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個反思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并梳理自己的思維和觀點。以下是一些有關讀后感的精選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和交流。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一
看完《大禹治水》這本書,我知道大禹是一個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人。
光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沒了,房屋也被淹沒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可是不少地方有毒蛇猛獸出來傷害人和牲口,使人們更加害怕。堯決定派鯀去治水,鯀花了九年的時間,仍然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為他只懂得造堤筑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坎,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
舜接堯當部落盟著領以后,親自到鯀治水的地方看了看發現,他辦事不力,就讓他兒子禹去治水。大禹發言烴他父親的做法,決定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經過十三年的努力,洪水終于被引進了大海時,地面上又可以種莊稼了。
大禹為了治水,到處奔波,多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
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兒子,嬰兒正哇哇地哭,當時大禹正好打門外經過,也狠下心來沒有進去探望。
這幾次,大禹連治水中“三過家門而不入”。正是憑借這種不懈地努力和忘我的精神,他才幫助人們戰勝了洪災,贏得了大家的信任,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
大禹爺爺,我想如果你還活著的話,一定會對當時所作的倍感自豪,更會為有這么多的后繼者把祖國建設得如此繁榮而欣慰的。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二
上古時代,中國鬧洪災,天神鯀同情人們的遭遇,盜天帝的息壤治水,卻落了個身死而事未成的遺憾。大禹繼承父志,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類偉大的力量,歷經十三年苦戰,最終制服了洪水,成為萬民敬仰的君王。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一片汪洋”等詞語。
(2)讀懂故事,了解鯀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與辦法,以及他們的精神品質。
(3)抓住文章中關鍵詞句進行品析,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練習講述故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讀、辨析、組詞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歷解釋詞義。
(2)邊讀邊想、讀議結合,以讀促悟、理解課文內容。
(3)刪繁就簡,抓住重點詞句深入品析,體會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鯀禹父子為民造福、勇于奉獻的精神。
(2)激發學生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從中受到熏陶與教育。
1、重點:理解內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2、難點:抓住關鍵詞句,品析、賞讀,體會句子表達的.意思。
3、關鍵:弄清鯀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與方法。
課件。
2課時。
(一)、寫出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確讀音。
應()龍劃()出深溝露()出笑容。
(二)、積累下列詞語。
斥逐泛濫遺志拯救四處橫溢齊心協力歡呼雀躍。
(三)、理解詞語:
斥逐:(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
大發雷霆:(讀句子,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
汗流浹背:(讀句子,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
歡呼雀躍:(讀句子,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
齊心協力:(利用拆分詞語的方法理解)。
(四)、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想想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樣,把這些內容用一些過渡性的詞語連起來,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a、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鯀禹父子為什么要治理洪水?畫出相關語句。
b、默讀2—10自然段:
1、鯀、禹父子倆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在自己感受較深的語句旁做批注。
(1)讀9自然段,畫出感受較深的語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注意帶點的詞語,聯系課文體會句子的意思。)。
(3)自己再畫出一至兩處這樣的句子,結合重點詞語做批注。
(2)想象禹治水過程的艱辛。
(3)你怎樣評價鯀和禹?他們身上體現了怎樣的品質?
作者采用了哪些寫作方法?你覺得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神話的特點?
1、文中有哪些人物?
(生:天帝、鯀、大禹、人類、神鳥、神龜、神龍等)。
2、文中可以形成幾組對比?
(生:天帝—————鯀天帝————大禹鯀————大禹)。
3、文中是如何進行對比的?
4、對比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生:反襯、襯托大禹的形象)。
1、閱讀神話與傳說故事。
2、了解關于治理洪水的知識。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鯀禹治水導學教案的全部內容,導學案中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節,都有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設置。最后,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三
在5020xx年前,有一個部落統治了中國。他們這個部落是統治前曾發生過一場人與江河的。
戰爭。
一個部落用人的力量打敗了江河。大海從此記下了仇恨。后來黃帝命令他的部下——茭、鯀、囹等部下領20萬軍隊統一了天下而江河就默默的在養身體準備乘虛而入。
在五帝時期最后一個帝王的時候曾洪水滔天,這次大洪水有很多的人死于非命。五帝的最后一個帝王讓鯀去治水,鯀制服不了這滔滔江水。就竊取了皇帝的寶貝——再生粘土去治水。可是被皇帝發現了,命令人把鯀的首級坎了下來。在鯀死后的三年里他的身體一直都沒有腐化,后來鯀生出了一個小孩,大家都叫他禹。等待禹長大以后皇帝就讓他去制服洪水。與制洪水的時候曾三次經過家門,可是從沒有一次進家門看看。禹在治水的時候第一次他想的方法是用朽木來地擋住洪水,可是一次一次再一次都沒有。
成功。
有一個部下在帳篷里告訴禹,他說:“要想制服洪水,必須另外想辦法呀!不能只走死胡同啊!”
