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的教學方法注重靈活多樣,以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于幼兒園小班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以下是一些推薦的書籍和學術論文。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一
1.了解魚寶寶哭泣的原因,知道亂扔垃圾的害處。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嘗試動手操作讓魚寶寶的家園變漂亮。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樹立從自己做起愛護大海的意識。
活動重點:
了解魚寶寶“由哭泣變微笑”的情緒變化過程,知通亂扔垃圾的害處。
活動難點:能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嘗試動手操作幫助魚寶寶美化家園。
(一)經驗準備。
家長和幼兒一起去海邊看一看,看到過海邊的垃圾。
(二)物質準備。
1.課件《魚寶寶的家》、故事動畫《魚寶寶哭了》、視頻。
2.海洋畫卷、各種生活垃圾和海洋動物的圖片、垃圾桶。
(三)場地準備。
操作區。
(一)通過故事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討論:魚寶寶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小結:因為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向海里傾倒了許多垃圾,被魚寶寶吃到肚子里,結果生病了。它的家也不漂亮了,魚兒們都離開了這里,去其它地方生活,魚寶寶傷心的哭了。
(二)出示課件《魚寶寶的家》,探究魚寶寶哭的原因。
教師:我們一起去魚寶寶的家看一看吧,你都看到了什么?
引導幼兒找出大海里的垃圾,如:飲料瓶、爛水果、塑料袋等。
小結:有人往大海里扔了垃圾,大海被污染了,魚寶寶的家變得不漂亮了,而且很危險,不能繼續在這里生活了。
(三)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幫助魚寶寶美化家園。
小結:我們可以把垃圾清理到垃圾桶里,把水草和海洋小動物們送回家,幫助魚寶寶美化家園。
1.請幼兒將“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桶里。引導幼兒將海洋畫卷上的垃圾圖片揭下來,粘貼到垃圾桶上。
3.課件展示“魚寶寶的信”:教師用小魚的口吻讀信,感謝小朋友們的幫助,表揚孩子們有愛心、講衛生,讓魚寶寶的家園又恢復了往日的美麗。
(四)播放視頻《保護海洋》,幫助幼兒樹立保護大海的意識。
1.觀看視頻《保護海洋》,了解更多保護大海的做法,萌發愛護海洋動物的情感。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我們還可以怎樣保護大海?
2.討論:怎么做能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美麗呢?
小結:從自己做起,不亂扔垃圾;看到垃圾時,主動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
3.結束部分: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大海越來越美麗了,讓我們和小魚一起快樂的游戲吧。
本活動引導幼兒在視聽結合中,了解了魚寶寶與大海的故事;通過觀察和討論,知道了亂扔垃圾對海洋環境的危害;在游戲情境中動手操作幫助魚寶寶美化家園,使幼兒體會到幫助別人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樹立從我做起愛護大海的意識。在活動中,還應當把更多的表達和表現的機會留給孩子,讓孩子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二
目標:
1、能夠大膽地根據聲音、表情圖表達自己的情緒體驗。
2、知道笑和哭都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準備:
1、笑聲、哭聲的錄音,錄音機。
2、表情圖兩幅。
過程:
1、請幼兒聽錄音,進行聯想,引起幼兒興趣。
(1)這是什么聲音?
幼:“笑的聲音。”
(2)猜猜看,他為什么會笑?
