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游西湖篇一
今天,我們要去衡陽西湖公園游玩,大家唱起歌兒,顯然我們十分高興。
站在西湖公園門口,抬頭一看公園門是波浪形的造型,像船在水上航行蕩起的浪花。上面插著許許多多的五彩繽紛的彩旗,隨風飄揚。還有一些不太清楚的字跡——“西湖人民公園”。
剛剛進入西湖公園,漂亮的花壇就撲入眼簾。有的花兒帶著微笑迎接我們的到來,有的花苞在沉沉地睡著……看著遠處的塔松像幾位戰士一樣昂首挺胸地屹立著。
我們順著蜿蜒的林蔭小路,來到湖邊。湖上有一個臥佛,寧靜安詳地躺著,顯得十分怡然。這片寧靜從哪里來,還不就是像夏明翰那樣的戰士創造的?踏上彩虹橋。向近處看,大陽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就像灑了一層淡淡的碎金,熠熠生輝。向遠處眺望,平靜的湖面,高聳的樹木,水邊漂亮的房子,藍藍的天空,薄薄的霧相繪成一幅“湖天一色”的圖畫。看到這,我仿佛聽見了大自然的聲音。
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夏明翰廣場。四周樹木圍著夏明翰的頭像,刻畫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聽見了:“吹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這首氣勢磅礴的就義詩配上四周的松柏,讓我淚流滿面。
之后我們就玩了一會,聽著歌兒,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游西湖篇二
71年前杭州舉辦了第一屆西湖博覽會,盛況空前成為一時佳話。如今古城換新顏,杭州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0年金秋十月,杭州迎來了本世紀最大一次盛會——第二屆西湖博覽會。五湖四海的嘉賓們來到了杭州,世人也把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杭州。西博會成為杭州宣傳自己城市形象的窗口,成為國人和世界各國了解新千年杭州的一個窗口。
10月20日,在一片掠過全場的焰火中,在金龍與玉鳳的飛舞中,《人間天堂》大型文藝晚會拉開了2000年“西博會”序幕。全新的黃龍體育中心、現代化的燈光舞臺、五彩繽紛的歌舞、全場六萬觀眾的熱情歡呼,使10月20日成為一個歡騰的慶典,一個屬于西博會的成功之夜。
10月21日晚上禮花盛開,五彩繽紛。凝聚著6個國家璀璨藝術的2000西湖國際煙花大會,使西湖變得尤為迷人。中國煙花率先亮相,撒下了“西湖煙柳”,緊接著是浪漫的德國煙花、熱情耀眼的西班牙人造衛星煙花……西湖上空綻放了15000朵花,真是美不勝收,煙花似乎成為西湖的第“十一”景。
西湖博覽會的開幕給天堂杭州抹上了濃濃的喜慶色彩。漫步杭城街頭,無論是湖畔公園,還是里弄商場,到處是展覽,到處是人流,到處是鮮花,到處是歡歌……美麗的西子湖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杭城萬人空巷慶祝這一千年盛世。在這世紀之交喜慶的日子里,同學們不妨去逛逛大廟會:西冷印社社藏書畫精品展,杭州文物精品展,第三屆西湖藝術博覽會,2000年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這可是了解家鄉杭州第一次好機會,大家可別錯過了。
有人說,杭城人們的熱情從來沒有像今天慶祝西博會這樣沸騰,因為杭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繁榮和興旺。是的,同學們,我們應該為自己身為杭州人而激動、而自豪,但我們更應該為下一屆西博會時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更加繁榮發達的新“天堂”而努力奮斗!
蔣麗萌撰寫
2000/10/27??
游西湖篇三
《夜過鑒湖》是宋朝詩人戴昺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寫其乘坐篷船夜過鑒湖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而《夜泛西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詩作品。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關于《夜過鑒湖》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夜過鑒湖》《夜泛西湖》閱讀原文夜過鑒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連空,一片蒲帆正飽風。
山際白云云際月,子規聲在白云中.