后來,禹用巨大的石塊來堵住抵擋洪水。可是用石塊抵擋洪水的辦法不成功,后來禹遇到一個人。那個人對禹說:“你不能放棄你的想法,你要。
堅持。
下去我會幫助你的。”禹一次一次的。
失敗。
造成了他對那個人的不。
信任。
他剛剛想換一個方法的時候那個人來了那個人使用自己的力量使大石塊沒有在一次的塌下而是地擋住了洪水,擋住了洪水以后那個人倒下了禹看了大吃一驚,馬上用草藥治療可是搶救無效那個人死了禹看到了這一件事情后知道了,用一個人的力量都能抵擋住河水何況我們10萬人呢?從此禹知道了什么事情不在于能不能干得了,而是在于你用不用心去干。
后來五帝覺得禹這個人不一般,比自己的能力強。他就把自己皇位讓給了禹,就經過禹的三次婉言拒絕最后禹還是接受了這個皇位。這就是歷史中有名的禪讓。這才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四
一、課文簡介:
上古時代,中國鬧洪災,天神鯀同情人們的遭遇,盜天帝的息壤治水,卻落了個身死而事未成的遺憾。大禹繼承父志,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類偉大的力量,歷經十三年苦戰,最終制服了洪水,成為萬民敬仰的君王。
二、教學目標:
2、學習對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都看過《西游記》、《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種神話故事。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種怎樣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默讀全文,用二十以內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大禹繼承父志,歷盡千辛萬苦,制服洪水。)。
2、朗讀全文,分別體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學生自由讀,老師單獨指導、糾正;。
b:指名讀,集體評論,指導;。
c:小組讀,推選一人參加班級的朗讀比賽。
三、細讀課文:
1、仔細讀課文,看本文可以分幾個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鯀因同情人類的悲慘遭遇,盜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發現后將其處死,治水失敗。(1------4自然段)。
b:大禹產自鯀腹,繼承父志,依靠人類自己的力量,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制服洪水。(5-------10自然段)。
(文章還可以又幾種不同的分法,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學生自讀全文:
a:給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的語音語義障礙;。
b:對重點語句進行理解,并用鉛筆寫在課文的旁邊,
c:關鍵詞的作用進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或記下問題,以便質疑;。
四、交流討論。
1、學生推選各小組的代表匯報講解本組的收獲,并提出問題;。
2、學生自由回答各小組代表的質疑問難,不會或有爭議的,老師進行引導。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全文的主要內容,指名復述;。
二、賞析人物形象:
天帝:毫不理會、大發雷霆、殺、奪------冷漠無情。
鯀:探聽、請、偷----------善良,富有同情心,為民而舍身。
大禹:走遍、摸清、決定(引洪入海)---準備充分。
親自、率領--------------身先士卒。
汗流浹背、磨出血泡、三過家門而不入-----堅忍不拔,公而忘私。
三、重點語句賞析:
1、鯀雖然死了,但他的尸體過了三年也沒有腐爛。一天,忽然一聲巨響,鯀的肚子裂開了,從里面鉆出了他的兒子------大禹。
這一句的內涵很深,不能簡單的把它看作是交代大禹的出生。首先,“鯀雖然死了,但他的尸體過了三年也沒有腐爛”,其實暗含鯀壯志未酬,死不瞑目的語義;其次,大禹產自鯀腹,暗含大禹直接繼承了鯀的.精神和壯志,是失敗英雄的事業的延續;最后,大禹裂鯀腹而出,寄寓大禹雖繼承鯀的遺志,但卻以一種“破”的形象出現,破去鯀以一人之力,寶物之功救民的個人英雄形象,破去最終失敗身死的結局,立大禹帥“成千上萬的人”,齊心協力挖渠開山的人類英雄形象,立歷盡艱險挑戰自然,壯志得酬的美滿結局。
2、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于疏通了河道,制服了洪水。
這一句通過方位詞體現跨越的區域之廣,時間詞體現經歷時間之長,來表現治理洪水的艱難,“最終”一詞體現成功來之不易。整個句子就是以艱難險阻來反襯大禹和人們的堅忍不拔精神。
四、對比手法探討:
1、文中有哪些人物?
(天帝、鯀、大禹、人類、神鳥、神龜、神龍)。
2、文中可以形成幾組對比?
(天帝-----鯀天帝----大禹鯀----大禹)。
3、文中是如何進行對比的?
