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潮的第二課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一
學習全文,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觀,體會泉城的泉多、水美,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8課——泉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泉城就是我國的——濟南。說到泉城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泉城,一起去去細細欣賞泉城的美景。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看看泉城的泉水呢?(出示圖片)
2.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呢?
( 美,多,神奇。。。。。)
板書:泉多、泉美
3.課文哪一自然段總的說了泉水的這些特點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1)哪些地方說明泉多?(七十二泉)
指讀。齊讀。
(2)哪些地方說明泉美?(白浪翻滾、銀花盛開、晶瑩剔透、明珠散落)
美在什么地方?(樣子)
(虎嘯獅吼、秋雨瀟瀟)
你聽過嗎?分別給你什么樣的感覺?你能分別讀好這兩個詞語嗎?我們把這兩?? 個詞語連起來讀一下。
指讀。齊讀。
接下來呢,老師請我們班男生讀聲音洪大的這句,女生讀聲音低細那一句,一起來感受一下泉的聲音美。
聲音高低不同,給我們不同的聽覺沖擊。
二.學習第五自然段“趵突泉”
濟南的泉真多啊,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趵突泉”,而在這幾個泉中,趵突泉最為出名,它又有什么過人的魅力呢?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吧。(出示文字)
1、接下來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這段話寫出了????????? 趵突泉什么特點,動筆劃一劃、圈一圈能夠反映這些特點的詞或句子,再朗讀一下。
(1)誰來說說看,趵突泉有哪些特點?
大??? 從哪里感受到的?(開闊、占了大半個)
誰來把這句話讀一下,要讀出它的“大”。
指名讀。
齊讀。
清??? 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泉水的“清”?
(很清、清清楚楚)
嗎?(指名讀.齊讀.)
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此刻,你的面前出現了一池清泉,泉水很清,連游???? 魚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此時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同學們,你們看到的景色真美啊,趵突泉的泉水清得真美啊。讓我們再一齊把這句話讀一下,再次體會一下趵突泉泉水的清。齊讀。
美????? 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三堆白雪?? 冒)
指名讀.
齊讀.
趵突泉那么大,那么清,那么美,不愧為七十二泉之首,讓我們再一起通過朗讀,再次體會體會。
三.學習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
1.剛才我們學習趵突泉,還記得是怎樣學的嗎?指名回答。
2.出示學法。齊讀。
3.請你用以上的方法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泉水來學習一下。
4.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自己所喜歡的泉水。
▲“珍珠泉”? (出示圖片)???
它有哪些特點呢?
清——“清澈見底”??????????? 誰能來讀好這個句子。
指名讀。???? 齊讀。
觀潮的第二課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二
首先,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問:小朋友們看一看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學生們各種答案都有,其中有個別人找對了,但是我沒有立即就給予肯定,我又問: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誰說的才是正確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個(????? )的人。問:現在這個題目該怎么填?生:優秀?!澳窃傧胍幌脒@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倍鴮懙牧?。
接著,我引導大家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谶@樣的認識,我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然后,我又請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三個孤兒會對孔繁森說些什么,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
借圖創境? 入文悟文——《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9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
在學習第二小節的重點句:“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睍r,我用一張圖片縮短了時代距離,帶領孩子們迅速地進入文本;也借助這張圖片啟發學生的想象,聯系生活感悟他的無私關愛。
這是一張在網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們親密地摟在一起的照片。
1、“你覺得他們的關系怎么樣?他們喜愛這個新爸爸嗎?”