夜泛西湖
蘇 軾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夜過鑒湖》《夜泛西湖》閱讀題目(1)《夜過鑒湖》中“推蓬四望水連空”一句,有什么作用? (4分)
(2)《夜泛西湖》前兩句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3分)
(3)兩首詩寫的都是夜晚在湖上泛舟,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夜過鑒湖》《夜泛西湖》閱讀答案(1)(4分)交待觀景的立足點;展現鑒湖廣闊的水面;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鋪墊。(每點1分,答對三點得滿分)
(2)(3分)視覺嗅覺結合(2分),寓情于景(1分)。(如答出“疊詞”給1分)
(3)(4分)戴詩表達回鄉心切;蘇詩表達對西湖美景的喜愛(期待)。(每點2分)
《夜過鑒湖》閱讀賞析本詩作者以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不加雕琢和粉飾,真實地描繪出鑒湖夜色的天然風采,引人人勝。
詩題即點明人物、時間、地點:作者黑夜過鑒湖。
首二句寫在船中的詩人伸手推開篷頂四面一望,只見四野天水相連,茫茫無垠。自己乘坐的這只船設備簡陋,那“飽風”的“蒲帆”推動著輕巧的船身飛速地前進著。“推篷”二字說明船身低矮,一伸手就能推開頂篷,動作情態活現;“蒲帆”二字說明船的設備簡陋、船身輕巧;“飽風”二字把船帆擬人化,描繪帆承風鼓起的形象,可以想見船行速度極快。這三個詞用得準確精當,十分傳神。
末二句寫小船離湖岸已經不遠了,岸邊的山也隱隱約約地浮現在作者的視線之內。再一細看,“山際”白云繚繞,“云際”明月高掛;風吹云移,山巒起伏,月色時明時暗,天地晦明不定,如真如幻,鑒湖清幽多變的夜景,令人心曠神怡。如箭的“蒲帆”繼續飛馳,子規鳥的啼聲刺破夜空,傳人作者耳鼓。這跡象說明船距岸更近了,天也快亮了。作者循聲仰視,原來子規鳥隱藏在白云深處,在朦朧的夜色中可聞而不可見。
全詩多層次地勾畫出鑒湖月夜揚帆的情景。“水連空”的湖面、“飽風”的“蒲帆”,起伏的群山、浮動的白云,出沒于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際傳來的子規啼聲,這一切構成一個“真中有幻、動中有靜、寂處有音、冷處有神”的立體空間。整個畫面形象猶如放電影,隨著“蒲帆”的移動而變換,既有可觸性,又有流動感。
全詩二十八字中,“際”字和“白云”二字各兩現。文字的復出,造成回環的聲韻、輕快的節奏,從而增強了詩的音樂美。
《夜泛西湖》閱讀賞析這組詩是作者應邀陪同朝廷監察要員攜妓夜游同宿湖上時所作。第一首的隱喻之跡非常明顯,“新月”之“未安”,實為人的履跡和心情不安的映襯,月之“盤桓”,是游歷者心境的折射。初五、初六的新月,不到二更便已沉下西山,如何在湖上繼續“吐艷”?而“半璧”實為“破璧”之隱語,這兩個所謂“游人”三更時候還要看“半璧吐艷”,意在何為,不言自明。
第三首寫深夜西湖漁人盜魚。王十朋《分類東坡先生詩集注》引:“蒼龍,角、亢之宿,夜半而沒。”因此,“蒼龍已沒”表明夜已深。曹植《善哉行》說:“月沒參橫,北斗闌干。”闌干,橫斜貌。劉方平《月夜》詩:“更深月色半入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可見“牛斗橫”亦寫“更深”。長庚星有芒,李渷《酬詞》:“長庚冷有芒,文曲淡無氣。”故長庚升指天將明。一二句都是通過星宿的升沒來寫夜已深,天將曉。三四句寫漁人趕在未曉之前盜魚。“船過惟有菰蒲聲”是以有襯無,一個“唯”字,說明除船穿行于菰蒲之中發出的聲響外,已沒有任何聲音,進一步寫出了夜深人靜。蘇軾自注說:“湖上禁漁,皆盜釣者也。”蘇軾作為杭州通判,地方上的副長官,夜泛西湖,碰上漁人“盜釣”,違反“禁漁”規定,卻不予過問,這是因為他本來就反對官府與民爭利。這組詩主要是寫夜泛西湖所見之景,但這后兩句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漁人”同官府的矛盾。
第四首的前兩句寫船過菰蒲:菰蒲無邊,湖水茫茫,荷花夜開,清香撲鼻。月夜泛舟于這樣的荷花叢中,更加令人陶醉。周密《癸辛雜識》載:“西湖四圣觀前有一燈浮水上,其色青紅,自施食亭南至西冷橋復回。風雨中光愈盛,月明則稍淡。雷電之時,則與電光爭閃爍。”詩中的“漸見燈明出遠寺”即寫此,“漸”、“出”二字,正暗示了船在行進中。以上所寫都是月下湖光景色。“更待月黑看湖光”,提示組詩中的后文寫月落之后的湖光景色。此詩山水意象所含有的哲理內容是極不明的,確詩人取“月黑”才好“看湖光”這一充滿理趣的現象,提供了可供讀者深掘的哲理境界。
第五首描寫月落之后的湖光,給人以變幻多端、神秘莫測之感,《嶺南異物志》說:“海中遇陰晦,波如然火滿海,以物擊之,迸散如星火,有月即不復見。”這是說海波似火。江波也有類似景色:“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蘇軾《游金山寺》)這幾句幾乎可作這一首的注腳,說明湖光也是如此。第一句“非鬼亦非仙”,是總寫湖光的奇異;第二句是寫“月黑”之后,風平浪靜之時,湖光清晰可見;第三句寫隨著船行,湖光如同也在移動,然后跟著進入了寺中;第四句是說船來到寺廟之下,卻根本看不見剛才仿佛“兩兩入寺”的湖光;烘托出了一種神秘的氣氛。
組詩中每首之間,作者采用了蟬聯格(這種詩格始創于曹植《贈白馬王彪》),每首的結尾都是下一首的開頭,而又略具變化:二、四首的開頭是一、三首結尾的五、六兩字;第三首的開頭四字是第二首中結句的第三至第六四個字,但變“西沒”為“已沒”;第五首的開頭二字是第四首的結尾二字。這樣,既珠聯璧合,又錯落有致,讀起來輕快跳蕩。在風格上,這首一組詩與蘇軾其他描寫西湖的詩篇如《有美堂暴雨》《望湖樓醉書》很不同。那些詩以氣勢磅礴勝,而這一組詩卻給人以清新、雅淡、恬靜的美感。
