果改過來,那我就一顆星也沒了,但是不和老師說,我心里有不舒服。
在我糾結的時候鈴聲響了,這節課剛好是數學課,老師主要是講題。在老師講到計算題的時候,是讓同學到黑板上去寫,老師就到講臺下面“巡查”,當老師走到我旁邊的時候,我還是遵循內心的意愿,我和老師說了一下,老師看了看,確實是改錯了,但是老師不但沒有減掉我的星,還表揚了我的誠實。著兩件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它時刻提醒著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鞥撒謊。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傳承家規家訓家風主題征文篇二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優秀文化傳承至今,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是因家庭背景、文化差異而有不同表現形式。我的家風沒有詩情畫意,圣人之言,就叫做多讀書、善做事,實實在在過日子。
古人云: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知書才能明禮。我也算是出生于書香之家。老家在農村,聽父母說,我的祖父就曾是白馬湖畔有些名氣的教書人。祖父、父輩也都是讀書人,我的伯父和父親還不到20歲,就在家鄉從事私塾教育了。我的家自古以來一直也種些田,且家境一般,但一代代人教子讀書,本分、敬業的傳統始終不變。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年邁的曾祖母逢人便嘮叨:“養兒不讀書,如同養群豬。”老人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從小讀些書,將來立身處事有好處啊!這些雖顯粗俗的話,卻給我影響深刻。我的父母生我們兄弟五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十分艱難,但父母不忘家訓,竭盡全力讓我們讀書,最低也讀到初中畢業。當年這樣的舉動,連一些好心的鄉鄰也質疑我父親,你老先生家里日子過得這么艱辛,為什么不讓大些的孩子早些回生產隊掙工分?父親只是苦笑而不答。
父母對我們的讀書、為人要求很嚴。學期結束父親必查成績單和老師評語,既要有好成績,更要有在校的好品行。母親則更多要求我們從小學會持家、待人,向好人看齊。我們也總能讓父母聽到來自學校或社會上好的評價。
父母不僅說得嚴厲,行事也是堪稱表率。父親后來在鎮上一個單位工作,離家也就十里遠。可除春節外,我們從來見不到他認真休一天假,偶爾晚上回趟家,第二天一早又匆匆趕回單位。我們問他為什么要這樣辛苦,他說:“作為單位員工,就應當以單位為家,再說,這也是我家的飯碗啊!”這種敬業精神,也影響我一輩子。
我早年在鄉醫院工作,經常是值了夜班,白天還堅持上班,并努力讓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態度達到最優。后來,我轉到政府機關從事文秘工作,幾乎也是沒日沒夜地工作,經常寫材料到凌晨一兩點鐘,第二天也照常上班。自己有時也覺得很辛苦,但與父輩們的工作態度和要求比,也就不算什么了。那些年代里,我幾乎年年獲得表彰和好評,也在政治上有了進步,自己還是感到欣慰的。
工作之余,我是從不放松學習的,每天必看新聞聯播,看一些專業書籍。我們是文革期間高中畢業的,沒有讀大學的機會。在機關工作期間,我擠出時間復習考試,上了大專班,實實在在地完成了十多門學業的考試而獲得畢業,也終算是圓了我的大學夢。我們家這輩人,通過讀書學習,都很好地改變了人生。我有一個弟弟,也是高中畢業后,就從事教學工作了,由于他刻苦鉆研教學業務,自學了本科,后來成為我縣為數不多的特級教師和全市的學科帶頭人。這些,應該就是與其良好的家風傳承不可分的。
現在,我雖然退休在家,仍能一以對峙之的堅持讀書看報聽新聞,有時還做些筆記,寫寫心得,牌桌上的玩意我是從不沾邊的。此外,我還熱衷于義務參加一些關心下一代的公益活動,接送孫輩讀書,還經常免費指導一些慕名而來的學生寫書法。這些讓我感到很充實,也熏陶了我們的下一代人。我那讀小學的孫女,學習成績算不上最好,但她知道節電節水,懂得同情與感恩,舉止文明,平時從不亂拋垃圾、不闖紅燈,吃飯不落一粒米下地,隨手關電器。已經初步有了一個健康文明的生活態度。
良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社會,傳承好家風,就是傳遞正能量,需要我們這一代人潛移默化傳好接力棒,讓好家風、好家訓薪火相傳,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