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優秀的作文不僅是為了得分,更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想要寫好作文,除了積累寫作經驗,閱讀優秀的作文范文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一些經典的范文供大家欣賞和學習。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一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今天,姥姥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就跟姥姥學包粽子。姥姥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姥姥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在姥姥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姥姥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姥姥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姥姥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姥姥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厘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國,發展于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二
輕輕地咬這粽子,仿佛又看見了―——炎炎烈日下,家家戶戶傾巢而出,忙著采摘蘆葉。差不多村上的婦女孩子都出動了,成群結隊的。不久,河岸邊處處洋溢著此起彼伏的笑聲。
采摘完蘆葉,便可以回家包粽子了。在我眼中,包粽子仿佛是一門藝術:先把采來的蘆葉用沸水煮半個小時,取出來后用涼水浸泡一個小時左右,再用刀把葉柄切平了,就可以開始動手包了。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香味很濃。我們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蛋黃,蜜棗等等,味道都是與眾不同的。我的最愛莫過于是咸肉粽子了,它的味道是很特殊的,咸中帶點兒糯米的米香味兒。有一天,我跟著媽媽到外婆家包粽子,看著外婆嫻熟的技術讓我不禁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訕笑起來。可到頭來,我還是沒忍住,親自動手做了一個咸肉粽子,雖然樣貌不咋地,但味道比起那些老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三
每逢到了端午,按習俗便要吃粽子了,錢家的粽子卻一直包不起來。錢家的女主人是個智殘,男主人手拙,而錢家的女兒恰恰繼承了其父的手拙勁兒。于是,每逢端午,錢家吃粽子,便成了奢侈的事兒。
可過端午過端午,過的便是粽子啊,錢家吃不上自己包的粽子,那便只能去鎮上買。鎮上離村里八里路,錢家男主人早晨起來騎著自行車到鎮上,買上十幾個粽子回家來,和智殘的媳婦還有可愛的女兒一起吃,也便算過端午佳節了。
鄰居二嫂子取笑說,錢家沒有人包粽子,可每年不見人家落下什么節!
她的哭聲驚動了錢家的本家嬸子,她把這個呆傻的女人接進了屋子,拿出幾個小巧玲瓏的粽子逗她,呆傻媳婦拿了粽子就往外走。她問,你干嗎去?呆傻媳婦說,家里小奎(丈夫名)和小丫都還沒吃呢!本家嬸子愣了下,只好又拿出幾個哄著她離去了。
后來,錢家的小丫開始給本家嬸子做伴,智殘的女人開始頻繁地穿梭在嬸子的小院里,而男主人便隔三差五給本家嬸子干些零活,這本來不是一家人的關系反而處得挺好了。
本家嬸子有一雙巧手,包餃子時那餃子包得如同元寶,個個精致可愛,包粽子時那粽子也是非常小巧的,可以直接拿到集上賣。每逢端午,她便泡好米、粽葉,開始包粽子,每逢這個時候,智殘媳婦就特別高興,本家嬸子煮好的粽子總會給她帶回去十幾個,錢家又開始吃到粽子了。
后來,錢家的小丫長大了,本家的嬸子也老了,村里開始進來大聲吆喝的貨郎。粽子便由小丫買給父母和奶奶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粽子只剩了象征意義,再沒有了那份記憶里的甜膩勁兒。
本家嬸子走的那天,小丫從城里趕了回來,天下著小雨,她拿著兩個大大的花圈,走在隊伍中間,一不留神,美麗的裙子便沾上了黃色的泥土。
又過端午了,小丫又回村里了,只是這一年的粽子只有父母吃得到了。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四