一張照片,早已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三個孤兒穿的是藏族衣服,很有特點。有的學生觀察很仔細,笑容、摟抱,他們能自己從圖片上感受到一家人的快樂,為下文孔繁森的無私關愛做好了鋪墊。
2、“這個新爸爸對他們怎么樣?請你來讀讀這組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撫養他們。
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p>
看了很多老師的教案,在這里都做了一組比較?!跋駥ΥH生兒女一樣” 光靠空洞的說教難以使學生與教者產生共鳴,而這組比較的確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具體與空洞,從而品味出作者遣詞的獨具匠心,領悟文章思想感情。而經過剛才一張照片的出示,為孩子們創設了情境,很自然地過渡到孔繁森對孩子們的關愛。在孩子們眼里,這不再只是書本上的優秀援藏干部,更是個疼愛孩子的好爸爸。當孩子們把圖片映入腦海中后,爸爸,這個稱謂,拉近了他們的距離,也為聯系生活的想象和重點句的朗讀訓練鋪平了大道。
3、聯系生活,激發想象:
曲尼發高燒了,孔繁森……
曲印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孔繁森……???
小貢桑摔倒了,孔繁森……
……
“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大膽地進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礎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體的形象甚至可以觸摸的感官信息?!闭Z文教學中的直觀演示,需要合適的時機展示它的價值。一張圖片,一個稱謂,一個情境的創設,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讀體驗更真實。
16《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一文,通過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間收養孤兒并為孤兒獻血交學費這兩件感人的事跡,頌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實在是一個距離遠,感覺陌生的人物。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人物品質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讓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交流關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孔繁森的照片,說一說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再打開書,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教學時我幫助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先了解新詞“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再抓住“優秀”一詞,指導學生聯系自己先前初步的體會,對孔繁森產生一個總體印象。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而寫的了。
接著,我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再話鋒一轉:“爸爸媽媽為我們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樣也為三個孤兒做到了?!比缓?,我進一步激發想象:曲尼發高燒了,孔繁森……曲印學習退步了,孔繁森……小貢桑尿床了了,孔繁森……很自然就讓學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這三個孤兒?!薄罢Z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大膽地進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礎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體的形象甚至可以觸摸的感官信息?!闭Z文教學中的直觀演示,需要合適的時機展示它的價值。一張圖片,一個稱謂,一個情境的創設,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讀體驗更真實。這段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允許他們產生自己的獨特體驗,尊重他們的感悟。因為學生的情感積累、生活經歷、理解程度、思維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在學習課文第三段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貧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往往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沒了,有時連伙食費都交不起。自從他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的生活就更艱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獻血。在理解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哪兒最讓你感動?學生抓住了 “悄悄地”一詞,緊接著我就讓學生思考孔繁森為什么要悄悄地去獻血。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總結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煩別人的大公無私的品質。在理解“請求”、“懇求”時,我讓兩個學生上來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樣請求醫生給他獻血,醫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樣懇求醫生的。通過表演,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請求、懇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懇求”比“請求”程度上要深,態度是誠懇的。
在教學末,我還穿插了一首歌曲:《公仆贊》,音樂是靈空的,它不經過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世界。歌曲的插入,使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最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以上環節結構緊湊,環環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觀潮的第二課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三
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朗讀感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運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入評價機制,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興趣。
1、鞏固生字詞,會寫板、椅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讀,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能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試著稱贊別人。
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圖片、詞卡、幻燈片、頭飾等。
一、復習
1、開火車讀詞語卡片。
2、出示圖片,說說課文講了什么故事?
二、談話
這節課讓我們一同與小獾、小刺猬去感受相互稱贊帶來的歡樂。那請同學們趕快讀讀課文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三、朗讀感悟
1、精讀1~4自然段:
⑴ 讀一讀、想一想:板凳做得很粗糙,為什么小刺猬還要稱贊小獾呢?
⑵ 畫一畫你找到的詞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出重點詞句,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⑶ 幻燈出示重點句,隨機指導朗讀:
板凳做的.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的很認真。
他對小獾說: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換說法:
一( ) 比 一 ( ) ( )
⑷ 指名3人讀,學生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評價,進一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自讀5~10自然段:
⑴ 幻燈出示問題:
① 小獾為什么送給小刺猬椅子?
② 當小刺猬送給小獾大蘋果時,小獾是怎樣稱贊小刺猬的?
③ 小刺猬得到小獾的稱贊后是怎么說的?