幼1:“見到媽媽了。”
幼2:“在玩玩具。”
反思:
我們每個人都會笑和哭,高興、快樂的事會讓我們笑,難過、害怕的事會讓我們哭,特別想哭的時候是可以哭一會兒的,但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煩、很難過的事,應該請爸爸媽媽和教師幫助你。笑有利于身體健康。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三
能力目標:手口一致地數5以內的數,說出總數,并嘗試學習按數量分類。
情感目標:愿意大膽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本活動的這兩個目標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現有的實際發展水平,活動的重點是手口一致地數5以內的數,說出總數,并嘗試學習按數量分類,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實施下來發現普遍幼兒都能手口一致地數5以內的數。活動難點是學習把探索的結果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但實施下來,發現讓小班幼兒用語言如:“我把幾條蟲子送給幾個點子的瓢蟲吃。我把幾星瓢蟲送到幾點圓點的樹葉上。”來表述自己的操作結果是有一定難度的,大部分幼兒還是無法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材料的準備為幼兒學習架起了橋梁。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小班幼兒來說,他們只有親眼所見,親手所作才能獲得深刻的印象,獲得對事物的感知。所以,我讓每位幼兒手中都有操作材料,讓他們在看看、說說,做做的過程中學習5以內的數數。實施過程中,材料的出現使幼兒的興趣更濃了,能力強的幼兒能快速的操作材料,能力弱的幼兒也能在老師或同伴的引導與帶領下操作這些材料。
整個活動我以游戲貫穿其中,讓幼兒在玩中學。
在第一環節中利用手指游戲導入活動,效果比較明顯。不僅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而且使幼兒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
在第二環節中,我利用圖片練習手口一致的數5以內的數,并要求說出總數。由于小班幼兒已經對4以內的數數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在鞏固4以內數數的基礎上學習5以內的數數,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這一環節中,幼兒都能手口一致的點數5以內的數,并說出總數。
第三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通過三個有趣的活動:“幫瓢蟲寶寶抓害蟲——送瓢蟲寶寶休息——幫瓢蟲寶寶找媽媽”讓幼兒進一步地學習5以內的數數。
第一部分:在“幫瓢蟲寶寶抓害蟲”這一環節實施過程中,我讓幼兒到位置后面去抓,由于我對幼兒進行及時地提醒與引導做得還不夠,結果導致幾名幼兒拿錯,從而使其他幾名幼兒也拿不到正確數量的蟲子(因為我提供的.蟲子是與瓢蟲寶寶數量配套的,所以如果一名幼兒拿錯,就會導致其他幼兒沒有正確數量的蟲子)。我覺得這時我應該提醒幼兒“在抓蟲子之前要用手指仔細地數一數”。“當幼兒出錯是,對教師而言是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可我卻由于實施過程中不夠冷靜,急于完成教學內容,幫出錯的幼兒交換過來之后匆匆地予以簡單的評價。其實,回想過來,我覺得我可以稍微慢下節奏,再給這些幼兒一次機會。讓這幾名拿錯的幼兒上來,讓集體幫忙修正答案,再讓這幾名出錯的幼兒重新數一遍,讓他們知道自己錯在哪里,也讓其他幼兒充當了一次當“評委”的機會。
第二部分:我提供的樹葉是每片葉子上均有5個空心圓圈,讓幼兒根據自己瓢蟲背上的圓點數涂上相應數量的黑點。這一環節下來,發現所有幼兒都能正確地涂上圓點,使幼兒又進一步地鞏固了5以內數數。
1、學具準備方面:在游戲“幫瓢蟲寶寶抓害蟲”時,我給孩子提供的是一張張畫有1條至5條的蟲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收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如果把蟲子一條一條分開來,這樣這一學具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定了幼兒學習用手口一致的方式點數5以內的數。
2、環節處理方面:讓幼兒根據座位號送到瓢蟲寶寶的家這一環節對本次活動沒有實質幫助,可以去掉。這一環節的浪費使最后一個環節“幫瓢蟲寶寶找媽媽”由于時間關系沒有進行,導致整個活動完整性不夠,活動環節與環節之間的層層遞進性不明顯,這也是我本次活動的一大敗筆。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四
1、通過交流討論等方法,感受到自己長大后身體的變化。
2、愿意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感受爸爸媽媽養育自己的辛苦。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1、通過交流討論等方法,感受到自己長大后身體的變化。
2、愿意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感受爸爸媽媽養育自己的辛苦。
1、ppt課件。
2、各類嬰兒衣物、物品等,長頸鹿測量尺。
一、出示照片,引發思考。
1、出示小朋友們小時候的腳丫圖片。
2、你們知道這是小朋友多大時候的腳丫嗎?那現在你們的腳丫有多大呢?
兩個腳丫比一比,你們發現了什么?
二、操作比較:
(1)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2)幼兒說身體的變化。
三、出示長頸鹿測量尺,感受身高的變化,
1、幼兒和長頸鹿比身高,利用圖卡記錄比較身高的變化。
老師這里有一頭長頸鹿,它也想和小朋友比比身高,誰愿意和長勁鹿比一比呢?