金星在上個月末回到了你們的對宮,讓你們把重心放在了維持穩定、長期的人際、合作關系上,而水星在逆行結束后再度進入金牛座,也為你們進一步合作、發展事業的資金注入了力量,近期一些有能力的人可能會提出與你們合作,或對你們的項目予以投資。但凡事不能過于樂觀,因為雖然現在整體的運勢在回溫,但這個月中旬11日前后發生在你們財帛位置的滿月,卻會予以你們一些經濟方面的打擊或虧損,這往往并不是別人的責任,而是你們過于信任他人的產物。但對于部分之前已經做好萬全準備的天秤座來說,反而有機會得到一筆額外補償或者退款。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五
很多人在煮粽子的時候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煮熟,心里面也沒有一個大概的時間點。那么煮粽子到底要煮多久才能夠徹底的煮熟呢?其實,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是很難徹底煮透煮熟的。所以說,煮粽子的時候,一定要等到水燒開了之后才能下鍋去熟,而且要根據自己所開的火候情況,煮2到3個小時左右才能夠保證粽子徹底煮熟,當然,期間要一直用大火來煮,才能夠保證粽子能夠煮透。
用清水來煮粽子是很多家庭加熱煮熟粽子的主要方式,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用清水煮粽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清水的水量,水量不可以太多,也不可以太少,要剛好沒過粽子即可。而在粽子下鍋之前,要保證鍋內的水完全沸騰,才可將粽子放入到鍋中進行煮食。而在煮粽子期間,如果發現鍋內的水被蒸發掉很多的話,一定要注意適時的補充熱水,這個熱水可以不是沸騰的水,但也要盡量使用熱水加入鍋中。
可能很多家庭在煮粽子的時候,都不會注意在鍋蓋上壓上一個重物。其實,在煮粽子的時候,沸騰的水是很容易把粽子翻滾的三開的,所以說,煮粽子的時候,一定要在鍋蓋上壓上一個重物,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因為水沸騰而讓粽子煮散的現象。而且經過嚴密密封煮出來的粽子,香氣會更加的充沛,而且口感也會更加的好,粽子的味道會更加的美。所以說,煮粽子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用重物壓緊鍋蓋。
粽子的煮法看似簡單,其實也是大有學問的。很多人在煮粽子的時候,都是等水沸騰之后,直接丟在鍋中去煮熟,然后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就直接把粽子撈出來,稍微放涼之后直接食用。其實,想要煮出來的粽子口感和味道更好的話,遠不是這么簡單的。在注意時間、用水量、和密封之外,在煮粽子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翻滾粽子。因為鍋密封之后,水是很不容易把粽子沖翻掉的,所以在煮粽子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粽子能夠全面煮熟,就要注意期間手動來翻動粽子,讓粽子能夠全面受熱。
其實,除了直接用清水來煮粽子之外,用微波爐直接加熱粽子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不過,用微波爐加熱粽子的時候,最好使用微波爐專用的蒸籠。另外,用蒸鍋直接蒸粽子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哦,蒸出來的粽子比水煮出來的粽子口感更好呢。
怎么樣?煮粽子看似簡單,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學問呢?如果大家想要自己煮出來的粽子更好吃的話,那么這些事項就要多注意哦!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六
學了汪曾祺《端午的鴨蛋》一文,讓我對家鄉的端午節,有了更為濃烈的興趣。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劃龍舟、吃粽子、插艾草……在城市之中,劃龍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吃粽子,卻是一個一成不變的習慣。幾乎每家每戶在這一天都必定吃粽子。
包粽子其實很有學問,首先,把粽葉底下卷成一個漏斗狀,但不能漏出米來;然后,用江米或者糯米放在漏斗中,里面的餡兒多種多樣,酸甜苦辣都可以;最難得是把粽子包起來:餡兒填好了之后,把上面的粽葉翻轉過來,折住。再用絲線或者葦葉系住,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折粽葉的時候,萬一折不好,整個粽子就全散了,里面的餡兒就全漏出來了,因此,包粽子也是有技巧的呦!
