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體會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智慧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智慧家庭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我們認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么,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聽我的同事講過他家女兒和侄女雙雙同年考上大學的事,他的心得體會是營造家庭學習氣氛,讓孩子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每天晚上吃完飯后,他和妻子就出去散步,女兒和侄女兩個孩子收拾完桌子,就去寫作業,他們回到家,在孩子做作業時,從不看電視,各自拿一本書看,時間久了,孩子就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女兒和侄女經常相互比,看誰學習好,看誰學的晚,去年高考,兩個孩子雙雙以優異成績考取夢想的大學。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里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后,讓他退回了玩具,并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后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智慧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智慧家庭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教育孩子是一項十分復雜的事情,也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望子成龍,盼女成風”是普天之下為人父母者的心愿。這種心愿從小處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驕傲與輝煌,從大處看,可能造就一個民族的自豪,甚至成為一種文明與進步的代表。遺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卻很難實現,下面就我個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粗淺的看法。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惟獨這樣才干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就經常給我淘氣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賦予他的愛,也增強了他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足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匯報一切,當他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議辦,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行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于迎接挑戰的精神,學習上我常激勵兒子說:你太棒了,真聰慧這么難的知識你都能答對,媽媽好佩服你啊,他一聽就很快樂,而且還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當他遇到艱難時,我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我也會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他,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在實踐活動中,針對發生變化的客觀形勢運用自已的智力等諸因素進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實現主觀與客觀相融,從而保證明踐活動正常進行的能力,自古以來,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類社會迅速變化和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下成功的彼岸。
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有時更甚與對書本身的愛好。
智慧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智慧家庭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學習,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學習、摸索和他們的相處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成長助力。家長的終極任務不是培養自己想象中的孩子,而是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很多家庭的孩子不會做家務,孩子的任務就只是學習,其他的事都不用管。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成績只要出現點兒波動,父母責備孩子的理由就更充分了:“在家里,讓你干別的了嗎?讓你做過飯嗎?讓你洗過碗嗎?……”家長在否定孩子學習的同時,把孩子的一切都否定了,似乎除了學習這一件事,他沒有其它任何的價值。
孩子從小學步入梅中這個優秀的大家庭,融入七(8)這一團結奮進的小家庭,是何其的幸運。每天放學回家的飯桌上,神采飛揚地描述著她白天經歷的精彩瞬間——親切幽默的夏老師數學課上綻放光彩,學識淵博的張老師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風趣可愛的楊老師一口純正流利的倫敦腔,令她折服;班主任夏老師每周用心地增加“班級之星”的種類,希望每個同學的努力都能被看到;同學生病,夏老師自己掏錢買東西,讓她們代表班級去探望……孩子在這樣一個溫暖有愛的氛圍中成長著,著實讓家長感到放心和暖心。
進入初中,孩子們的學習時間與學習節奏與小學相比還是有著較大改變的。頻繁面對不同的挑戰,孩子們會獲得成功、失利、挫折等各種體驗,遭遇負面情緒的情況往往會大概率發生。如何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釋放不同程度的壓力,是我們家長需要共同關注的。首先,我們無需“雪上加霜”地對已成定論的結果予以評判與指責,除了徒增孩子的挫敗感外,對已然無助的孩子們來說毫無幫助。我們需要引導孩子知道,遭遇困難和挫折正是自己成長的機會,要從過程中體驗,從經驗中積累,逐漸養成成長型心態,這樣才能積極地指引他們調整狀態,放下包袱,迅速從挫折中“站”起來,更加從容地應對“明天”的挑戰。一個具有終身成長心態的人,會覺得每一次的經歷都是自己寶貴的學習機會。
在家長眼中,孩子的問題是無窮無盡的。孩子不愛說話,家長希望他外向;孩子外向了,家長又覺得太調皮了;孩子很乖,但不愛學習;愛學習,可怎么沒朋友;……家長的擔心和焦慮無窮無盡。在家庭教育里,孩子就是你心的鏡子,你嚴肅,她緊張;你快樂,她不慌;你幸福怡然,她自在溫暖。嚴苛的家長培養不出包容的孩子,急躁的家長培養不出心態平和的孩子,所謂相由心生,家長保持良好的心境(鏡),用陪伴和耐心靜待花開,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慢慢成長,或許不同于你的設想,但定會有不一樣的驚喜。
在焦慮式“內卷”日趨嚴重的教育環境下,愿我們家長用接納和包容的心態,陪伴孩子去邂逅更加篤定的自己,收獲屬于成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