2、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四、討論自己怎樣長高長大的,感受爸爸媽媽的辛苦。
交流:每天,是誰在幫助我們一天天地長大?他們辛苦嗎?都是為我們做什么呢?
幼兒自由表達,我們應該給爸爸媽媽說什么呢?
五、扮演爸爸媽媽,體驗爸爸媽媽的辛苦。
模仿爸爸媽媽照顧寶寶。
六、拓展延伸,出示幼兒由胎兒到上幼兒園的一組照片,回家讓媽媽爸爸講講你長大的故事。
七、小結:我們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現在長大了會自己做各種事情,希望小朋友們長大后學會更多的本領。
1、通過交流討論等方法,感受到自己長大后身體的變化。
2、愿意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感受爸爸媽媽養育自己的辛苦。
上完這節活動以及在聽了本組老師的討論建議后,我的收獲很多,現將自己的感受反思總結如下:
1、本節社會課有許多需要孩子說,大家一起討論的地方,如何正確引導孩子是很重要的。在活動中,有時候孩子并不能朝我設想的方向回答,根本的原因在于我發問的指向性不是很明確,有一些重復和不必要的提問干擾了幼兒,讓幼兒更過多關注的不是主要問題,所以老師不得不用更多的問題把孩子再引導回來,在“啟發幼兒談論自己在幼兒園的變化”這一環節中比較明顯。問題的提法還需要再推敲,減少不必要的提問,語言需要再緊湊些。
2、課件的運用上,同組討論的老師也給了我很多建議,如果我們一張張看完ppt課件后,再完整的欣賞一遍,給孩子一個更完整的感受,感受人從小長大的過程,效果也許更好些。對于目標“知道自己在慢慢長大”,也可以每個幼兒選2—3張有代表性的照片,設計做成一組ppt,連貫播放,感受別人的長大,同時也感受自己的長大,讓幼兒學得更有興趣。
3、在材料準備上,雖然孩子們在第一個環節試試穿穿里非常感興趣,玩得也很開心。但是也有小朋友提出來問老師給他們這么多小孩子穿的衣服要干什么。如果這些小衣服、鞋子、帽子是開課班的孩子自己收集帶來的,可能他們談出的東西會更多。再通過現在的衣服和以前衣服進行比較,更直觀形象的感受長大。
以上幾點是我比較粗淺的體會和認識,通過電教課的開課和研究,也讓我去思考:電教手段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只要是對教學活動有幫助的,起到更好教學效果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就要經常動腦筋去想,去嘗試。在此,我謝謝張老師和電教組的各位老師,給我的幫助和指導!希望以后繼續得到大家的幫助!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五
1、了解幾種常見水果的生長環境,區分長在樹上和地里的水果。
2、樂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1、水果樂園ppt;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視頻;
3、幼兒操作材料。
1、圖片導入
(1)(出示水果樂園ppt)師:水果樂園里有許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們都找不到家了,我們幫它們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兒。
(3)幼兒回答,教師演示。
:蘋果、橘子長在樹上,草莓長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觀察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說說,哪些水果是長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長在樹上的?
(2)引導幼兒大膽操作。
要求:把長在樹上的水果貼在上面的表格內,把長在地里的水果貼在下面的表格內。
(3)交流分享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結果。
3、拓展延伸
(1)師:水果除了長在地里和樹上,長在別的地方有沒有?
(2)觀看長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視頻。
(3)師:番茄和葡萄它們長在哪里的?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樣長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1、在活動前可以帶孩子參觀果園,拓展孩子的思維。
2、引導幼兒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圖片,將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進行操作探索。
ppt課件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六
3、樂于參與集體活動,感受科學認識活動的樂趣。
1、(蘋果,香蕉,橘子,柚子等)水果實物若干;
2、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簽插好;
3、小布袋一個。
4、各種水果ppt課件。
一、唱一唱。
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唱兒歌“小手變,小手藏”,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讓小手變魔術吧!