4、對比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反襯、襯托大禹的形象)。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五
因為鯀只想著防御,并沒有想著把剩下的洪水疏通走。大禹治水就采用了這種方法,并且要隨時做好防御的準備,所以,我覺得大禹的方法治水要更合理一些。大禹治水之中說了大禹為了想治水的方法,曾經三次經過家門,可是,大禹卻從來沒有走進家門看一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從這個情節中我能看出大禹是一個做任何一個事都很認真的人。
大禹是一個聰明能干的人,什么事情都想得出。而鯀我認為他的.方法很不明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沒有把里面的洪水疏通,光治了表面上的東西,而沒有找到根本原因我認為大禹的方式比較好,它繼承了父親的愿望,并且完成了它。
大禹治水一去就是13年,這13年來,他受了多少苦啊,我們要記住他的功勞,他雖然已經不在人世了,但他永遠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六
本想可以美美地睡一覺,但上完課后的遺憾留在心中,在我的腦海里不時的呈現。總觀自己的課,雖然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自己最明白,大部分的時間,我如置霧中,不知何去何從,反而在上完課后,我突然有了些許的體會。
在課堂四十分鐘時間里,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新課程理論所倡導的,也正是我最大的不足。在此之前,我常把自己牽著孩子走的習慣歸究于我的性子急燥,耐不住課堂寂靜的緣故,現在仔細想想,應該是我處理教學內容不當所造成的。我沒有給孩子充分的考慮時間,而把自己的體會強加于學生。久而久之,我想我的課堂恐怕要變成我唱獨角戲的舞臺了。雖然在試課的過程中,盛老師反復提及,我卻在此刻才明白過來。
直至公開課結束,我多次改變了我的教案,說的好聽,是挺認真。但此刻,我明白是自己站錯了立場。我一直站在老師的立場來設計教案,所以在課堂上,學生的“花樣”百出,我總是“應付”不過來,只能在慌亂之中,草草收場。如果我一開始就把自己當作學生來考慮,恐怕這些無用功就不必做了。
開課之前,高老師的一席話也讓我印象深刻。學生是活的,只要心中全盤把握重點和難點,那么學生的想法再奇特,也不會讓你不知所措。這對正在思考不知該怎么辦的我來說,有一種柳岸花明的感覺。雖然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重點、難點沒有突破的情況,但我想這與我在教案中沒有深入剖析重點、難點是有關的。我顧及了死的形式,而忽視了實際的內容,真是不應該。
總之,上公開課我雖然覺得壓力非常大,但收獲也不小,從中我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在此,謝謝幫助我的老師,也謝謝給我鼓勵的老師。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七
大禹治水,又稱為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看看下面的鯀禹治水原文及翻譯。
原文。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
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涂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涂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翻譯。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讓祝融在羽山近郊殺死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鋪填土壤平治洪水來安定九州。
大禹娶了涂山氏的女人以后,沒有因為家事耽誤公事,每次回家只住4天,就回去治水。
作一頭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釬,一爪執斧,在河中浪頭跳躍,專注地開鑿軒轅山.原來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頭面目猙獰的'大熊,慌亂又驚恐地奔逃而去。女嬌跑到了嵩山之下,終于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塊大石。禹說:“還我兒子。”石像的肚腹應聲開啟,一個男嬰就此降臨人世。由于是啟石而生,天賦異秉,他的名字便叫“啟”。
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作為黃帝的后代,鯀、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唐堯、虞舜二帝,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于不顧,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治理過的地方,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大禹身上。“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禹幾乎成為無所不能的天神。
《詩經》贊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尚書》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傳》云:“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史記》中也說:“大禹平活水土,功齊天地”。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八
這篇課文取材于我國先秦時期主要記錄古代神話、地理等方面內容的古籍《山海經》。課文講的是在上古時代,中國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時,大地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一位叫鯀的天神非常同情人們的悲慘遭遇,決心幫助人們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寶物——息壤,趕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鯀偷走息壤的事后,派火神殺死了鯀。鯀死后,尸體三年都沒腐爛。一天,從鯀的肚子里鉆出了他的兒子大禹。大禹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完成拯救人類的事業。經過十三年的苦戰,大禹終于將洪水徹底制服。
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寫上古時代的中國鬧過一次大水災,人們受盡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祈求天帝驅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會。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寫一位叫鯀的天神非常同情人們的悲慘遭遇,決心幫助人們治理洪水,于是他偷出了天帝的寶物——息壤,幫助人們趕退了洪水。天帝知道鯀偷走息壤的事后,派火神殺死了鯀。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寫鯀死后,尸體三年都沒腐爛,卻從鯀的肚子里鉆出了他的兒子大禹。大禹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完成拯救人類的事業。經過十三年的苦戰,大禹終于將洪水徹底制服。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能講這個故事。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鯀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愛護人類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國遠古先民們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3、體會神話故事想象豐富、情節離奇的特點。
4、認識“壤、霆、浹”3個字,會寫“禹、汪、壤、燙、浹”5個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發雷霆、滾燙、汗流浹背”等詞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鯀禹父子是如何治水的,感受他們為民造福,征服自然的精神。