說起端午節,除了包粽子,就是賽龍舟,在我住的城市中看不到賽龍舟的景象,這也使端午節失去了很多樂趣。和汪曾祺相比,才覺得他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才更有意思。反爾有些向往他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說起端午節,會讓我們想起一個人--屈原。屈原因不能忍受朝廷的黑暗,才英勇投江。但人們卻不能忘記這位人民勇士,每年五月五日往河里投米,不讓魚兒吃其肉。這個故事一傳十,十傳百。便形成了今天的端午節。因此端午節吃粽子,是為懷念屈原。
過端午,憶屈原。讓我們銘記歷史。這樣,有助于我們對傳統節日的了解與認識。
讓我們了解傳統節日,去探索古代人物形象,了解中國文化,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七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稱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流口水),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讓我們來看看端午節粽子還有哪些少見的品種: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質甜茶取汁用來制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可。”
“蛋黃粽”:“中間一個蛋黃,蛋黃必須采用上好雞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如何,看來這么多美味營養的粽子,你是不是也胃口大開了呢?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八
巨蟹座在20xx年5月的愛情運勢會進入比較保守穩定的階段,實際上不少人會感受到關系產生了某些變化,有伴的巨蟹會發現自己和伴侶的對話并不像之前那樣有默契可以互相理解,大部分巨蟹這一個月會注重自己現實的感受,是否得到足夠的照顧而不僅僅是精神交流,部分巨蟹也在經歷感情上的一些轉變,但這些轉變是一次革新歷練,要心平氣和接受。
工作。
巨蟹座在20xx年5月的整體財運好壞參半,部分人會接受到別人在財運上的支持和幫助然而這個月財務上的花銷和壓力也比較大,會讓你們顯得有些煩躁,部分人可能會礙于面子花掉一些不該花的錢,有時候也要理性分析下自己應該怎么合理地去花錢。
求職。
巨蟹座在20xx年5月的工作運勢整體來說會有些波折,這個月大部分人要反思的是自己計劃的制定是否合理,你們可能身上被委任很多事情,但是感覺沒有辦法完全能擔負,因此會放棄掉一些工作上的事宜,沒有辦法全部都顧好,然而這個月你們還是會追求完美,會為沒有處理好的事情而遺憾,但看起來你們不能沖動,而是要更加耐心來尋找解決的辦法。
財運。
巨蟹座在20xx年5月的學習運勢整體來說不是很理想,學習在這個月對你們來說顯得更加無趣乏味,每天都在重復同樣的事情,你們可能不會想好好去做,雖然心里告訴自己要努力去做好作業或是多看看書,但是看起來你們行動力會比較差。
健康。
巨蟹座在20xx年5月的健康運勢整體來說呈下滑趨勢,部分人要注意的是一些舊有的疾病可能會反復出現,有的人可能身體在恢復期間,但是要注意反復爆發的傾向,注意腿部臀部可能會有一些不適感。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九
記得小時候快到端午節,就被外婆抓著洗很多很多的粽子葉,洗得很累,腰都覺得很酸,于是邊洗邊想:“這個粽子葉那么難洗,做什么粽子嘛,買來吃不就可以了嗎?我以后才不自己包粽子,洗這個粽子葉那么難洗,累死我了,我以后就買粽子吃。”
看著外婆包粽子,年少的我也跟著外婆學包粽子,在外婆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包粽子。
很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包粽子,小時候洗粽子葉的累讓我從來不想自己包粽子,都是買來吃,但是從來就覺得買來的粽子沒有外婆包的粽子好吃,沒有外婆包的粽子香。
今年端午節快到了,想起外婆包的粽子,忽然很想吃。
于是打電話給在新疆的外婆,問了粽子怎么做的。
到超市買了兩斤糯米,一斤豬肉,一斤板栗,一斤綠豆,一斤香菇,一斤粽子葉,半斤包粽子的繩子,還有堿。
回到家,就把糯米和綠豆放一些水,不是很多水,稍稍濕潤就可以了,加一點堿和鹽,再把糯米和綠豆均勻地拌在一起;把香菇洗干凈,用滾水泡一下就把水倒掉;把板栗放在鍋里用水煮一下,拿出來,趁熱的時候剝皮,板栗的皮最難剝,熱的時候很容易剝皮,一下就剝好了;最后就把粽子葉和繩子放在鍋里用水煮一下,把煮好的粽子葉洗干凈。這樣準備工作就做好了。