二、猜一猜。
師:今天葉老師也給大家變一個魔術。
(教師出示魔術袋,請幼兒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裝了什么)。
三、認一認。
教師依次拿出幼兒猜對的水果,并請幼兒分別說一說水果的顏色,形狀等外部特征。
教師出示柚子實物,請幼兒比較柚子和橘子的大小和輕重。
四、玩一玩。
游戲“誰不見了“。
蘋果,香蕉,橘子,柚子等實物擺在桌子上,教師變換位置并快速拿走其中一種水果,請幼兒說出那種水果不見了。
五、嘗一嘗。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水果切盤,請幼兒品嘗水果)。
六、教師小結:今天老師很高興和小朋友一起認識了這么多水果寶寶,知道了它們的名字,區別了它們的顏色和形狀,還品嘗了它們的味道。水果寶寶營養豐富,我們要多吃水果,才能長得壯壯的。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七
一、尋找蛋寶寶并與蛋寶寶做游戲。
二、知道雞蛋和鵪鶉蛋的外形特征。
提問:剛才是怎樣與蛋寶寶做游戲?
蛋寶寶為什么可以滾動?搓蛋寶寶時有什么感覺?它們的媽媽是誰?
三、游戲:給蛋寶寶送紅花。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蛋寶寶?為什么?
四、找出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提問:雞蛋與鵪鶉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小結:雞蛋與鵪鶉蛋的相同之處:都有蛋黃和蛋白、蛋殼,都是橢圓形,都有營養,都可以進行孵化。
雞蛋與鵪鶉蛋的不同之處:大小不同,蛋殼上的花紋不同,媽媽不同,孵化出來的寶寶不同。
五、自己剝蛋殼并品嘗蛋寶寶。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八
1、學說兒歌,理解兒歌表達的內容,感受兒歌優美的意境。
2、嘗試仿編兒歌第一句,體驗學習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播放教師教學資源,請幼兒觀察并提問:畫上有哪些景物?(大海、帆船、睡覺的水珠寶寶、風兒姐姐、小鳥。)。
1、教師完整朗讀兒歌。
2、引導幼兒加上動作學說兒歌。
三、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兒歌第一句,增強學習兒歌的趣味性。
1、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水珠寶寶的搖籃?
2、引導幼兒改編第一句兒歌,如小小花瓣,小小荷葉,小小手兒……。
小小船帆。
像個搖籃。
睡在上面。
風兒輕輕。
親親臉蛋。
鳥兒歌唱。
做夢香甜。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九
設計意圖:
綱要細則》中指出:“教師要利用兒童感興趣的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3歲的幼兒對圖形和色彩非常感興趣。設計這個活動,是以幼兒看動畫片的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力,使幼兒對學過的圖形有進一步的了解。進而通過拼擺圖形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此年齡階段的幼兒,認知水平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開放性材料,為每個兒童都能運用多中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合理地運用幻燈片,給幼兒以直觀具體的形象。更有利于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大膽的思考和積極的創作欲望。幼兒喜歡動畫片,幻燈片手段的可變性特點,正是滿足了幼兒的這一需求。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圓形、長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組合圖形。
2.喜歡參加操作性活動,積極動腦,大膽地發揮想象力。
活動準備:
精神準備:幼兒會使用膠棒,對圖形比較熟悉。
物質準備:幻燈片、人手一份的圖形(圓形、長方形、三角形若干)、圖畫紙、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導入。放映幻燈片,復習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1、逐個點擊綠草地、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出現幻燈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圖形寶寶格外地關注。為后面聽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地方?看誰來了?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3、圖形寶寶都變成什么東西啦?(圓形、長方形、三角形逐個說)幻燈片緊密結合老師講的故事,幼兒邊聽邊看,視聽結合。幻燈片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利用圖形寶寶的變化幫助幼兒理解一種圖形的組合。使用幻燈片直觀、形象、具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現了?(小問號)它在問什么呀?“小問號”作為人物的出現,符合幼兒“泛靈論”的年齡特點,激勵幼兒大膽想象。
二.幼兒獨立操作,創造性地拼擺圖形,教師個別指導。《綱要細則》中指出:“教師要支持、鼓勵兒童運用以有經驗進行猜想和解釋;”
1.老師:“小問號要請咱們聰明的小朋友,幫助圖形寶寶在一起變成更多的東西。”
2.幼兒獨立操作。教師觀察并問問幼兒在拼什么。幼兒年齡特點決定幼兒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知覺形象性、邊做邊想的認知特點。教師在觀察后的個別提問,有利于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想法,幫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進行拼擺。
3.指導幼兒完成作品并記錄名稱。教師有目的的記錄。
三.幼兒作品展示,演示老師的設計。
1.請幼兒為大家講一講自己拼成了什么東西,并說出用了什么形狀。《綱要細則》中指出:“幫助兒童歸納整理經驗,得出結論促成新經驗的主動建構。”