感受神話故事的特點,體會神話故事提示的意義。
(一)課前準備。
本課所講的是一篇神話故事,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鯀禹治水的相關資料,以便對課文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
(二)識字寫字。
本課要求學會寫3個生字。在字形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知識,或以熟字帶新字,或與形近字進行比較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壤”字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還要注意“土”字旁,最后一筆為“提”。“燙”字是上下結構,注意上大下小。
(三)理解感悟。
這篇課文內容并不深奧,學生容易讀懂。可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朗讀、品讀。如:“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艱險,帶領人們一點兒一點兒地開鑿……巨大的'龍門山終于被劈開了一個大口子,河水順暢地流向了大海”這段文字,是對大禹治水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的具體描寫,除了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外,還應讓學生從中體會和想象大禹那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這段文字,可讓學生通過抓重點詞語進行體會,感受大禹治水的艱辛。“由南到北”“由西到東”說明大禹帶領人們治理水災的地域廣,“十三年”說明治理水災的時間長,從“終于”一詞可以看出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艱辛。
作為神話故事這種文學體裁,豐富的想象和離奇的故事情節是它的主要特點。像“鯀的出現”“神龜和神鳥幫助鯀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的出世”“神龜運送土石”“應龍在地上劃出深溝”等,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寄寓著他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教學時,要啟發學生體會神話故事的主要特點。
(四)教學時間。
本課可安排2—3課時。
1、古籍簡介。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
該書按照地區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周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山海經》中的“夸父逐日”“黃帝大戰蚩尤”“鯀禹治水”等故事都很有名。
2、背景故事簡介。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公而忘利的事跡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3、詞語解釋。
汪洋:形容水勢浩大的樣子。
哀求:苦苦請求。
祈求:向神求助。十分誠懇而殷切地希望或請求。
斥逐:排斥,驅逐。
大發雷霆:比喻大發脾氣,高聲訓斥。
鎬頭:刨土用的工具。
泛濫成災: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災害。
汗流浹背:浹,濕透,汗水濕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4、課外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六年級下冊)中的《鯀王治水》《禹王鎖蛟》和《三過家門》。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九
《鯀禹治水》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傳說。讀完這篇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呢?今天語文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鯀禹治水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因為鯀只想著防御,并沒有想著把剩下的洪水疏通走。大禹治水就采用了這種方法,并且要隨時做好防御的準備,所以,我覺得大禹的方法治水要更合理一些。大禹治水之中說了大禹為了想治水的方法,曾經三次經過家門,可是,大禹卻從來沒有走進家門看一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從這個情節中我能看出大禹是一個做任何一個事都很認真的人。
大禹是一個聰明能干的人,什么事情都想得出。而鯀我認為他的方法很不明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沒有把里面的洪水疏通,光治了表面上的東西,而沒有找到根本原因我認為大禹的方式比較好,它繼承了父親的愿望,并且完成了它。
大禹治水一去就是13年,這13年來,他受了多少苦啊,我們要記住他的功勞,他雖然已經不在人世了,但他永遠在我們心中永垂不朽!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
神話故事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本站小編這里為大家帶來鯀禹治水的故事傳說,希望大家喜歡。
據說中國在古代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水勢的浩大,災害的嚴重,簡直使人難以想象。大地一片汪洋,莊稼淹沒了,房屋沖塌了,人們扶老攜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樹上去。有的人雖然逃到了山上或樹上,但因為經不住風雨的吹打,特別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凍死餓死了。有些人雖然僥幸逃到了比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棲身,或用樹枝樹葉搭起窩棚躲避風雨,尋找樹皮、野菜充饑,暫時維持。
生命。
但人多樹少各種毒蛇猛獸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脅人類所以每天淹死、餓死、凍死以及被野獸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這時,人們都苦苦地哀告天帝,祈求他斥退洪水,把他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顧自己在天庭中尋歡作樂,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難的“蟻民”(在他的眼里,下方的人民就像螞蟻一樣不值錢)放在心上,對于人們的苦苦哀號,毫不理會。
人們悲慘的遭遇倒是感動了天神鯀,他命神鳥去偷竊能阻止洪災的“息壤”,“息壤”雖小,分量卻不輕,鯀就叫來了神龜去馱,神龜將“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頓時好轉。
天帝知道了,就將“息壤”收回,并處死了鯀。三年后鯀的肚子突然裂開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后,鯀就變成一條玄魚游走了。禹決定像他的父親鯀一樣去治水,但他沒有求天帝,而是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們殺死了引起水災的魔神共工的部下無支祈,但共工知道后,連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許多神知道后,都愿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圖,河神馮夷送禹一幅河圖。禹收下后就開始治水了。連幫鯀偷“息壤”的神龜和應龍也來助陣,使得進展很快。但他們到龍門時問題就大了:龍門是個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們花了5年。
時間。