游西湖篇四
西湖是杭州的著名景點,它三年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它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傳統的西湖十景是: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云和蘇堤春曉。我喜歡的四季的西湖景點有:柳浪聞鶯、平湖秋月和斷橋殘雪。
春天,我喜歡柳浪聞鶯。柳浪聞鶯是著名的西湖名景之五,位于西湖的東南岸,清波門處的大公園。公園里有很多的柳樹,柳枝彎彎的像小女孩的辮子,真好看!每到陽春三月,綠柳籠煙時節,萬樹柳絲隨風飄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洶涌。多么美麗的一幅畫面啊!
夏天,我西湖曲院風荷。曲院風荷位于西湖西側,岳飛廟前面占地面積12.66萬平方米,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風荷有曲院、風荷、濱湖密林等景區。既是觀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夏游名園,也是西湖北線熱點游覽區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曲院最精彩的地方是風荷景區,寧靜的湖面上分布著紅蓮、白蓮、灑金蓮等。它們的形狀各不相同,大大的花瓣,橢圓橢圓的,美極了!
秋天,我喜歡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位于白堤的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公園占地0.55公頃。每當清秋氣爽,西湖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湖面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印,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提名“平湖秋月”。
冬天,我喜歡斷橋殘雪。斷橋位于杭州西湖的白堤東端,背靠寶石山。每當瑞雪初晴,站在寶石山上眺望,橋的陽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叫“斷橋殘雪”,而橋的陰面卻還白雪皚皚,所以叫“斷橋不斷”。
西湖的景色很美,但四季的西湖更美!
游西湖篇五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暑假里,爸爸決定帶我和媽媽去西湖劃船并目睹西湖的風姿。
我們到了西湖后,準備劃船。因為是清晨到那兒,所以沒有多少人,只是看到了清晨的太陽和湖上的帆影。隨著船槳的劃動微波的蕩漾起的漣漪,我們來到了西湖的中央。我們看到了斷橋,斷橋的橋身呈灰色,白堤猶如一條黑色的綢緞。
太陽漸漸升起來了,陽光也逐漸變強了。我有點熱了,就對西湖的水打起主意來,我彎下身子,用手呈上一點水,然后擦在臉上。頓時,我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接著,爸爸說:“現在的水質真是大為改觀呀!以前的西湖水質差,放眼望去,沒有魚,沒有鴨子,更沒有荷花,只望到了一池污水。可是,后來溝通了西湖與錢塘江,使水質大為改觀。”不錯,現在的西湖真如美景一般,不僅水質好,而且湖中那些魚兒少說也有三四斤,更難得可貴的是,這西湖成了鴨子棲息的“風水寶地”。
“媽媽,這香氣從哪兒傳來的?咱們快劃去看看吧!”原來這是荷花發出的氣味,荷花迷人的姿態,再加上荷葉地擺動,露珠的閃亮,三者構成了一幅荷花美景圖,我陶醉了,完全陶醉在這片充滿生氣,充滿香氣,充滿畫意的美景里了。
游西湖篇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2.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抓住重點詞語和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麗。
: 掛圖、錄音機
: 兩課時
一、調動積累,激發興趣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過的《憶江南》嗎?我們一起背背。
學生背誦《憶江南》,老師后背誦。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杭州和西湖真摯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讀課文
⒈配樂范讀課文。
⒉學生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杭州天堂遠眺掩映一般猶如典雅輕柔秀美連綿起伏
⑵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⑶解釋疑難詞意,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⑷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指導朗讀
⒈教師啟發:我們讀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了文中的美景。
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⒉學生提問。
⒊教師小結。
四、作業?