2.教師也將自己的創作用動畫片的形式展示出來。
3.再次講故事《圖形寶寶的比賽》。添加孩子作品為故事結局。
再次運用幻燈片手段,將孩子的作品有機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獲得成功感,也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
綱要細則》中指出:“激發兒童對科學的興趣…激發探究欲望…而不是以教授大量的科學知識為目的。”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十
該活動是由小班主題;動物的花花衣;中生成的。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本次活動時,著重從師幼互動的有效預設人手,通過情境的預設、游戲的預設,從而提高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
小班初期,幼兒仍處于繪畫的涂鴉期,繪畫的有意性明顯缺乏。因此引導幼兒使用不同的繪畫工具,感受繪畫的快樂,激起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興趣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1.活動情景性。在本次活動中,蛋寶寶的形象、蛋寶寶的故事、蛋寶寶做游戲的情景始終貫穿整個活動,把幼兒帶入一個情景,試圖通過與蛋寶寶一起游戲,參與繪畫活動。
2.活動游戲性。寶寶們在進行涂畫時;設計了游戲的語言:;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圓圓的。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大大的。以此來提示幼兒涂畫一個大大的、圓圓的雞蛋,形象的;骨碌碌;;提示幼兒用繞圈的方法進行繪畫。
1.用涂鴉的方法,進行油畫棒的涂畫,嘗試涂畫圓。
2.在故事情景和繪畫操作中,感受繪畫的快樂。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感受色彩對比。
油畫棒、畫紙等繪畫工具(人手一份);圍裙式故事背景與故事人物(一套)。
(在此環節,教師直接導入情景,通過扮演雞媽媽和雞寶寶的角色,在;隋感上很快與幼兒形成積極互動,通過有效提問喚醒幼兒的原有經驗,說說雞蛋的形狀、顏色等特征,為接下來的繪畫活動進行鋪墊。)。
1.導人情景:雞媽媽生了一窩蛋寶寶,可是粗心的雞媽媽找不到自己的寶寶了,剛剛出生的寶寶長得什么樣呢?(寶寶剛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時候,是一個雞蛋。)。
2.動作模仿: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滾一滾。
小結:蛋寶寶是圓圓的,所以是會滾的。
(在此環節,教師利用兒歌化的語言進行引導,鼓勵幼兒用油畫棒涂鴉的方法繪畫蛋寶寶。兒歌化的語言在此環節成為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的主要手段。)。
1.蛋寶寶不想長大。
提問:誰來告訴蛋寶寶,長大了有什么好處?
動作示范:當幼兒說出一個長大的.優點,教師便用油畫棒涂畫一個蛋寶寶。(把幼兒在涂畫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用故事情景的語言加以解決,如:畫得太小、畫得不圓。)。
小結: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圓圓的。蛋寶寶,蛋寶寶,骨碌碌,蛋寶寶,蛋寶寶,大大的。蛋寶寶。
(在此環節,教師通過自己的演示與幼兒形成互動,讓幼兒看到雞蛋如何變小雞,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涂鴉活動的興趣。)。
用水彩筆繪畫短線,使雞蛋變成小雞,用手指蘸顏料點畫草地。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讓幼兒學會日常的禮貌用語。
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導入活動。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小朋友們主動和小木偶再見。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才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場景游戲:
(1)“鈴……”來電話了,
教師示范接電話:“喂,您好,……再見。”
(2)“鈴……”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找幾名表現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另一名大班教師敲門。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征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
3、做客游戲:
(1)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參觀。
(2)活動中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中班小朋友說:“你好”“再見”
a、幼兒會主動運用禮貌用語。
b、是否積極參與交往。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可取之處是通過情景教學和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過程的最優化。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其次,這節課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我們班像盧新宇等一批性格內向的孩子現在不用家長“逼”也能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愿意主動與人交往了。不足之處:教學不應局限在班級內部,而應帶孩子到隔壁其他班級去做客,讓孩子在與陌生伙伴的交往中鍛煉交往能力,培養禮貌習慣。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十二
1、在跳跳、做做、玩玩中體驗春天的快樂氛圍,喜歡春天的美好。
2、嘗試簡單的排序,在操作中學會保護自己。
幼兒人手一份細鉛絲、每組一份蠶豆和豌豆、春姑娘的花環、錄音機、磁帶。
1、跳“春”的律動。
師:“我是春媽媽,愿意和我跳個舞嗎?”