等糯米和綠豆拌在一起放了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動手包粽子了。
包粽子前,我還在想,我還會包嗎?要是忘記怎么包了就打電話問外婆吧。我拿了一張大的粽子葉,豎著放,再拿兩張小的粽子葉,大的粽子葉放在下面,兩張小的粽子葉就放在大的粽子葉的上面,排著左右兩邊,放三勺糯米和綠豆,在上面放豬肉,放香菇,放板栗,然后再放兩勺糯米和綠豆,在上面放兩片小的粽子葉,把下面的粽子葉包著里面的東西向中間折起來,上面的粽子葉也像中間折起來,一定要把里面的東西都包在粽子葉里,不能漏出來,最后用繩子把粽子從頭到尾一圈圈的扎起來,稍稍緊些,好了,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一陣驚喜,離開外婆那么多年,離開故鄉那么久了,我竟然還記得年少是包過的粽子是怎樣包的,幾乎沒有想,也沒有思考,自然而然就包好了,也是是年少時的事總是讓人難忘吧,也許是故鄉的粽子特別好吃吧。
當冒著著熱氣飄散著粽葉清香的粽子擺在桌子上時,我好像又回到了故鄉,回到了小時候,回到了外婆的身邊,兒時的記憶故鄉的記憶又開始在腦海里出現。雖然我雖然離開故鄉很多年,離開外婆那么多年,外婆包的故鄉的粽子永遠那么香。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
這一天,我和爺爺一起包粽子。我們首先把糯米泡在水里,然后把棗洗干凈,還準備好了幾片竹葉。
開始包粽子了,我們先把竹葉弄成三角形的,然后放上兩顆大棗,再放上糯米,把竹葉包起來,最后用皮筋捆結實。
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們吃著自己包的粽子,真香啊!
吃晚粽子,奶奶又給做了五絲線帶在手腕上。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一
昨天中午,奶奶在陽臺上包粽子。我湊過去問:“奶奶,你在干什么啊?”
“我在包粽子呀,奶奶慈祥地說:”你要不要也來包吧!“”好啊!可是我不會包啊!“沒關系,我來教你。”
當我終于包好一個粽子時,奶奶已經包好了四個啦!我在無意之中包出了一個小腳粽,好漂亮啊!現在才發現,包粽子很好玩。
媽媽是北方人,可從來沒包過粽子,不過為了教我包粽子,媽媽還是專門請教了賣粽子的奶奶。
我呢,則是在剛剛學會包粽子的媽媽的指導下學習包粽子的。所以,包出來的可不像外面賣的那樣有棱有角,形狀美觀。不過,畢竟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包粽子了,我好開心呀!端午節這天,我特意請全家吃了我親手包的粽子,他們直夸好吃呢。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二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臣的。
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歷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里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后,屈原又給老人托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么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后,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劃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
的故事(二);。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三
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我的媽媽送年貨給外婆,到了外婆家,看到了粽葉、米、繩子放在那里。我說:“外婆,還要包粽子。”外婆說了一句,你和我的媽媽一起包。哦!
吃了中午飯,我看見我的媽媽真的在那里包粽子。我過來一看,我的媽媽熟練地包著,她先把粽葉卷起圓錐形,在里面放一些米,然后用粽葉包住,把繩子繞在上面捆緊,一個粽子包好了。
我看完了,拿起粽葉像模像樣地包起來。我放米時,米從小洞里漏出來,當我塞住這個洞,那個洞又流出米來……我弄了好多時間才包好。