⒈描紅;
⒉抄寫詞語;
⒊練習朗讀課文。
一、復習,鞏固生字
提出了一些問題,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
⒉復習生字詞。
⑴聽寫幾個生字:雅、般、柔、州
⑵檢查反饋,要求:①字形正確;②間架合理。
二、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師引導: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感受了西湖那如詩如畫般的秀麗景色。
師生對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樣的美稱?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學們上節課讀書時提出了一些問題:
⑴為什么說西湖時一副優美的山水畫?
⑵為什么說西湖時人間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時什么樣的景象?
⒉以讀代講,讀中作答
⒊啟發思考:聽了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寫出了山美?
(討論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話)
引導理解"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等詞語。
⒌教師啟發,引導朗讀:
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碩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試讀,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
⒍現在你們明白為什么稱它為一副優美的山水畫?請用朗讀來告訴老師。
㈢學習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色?為什么說它是人間仙境?
請同學們朗讀相關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見過?
那么你們想看看西湖仙境嗎?請讀課文。
讀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結合課文理解"飄逸掩映典雅"詞語。指導朗讀。
㈣學習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圍繞那句話來寫的。
⒊指名朗讀兩個比喻句。
⒌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⒍朗讀:師讀第一句,生讀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讀品味
⒈我們循著"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賞"的線索,細讀了課文,我們又領略了西湖人間仙境般的秀麗景色。這樣的美文我們應反復讀,品。
⒉學生朗讀練習。
⑴自由讀課文。
⑵教師小結
四、布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摘抄好詞佳句。
6 西湖
山巒 湖水 (遠眺)
湖堤 小島 (近賞)
華燈 琴聲 (夜游)
游西湖篇七
馬可波羅曾贊嘆杭州為“世界上最美麗的華貴之城”。而西湖則是杭州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
從少年宮出發,漫步到北山路口,就來到了有名的斷橋。走上斷橋,西湖的全貌清晰地展現在眼前。遠處若隱若現的山連綿起伏,給西湖鑲上了淡雅的“墨”邊。湖面朦朦朧朧的,似云霧繚繞其間。近處,荷葉的綠映著荷花的粉。它們在微風中搖曳,別有一番風情。
翻過斷橋,便來到了白堤。白堤兩岸種滿了桃樹和柳樹,風兒輕拂,柳枝便飄蕩起來,平添了一分生機。枝頭還時不時傳來鳥兒的歡叫。許多松鼠也在樹枝間歡悅,好不熱鬧。走在白堤上,會看到湖面上蕩漾著各種游船,有的是自動船,船尾漾起的波浪像起伏的旋律。有的是手劃船,人們揮動著船槳,使鏡子般的湖面有了一圈圈波紋。
走過白堤,再沿著北山路一路往前,就來到了蘇堤。漫步在蘇堤上,就會經過六座單孔拱橋,就是人們常說的六吊橋,它們的名字都很有詩意: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跨虹橋。沿著坡道慢慢走上橋的頂端,你會發現這兒的湖面波光閃動,漾著金光,如鏡子一般。湖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見湖底青綠色的水草。鴛鴦、天鵝正在湖面上悠閑自得地曬太陽。就這樣,一邊欣賞美景,一邊翻過這六座起伏的小橋,享受到蘇堤的獨特魅力,真不愧是“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的美,的確無與倫比。
游西湖篇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寫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西湖秀麗的景色,抒發了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字詞:“掠、堤、垂、初、素”的讀音;“華”在本文“華燈”中念第二聲是裝飾精美的意思,“浮、素、掩、初”的寫法;“猶如”的意思。
2、重點句子/比較難懂的句子:
(1)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2)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3、段: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整體把握。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學習生字詞。
3、學習第一自然段。
一、談話導入:
老師說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說兩遍)
2、你們知道這個天堂是哪里嗎?(杭州)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我們一起去看西湖的山、湖。
3、出示課題:西湖
二、憑借想象,指導初讀
1、播放課文配樂錄音。
2、學生自瀆課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音。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麗景色?
