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活動方案能夠吸引人們的參與和支持,同時達到活動的目標和效果。閱讀這些活動方案范文,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活動方案制定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其對活動效果的重要性。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一
晨接:播放有關雪的音樂(晨接、吃早餐、戶外活動、吃午餐、睡覺、起床、都是不同的有關雪的音樂)。
引導孩子觀察早晨、中午和下午的天氣,說出有什么變化。
日常提醒(多穿衣服,吃溫熱食物,喝溫水,不要赤腳等)。
讀有關雪的繪本,詩歌。
安靜游戲讓孩子用五官感受冰塊并說出來。
主題課說有關下雪天注意事項及安全措施。
讓大組的孩子當護林使者,愛護園里的樹木。
讓小組的孩子在園里收集冬天的自然物回來進行美創。
午餐:播放吃飯音樂。
吃臘肉飯和飯團雪球。
播放睡覺音樂。
語言(學習新的詞匯,比如小雪、降溫、初雪、寒冷等)。
家政(剪雪花工作、貼雪花工作等)。
音樂(節氣兒歌、詩歌等)。
美術(繪畫雪及雪花、手工制作雪及雪花、凍冰花等)。
科學(小雪的由來,節氣的習俗,天氣的特點等)。
蒙氏(點數雪花,雪花與數字對應等)。
父母帶著寶寶腌菜/腌肉(食材自備或者園里準備)。
體驗腌菜/腌肉的過程。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二
1、知道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是小雪(今年是22日),是24節氣中第20個節氣。
2、了解簡單的小雪文化,知道小雪的由來與相關習俗。
3、理解小雪兒歌的含義,并大膽嘗試復述。
4、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1、ppt故事《二十四節氣圖畫故事|第二十節小雪》或“圖片+老師講故事”的形式。
2、兒歌。
小雪到,小雪到,天寒地凍開始了。
冷風吹,雪花飄,山川樹木盡蕭條。
穿厚衣,帶厚帽,加強鍛煉身體好。
3、節節蟲身體中間留出空白可添畫的部分(老師們可依照圖片自己畫,然后打印多份給幼兒)。
活動過程。
1、故事圖片(節節蟲、吉鳥、大尾魚)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小雪的節氣特點。
(1)小雪的天氣是怎樣的.?
(2)大地、樹木都有些怎樣的風景?
(3)在天冷的時候,我們要怎樣保護自己,抵抗嚴寒?
小結:在二十四節氣中,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寒氣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是“小雪”節氣的原本之意。小雪過后,要要添加厚實冬衣保暖,還要加強身體鍛煉。
3、添畫節節蟲: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數物對應的內容。
4、健康領域還可以延伸,給樹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小雪后的食物(腌臘肉、吃糍粑的風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鯽魚等良好飲食習慣)。
活動延伸。
美工區,制作節節蟲;閱讀區,自制繪本;建構區,搭建節節蟲。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三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逐漸降到0°c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不大,故稱小雪。此時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
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北方地區,果農開始為果樹修枝,并用草秸薄柵樹干,防止受凍。很多農家開始動手腌菜、串山楂、吃糍粑等。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傳承中國節氣的智慧,老師們與孩子們開展有關小雪的主題活動。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是小雪(今年是22日),是24節氣中第20個節氣。
2.了解簡單的小雪文化,知道小雪的由來與相關習俗。
3.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護自己。
二、活動時間。
20__年11月22日。
三、活動內容。
(一)前期活動。
各班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引導幼兒了解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了解有關小雪的.習俗。
2.說一說,學一學。
學學有關小雪的兒歌、詩詞。
(二)年級活動。
1.小班:給樹木保暖,知道寒冷的季節,花草樹木也需要我們的保護,萌發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中班:保護種植區的蔬菜。通過討論保護種植區的蔬菜的方法,動手實踐。
