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們通過游戲和活動來發展他們的認知、語言和運動能力。以下是一些幼兒園小班總結范文的集合,希望能夠給您的寫作帶來靈感和參考。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一
一、活動目標:
1、幼兒能用重疊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能找出一組物體多出的部分,并從左至右擺放物體。
3、幼兒喜歡參與數學活動,并能從中得到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大圓片4個,小圓片3個。
2、圖片:小熊4個,餅干3個,老鼠、貓頭飾若干。地上圓圈4個,每個圓圈能容納幼兒7人。
三、活動過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師在黑板上示范:將小熊卡片逐個放在黑板上,讓幼兒注意老師是怎樣擺放小熊卡片的,(手的動作從左至右)然后將餅干逐個放在小熊上面,每放—個,說一聲:“給你一個餅干?!辈⒆層變鹤⒁饨處熓謩幼鞯姆较颍瑤煟盒⌒芎惋灨赡膫€多,哪個少?請把多余的拿出來。
2、幼兒操作。讓幼兒兩手各拿大小圓片,看一看,大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還是一樣多?。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然后逐—將大圓片擺在桌子上,將小圓片逐一放在大圓片上,(注意手的擺放方向)說出大圓片和小圓片,哪個多,哪個少?將多的拿出來給大家看。
注:教師再提問問題的時候,要鼓勵幼兒參與回答,并及時表揚表現積極的幼兒。
3、游戲:貓抓老鼠。
給幼兒戴上頭飾,音樂響,每4只貓、3只老鼠圍著圓圈跳舞。音樂一停,每只貓迅速抓住一只老鼠,然后說出貓與老鼠,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讓多的站出來。
注意:貓和老鼠只能在各自的圈內活動;重新玩游戲時老鼠比貓多一只。
四、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操作的同時,感受到數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二
在生活中,小班孩子對吃的玩的特別感興趣。為此,我們以興趣為出發點,巧妙地把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孩子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器官來感知餅干的形狀。
2、能按形狀進行分類。
3、初步感知3以內數量關系。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餅干的形狀并能按其特點分類。
難點:學會用感官感知﹑體驗每一個事物。養成喜歡動手操作善于動腦的習慣。
活動準備。
餅干若干﹑手洗干凈﹑橡皮泥﹑每組一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盒子。
活動過程。
1、《餅干歌》音樂,出示神秘袋猜禮物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神秘袋,里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把餅干按組分給大家)。
2、讓幼兒自由觀察餅干。
師:請幼兒看看自己盤子里的餅干是什么樣子的?
幼: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出自:屈老、師!
師:我這有3個不同盒子,他們是餅干寶寶的家,請小朋友幫助餅干寶寶找到自己的家,記住餅干寶寶的形狀和他的家是一樣的。
幼兒分組進行,教師指導。
3、請幼兒從餐盤中選一塊餅干,用感官體驗。
師:餅干寶寶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他們很高興…(敲門聲)誰呀?我們找一找。(找到事先藏到桌子里面的盤子和餅干)。
師:餅干寶寶又來找我們玩了,我們看看出來了幾塊餅干寶寶?
幼:3塊。
師:每組有幾位小朋友呢?
幼:3位。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塊餅干,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幼:…。
師:摸上去是粗糙的。那你聞一聞有什么味道?
幼:香香的。
師:那么你咬一口是什么味道?
幼:…、、
師:餅干哪去了?變沒了,你吃的是么形狀的餅干?
4、活動延伸。
將橡皮你放在活動區,指導幼兒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的餅干。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三
教案目標:
1、知道餅干的種類,形狀很多,能按形狀對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餅干的形狀。
3、樂于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重點:
知道餅干的種類,形狀很多,能按形狀對物體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
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餅干的形狀,并樂于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教案準備:
1、餅干(圓形、方形餅干的小包裝),食品盤子5或6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里有3或4個幾何圖形片),瓶子娃娃(雪碧瓶子制作的瓶娃娃,嘴巴分別是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凈。
教案過程:
一、認認、嘗嘗餅干。
2、教師:餅干寶寶真多呀!看看餅干寶寶長得一樣嗎?(幼兒打開小包裝餅干,仔細觀察。)。
4、教師:聞一聞餅干香不香?嘗一嘗餅干是什么味道的?餅干吃在嘴巴里有什么變化?