才將龍門開鑿出一個豁口,使河水暢流而下,一瀉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啟,禹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就是這樣,禹在治水期間,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都沒有進去過。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顧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
勞動。
經過了十三年,禹終于將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愿。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讓祝融在羽山近郊殺死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平治洪水來安定九州。
鯀禹父子都是善良、冒危險拯救百姓的英雄。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一
一、課文簡介:
上古時代,中國鬧洪災,天神鯀同情人們的遭遇,盜天帝的息壤治水,卻落了個身死而事未成的遺憾。大禹繼承父志,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類偉大的力量,歷經十三年苦戰,最終制服了洪水,成為萬民敬仰的君王。
二、教學目標:
2、學習對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都看過《西游記》、《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種神話故事。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種怎樣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默讀全文,用二十以內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大禹繼承父志,歷盡千辛萬苦,制服洪水。)。
2、朗讀全文,分別體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學生自由讀,老師單獨指導、糾正;
b:指名讀,集體評論,指導;
c:小組讀,推選一人參加班級的朗讀比賽。
三、細讀課文:
1、仔細讀課文,看本文可以分幾個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鯀因同情人類的悲慘遭遇,盜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發現后將其處死,治水失敗。(1------4自然段)。
b:大禹產自鯀腹,繼承父志,依靠人類自己的力量,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制服洪水。(5-------10自然段)。
(文章還可以又幾種不同的分法,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2、學生自讀全文:
a:給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的語音語義障礙;。
b:對重點語句進行理解,并用鉛筆寫在課文的旁邊,
c:關鍵詞的作用進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或記下問題,以便質疑;
四、交流討論。
1、學生推選各小組的代表匯報講解本組的收獲,并提出問題;
2、學生自由回答各小組代表的質疑問難,不會或有爭議的,老師進行引導。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全文的主要內容,指名復述;
二、賞析人物形象:
天帝:毫不理會、大發雷霆、殺、奪------冷漠無情。
鯀:探聽、請、偷----------善良,富有同情心,為民而舍身。
大禹:走遍、摸清、決定(引洪入海)---準備充分。
親自、率領--------------身先士卒。
汗流浹背、磨出血泡、三過家門而不入-----堅忍不拔,公而忘私。
三、重點語句賞析:
1、鯀雖然死了,但他的尸體過了三年也沒有腐爛。一天,忽然一聲巨響,鯀的肚子裂開了,從里面鉆出了他的兒子------大禹。
這一句的內涵很深,不能簡單的把它看作是交代大禹的出生。首先,“鯀雖然死了,但他的尸體過了三年也沒有腐爛”,其實暗含鯀壯志未酬,死不瞑目的語義;其次,大禹產自鯀腹,暗含大禹直接繼承了鯀的精神和壯志,是失敗英雄的事業的延續;最后,大禹裂鯀腹而出,寄寓大禹雖繼承鯀的遺志,但卻以一種“破”的形象出現,破去鯀以一人之力,寶物之功救民的個人英雄形象,破去最終失敗身死的結局,立大禹帥“成千上萬的人”,齊心協力挖渠開山的人類英雄形象,立歷盡艱險挑戰自然,壯志得酬的美滿結局。
2、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于疏通了河道,制服了洪水。
這一句通過方位詞體現跨越的區域之廣,時間詞體現經歷時間之長,來表現治理洪水的艱難,“最終”一詞體現成功來之不易。整個句子就是以艱難險阻來反襯大禹和人們的堅忍不拔精神。
四、對比手法探討:
1、文中有哪些人物?
(天帝、鯀、大禹、人類、神鳥、神龜、神龍)。
2、文中可以形成幾組對比?
(天帝-----鯀天帝----大禹鯀----大禹)。
3、文中是如何進行對比的?
4、對比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反襯、襯托大禹的形象)。
五:學生整體朗讀全文,感受貫穿全文的那股挑戰自然的不屈不撓的英雄氣!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二
1.了解古代神話故事,初步感知神話的特點;積累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學常識。
2.通過朗讀課文,分析神話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及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在探究、質疑‘解疑中培養正確閱讀神話作品的良好習慣。
3.體會神話寄寓的我們祖先改造自然的愿望和頑強意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教學重點:
把握神話中的人物形象特點,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教學難點:
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前一階段,老師看見這樣一則新聞:
2011年8月13日,發布:因暴雨導致的洪澇災害給云南省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統計,災害造成云南省11個州市125.3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40人,失蹤6人,緊急轉移安置16000多人;房屋倒塌1萬多間、損壞18000多間;農作物受災10.7萬公頃,絕收1.1萬公頃;交通、電力、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
2.聽了這則消息,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師小結導入:是啊,這可怕的洪水災害一直以來都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傳說遠在上古代時,人們就深受洪水災害,在與洪災抗衡的過程中,上演了鯀禹治水的故事。
5理解課題,認識人物。
(1)鯀:是傳說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鯀死了三年后,肚子裂開而鉆出的一個孩子,也就是鯀的兒子,后來成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為人類造福。
二.通讀課文,自學課文。
1.提出要求。
讀通句子,讀準字音。
2.老師范讀。
3.檢測朗讀情況。
檢查字音,字義。
補充解釋“息壤”
4.師生合作了解大意。
結合書下注釋及參考資料了解大意,老師引導,解答難理解的句子。
5分析鯀治水的原因、方法與結果。
(1)原因:洪水滔天。
(2)方法: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補充故事:貓頭鷹和神鬼告訴鯀可以偷息壤治洪水。
小結過渡。
(3)結果: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
明確禹的`降生。掌握“復”通“腹”
(4)你是怎樣理解禹降生這個神奇的情節的?
6.禹治水的方法和結果。
(1)為什么要交代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復往治水?是否多余?
(2)見禹方作熊,為什么慚而去?
(3)想象禹治水過程的艱辛。
(4)結果:生猜測,師補充說明。
三.比較兩種治水方法。
鯀:堙注重“堵。
禹:布注重“疏堵“并用。
四.你怎樣評價鯀和禹的?
五.文中那些地方體現了神話的特點?
