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那么演講稿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學生學會感恩演講稿篇一
比如“食”,從20xx年開始,國家就取消了農業稅,而且種田都有糧食補貼;
比如“住” 自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后,這兩年在贛南農村搞的熱火朝天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對申請建房的一般改造戶補貼1.5萬元,五保戶、低保戶、兩紅”人員等“五類人員”建房戶補貼2萬元。以大石門村為例,去年有37戶進行了土坯房改造,今年又有60戶正在進行建設。如今,在大石門村崗上建設點上基本上看不到雜亂的舊房,而且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改造后是整齊劃一、人人都住進了錯落有致的一棟棟新房。
又比如“行” 前幾年搞的新農村建設,政府把寬敞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我們老百姓出行方便了很多,道路變得更干凈了,村莊也變得更整齊了;
比如說“老” 國家為了解決我們農民朋友老有所養的問題,20xx年在我們縣實施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又稱新農保),對年滿16周歲、不是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均可參加新農保,參保人可以按每人每年100—1000元繳交,繳的多領的也多。只要是年滿60周歲、家里人參了保,60周歲的老人都把每人每月55元領進了口袋,使得我們農村老百姓現在也享受到了城市人的待遇了;
再比如說“病”;“現在,我們老表都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如果生了什么大病,只要交20%至30%的錢就可以治病,國家為我們報銷70%以上的醫藥費。而以前看病報銷只是少數人的‘福利’,農民老表沒有醫療保障,所以,要是在以前想也不敢想,有句順口溜說的:“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就是看病難,看病難的真實寫照,大家說是不是。
再比如在生產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大布村呂洪輝家里前段時間購買的農機具,原價就要是2300元,由于有了政府補貼,可以優惠800元,還有大石門村曾隆諦家去年新裝了一臺空調,因為有了家電下鄉政策,又節省了近400元;這些都是黨和政府對我們農村老百姓的惠民政策,都是實實在在地、看得到、摸得著的惠民惠農政策,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受益者,有些是享受了其中一項或幾項,有些是全部享受了。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哪里看的起病,我們要感謝黨,感謝黨給了我們老百姓這么多的優惠政策。上面我說的都是大家非常清楚,也都是大家都已經感受的到的政策,我為什么講這么多、這么細的例子,也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如果沒有黨和政府對我們農村的關心,如果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現在看個病要花很多錢,種個田還要交稅,小孩上學又要交費,自家建房還沒有補貼等等。
所以,我們的確是要好好感謝黨,牢記黨恩,要不是黨和政府的政策,我們的日子也沒有今天這樣紅火。你們看看,現在國家給我們老百姓這么多好處,種田不要交公糧還有補貼,小孩上小學初中免學費,還有‘三送’干部為我們致富操心。我們要將這份感謝放在自己的心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幸福!
中學生學會感恩演講稿篇二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是最好的營養》。
我們如果承認人有心靈,就等于承認心靈是一個活體,有生長也有死亡。心靈生長需要水和營養素,感恩就是最好的營養素,它來源于身體內部,無假外求。就像善良是澆灌心靈的水,感恩者因為感恩而潔凈,心靈由此飽滿與生長。
人,確實是有心靈的,所以需要感恩。一年前,我記得就是在這里,李愛群老師為我們做了激情洋溢的同樣是關于感恩的演講。而在本月中,我們所有班的黑板報都換成了清一色的感恩主題。(李老師,我覺得中間這一段有點突兀,又長而且并不精彩,不知道怎么改,所以空在這里)
我們不僅僅要去感恩這些,要去感恩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境。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的獨立。 感謝打擊你的人,因為他鍛造了你的心靈。感謝背叛你的人,因為他擴展了你的心胸。這些事物往往讓你覺得有悖你的利益,但他給我們帶來的,是獨立、自尊這些難得的品質,我們憑什么不去感恩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就常懷感恩之心。據說有一次家里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后,忙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誠然,我們沒有總統的氣度,但是那么多有恩于我們的人,還要我手把手教你們怎么去感恩嗎?感恩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是一種自發的行為,是一種責任,一種智慧,我們不能為了感恩而感恩。感恩父母:他們給了我們整整一部生命,讓我們茁壯成長到十四五歲。多少個日夜他們想著我們吃好穿好,卻消得己憔悴。感謝老師:他們給了我們知識,多少個課堂,多少本課本,他們教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多少小時的的備課,多少努力的循序善誘,卻不知皺紋爬上眉頭。感謝我們的后勤員工,那些食堂飯菜,可是他們起早貪黑的煎熬,多少個日夜里,他們忙碌在廚房,煎蒸炸煮,又是生活老師,在多少我們安然入睡的夜里,一次次的查寢,巡寢,打掃衛生……不會感恩,我們怎么去體會父母的深愛,不會感恩,我們怎么真正領會老師的知識,不會感恩,我們怎么品嘗一粥一飯的酸甜苦辣咸?
感謝你們已傾聽至此,最后用大家耳熟能詳的話作為結尾:同學們,感恩是真實的,感動是永恒的,感恩的心是永遠充實而幸福的,讓愛與溫馨在你我的心中流淌,在金東方這片熱土上用生命去鑄就一顆感恩之心,這顆心有世上最好的營養:感恩澆鑄而成,擁有它,我們就會虔誠的面對生活的挑戰,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中學生學會感恩演講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我是來自高一、23班的周**,今天在這里想和大家一起,用短暫的幾分鐘時間,重拾記憶的`片段,看看那條來時的路,謝謝一路愛我們的人,也謝謝那些曾為愛瘋狂的日子!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感恩——流年》。
記得有人說過,兒時掏心掏肺傾心傾血扶你上路的是父母。少不更事只會讓身邊最親近的人為自己付出,也為自己流淚,我真的不是個懂事的孩子。十六歲,卻沒對父母說過一句我愛你,現在,每當看著媽媽日漸憔悴的面容和爸爸日漸彎曲的背脊,眼眶總會不經意間泛出淚來。
我最親最愛的人為我的無理取鬧一次又一次的身心憔悴。爸爸卻說:“沒關系,孩子還小!”我卻連一句對不起都遲遲埋葬在心里;媽媽說:“不怪你,知道錯了就好!”我卻連一句謝謝你都讓它隨風而逝。當代女作家丁立梅曾說:我會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可今天我站在這里,只希望時光慢一些,讓我們所有人的父母能和我們在一起久一些。讓流年停駐,時光慢走,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時間去頓悟,去感恩,去為了愛,不留遺憾,為了感恩,奉獻孝心!