過了一會,我表哥在外面玩也回家了,看見我和我的媽媽在包粽子。表哥迫不急待地過來拿起粽葉,問阿姑怎么包,叫軒來教你,好吧!我說:“你看著我包,馬上就會。”他拿起棕葉,把粽葉卷起來在里面放滿米,也不要太滿,再把粽葉包住,最后把繩子捆緊,一個粽子包好。我我的媽媽說:“兩個人真棒!”一看就會,是一個既頑皮又聰明的小伙子。聽到我的媽媽的夸獎,我倆很高興。我們三個人包著包著很快就包好了。
到了三點鐘,外公和外婆把粽子放進鍋里,再倒滿水,然后蓋住。燒了很長時間,總算燒好了,打開鍋蓋一看有些粽子露出了白白的大尾巴,原來是漏餡了。
我和我的媽媽要回家,外婆拿了好多粽子叫我帶來,我非常高興。謝謝!外婆。外婆明年過來我家哦!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四
都說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而對于我這種對賽龍舟或是掛蒿草、艾葉、荷包的傳統活動都一概提不起興趣的人來說,六月則意味著一個可以敞開懷大吃一頓粽子的時節到來了。
粽子作為傳統節日的傳統食品,它和月餅一樣,有各種各樣、五花八門、千奇百味的餡兒。像五仁啦,蛋黃啦,蓮蓉啦,豆沙啦,月餅有的餡粽子它都有。而且因為粽葉里面兒裹的是糯米,所以能摻進去的料就更多了,紅棗、瘦肉、臘肉、香腸……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粽子里面裹不到的。
然而,在眾多雜亂紛陳、讓人眼花繚亂的粽子餡當中,只有兩樣是我的最愛——紅豆、豆沙粽和小白粽。縱使粽子餡兒日益翻新,一天一個花樣,我還是對它倆愛得深沉。
先說紅豆、豆沙粽吧。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那會還興家家自個兒動手包粽子。端午前后一個月,每天我放學回家把小書包往沙發上一擱,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廚房端粽子吃。剛出鍋的粽子還散發著熱氣,每次拿到手里都是一陣新鮮,解裹著粽葉的細白繩兒也成為一大樂趣。又軟又香的糯米夾帶著些紅豆或是豆沙,面上再灑下一層白砂糖,好不美味。吹著涼快的空調,邊看電視邊咬粽子,夏天最愜意的事莫過如此。
至于小白粽,顧名思義,就是又小個兒又是白餡兒的粽子。剝開粽葉,里面除了雪亮的糯米外再沒有別的,頂多為了添點兒味再灑點白砂糖就開吃了。這種小白粽在老家金堂的大街小巷上處處可見。每到吃粽子的時節,走到哪都是這樣那樣關于“小白粽”的叫賣聲。餡料簡單,做工精練,外形小巧可愛,是頗受歡迎、極其搶手的一道美味。
這不,又到了端午,吃粽子的大好時節。不知道今年能不能也大飽口福一頓呢?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五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端午節就在奶奶的歌謠中跟隨而來,充實的一天在歌謠中開始了。
端午節是非常有趣的,可以帶上五彩繩,看賽龍舟等,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包粽子了。
端午節的氣氛吹來了粽葉的清香,墨綠的葉子有竹葉可愛的形狀和艾草味的清爽,奶奶將兩束葉子散亂的鋪在搪瓷盆里,再燒一壺滾燙的水,水溫升起,攜帶著裊裊的清香,如同沸水沖茶,將葉子特有的清香渲染出來,在蒸騰的水汽里夾雜著活了似的香氣。原來在奶奶手里,清香是可以生長的啊。
還有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飽滿,懶懶的依在了一起,好像泛了一夜的瓊漿。
奶奶的粽子簡單異常,只放蜜餞和米,三層的竹葉錯落著擺好,輕輕展開,彎成一個小圓錐,一小撮米添在尖尖的腳里,捏一甜蜜餞點在中間,又用米把它蓋上,奶奶的大手緊緊捏著粽葉,再系上粽繩,一個精致的粽子便包好了。看著奶奶包好的粽子,我躍躍欲試,可是怎么都包不好,我們大家哈哈大笑。
粽子在鍋里咕嘟的響,到了中午粽子便好了。輕輕一拉線繩,粽子便掙脫了束縛,展開粽葉,四個角的粽子都煮得透亮,還微微的染了一層青綠。吃一口,滿嘴的清香和米的軟糯,浸染了蜜餞的甜香,不放糖卻更加香甜。
今天奶奶生病了,沒有包粽子,但是我覺得外面賣的咸肉粽,八寶粽,紅棗粽,蛋黃粽都沒有奶奶包的好吃,奶奶的粽子在每一個端午節都輕輕地敲打著我的味蕾。
奶奶的粽子牽動著家鄉的端午,吃一口清香的粽子,幻想著美好的傳說,家鄉的端午節變得更有味道了。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六
前幾天,我和媽媽來到外婆家,看見外婆正在包粽子,哇塞~~~那可是我最愛吃的東西啊!我有點迫不及待想嘗嘗這美味,可是外公卻說沒有包粽子就不能吃,本來剛想指著媽媽也沒包,誰知道才一會的時間媽媽卻已經在包了,真是讓我失望啊!可憐的粽子,姐姐我沒能吃掉你,我對不住你呀```!我想了又想:與其被攙死到不如被笑死.