六.試比較鯀與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有什么不同。
七總結:
災難可怕齊心協力御用智慧可以戰勝。
板書設計:
鯀堙堵失敗。
治水。
禹布疏堵并用成功。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三
上傳者:sznsjnieshengjun@簡介: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能講這個故事。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鯀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國遠古先民的智慧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3.體會神話故事想象豐富、情節離奇的特點。4.認識“壤”字,會寫“汪、壤、燙”3個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滾燙”等詞語。
相關課件: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四
這個故事所講述遠古時期,滔滔洪水淹沒了田野,沖毀了村莊,平原上的人紛紛逃到了山上去了。
在這樣的危急關頭,大禹接受了治水的重任。大禹采取了與父親截然不同的'“疏”的辦法,他開掘河道,引導積水,終于把洪水排到大海里去了,為人民造了福。
我讀了這篇故事,覺得大禹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學習:大禹在十三年治水的過程“胼手胝足”、“櫛風沐雨”形象地記下了當年治水吃苦受累,艱辛勞苦的情景。
在學習上,我要學習大禹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再苦再累也不能半途而廢。學習只有一心一意,不畏勞苦,才能更上一層樓。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五
一、課文簡介:
上古時代,中國鬧洪災,天神鯀同情人們的遭遇,盜天帝的息壤治水,卻落了個身死而事未成的遺憾。大禹繼承父志,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類偉大的力量,歷經十三年苦戰,最終制服了洪水,成為萬民敬仰的君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一片汪洋”等詞語。
(2)讀懂故事,了解鯀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與辦法,以及他們的精神品質。
(3)抓住文章中關鍵詞句進行品析,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練習講述故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認讀、辨析、組詞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歷解釋詞義。
(2)邊讀邊想、讀議結合,以讀促悟、理解課文內容。
(3)刪繁就簡,抓住重點詞句深入品析,體會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鯀禹父子為民造福、勇于奉獻的精神。
(2)激發學生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從中受到熏陶與教育。
三、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內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2、難點:抓住關鍵詞句,品析、賞讀,體會句子表達的意思。
3、關鍵:弄清鯀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與方法。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實施:
(一)、寫出下列多音字在文中的正確讀音。
應()龍劃()出深溝露()出笑容。
(二)、積累下列詞語。
斥逐泛濫遺志拯救四處橫溢齊心協力歡呼雀躍。
(三)、理解詞語:
斥逐:(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
大發雷霆:(讀句子,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
汗流浹背:(讀句子,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
歡呼雀躍:(讀句子,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
齊心協力:(利用拆分詞語的方法理解)。
(四)、默讀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想想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樣,把這些內容用一些過渡性的詞語連起來,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a、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鯀禹父子為什么要治理洪水?畫出相關語句。
b、默讀2—10自然段:
1、鯀、禹父子倆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認為哪種好?為什么?
2、在自己感受較深的語句旁做批注。
(1)讀9自然段,畫出感受較深的語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過十三年的苦戰,終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注意帶點的詞語,聯系課文體會句子的意思。)。
(3)自己再畫出一至兩處這樣的句子,結合重點詞語做批注。
六、合作、探究,明確問題。
(1)比較鯀、禹治水的方法、結果。
(2)想象禹治水過程的艱辛。
(3)你怎樣評價鯀和禹?他們身上體現了怎樣的品質?
七、領悟表達方法:
作者采用了哪些寫作方法?你覺得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神話的特點?
1、文中有哪些人物?
(生:天帝、鯀、大禹、人類、神鳥、神龜、神龍等)。
2、文中可以形成幾組對比?
(生:天帝—————鯀天帝————大禹鯀————大禹)。
3、文中是如何進行對比的?
4、對比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生:反襯、襯托大禹的形象)。
八、拓展閱讀:
1、閱讀神話與傳說故事。
2、了解關于治理洪水的知識。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六
教學要求:
1、通過關鍵詞句體會英雄人物公而忘私,身先士卒的精神,征服大自然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意志。
2、學習對比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
2、抓住關鍵詞句,品析、賞讀,體會句子表達的意思。
教學設想:
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大膽、豐富的想象和對真善美的追求。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都看過《西游記》、《封神榜》,知道那是一種神話故事。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章,看看文中塑造的又是一種怎樣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塑造的。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默讀全文,用二十以內的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朗讀全文,分別體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a、學生自由讀,老師單獨指導、糾正。
b、指名讀,集體評論,指導。
c、小組讀,推選一人參加班級的朗讀比賽。
三、細讀課文。
1、仔細讀課文,看本文可以分幾個部分,每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a、鯀因同情人類的悲慘遭遇,盜天帝的息壤以治水,天帝發現后將其處死,治水失敗。(1-4自然段)。
b、大禹產自鯀腹,繼承父志,依靠人類自己的力量,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制服洪水。
2、學生自讀全文;
a、給全文做批注:
a: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的語音語義障礙。
b:對重點語句進行理解,并用鉛筆寫在課文的旁邊。
c:關鍵詞的作用進行分析。
d: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或記下問題,以便質疑。
b、小組交流批注,能交流解決的就交流解決,不能交流解決的就集中起來,準備在全班交流是進行解決。
四、交流討論。
1、學生推選各小組的代表匯報講解本組的收獲,并提出問題。
2、學生自由回答各小組代表的質疑問難,不會或有爭議的,老師進行引導。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詞語。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七
1.了解古代神話故事,初步感知神話的特點;積累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學常識。
2.通過朗讀課文,分析神話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及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在探究、質疑‘解疑中培養正確閱讀神話作品的良好習慣。
3.體會神話寄寓的我們祖先改造自然的愿望和頑強意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把握神話中的人物形象特點,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1.前一階段,老師看見這樣一則新聞:
20xx年8月13日,發布:因暴雨導致的洪澇災害給云南省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統計,災害造成云南省11個州市125.3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40人,失蹤6人,緊急轉移安置16000多人;房屋倒塌1萬多間、損壞18000多間;農作物受災10.7萬公頃,絕收1.1萬公頃;交通、電力、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
2.聽了這則消息,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師小結導入:是啊,這可怕的洪水災害一直以來都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傳說遠在上古代時,人們就深受洪水災害,在與洪災抗衡的過程中,上演了鯀禹治水的故事。
5理解課題,認識人物。
(1)鯀:是傳說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鯀死了三年后,肚子裂開而鉆出的一個孩子,也就是鯀的兒子,后來成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為人類造福。
1.提出要求。
讀通句子,讀準字音。
2.老師范讀。
3.檢測朗讀情況。
檢查字音,字義。
補充解釋“息壤”
4.師生合作了解大意。
結合書下注釋及參考資料了解大意,老師引導,解答難理解的句子。
5分析鯀治水的原因、方法與結果。
(1)原因:洪水滔天。
(2)方法: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補充故事:貓頭鷹和神鬼告訴鯀可以偷息壤治洪水。
小結過渡。
(3)結果: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
明確禹的`降生。掌握“復”通“腹”
(4)你是怎樣理解禹降生這個神奇的情節的?