三、檢查自瀆
1、出示詞語:
(1)自己先讀一讀。
(2)誰愿意來讀一讀?(開火車讀)
(3)誰來說說容易讀錯的字,給大家提個醒?
(州、碩是翹舌音,凈是后鼻音,巒、掠是邊音)
(4)齊讀
我的十分鐘
你覺得哪些詞最難寫?容易寫錯?
在這些詞中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嗎?誰能幫助他?
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連綿起伏:接連不斷。
掩映:彼此遮掩,互相映襯。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而和諧。
(6)指名讀: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2、讀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在書上畫出來,指名回答)
板書:山巒??? 湖水??? 湖堤??? 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素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來說一句話嗎?
4、指導朗讀(這一小節我們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四、作業設計
1、生字描紅。
2、比較字形組詞:
棉(??? )? 優(??? )? 掩(??? )?? 淡(???? )? 般(??? )? 令(??? )
綿(??? )? 猶(???? ) 淹(???? )? 談(???? )? 股(??? )? 今(??? )
3、選字填空
顆?? 棵
印? 映
4、拓展閱讀。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顧復習,鞏固生字。
一、檢查復習:
1、復習檢查生字詞。
誰來為大家讀一讀。
3、指名朗讀,讀中作答(回答時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景色來朗讀)
4、啟發想象:聽了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山巒,湖水,湖堤,小島,華燈)
5、是啊,西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山,那些句子寫出了山美?(自己在文章中找一找)
二、學習課文第二小節
1、指名回答(出示第二小節第一句話)
2、西湖的山美在哪里呢?從文中找出形容山美的詞語。
指名回答(層層疊疊,連綿起伏)
3、你能看出山的顏色嗎?找出描寫顏色的詞:青、綠、濃、淡
指名讀(多個,注意讀出山的美妙意境)? 齊讀
6、西湖的水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像一面碩大的銀鏡,一閃一閃的湖面)
碩大是什么意思?作者把湖面比做什么?這面鏡子是靜止不動的嗎?
我的十分鐘
7、自己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西湖湖面的景色,仿佛自己就站在西湖邊上,用自己話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西湖的美麗景色。
8、真美呀!誰來讀一讀書上的句子(指名讀)注意讀出感情
三、學習課文第三小節
1、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說它是人間仙境呢?
自己去讀一讀,找一找。指名回答(朗讀相關的句子)
3、出示:
讀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四人一小組互相讀一讀,要讓你的小伙伴感覺到真的仿佛進入了仙境一般。選出最好的,在班上讀一讀。
指名讀最后一句話(最后一句反問句加重語氣)
4、指導朗讀(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西湖仙境,看誰能帶我們進入仙境)
過渡:迷人的月下又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
四、學習第四小節
1、學生自由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2、作者把月下的西湖比做什么?又把華燈倒映在湖中比做什么?
指名朗讀兩個比喻句。
指導朗讀最后一句
五、總結全文,朗讀品味
1、我們循著“遠眺西湖——近賞湖中——月下游賞”的線索,細讀了課文,我們又領略了西湖人間仙境般的秀麗景色。這樣的好文章,我們應該反復地讀一讀,品一品。
生朗讀練習。
2、教師總結:從大家的朗讀聲中,從大家的神情,我看得出你們已經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
板書設計
山巒湖水(遠眺)
湖堤小島(近賞)
華燈琴聲(夜游)?
智慧瞬間:
游西湖篇九
我生在杭州,在我眼中,這個景色柔和、美麗、同時又富有詩意的城市與眾不同。杭州的景色,不同于北京天安門那般雄偉高大,亦不似南京中山陵那樣氣勢磅礴。在杭州頗負盛名的景點——西湖就是如此,安逸像波光粼粼的湖水,柔美像隨風起舞的楊柳,更像西湖的龍井茶一樣,讓人耳目一新,難以忘懷。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把對西湖美景的贊嘆,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中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風光秀麗的西湖,在詩人眼中就好像是西施,不論是淡妝還是濃抹,不論是艷陽高照還是蒙蒙細雨,總是別有一番韻味。
西湖,這個在繁忙城市里鬧中取靜的美麗景致,是多么讓人留戀與向往。我想,唯有“遠觀而不褻玩”,仔細品味,才能真正懂得西湖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