于是,我逞強道:"不就是包粽子啊,誰不會."接著,我拿起兩片棕葉,偷偷地斜著眼睛看著外婆怎么包,可是老鼠最終還是逃不過貓的手掌心.最后我還是被外公發現了.他婉轉地說:"你不是說包粽子誰不會包呀!現在包得怎么樣了啊!要不要外公教教你啊!""不用,我自己會處理好."我堅決地說.于是我接著放了些糯米,香菇,和豬肉.準備包起來.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當我捏好左邊時,右邊掉餡了;當我捏好右邊時,左邊掉餡了;當我捏好中間時,兩邊掉餡了.可憐的我呀!為什么只有兩只手,之前只顧著吃粽子,怎么會沒想到原來吃粽子的背后包粽子的人是多么艱辛啊!我感覺我做錯了,一直以來做的每件事,都不曾了解背后.
于是,我紅著臉對外婆說:"外婆可以教我怎么包粽子嗎?"沒想到外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原來包粽子也是有竅門的`喔`````看了這篇文章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粽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時,覺得今天的粽子特別甜。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收獲!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七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八
端午也叫端陽,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有掛菖蒲、賽龍舟、喝雄黃酒等習俗,但眾所周知的還是吃粽子了。
在沿海這一帶,端午節的粽子多數是肉餡兒和紅棗餡兒的。我們習慣了喜歡吃這種粽子。端午那天,我通常是在外婆家過的。外婆包粽子的手藝好,不僅包的個頭不大不小,而且包的樣子很精致,一個個棱角分明。
媽媽也想學外婆的手藝,可就是學不來。只見外婆把糯米放在盆里浸泡半天,淘上幾遍瀝干水,被水浸泡過的米粒顯得格外晶瑩。粽葉也要用水沖刷幾遍,再放入鍋里煮燒一會兒也放在一旁。預先把肉切成塊,再浸泡在醬油里腌制兩個小時待用,也可以腌制過的咸肉來包粽子。等粽繩也備齊,就可以制作粽子啦!
粽子的形狀大體上分為三角粽和斧頭粽,三角粽和斧頭粽開始的步驟都是一樣的,把一片完好的粽葉卷成圓錐形,這不難。只不過我沒握好時,倒進的米全從下面的小洞里漏出來了。然而外婆怎么弄都不會漏,而且三兩下就做好了一個。我重新包,裝一半米放幾塊肉,我常放上好幾塊肉。那是我的小心思,做上特殊標記,自己挑了這個粽子吃。把粽葉折了再折上幾次,系上一個蝴蝶結,吃的時候一下子能認出來!我包一個,外婆能包上四五個。
外公坐在灶臺邊,把廢紙扔進灶里點火,再放上柴木,灶爐里噼里啪啦地唱著歌。外婆放入粽子,蓋上鍋蓋。過了半個多小時,我看看鍋沿邊冒著煙,時不時飄出陣陣的香氣。不知是粽葉的清香還是肉的濃香,也許是蜜棗的甜香!我坐在一旁,看著白煙一股股冒出煙囪。聞著誘人的粽香,我口水直流。弟弟的饞樣更是可笑,說垂延三尺也不為過了。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十九
老人們說,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說,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說,端午節是腰上掛著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鐘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愿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于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采,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伙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采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采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伙伴們競賽,看誰采的多。
箬葉采回家后,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里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肉買來后,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后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后,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舍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伙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么多么的好吃!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二十
小時候家里人從外面收粽子干,我就知道馬上要過端午節了。我會數著日子等著家人用這葉子包好吃的粽子。
端午節前,我媽媽會上街買最新鮮的粽子材料,比如糯米和紅棗蜜餞。有時候家里會包一些肉餡的餃子,但是次數很少。好像從記事起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節到了,該做粽子了。媽媽和奶奶很忙。他們都是包粽子的專家,所以他們全權負責包粽子。
如果他們用紅豆餡包粽子,他們會先把糯米和紅豆清洗干凈,然后把它們混合在一起,用粽子葉把它們包成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餃子,會先把五花肉剁碎,再拌糯米。在媽媽和奶奶熟練的雙手下,散落的粽子和糯米在短時間內變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粽子。