6.禹治水的方法和結果。
(1)為什么要交代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復往治水?是否多余?
(2)見禹方作熊,為什么慚而去?
(3)想象禹治水過程的艱辛。
(4)結果:生猜測,師補充說明。
鯀:堙注重“堵。
禹:布注重“疏堵“并用。
災難可怕齊心協力御用智慧可以戰勝。
鯀堙堵失敗。
治水。
禹布疏堵并用成功。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八
1.了解古代神話故事,初步感知神話的特點;積累文言詞語和相關文學常識。
2.通過朗讀課文,分析神話中人物形象的特點及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在探究、質疑‘解疑中培養正確閱讀神話作品的良好習慣。
3.體會神話寄寓的我們祖先改造自然的愿望和頑強意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教學重點:
把握神話中的人物形象特點,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教學難點:
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前一階段,老師看見這樣一則新聞:
8月13日,發布:因暴雨導致的洪澇災害給云南省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統計,災害造成云南省11個州市125.3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40人,失蹤6人,緊急轉移安置16000多人;房屋倒塌1萬多間、損壞18000多間;農作物受災10.7萬公頃,絕收1.1萬公頃;交通、電力、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
2.聽了這則消息,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師小結導入:是啊,這可怕的洪水災害一直以來都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傳說遠在上古代時,人們就深受洪水災害,在與洪災抗衡的過程中,上演了鯀禹治水的故事。
5理解課題,認識人物。
(1)鯀:是傳說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2)禹:即大禹,是鯀死了三年后,肚子裂開而鉆出的一個孩子,也就是鯀的兒子,后來成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3)治水:治理洪水,為人類造福。
二.通讀課文,自學課文。
1.提出要求。
讀通句子,讀準字音。
2.老師范讀。
3.檢測朗讀情況。
檢查字音,字義。
補充解釋“息壤”
4.師生合作了解大意。
結合書下注釋及參考資料了解大意,老師引導,解答難理解的句子。
5分析鯀治水的原因、方法與結果。
(1)原因:洪水滔天。
(2)方法: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補充故事:貓頭鷹和神鬼告訴鯀可以偷息壤治洪水。
小結過渡。
(3)結果: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
明確禹的`降生。掌握“復”通“腹”
(4)你是怎樣理解禹降生這個神奇的情節的?
6.禹治水的方法和結果。
(1)為什么要交代禹娶涂山氏女,婚后四日復往治水?是否多余?
(2)見禹方作熊,為什么慚而去?
(3)想象禹治水過程的艱辛。
(4)結果:生猜測,師補充說明。
三.比較兩種治水方法。
鯀:堙注重“堵。
禹:布注重“疏堵“并用。
四.你怎樣評價鯀和禹的?
五.文中那些地方體現了神話的特點?