方法:
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
⑵ 學生匯報:
隨機出示幻燈片,指名朗讀。
設計意圖:以提問的方式展開,讓學生有目的、帶著問題學,對感悟課文非常有好處。
⑶ 分角色朗讀5~10自然段。
3、分角色演讀(小組內進行)。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并使他們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4、學生表演,同學們夸夸他們。
5、夸夸身邊的小伙伴。
設計意圖:學以至用,品嘗體會稱贊別人或讓別人稱贊帶來的樂趣。
四、知道寫字板、椅
1、觀察后說說注意的地方。
2、指導書寫。
3、寫后同桌互相檢查。
五、總結
六、作業
找機會夸夸你的家人或朋友,觀察他們得到夸獎后的表現,寫成一則日記。
設計意圖:延伸到課外,體會稱贊別人的快樂,并把這美好的瞬間記錄下來。
小刺猬:消除疲勞
18 稱贊 ? ?快樂
小獾:自信
觀潮的第二課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四
;4、《鄉下孩子》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課文。
3.了解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教學難點:
培養熱愛農村廣闊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鄉下孩子(指讀課題)。
師:你們想繼續了解他,并和他成為好朋友嗎?(再次指讀課題,學生再次興致盎然地齊呼“鄉下孩子”)。
二、復習鞏固生字詞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讓我們先來和老朋友——生字詞打個招呼吧。
(出示ppt生字詞)
師:多種方式,如開火車游戲,分組賽讀,小老師教讀等方式三、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
師:鄉下孩子在他們的爸爸媽媽眼里是什么樣的呢?
師:老師聽出來了,真是個可愛的孩子。
出示ppt:鄉下孩子像_____一樣_____,像_____一樣_____。師:曾是曾經、以前的意思。這一小節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黃鸝”比喻孩子的活潑快樂,用“野菊”比喻孩子的純樸可愛。讓我們感受到鄉下孩子的天真可愛,他們在爸爸媽媽的關愛下是多么溫暖、幸福。(幸福)
板書: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
2.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他們的幸福吧,同學們知道這一小節里面,哪兩個字,需要我們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嗎?
師:同學們真細心。請同學們拿起課本讓我們一起來快樂地讀一讀第一小節。
3.小結
師: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帶你來到田野里逮螞蚱,捉蝴蝶,來到魚塘邊釣魚,你感覺怎樣?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啊,那我們來看看課文中的鄉下孩子。。。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
1.齊讀2、3小節
師:鄉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2、3 小節,看看他們平時都做些什么?
2.指名回答,師板書。
板書:捉蝴蝶含草葉挖野菜逮小魚
師:假如你是鄉下孩子,在這些事中你最喜歡做什么?為什么?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還有誰也喜歡讀的,一起讀讀。
指名說。(根據學生回答展開)
捉蝴蝶:
(1)你來讀讀捉蝴蝶的句子。(出示幻燈)
(2)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田野里的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美極了!招來了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噓,我們一起來捉蝴蝶吧?。7聞幼鳎┳屛覀円黄瘐谄鹉_尖兒,輕輕地,輕輕地,猛地一撲,哈,捉住了!
師:誰想捉蝴蝶?(讓舉手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捉蝴蝶)
師:(問捉到蝴蝶的小朋友):你想干什么?
(3)師:你想編什么故事?
師:你們編的故事可真美,誰能美美地讀讀這句話?
(指導朗讀)
(4)(課件展示:捉一只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
師板書“編織”,理解“編織”在這里不是指媽媽編織毛衣,
而是指創造故事。(引說)
師:鄉下孩子多有想像力?。≌l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幾個學生讀,齊讀
(5)含草葉:捉到蝴蝶,咱們給這美麗的蝴蝶姑娘吹首歌曲吧!用什么吹?(草葉),你會吹嗎?同學們回到家的時候可以在家長的陪同下,到野外摘一片草葉含著吹一吹,看能不能吹出美妙的音樂來。
師:在鄉下,連勞動都充滿樂趣呢?。╬pt)瞧,鄉下孩子挖了滿滿一籃子野菜回家了。
(6)挖野菜:挖野菜做什么?(出示小豬圖片)瞧,小豬的肚子怎樣?