餃子包好后,我媽會在不同餡的餃子上做不同的記號,然后放進一個大鍋里煮。因為家里人多,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包很多餃子。有時候,家里的鍋需要三個鍋。因為每次做粽子都要花很多時間,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做更多的小粽子,但是每次做的時候,都沒有媽媽奶奶做的好看。
粽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孩子蜂擁而上,搶著吃肉餡粽子。很快,一盆粽子被大大小小的十幾個人“收拾”了一番。然后做了第二鍋,留著吃飯用,最后一鍋留著以后幾天的零食用。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二十一
眼看端午假就要來臨,大家要記得吃粽子哦。在新加坡留學的學生當地也有很地方的新加坡粽子,別具風味。
每年端午節前的那個周末,xxx(51歲,保姆)與母親xxx(69歲,保姆)都會與幾名親戚起早摸黑,準備包粽子的大工程。
昨天清晨6時,他們在家門前走廊擺好多張小凳子、好幾大盤炒好的豬肉塊、香菇、糯米和栗子,還有幾根系上繩子的竹竿。就這樣,一家老少三代圍在一起包起粽子來。
自去年起,謝渺珍的女兒xxx(28歲,會計師)和表兄弟姐妹也加入陣容。xxx一向對包粽子興趣缺缺,但為了不讓這道家傳小吃失傳,她也開始早起向長輩學習包潮州粽。
xxx說:和全家人一邊包粽子一邊說笑,能促進感情,其實很好玩,也相當有意義。很高興自己做出這樣的嘗試,不然也不會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xxx從15歲開始向母親學習包粽子,食譜就源自她具有烹飪天分的母親。母親20多年前去世后,她因一包粽子就想起母親,曾一度放棄。她笑著說:后來家人和鄰居們都對我家的粽子念念不忘,我又開始包了。如今多了年輕幫手,雖然拖慢速度,但相信他們多包幾年,我就能升為主管了。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二十二
我愛吃好吃的粽子,也見過別人做粽子,但我自己從來沒做過。直到今天,我才大開眼界。
我順從地聽著外婆的話,覺得單純做粽子并不能阻止我成為天才。誰知道,我去包粽子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一門手藝,要把粽子包裝得漂亮又牢固,并不容易。
開始的時候,我拿出兩塊一大一小的粽子葉,像奶奶一樣折一個角,然后在折好的角管里放一點泡好的糯米,塞一大塊豬肉,再蓋上糯米。我很驕傲,比我想象的順利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葉子蓋好的時候,糯米就像個孩子一樣不肯聽我的吩咐,一個個跳了出來。我匆忙跺腳。還好奶奶給我切了點糯米。
哈哈,經過一點挫折,終于到了最后也是最簡單的一步,——,綁掌繩。k,看我展示才華。地球上的人都知道粽子只有包緊了才好吃。我拿著棕櫚繩,把粽子綁成一條大領帶。我也覺得奶奶的擁抱很老套,很不雅觀,就用掌繩做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我不隨便碰繩子,它也很結實。吃完了,我拿起粽子準備放進碗里,卻不小心拉了一下掌繩的短部分,只聽“嘩啦”一聲,粽子的葉子散開了,糯米像飛珠滾玉一樣一顆一顆地掉在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粽子都是奶奶手里生的,我連一個都包不好,骨頭里的牛肉一下子上來了。失敗后,我小心翼翼,成功打包了幾個。
吃自己的可愛粽子,說不出的開心。
粽子里的端午(精選23篇)篇二十三
每年是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但大家知道我們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請大家慢慢聽我說。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后并死在秦國。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為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為眼看著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嘆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為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嘆氣的說: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嘆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說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著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后,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劃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歷的五月五日。大家為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說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粽子的活動。就是這樣,我們才有端午節這個節日,才有端午節吃粽子的一種習慣。
我們大家都要向屈原一樣好好學習,學習他那愛國,善于分辨的精神!這就是我們端午節要吃粽子的原因。
x年級: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