六.試比較鯀與古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有什么不同。
七:
災難可怕齊心協力御用智慧可以戰勝。
板書設計:
鯀堙堵失敗。
治水。
禹布疏堵并用成功。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十九
據說中國在古代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水勢的浩大,災害的嚴重,簡直使人難以想象。大地一片汪洋,莊稼淹沒了,房屋沖塌了,人們扶老攜幼,都逃到山上或大樹上去。有的人雖然逃到了山上或樹上,但因為經不住風雨的吹打,特別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凍死餓死了。有些人雖然僥幸逃到了比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棲身,或用樹枝樹葉搭起窩棚躲避風雨,尋找樹皮、野菜充饑,暫時維持。
生命。
但人多樹少各種毒蛇猛獸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脅人類所以每天淹死、餓死、凍死以及被野獸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這時,人們都苦苦地哀告天帝,祈求他斥退洪水,把他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顧自己在天庭中尋歡作樂,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難的“蟻民”(在他的眼里,下方的人民就像螞蟻一樣不值錢)放在心上,對于人們的苦苦哀號,毫不理會。
人們悲慘的遭遇倒是感動了天神鯀,他命神鳥去偷竊能阻止洪災的“息壤”,“息壤”雖小,分量卻不輕,鯀就叫來了神龜去馱,神龜將“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頓時好轉。
天帝知道了,就將“息壤”收回,并處死了鯀。三年后鯀的肚子突然裂開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后,鯀就變成一條玄魚游走了。禹決定像他的父親鯀一樣去治水,但他沒有求天帝,而是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們殺死了引起水災的魔神共工的部下無支祈,但共工知道后,連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許多神知道后,都愿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圖,河神馮夷送禹一幅河圖。禹收下后就開始治水了。連幫鯀偷“息壤”的神龜和應龍也來助陣,使得進展很快。但他們到龍門時問題就大了:龍門是個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們花了5年。
時間。
才將龍門開鑿出一個豁口,使河水暢流而下,一瀉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啟,禹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就是這樣,禹在治水期間,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都沒有進去過。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顧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
勞動。
經過了十三年,禹終于將大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愿。
大水漫上天際,鯀盜取了天帝的息壤來堵塞洪水,違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讓祝融在羽山近郊殺死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平治洪水來安定九州。
鯀禹父子都是善良、冒危險拯救百姓的英雄。
以上就是本站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神話故事。想要獲取更多神話故事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本站網神話故事欄目,小編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內容哦!本站,沒有你不行!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二十
1、認識“洪、毒”15個生字,會寫“洪、災”8個字。
2、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拓展積累“洪水、防洪”等詞語。
3、根據提示,會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學難點】。
會講“大禹治水”的故事,體會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課題。
2、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詞語,檢查認讀。
(一)洪水毒蛇猛獸傷害。
(二)認為教訓棉被恢復。
(三)災難仍然消退繼續。
3、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治水前與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4、對比治水前、治水后的句子。
三、精讀感悟,體會大禹精神。
1、學習第一段。
(1)理解“洪水泛濫”是怎樣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濫的影像。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
(3)這樣的場面使人們的生活感到無比的痛苦。你能讀出來嗎?
面對如此悲慘的景象,一個叫鯀的人開始領著大家治水。
2、學習第二段。
(1)生自由朗讀,說一說鯀是利用什么方法治水,治水的結果如何?(板書:鯀筑壩擋水,治水沒有成功)。
(2)指名朗讀鯀治水辦法的句子。說說什么叫筑壩擋水。
(3)出示“繼續”詞卡,聯系用“繼續”說句子。
3、學習第四段,感受大禹的功績。
(1)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結果如何?(板書:禹疏通河道,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采用疏導的辦法治水。”
(2)什么是“疏導”的辦法呢?你能用文中的語句回答嗎?(課件出示)“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開通了很多河道,讓洪水通過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你覺得禹是個怎樣的人?(無畏智慧)。
4、學習第三自然段,在禹治水期間,還流傳著一個感人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
(課件出示)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里,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過家門都不進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個日日夜夜,難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經過家門時的情景:(課件出示)。
禹第一次路過家門的.時候聽見孩子呱呱的哭聲他。
禹第二次路過家門的`時候聽見妻子在教兒子叫爸爸的時候他。
禹第三次路過家門的時候看見白發蒼蒼的老母親站在家門口,盼著他回來,他。
學生補充說完整。
多么令人感動的“三過家門而不入”,帶著你的感悟讀讀。
5、小結:正因為如此,人們為了表示對禹的尊敬和愛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個大字,尊稱他為“大禹”。
四、鞏固拓展,復述故事。
課文學完了,你會講這個故事給別人聽嗎?根據下列提示,講一講“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求:按照板書提示聲音洪亮的講講“大禹治水”的故事。)。
五、寫字教學。
(1)師范寫,重點指導“難、緊”并講述:(板書:難緊)。
(課件出示):“難、緊”田字格課件。
“難”:左右結構,注意字的結構,中間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豎壓住豎中線。這三個部分都要寫得狹長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緊”: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又”的橫撇、捺舒展,下部糸字底居中。
(2)老師范寫,學生在習字本上描紅、臨寫生字。(提醒寫字姿勢。)。
(3)指名說說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寫要點。
(4)教師巡視指導,強調寫字姿勢。
(5)展示學生寫字作品,講評指正。
鯀禹治水讀后感(通用21篇)篇二十一
令我最為不解的是大禹竟然在父親死后三年從父親的肚子里蹦了出來,瞧!這就是神話,這就是神話的離奇~大禹出生后,同他的父親一樣,有著一顆善良的心。他決定繼承父親的遺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類的事業。其中令我最喜歡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入。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的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這種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他為了治洪,而不顧自己的家人,真是大大公無私啊,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夏天他不畏艱帶領人們一點一點兒地開鑿。冬天他一稿一稿的挖著,手都摸出了血泡來,在他的帶領下,大家齊心協力的干著,終于,冬去春來,整整花了五年時間,巨大的龍門山終于被劈開了一個大口子,河水順暢的流向了大海。
這則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治理洪水的艱苦卓絕的斗爭過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執著的信念和前仆后繼、不屈不饒的偉大斗爭精神,至今依然閃爍著燦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