二、瓶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瓶寶寶嘴巴的形狀。
老師出示瓶寶寶:我們班來了許多可愛的瓶寶寶,看看這些瓶寶寶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瓶寶寶,發現瓶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三、瓶寶寶吃“餅干”,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干”。教師出示圖形片:瓶寶寶肚子餓了,我們一起喂它們吃“餅干”吧!這是瓶寶寶吃的“餅干”,看看有些什么樣的“餅干”?(幼兒觀察、發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2、喂瓶寶寶吃“餅干”。教師:這么多的瓶寶寶要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呢?
3、幼兒根據瓶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干”。幼兒邊喂邊說:瓶寶寶,給你吃“xx”餅干。
4、幼兒自主地選取一個小盤子和幾塊餅干,根據瓶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應形狀的“餅干”。(幼兒把小盤子里各種形狀的“餅干”喂完)。
活動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媽媽做分餅干、嘗餅干的游戲。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四
1.學習壓扁的技能。
2.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壓印活動,初步感知肌理效果。
3.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4.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5.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肌理明顯的實物餅干每組一盤。
2.各種肌理明顯的.廢1日材料,如毛線、紐扣、木棍、石頭、網袋等。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餅干,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餅干的形狀和餅干上的紋理。(幼兒自由講述)。
要點提示:
幫助幼兒學會觀察的方法對幼兒制作陶藝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從餅干的形狀和餅干上不同的紋理兩個方面來入手,重點在觀察餅干的肌理、花紋上,為幼兒后期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師示范,重點講解陶泥搓圓后進行壓扁和用廢舊材料壓印的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幼兒觀察上面壓印出的各種肌理,并相互交流各自運用的不同材料。
教師:利用人們丟棄的一些廢舊材料,可在陶泥上制造出不同的肌理,從而使陶藝作品更漂亮,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5.活動延伸。
將幼兒制作的各種各樣的餅干放進“餅干屋”或“超市”,組織幼兒開展相應的角色游戲。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后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五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下面是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請參考.
1、認識物體的形狀特征,能正確命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重點)。
2、能按形狀標記對圖形進行歸類。(難點)。
3、對圖形歸類的活動感興趣,能專心完成自己的活動。
【活動準備】。
1、底紙5《分餅干》、多用插板、白磁板、幾何圖形共18個。
2、分類盒3格、標記卡(形狀標記共三個)、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派派和麥麥的圖片。師:“這是誰???它們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讓我們一起來歡迎它們吧!”
二、基礎部分。
1、介紹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師:“派派的.餅干店開張了,但是餅干還沒有分好,誰想來做小廚師幫忙分餅干?。俊?/p>
2、學習圖形命名,演示規則。
師:“派派的餅干店里擺好了三個盤子,每個盤子里都有一塊餅干,大家看看分別是什么形狀的?第一個盤子里的是?第二個盤子呢?第三個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3、師:“這里還有些餅干,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什么形狀的餅干?”(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有什么形狀的餅干)。
4、師:“現在我要從這些圖形餅干里拿出一塊餅干放在盤在里,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圖形?(正方形)那我就要把它放在有正方形餅干的盤子里,你們看我放的對嗎?快給我拍怕手吧!”
5、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當小廚師將這些餅干分別放到有正方形餅干的盤子里,有圓形餅干的盤子里和有三角形餅干的盤子里呢?”(教師引導幼兒將餅干按照形狀分別放在相應的盤子里)。
6、師:“小朋友分的真棒,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全是三角形的餅干,這些全是圓形的餅干,這些全是正方形的餅干。”
7、介紹平行活動。
師:“今天的新活動名字叫做‘分餅干’。除了在底紙上分餅干,還可以在分類盒上玩‘裝餅干’的游戲。(出示分類盒及材料盤)小朋友到這幾桌玩時,可以先把形狀標記卡插到分類盒上,再根據標記放圖形。”
8、梳理規則。
師:“我們在來回想一下今天‘分餅干’怎么玩呀?在底紙上怎么做?按標記放圖形。那在分類盒里怎么做‘裝餅干’?”