師:你想用什么動作來表示春天來了?(小花、蝴蝶、柳樹等)。
師:我們和春媽媽一起來跳個舞。
2、做“春”的禮物。
(1)剝一剝。
師:“春天來了,許多有趣的豆寶寶也出來玩了!,可這些豆寶寶還在被窩里睡覺,我們把她們叫出來好嗎?”
1、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寶寶放在紅色簍子里,剝下的豆莢放在藍色簍子里。
2、幼兒操作開始剝豆子。
(2)比一比。
指導幼兒認識蠶豆和豌豆。
師:“籃子里的豆寶寶有幾種?”
師:“你認得它們嗎?它們叫什么名字?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蠶豆和豌豆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蠶豆長的大,豌豆長的小;蠶豆是扁扁的,豌豆是圓圓的。
師:“你喜歡吃蠶豆豌豆嗎?”“你吃過什么東西是用蠶豆、豌豆做的?”
師:“以后,你們食堂里、家里吃蠶豆豌豆時都要喜歡吃,它們是營養豐富的蔬菜。今天,春媽媽給你們帶來了蠶豆豌豆做的好吃的東西。”
(3)排一排。
師:“看,老師把豆寶寶變成什么了”?“仔細觀察項鏈上的豆寶寶是怎么排隊的”?
教師示范做項鏈,師:“先拿一個蠶豆寶寶穿進去,再拿一個豌豆寶寶穿進去,要小心點,最后把鐵絲兩頭連接起來。一條豆寶寶做的項鏈就做好了。
啟發幼兒思考,“豆寶寶還可以怎么排隊呢?”
(4)做一做。
a、幼兒動手操作,把豆寶寶穿在鉛絲上,教師提醒幼兒使用鉛絲時要注意安全。
b、先做好的幼兒和教師講講豆寶寶是怎么排隊的,教師幫忙把鉛絲兩頭連起來。
3、秀“春”的禮物。
a、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用相機給幼兒留念。(放各種節奏的音樂,讓幼兒跟著節奏走場展示自己的作品。
b、師:“你們想不想看自己的表演?”
c、放錄像給幼兒看。
設計思路:
春天,是個萬物復蘇的'季節,也帶給孩子們許多的樂趣。在自然角中,我們收集了各種的豆子,有圓圓的赤豆,白白的扁豆,小小的綠豆,扁扁的蠶豆等等,孩子們最近沉浸在探索豆子的樂趣中,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認識了豆子,還用豆子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活動,數學活動“有趣的豆寶寶”就是用蠶豆和豌豆這兩種生活中的材料進行的排序活動。活動的題材來源于生活,既再現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又有所提升。
數學是抽象的,需要幼兒通過游戲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因此,整個活動以“春媽媽”這一角色融入到幼兒中,通過“剝一剝”、“比一比”、“排一排”、“做一做”引導幼兒觀察豆子的形狀、大小并進行排序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活動的趣味性。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十三
1、認識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知道不同蛋有大小之分,并能按照大小排列。
2、知道蛋有蛋殼、蛋清、蛋黃。
3、學會保護蛋寶寶,知道生蛋要輕拿輕放。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知道不同蛋有大小之分,并能按照大小排列。
教學難點:知道蛋有蛋殼、蛋清、蛋黃。
活動準備。
1.雞、鴨、鵝、鵪鶉圖片各一份。
2.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十四
一、引發興趣,導入課題。
蘋果樹媽媽想請小朋友給蘋果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
二、討論、示范。
1、引導幼兒找出與蘋果顏色相似的紙條。
教師:“你想給蘋果寶寶穿上什么顏色的衣服?用什么顏色的紙條?”(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蘋果的顏色有紅的、黃的、綠的;紅蘋果用紅色的紙條做衣服,黃蘋果用黃色的紙條做衣服,綠蘋果用綠色的紙條做衣服。
2、引導幼兒復習搓團紙球,學習用膠水粘貼紙球。
教師:怎樣給蘋果寶寶把漂亮顏色的衣服穿上去呢?