3.大班:“曬魚干”、“小雪花”。大班的哥哥姐姐用實際行動體驗小雪節氣的地方習俗。
1.本次活動以年級組長牽頭,老師讓家長知曉活動的內容和配合事項。
2.請各班教師做好活動照片拍攝、搜集、整理的工作。
3.所有活動照片請各班于本周三前上午打包發給保教處彭憶晨老師。
4.小二班老師負責本次節氣故事的推送工作。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四
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小雪是立冬后的第一個節氣,它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今年的小雪是11月22日,也就是今天。小編提醒讀者朋友,小雪過后氣溫降低,故應特別做些深冬養生的準備。
關鍵詞一:起居。
小雪節氣中,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容易引發抑郁癥。近年的醫學研究發現,抑郁癥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疾患。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季節變化對抑郁癥患者有直接影響,因為與抑郁癥相關的神經遞質中,腦內5一羥色胺系統與季節變化密切相關。春夏季,5-羥色胺系統功能最強,秋冬季節最弱,當日照時間減少,引起了抑郁癥患者腦內5一羥色胺的缺少,隨之出現失眠、煩躁、悲觀、厭世等一系列癥狀。
為避免冬季給抑郁癥朋友帶來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節氣中要注意精神的調養。另外,抑郁癥患者還應加強飲食治療。飲食方面要多吃熱量高、有健腦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牛肉、乳類、魚類,并適當飲用一些茶水、咖啡等飲料。
關鍵詞二:運動。
小雪時節人體疾病在經絡方面的表現多為足厥陰肝經的病變。肝之經脈起于足大趾,沿足背內踝前緣上行,在內踝上八寸處交處出足太陰脾經后,過膝、繞陰器、至小腹、人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膈、過脅肋、沿喉嚨,進入鼻內竅,上行連目系,出于額,上行與督脈交會。其支脈從目系分出,下行于頰里,環繞口唇;另有支脈從肝分出,上貫膈,注肺中,交于手太陰肺經。主要病癥有“丈夫瘙疝、婦人腹腫,甚則嗌干,面塵,脫色……胸滿、嘔逆、狐疝、遺溺、閉癃。”下文中所述本法主治病癥即屬此類,堅持采用本功法鍛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小雪十月中坐功:每日凌晨三至七點時,左手用力按住膝蓋,右手挽住左肘向右方用力拉動,接著換右手按膝,左手挽肘向左方用力拉動。反復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九次。可治:肘脫臼,風濕熱毒,婦科腹腫、男人疝氣、遺尿、尿不出、血尿、睪丸腫大、睪疝、足內翻、抽搐、關節腫痛、轉筋、陽痿、痙攣等癥。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五
科學活動:
雪的形成。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雪是雨水的固體形態。
2.通過觀察,讓幼兒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活動準備。
音樂《小雪花》、趣味練習《貼雪花》、圖片《雪景》、白紙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
談話導入活動。冬爺爺給我們送來了禮物,看看是什么禮物?
2.展開。
(1)感受雪花,欣賞優美的雪景(圖片)。
告訴幼兒雪是冬季才會有的自然現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雪的顏色、特征。
(2)欣賞故事《冬爺爺的禮物》。
提問:
(1)冬天來了,瑩瑩來到花園里,發現有什么變化?
(2)冬爺爺送給瑩瑩的禮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樣的?
3.組織幼兒布置冬天的環境,放音樂。
(1)撕雪花:每個幼兒一張白紙,讓他們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誰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灑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場景。
4.趣味練習:貼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數字貼出相應數字的雪花。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雪的變化,并體驗和小伙伴共同游戲的快樂感覺。
5.科學實驗,瞬間結冰。
道具:純水與冷凍柜。
方法:要先將“純水”放入冷凍庫里約一個小時,記住要讓溫度下降到冰點以下。然后將它小心地拿出來,這時候它還是水的形狀,但只要經過一點撞擊就會瞬間結冰!