(肚子很大、很圓。小豬吃的很飽。)
師:飽的把肚子都……(引讀)撐圓了的肚子是什么樣?這么多野菜,把小豬的肚皮都撐圓了。能讀出來嗎?
兩組比賽讀,看誰能把小豬的肚皮撐圓。
看著小豬吃得這么飽,鄉下孩子心情怎樣?你覺得他們是個怎樣的孩子?(勤勞)
(7)逮小魚:指名讀出逮小魚的句子。隨機理解“逮”意思就是捉。怎么逮小魚?
師:我們會說逮老鼠,逮螞蚱,下手要快。再讀讀。不一會兒就逮到一串小魚了,貓咪——樂壞了。看到小魚,小貓樂得(喵喵叫)
師:你們覺得小貓看到小魚的時候會說什么呢?
生:小貓仿佛在說:“這小魚太好吃了,我要吃?!?/p>
生:我好想吃!
師:好吧,給你一條,夠嗎?不夠,再來一條,還不夠,這小貓真夠饞的,看來是一群——饞嘴貓,整串都給你吧!
師:小貓樂壞了,鄉下孩子也樂壞了。(快樂)
師:鄉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快樂無比。那你能把它美美的讀出來嗎?一起讀出他們的快樂吧!
生:指名賽讀、師生賽讀。
(8)出示:捉一只(),能編織()。含一片(),能吹出()。挖一籃(),撐圓了()。逮一串(),樂壞了()。
三、學習第四小節
師:鄉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為什么鄉下孩子會有這么幸??鞓返纳钅??
1.課件出示第4小節,指名讀。
你看見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田野。
生2:廣闊無邊的田野。
生3:一望無邊的田野。
師:這里的田野那么空曠,沒有樓房的遮擋,視野非常開闊,所以稱為——“曠野”。(指導讀詞語)。
2.鄉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無拘無束、幸福愉快地成長著,因
為他們——生在陽光下,長在曠野里!
板書:陽光下曠野里
3.誰來給我們讀讀課文的第四小節,感受鄉下孩子的自由和快樂。聽了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啊,仿佛看到了一群快樂的孩子在田野里飛跑,咱們一起讀讀。
4.齊聲有感情朗讀第四小節。
四、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感受到了鄉下孩子們的生活那么幸福、快樂、有趣,真讓人羨慕。全班齊讀課文。
五、課堂作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六、板書設計:
鄉下孩子
歡唱的黃鸝盛開的野菊(幸福)
捉蝴蝶含草葉
(勤勞)挖野菜逮小魚
陽光下曠野里(快樂)
相關熱詞搜索:;觀潮的第二課時教案設計及反思篇五
1、學習課文第三-七自然段,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1、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
2、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多媒體。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a、嚴肅鄭重、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厲聲叫罵,引吭大叫,昂首大叫。
b、步調從容、大模大樣,凈角,傲慢,傲然,毫不相讓。
c、一日三餐,三眼一極,一絲不茍,從容不迫,侍候,脾氣、責備,供養不周,架子十足。
師:大家有信心讀準它們嗎?(生齊讀,讀后可相機正音)。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①鵝是高傲的動物,(板書:高傲)②作者從四方面寫鵝和高傲:姿態、叫聲、步態、吃相(板書)③第一自然段從姿態寫鵝的高傲,第三自然段寫鵝的叫聲,第四自然估寫鵝的步態,第五-七自然段寫鵝的吃相,④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又是過渡句。
(二)學習第三-七自然段。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了解鵝的高傲。請大家自由讀第三-七自然段,把你喜歡的詞句畫下來,還可以在旁邊寫上你喜歡的理由。
2、學生自由讀書。
3、全班匯報、交流。
(1)從叫聲體會高傲。
生:鵝的叫聲,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
師: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嚴肅鄭重”就是嚴肅認真,“厲聲呵斥”是聲音嚴厲地大聲斥責。從這兩個詞我感覺到鵝的高傲。)
師:你的感覺很對頭,讓我們再讀這句話,感受鵝的高傲。(生齊讀)
如果鵝會說話,猜猜它會說什么?