教師示范講解粘貼的方法:先找出與蘋果顏色相似的紙條搓小紙球,搓好后用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捏住紙球,輕輕蘸膠水,然后貼在蘋果寶寶身上,搓好一個紙球,貼一個紙球。
三、提出創作要求:為蘋果寶寶穿上漂亮顏色的衣服。
教師:找出與蘋果相似顏色紙條搓成紙球,捏住紙球輕輕蘸膠水,然后貼蘋果寶寶外圈,再粘蘋果寶寶中間。
四、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找出相似色紙條。
2、紙球搓得均勻。
3、輕輕蘸膠水。
4、保持桌面干凈。
五、展示作品,結束活動。
請粘貼好的幼兒把蘋果寶寶送給蘋果樹媽媽,說一說你的蘋果寶寶是什么顏色的。
活動延伸。
在美工角提供其它水果寶寶和各色紙條,讓幼兒自己找與水果相似色紙條搓團成小紙球粘貼,鞏固粘貼的技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2023年幼兒園小班做好寶寶教案(通用15篇)篇十五
活動名稱:
給圖形寶寶排隊。
活動來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告訴我們:"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科學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擴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本次活動中的圖形是幼兒在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圖形,這讓幼兒既會感到親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對于老師來說,既符合現實水平,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游戲等活動,初步感知一一交替排序規律。
2。情感目標:樂于參與游戲活動,體驗到數學排序活動的樂趣。
3。行為能力目標:嘗試按一一交替的方式給圖形寶寶排對,并嘗試大膽的講述出來,獲得一定的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5。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大圖形寶寶一組,若干組小圖形寶寶,盒子一個,顏色交替的閃光紙一串,大的紅花一朵,小的紅花若干朵,有馬車的圖片,關于喜羊羊和灰太狼排序的ppt,歡快、有節奏的音樂。
2。經驗準備:提前讓幼兒認識幾種常見的圖形,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別。
重點難點:
重點:在教師引導下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難點:動手操作,能按一一交替的方式排序。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排序。
師:今天圖形寶寶送給了我們寶貝一件禮物,我們一起來猜一猜是什么呢?(教師拿出一個小盒子,幼兒回答)。
師: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結:彩色的閃光紙交替出現,先是藍色,再是綠色,通過幼兒觀察,初步感知排序。
二、集體探索。
(一)圖形排隊,找出圖形排序規律。
1。圖形寶寶是怎么排隊的——學習圖形間隔排序規律。
小結:圓寶寶與三角寶寶是一個一個間隔著排隊的。
2。圖形寶寶不見了——初步嘗試圖形間隔排序。
師:"這里還有一個三角形寶寶和圓形寶寶沒排好隊,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幫忙,就像前面圖形寶寶一樣,一個交替著一個排好隊,誰愿意?"(幼兒上去操作)。
師:這兩個圖形寶寶和前面排得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吧,告訴圖形寶寶他們是怎樣排隊的吧。(教師引導幼兒一起敘述)。
3。游戲——什么圖形不見了。
師:你們都將記住圖形寶寶是怎樣排隊的吧,現在寶貝們都閉上眼,不許偷看喲!哪個調皮的圖形寶寶藏起來啦!我們一起把它喊回來好不好?(教師從其中抽去一個圖形,然后問幼兒哪個圖形寶寶不見了。)。
三、幼兒自主探索,操作"圖形寶寶來排隊"。
師:我們玩到現在正方形寶寶和心形寶寶有些不開心了,它說為什么你們一直都在幫助三角形寶寶和圓形寶寶排隊,都沒有幫它們排隊。
師:寶貝們,我們現在就幫正方形寶寶和心形寶寶排下隊吧,就像,剛才三角形寶寶和圓形寶寶那樣,一個接著一個,一個間隔著一個。
幼兒進行自主操作,教師在旁觀察指導,提醒幼兒圖形寶寶是一個間隔著一個排隊。
四、交流討論,總結分享。
師:我們看一下寶貝們是怎么樣幫助正方形寶寶和心形寶寶排的隊呢?