原理:水通常在冰點(0度)時結冰,但是純水缺乏雜質,無法附著凝結成冰。這時候如果借由震動造成分子碰撞,或是直接淋在冰上,就會讓已經在冰點以下的純水凝結成冰。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六
1、知道雪花的基本形狀。
2、學習用顏色裝飾雪花,表現雪花的美麗。
3、了解簡單的小雪文化,知道小雪的由來與相關習俗。
1、打好雪花輪廓的作品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油畫棒。
一、猜謎,引出活動主題。
師:像糖不是糖,像鹽不是鹽,冬天飛滿天,夏天看不見。
請你猜一猜,猜猜我是誰?幼兒猜出迷底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朵小雪花。
二、師生一起朗誦詩歌《小雪花》。
感知認識雪花,了解雪花的外形結構: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小雪花。
有幾個花瓣?是什么樣子的?畫面上的雪花是什么顏色的?豐富幼兒詞匯: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等。
三、教師在黑板上示范裝飾小雪花。
用同類色對一朵小雪花進行裝飾,如橘黃和淺黃,深綠和淺綠,深藍和淺藍等。
四、幼兒示范練習。
教師請2位能力較強的幼兒到黑板上來畫,用同類色對一朵小雪花進行裝飾,也可以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和幫助。
五、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教師給予指導和提示。
鼓勵幼兒用同類色對一朵小雪花進行裝飾,教師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六、欣賞幼兒作品,看一看,誰的雪花最漂亮。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七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余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干。
小雪時我國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干、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后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我國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歷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吃刨湯。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小雪節氣需要注意什么。
室內通風。
經常在室內工作的市民別忘了適當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和濕度,遠離干燥和流感。在冬季,人們往往最關心室內的溫度,而忽略了室內的通風和濕度。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冬季室內保濕除每日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濕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濕度外也可在散熱設施附近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以保持室內空氣濕潤。另外,如果是剛剛裝修不久的新房特別需要注意通風,否則室內的有害物質會影響健康。
保暖防寒。
在冬季,注意保暖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特別是早晚的溫差很大,因此特別要注意保暖。很多年輕人,依仗身體強壯,而忽略的保暖,很容易導致身體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還有就是一些弱勢群體,像老弱病殘孕這類人群,就更加需要注意保暖了,避免感冒生病。第一就是腳下防寒。腳是我們很多神經末梢聚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注意冬天切勿用涼水洗腳,一定要要用熱水泡腳。天氣漸漸進入真正的寒冷,多穿衣服來御寒,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些特殊疾病的病人,就更應當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外出戴口罩。
首先這是由于現在的空氣質量非常的不好,特別是霧霾天氣的時候容易吸入大量有害物質。其次是冬季室外的溫度很低,和我們體內的溫度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在呼吸的時候會不斷的吸入大量的外接空氣,所以口罩或有一定的御寒作用,保護我們的口鼻不受到外接冷空氣的刺激。