9、分組操作,師:“今天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先玩什么,再玩什么。玩過后,把材料收回原樣,在換到另外一個組去玩。下面我請哪個小朋友,就請和你輕輕的搬上小椅子過來選活動?!?/p>
10、觀察指導。
教師巡回觀察幼兒是否理解操作規則。個別提問:“你的這盤餅干是什么形狀的?這盤呢?”
11、提示常規。
師:“玩過‘分餅干’的小廚師們,請把材料放回原樣,然后跟做‘裝餅干’的小朋友交換一下?!?/p>
三、結束部分。
整理。師:“餅干店要關門了,請小朋友收材料,放回到原來的位置上?!?/p>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六
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學做餅干,知道餅干的形狀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美術教案-好吃的餅干。
2.在搓、團、揉、捏的過程中,初步感知圓形、正方形、橢圓形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
3.體驗泥工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橡皮泥。
2.各種印花工具(雪花片等),幾何圖形模具(圓形,橢圓形,正方形)。
3.吃點心時,引導幼兒觀察餅干的形狀、花紋。
4.各種形狀的餅干及字卡(正方形、圓形、橢圓形)。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出示布偶。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想邀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加,高興嗎?”
“小熊最喜歡吃餅干了,老師給它準備了一盒,小朋友想不想也來做些餅干送給小熊?
二、說餅干。
1.問:你想做什么形狀的餅干?
幼兒說(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出示各種形狀的餅干和漢字(如:橢圓形)。
問:你吃的餅干上的花紋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說,幼兒教案《美術教案-好吃的餅干》。
三、師示范。
師:老師先來做一塊餅干給小朋友看,好嗎?
a.先把橡皮泥用力捏一捏,搓一搓,搓成圓形。
b.把團好的橡皮泥放在桌上壓扁。
c.在橡皮泥上用幾何圖形印上自己喜歡的形狀,再用幾何圖形將多余的橡皮泥切割下來。
d.用印花工具在幾何圖形上印上自己喜歡的花紋,這樣一塊餅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餅干放在點心盆里面。
四.幼兒操作。
1.師放背景音樂。
2.幼兒操作,師做巡回指導。
3.請各組將餅干放到前面的桌上。
4.師:“現在,小熊要來選餅干了……”
師以小熊的口吻選餅干,評價餅干。
五.結束。
請幼兒先去洗手,再來吃餅干。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七
活動的由來:。
孩子們的周末時光總是會在和家長們的露營、野餐中度過,因此孩子們對于野餐也非常的感興趣,在娃娃家的時候孩子們也經常會扮演一些角色,邀請全家人去野餐等等。另外,通過對孩子們日?;顒拥挠^察,孩子們對于圓、正方形、三角形這些基本的圖形特征非常的感興趣,因此結合這兩個孩子的興趣點這個活動就誕生了!