(幼兒完成后,進行交流討論,展示幼兒的作品)。
小結:圖形寶寶要一一間隔的排好隊。如果出現二二間隔等的創新排序,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
五、游戲"男女寶寶排排隊"。
師:我給大家看一樣東西,你們看下這個是什么?(幼兒回答)。
(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一一排列)。
師:啊,它們都準備上馬車了。可是我們也要像它們那樣排好隊才能坐上大馬車。我們這里有男孩子和女孩子,該怎么辦呢?(幼兒回答)師:我們要一個男孩子和一個女孩子一一間隔的排好隊。
小結:男孩子和女孩子一一間隔的排好隊。
六、結束活動。
那我們現在就乘上馬車出發吧!(在音樂中結束)。
活動延伸。
在本次活動以后,幼兒對一一間隔排列有了一定的經驗。因此在本次活動結束以后可以讓幼兒找一找周圍的生活環境中一一交替排序的物品,與他人交流分享。
教學反思:
我覺得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于是就需要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數學活動時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學習。
在日常活動中,我發現有的幼兒已會按一定規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兒還不知道按一定規律排序,為此,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此活動。本次設計的小班數學《給圖形寶寶排隊》是要求幼兒能夠按形狀特征進行圖形分類與排隊的一次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動的興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五個環節:黃藍椅子間隔排隊,引起幼兒活動興趣—圖形排隊,找出圖形排序規律—游戲"什么圖形不見了"—幼兒操作"圖形寶寶來排隊"—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我用一紅一藍的'板凳擺放引起了幼兒的注意力,用幫圖形寶寶排隊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欲望。開始部分幼兒的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第二環節圖形排隊,找出圖形排序規律。利用紅花和一條直線的特征,進行依次出示圓形、三角形、圓形、三角形圖片,讓幼兒發現其圖形的排序規律。大部分幼兒能夠發現其規律,能夠大膽的參與進來。而個別有幼兒卻說:"接下來是小花!"在紅花的設計上有所欠缺,誤導個別幼兒尋找圖形規律的特點,或許可以不設計紅花,只提供直線;這樣讓幼兒更加清晰觀察;在第二個環節過程中,我和幼兒的互動比較的多,幼兒參與性也比較高。
在第三環節幼兒游戲"什么圖形不見了"時,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游戲,我感到很高興。孩子們能積極主動的舉手想講述哪個圖形寶寶藏起來了,說明這節課的教育目標已經達到。在活動過程中,我將圓形寶寶藏起口袋中,借此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集中過來,再請幼兒找出規律來排排隊,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才是活動的主體,在活動過程中我及時表揚幼兒,幼兒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在活動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起來。
前兩個環節中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得到發展。但我也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首先我的語言不夠精煉,再是給幼兒動手操作的時間不夠多。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將盡量做到最好,做到意簡言駭,盡量給幼兒足夠多的操作機會。
最后一點就是在集體操作時,我缺乏一點靈活性,活動有點死板化。一直圍繞著圓形、三角形、圓形、三角形等等的規律進行教學,小班的幼兒能力也在逐漸的加強,我在考慮是否可以在多一些的圖形,讓幼兒更加靈活自主的去發現其中的規律,這樣也讓幼兒更加快速的掌握。
操作活動結束了,我用結束語結束了本次活動。是不是可以讓幼兒把圖形寶寶都收了起來,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習慣。
每一次的活動,都給我吸取了很多的經驗和指導自己自身存在的不足,希望自己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