黑米。
寒冷季節里,首當其沖的是補腎氣。在五臟與五行的關系中,黑色對應的是腎臟,而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陰補腎、益氣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補腎的好食材。黑米可與白米一起煮飯,或與核桃仁、大棗、銀耳、蓮子等一同熬粥。
桂圓。
桂圓又稱龍眼,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水果。在秋冬季節,不少女性容易因四肢血液循環差而出現手腳冰涼、面色蒼白等癥狀,此時適當吃點桂圓,能夠有效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涼。
冬菇。
香菇又名冬菇,香菇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還能促進體內鈣的吸收,經常食用香菇對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它適合各類人群,尤其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益,所含膳食纖維有助于人體排出多余的膽固醇。
黑芝麻。
黑芝麻富含油脂與食物纖維素,促進腸蠕動,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中國藥典》記載,黑芝麻能“益精血,潤腸燥”,因此它不但潤燥,還兼具補腎陰的功效。
紅棗。
冬季多吃紅棗,不但可以補氣養血,還能起到抗寒的功效。人體血液中缺鐵會怕冷,因此冬季防寒可多吃紅棗,增加鐵的攝入,從而提高身體耐寒能力。此外,紅棗不但美味,還是滋補良藥,有強筋壯骨、補血行氣、滋頤潤顏的功效。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八
2.了解各地相應的'習俗(給樹木保溫、腌臘肉、吃糍粑等)。
3.知道冬季樹木保溫的方法。
4.體驗串山楂,提高動手能力。
1.用草秸包裹樹木的圖片、腌制臘肉、制作糍粑的過程圖、草秸草繩(或薄膜紙、繩子)、山楂、木簽。
2.諺語:節到小雪天下雪;趁地未封凍,趕快把樹種;瑞雪兆豐年;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等。
1.通過圖片簡單了解小雪節氣時各地的習俗。
2.一起學習幾個諺語,理解諺語的意思。
3.戶外實踐:到戶外幫助樹木保暖。
4.室內實踐:串山楂活動。
了解有制作腌菜習慣的幼兒家庭,請幼兒回家與父母共同制作臘肉,并帶來幼兒園觀察臘肉的變化。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九
1、知道每年11月22日或23日是小雪(今年是22日),是24節氣中第20個節氣。
2、了解簡單的小雪文化,知道小雪的由來與相關習俗。
3、理解小雪兒歌的含義,并大膽嘗試復述。
4、知道冬季如何防寒,保護自己。
活動準備。
1、ppt故事《二十四節氣圖畫故事|第二十節小雪》或“圖片+老師講故事”的形式。
2、兒歌。
小雪到,小雪到,天寒地凍開始了。
冷風吹,雪花飄,山川樹木盡蕭條。
穿厚衣,帶厚帽,加強鍛煉身體好。
3、節節蟲身體中間留出空白可添畫的部分(歡迎關注公眾號:幼兒教案,老師們可依照圖片自己畫,然后打印多份給幼兒)。
活動過程。
1、故事圖片(節節蟲、吉鳥、大尾魚)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故事內容,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小雪的節氣特點。
(1)小雪的天氣是怎樣的.?
(2)大地、樹木都有些怎樣的風景?
(3)在天冷的時候,我們要怎樣保護自己,抵抗嚴寒?
小結:在二十四節氣中,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寒氣降至零下形成雪,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是“小雪”節氣的原本之意。小雪過后,要要添加厚實冬衣保暖,還要加強身體鍛煉。
3、添畫節節蟲:小班可以只涂色,中大班加入數物對應的內容。
4、健康領域還可以延伸,給樹木的防寒和小朋友保暖,小雪后的食物(腌臘肉、吃糍粑的風俗,不挑食,多吃黑豆、黑木耳、鯽魚等良好飲食習慣)。
活動延伸。
美工區,制作節節蟲;閱讀區,自制繪本;建構區,搭建節節蟲。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十
1、感受歌曲的優美,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唱歌。
2、會用動作表現雪花落下的輕柔和“飄在手里不見了”的情趣。
《小雪花》歌曲、小雪花的頭飾一個、小雪花的胸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1、發聲練習:北風吹。
12|3一|32|l—|。
(師)北風吹,(幼)呼呼呼。
2、學唱歌曲。
播放《小雪花》音樂,教師隨音樂歌唱。
提問:歌里唱了誰?小雪花飄的時候像什么?
3、教師戴上頭飾,邊做動作,邊念歌詞。
提問:小雪花飄在天上像什么?小雪花飄在手里哪去啦?