見到生客進來,它會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叫喊: )
當籬笆外有人走路時,它會放開喉嚨大吼道: 。
學生動筆寫,再指名說。
師:聽了鵝這些慷慨激昂的話,你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理解鵝的盡職,作者的喜愛及反語的寫法)
過渡:反語就是說反話,類似的詞句在文中還有不少。請大家默讀第4-7自然段,好好找一找,畫一畫,想一想。
(2)從步態體會高傲。
①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讀句子后看《包公出場》)
師:看了這段錄像,你想說什么?(引導體會“從容”“不慌不忙”,再以自由讀、指名讀,讀后評議、齊讀等多種形式感受鵝的傲慢)
師:作者認為鵝走路很像凈角出場,看鵝走路就像欣賞韻味十足的京劇,由此可見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②鴨的步調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
用對比的手法,將鴨的急速、局促不安與鵝的從容、大模大樣對比,讓人更形象地感受鵝的高傲。
對比讀句子。
③從“傲然”“毫不相讓”“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感受鵝的高傲。
(3)從吃想體會高傲。
過渡:鵝就是這樣走路的,有意思嗎?它的吃飯更有趣,誰來說說你剛才找到的句子。
①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
通過讀,體會鵝吃飯很可笑,可笑在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可笑在它吃法的刻板、認真,先吃 ,再吃 ,然后 。
問:鵝的這種吃法,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是 三眼一板。(板書)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戲劇的板式,相當于4/4拍。(一起打拍子)文中指做某事有條理,有序。鵝吃飯的順序是 (生齊讀)
師:這順序能少嗎?能打亂嗎?誰能用“先……再……然后……”說一句話。
②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
師:堂倌是舊時飯館里的招待人員,店小二。堂假定在過去地位低下,作者這樣打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顯示鵝的尊貴。
(齊讀,想象畫面)
③從“窺伺”一詞可看出連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規律,可見它是多么嚴格地遵守吃法的三眼一板。
④“鵝老爺”一詞用得好,白鵝的確像個老爺,吃飯必須有人侍候,擺老爺架子,發現狗偷食,就厲聲叫罵,去咬狗,狗把飯偷吃光,它便昂著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
理解“供養不周”,體會作者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顯示鵝的高傲,尊貴及作者的喜愛之情。
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理解“架子十足”,體會鵝很高貴,很有派頭。
(三)總結表達方法,拓展練筆。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可以學習它的哪些表達方法?師生共同總結。
2、觀察一種動物,用以上這些方法,寫一寫。
《白鵝》是作家豐子愷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主要講白鵝性格高傲這一特點的種種表現,反映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這第二課時的教學,主要采用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來理解聲高傲時,通過讀句子,想象寫話,說后評議等方式體會“高傲”與“喜愛”,學生的想象寫話很有想法,甚至出乎我的意料,理解步態高傲時,京劇《包公出場》來回只有十幾移,很能幫助學生理解“凈角出場”。只可惜,屏幕不甚清晰,使效果打了折扣,另外,與鴨的步態對比讀時,指導仍有欠缺。教學鵝的吃飯這一環節時,內容較多,略顯倉促。比較而言,第五自然段的處理較充分、恰當。
這一課的好詞佳句很多,在教學中難免有些顧此失彼,但經過同事們的提醒,盡可以不遺漏重要的,在復習導入環節分類復習,在學習課文中不斷重現,但結課時由于時間關系沒能再次回顧,也算一個小小的遺憾。
都說“好是改出來的”,其實好的教學設計更是改出來的,竇桂梅老師執教《秋天的懷念》時僅導入環節就十易其稿。《白鵝》這堂課還有不少應該修改的地方,而我本人的教學更有很多需要不斷修正的地方。就像楊瀾所說:“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不斷修正的過程就是不斷成長的過程,這樣的過程也許伴隨著痛,但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