佛說,前半世我們都是一棵會開花的樹,結了半世的緣,今生才可相遇!那從相逢到相知,恐怕花兒已開滿了世紀!年少的輕狂讓身邊的朋友一個又一個的離去,自己卻無所謂般聽著那些個性化的歌曲,可無人知曉在某個寂靜的夜,點點星光伴孤影的時候,還是會想起某個好友給過的溫柔,再想哭時,也會發現沒有了肩膀。
我們九零后習慣了把別人的愛當做應當,習慣了將自己的過錯當作過錯,也早已淡漠了感恩。可時間久了,只有自己才明白,這樣的心,很假很累很無所謂。我們常說做不到對父母說一句肉麻的謝謝,難道也無法對身邊的朋友說出一句感謝嗎?別說這樣做沒必要,朋友懂!可朋友不是你,你不說,人憑什么懂?你不披肝瀝膽敞開心扉,又怎么讓感恩溫暖他人,以心交心?
所以,一句謝謝不矯情,一個擁抱也不寒磣,一雙手的緊緊相握,攥得生疼,是一顆感恩的心見證友情的力量,是一顆感恩的心綻放溫暖的陽光!明媚的流年,有朋友相伴,一生一世,因為感恩,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相知相惜,一生一世!朋友,感恩有你,流年,真好!
宛轉流年,流年宛轉,一季春花紅,一地秋葉黃。十多年的成長之路,多少人與我們擦肩而過,又有多少人從相遇就未曾離開。年少不更事失去了許多本該有的陪伴,也讓身邊的人為了自己傷心流淚,可歲月不會讓你重新去愛,流年中失去的也無可追回,只能讓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后盡早學會感恩,然后懂得珍惜。
我們總是把年齡小當做傷害的理由,可我們又何曾給過那些身邊的人一個愛自己的理由。我們總是問蒼天為什么別人有的自己沒有,為什么身邊的人漸漸都離開?可為何不問問自己,長了這么大,說過多少句謝謝,又給過那些身邊的人多少幸福?!別等流淚了才知道心碎了,也別等人走了才發現還沒有好好珍惜!
感恩,就是把那個人,那件事,那張照片映進心里,然后告訴自己不忘記;感恩,就是把父母對你的好滴滴銘記,然后告訴爸媽:你老了,我養你;感恩,就是在朋友幫你時說句謝了,等有一天他需要了,哪怕風狂雨疾,浪高海深,我都翻山越嶺,面帶微笑,走向你;感恩,就是在一攝氏度又一攝氏度的愛中和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后仍咬著牙,站起來,然后告訴自己撐下去,然后的然后,仍抬起驕傲的頭,朝著自己選擇的路,帶著感恩走下去!
朋友們,流年如逝,感恩如山,一向年光有限身,不如憐取眼前人。趁青春明媚,正善美存心,那就讓流年承載愛心,讓愛心相伴感恩,去溫暖人生,照亮你我,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生學會感恩演講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教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時代的呼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后西方意識形態的進入。“感恩”這一詞匯正從我們的視野了逐漸消失,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開展“感恩教育”已被提到相當的高度來重視,尤其是在學校教育中,“感恩教育”就是要讓我們每一位學生學會感恩—學會感恩教師,感恩學校,感恩爸媽,感恩社會。在西方有“感恩節”,而中國的傳統教育中有“施恩不圖報”的觀念。教育專家曹華這樣說道:“感恩也是一種品德。”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要讓我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我們學業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讓孩子們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
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爸媽,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爸媽,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世界將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是,我們常常缺少一種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我們的青少年一代。他們常常忘記了,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他們總認為許多事情都是理所當然應該擁有的,包括爸媽無微不至的照顧,老師嘔心瀝血的教導,旁人義不容辭的幫助……因此,開展“感恩教育”,是對學生內心深處的洗滌,讓我們在不經意間的觀察中,體會到母愛似海,父愛如山;在三言兩語中,感覺到師愛如燈;在與同學的交往中,體驗到友誼的縷縷春風。一個人的一生,需要太多的支撐。心存感激,才能深入體會,才會加倍珍惜。
“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爭做一個成功的人”。感謝他人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母親節時做心意卡,每天回家幫做一件家務,記住爸媽的生日,得到他人幫助后說聲謝謝等,通過這些水事來學會感恩,每天心存感恩,生活起來也快樂。這樣家庭、班級、學校及至整個社會也更加和諧。同學們“感恩”并不遙遠,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應該學會感恩,使學校充滿愛的生機。
爸媽養育我們很辛苦,我們應該對爸媽感恩,同學不求回報地幫助我們,我們應該對同學感恩,老師辛勤教育我們,我們應對老師感恩,愿同學們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知道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許許多多人為我們付出,我們生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感謝這個世界,感謝爸媽、老師、同學,感謝愛著我們的親人和朋友。愿“感恩”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里,使我們在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去孝敬爸媽。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讓我們懂得去尊敬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