(1)幼兒貼上胸飾邊聽音樂邊學念歌詞。
(2)幼兒跟著老師輕輕唱歌。
(3)幼兒跟著音樂演唱歌曲。
4、“小雪花”們跟著音樂,邊唱邊創編動作,表現雪花飄落的姿態。
5、和雪花媽媽玩游戲。
老師扮演雪花媽媽,幼兒扮演雪花。當雪花媽媽向小雪花招手時,小雪花就慢慢的飄到媽媽身邊,雪花媽媽向小雪花輕輕吹氣時,小雪花就旋轉著離開媽媽,找到自己飄落的地方。
《小雪花》。
小雪花,小雪花。
飄在空中象朵花。
小雪花,小雪花。
飄在窗上象窗花。
小雪花,小雪花。
飄在手中不見了。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十一
小雪節氣是立冬之后的一個節氣,也是大雪之前的一個節氣,小雪節氣之后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將入冬,從小雪節氣開始,我國的氣溫將持續走低,不少地方還有降雪,大家能明顯感受到冬天的氣息,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小雪節氣的民俗活動介紹。
目錄。
關于二十四節氣小雪的諺語。
小雪習俗: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糍粑,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飯放到石槽里用石錘或者蘆竹搗成泥狀制作而成,一般此類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
小雪習俗:喝刨湯。
“喝刨湯”,是我國西南部等省地區農村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習俗。所謂“喝刨湯”就是農場在快要過年的時候,家里殺年豬,這個豬主要是自己家喂的,用來自己家里過年吃的,這樣喂的基本上是糧食,殺豬要請親朋好友,把豬的新鮮肉和內臟等煮一大鍋,配其它菜,大家一起吃喝玩,完了熱情的主人一般還要給來的客人送一刀肉,哪家要吃“刨豬湯”,那天這戶農民家中就會十分熱鬧,邊吃邊談,既聯絡友情,又互通信息,還籌劃來年發展,頗有意義,所以這種“吃刨湯”文化,能沿襲至今。
小雪習俗:腌制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冬天,把豬肉洗靜,切成一寸厚、五寸或七寸的長條,瀝干水,放入適量(3~9克/斤)細鹽、醬油、醋、雞精、味精拌勻,放置七天。每天翻動一次。拿出來在陽臺上曬、風吹約20天左右再儲存。
〈〈〈返回目錄。
小雪節氣中,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容易引發抑郁癥,所以應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樂觀,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多聽音樂。清代醫學家吳尚說:“七情之病,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者也。”
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曬太陽能助發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處于“陰盛陽衰”狀態,而人應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曬太陽,更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返回目錄。
關于二十四節氣小雪的諺語。
節到小雪天下雪。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
小雪地不封,大雪還能耕。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地能耕,大雪船帆撐。
小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
時到小雪,打井修渠莫歇。
小雪節到下大雪,大雪節到沒了雪。
小雪不把棉柴拔,地凍鐮砍就剩茬。
小雪不起菜(白菜),就要受凍害。
小雪封地地不封,老漢繼續把地耕。
小雪雖冷窩能開,家有樹苗盡管栽。
小雪到來天漸寒,越冬魚塘莫忘管。
小雪大雪不見雪,小麥大麥粒要癟。
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無冰。
〈〈〈返回目錄。
大班小雪節氣活動方案(熱門12篇)篇十二
1、認識了解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2、鍛煉小朋友的動手能力,培養自力更生的意識。
3、感受集體勞動的快樂。
4、和父母一起包餃子增進父母親情。
二、活動準備。
1、請家長準備:搟面杖、鍋拍、圍裙(班主任合理安排),以校訊通、黑板報形式告知家長時間、地點、家長需要準備的物品(提前兩天通知家長)。
2、幼兒園廚房準備:餃子餡、包餃子面。廚房以班級為單位分好,廚房11月7日上午9:40之前準備好餃子餡、包餃子面,等待班級生活老師來領取。
3、班級準備:洗手、帶好圍裙。
4、幼師們提前做好不織布手工餃子。
三、活動過程知識介紹階段。
1、準備立冬相關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
2、提問:看看圖片上有什么。
3、給幼兒講解立冬的來歷及習俗,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者11月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但是我國幅員遼闊,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以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4、習俗:吃餃子,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源于過去的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下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5、包餃子階段:以班級為單位親子活動開始包餃子。
四、分工。
1、家長孩子分別搟皮、包餃子;
4、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拍照、指導、維持秩序。
五、煮餃子階段。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集中包好的餃子送進廚房并負責把煮好的餃子送回班里;
3、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維持家長秩序。
六、吃餃子階段。
1、生活老師和指定家委會專人:負責把煮熟的餃子分發到小朋友的餐盤中,請小朋友們品嘗自己包的餃子。
2、邀請家長品嘗――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分發和維持秩序。
七、贈送小禮物階段。
立冬的活動在品嘗餃子中接近尾聲啦,老師們為大家準備了親手制作的小禮物―手工餃子。讓這個活動在禮物分發中畫上完美句號。
八、活動結束。
1、家長品嘗完畢家委會指定專人:負責組織家長回到班級門口填寫表格、順序離開幼兒園。
2、班級整理、餐后散步、午休――活動結束。
3、活動、找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