活動目標:
1、愿意參與數學游戲,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2、能夠根據圖形的特征從不同的圖形中找到相應圖形。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各形狀餅干圖形經驗準備:前期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有一定認識。
活動的重點與難點重點:感知圖形的特征難點:能夠用語言描述出圖形所帶給自己的感受。
活動過程:
1、情景游戲引入內容。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米菲兔,這個周末是個好天氣,我們準備去郊游!郊游要帶很多的好吃的對不對?”,“你能陪我一起去超市把好吃的買回來么?~”
2、回憶,鞏固長方形外部特征“我們來想一下,爸爸想吃的是什么好吃的`?”“爸爸想吃的長方形餅干是什么樣的?”請你找到長方形的圖形寶寶摸一摸,然后告訴我。
幫助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圖形特征,并用幼兒的語言進行描述。
點擊,ppt,對幼兒的答案進行驗證。
3.回憶,鞏固圓形外部特征“我們來想一下,媽媽想吃的是什么好吃的?”“媽媽想吃的圓形火腿是什么樣的?”請你找到圓形的圖形寶寶摸一摸,然后告訴我。
幫助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圖形特征,并用幼兒的語言進行描述。
點擊,ppt,對幼兒的答案進行驗證。
請你找到三角形的圖形寶寶摸一摸,然后告訴我。
幫助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圖形特征,并用幼兒的語言進行描述。
點擊,ppt,對幼兒的答案進行驗證。
5、活動結束,課件播放“你們可真是太棒了,謝謝你們的幫忙,買到了所有要吃的好吃的,為了感謝你們,我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好吃的,就藏在你們的身邊,快去找找看!并說一說,他是什么形狀的?!睅椭變涸诔砸怀試L一嘗的過程中,再次鞏固對圖形的認知與正確命名。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八
1、體會泥工活動的快樂。
2、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3、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干。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難點: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干。
活動準備。
1、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2、兔媽媽、羊媽媽的頭飾、音樂。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導入活動。
請另外一個老師扮演兔媽媽,我扮演羊媽媽,小朋友扮演兔寶寶。
兔媽媽帶著兔寶寶到羊媽媽家做客,羊媽媽用好吃的餅干招待了兔寶寶。在吃餅干過程中,羊媽媽引導寶寶觀察餅干上有什么?餅干好不好吃?激發兔寶寶要學習做餅干的興趣。
(引導幼兒去別人家做客要有禮貌,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第二部分:羊媽媽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餅干,兔寶寶觀察并模仿做動作。
首先我介紹了做餅干的`材料。接著我示范了如何制作餅干并讓孩子們跟我一起邊說邊做捏、搓的動作。接著我引導幼兒觀察,用什么將橡皮泥壓平?怎么使用輔佐材料做出各種各樣印有花紋的餅干?又是用什么東西給餅干印上花紋的?在這個環節里,我重點講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餅干。
第三部分:兔寶寶自己學做餅干,羊媽媽和兔媽媽一起指導。(放音樂)。
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兔寶寶還可以做各種顏色的餅干,印花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衛生。兔寶寶幫羊媽媽收拾好做餅干用的材料。洗手,活動結束。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九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摸一摸餅干的形狀。
2、小朋友們看見餅干不搶不爭。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1、認識圓形和正方形。
2、讓小朋友感知餅干的形狀。
3、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和正方形。
活動準備。
1、準備餅干食物。
2、準備圓形和正方形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前做游戲:
手指游戲組織上課紀律。
二、新授:
1、創設情境:
2、引導幼兒按照圖形的形狀進行分類。圖形分為圓形和正方形。
3、分發圖片感知餅干的圖形特征。
4、分發餅干讓小朋友享受勞動成果。
教學反思。
1、讓幼兒學會發現生活中的圓形和正方形。
2、讓幼兒自己勾勒出心目中的圓形和正方形。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十
1、認識物體的形狀特征,能正確命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重點)。
2、能按形狀標記對圖形進行歸類。(難點)。
3、對圖形歸類的活動感興趣,能專心完成自己的活動。
【活動準備】。
1、底紙5《分餅干》、多用插板、白磁板、幾何圖形共18個。
2、分類盒3格、標記卡(形狀標記共三個)、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派派和麥麥的圖片。師:“這是誰???它們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讓我們一起來歡迎它們吧!”
二、基礎部分。
1、介紹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師:“派派的餅干店開張了,但是餅干還沒有分好,誰想來做小廚師幫忙分餅干???”
2、學習圖形命名,演示規則。
師:“派派的餅干店里擺好了三個盤子,每個盤子里都有一塊餅干,大家看看分別是什么形狀的?第一個盤子里的是?第二個盤子呢?第三個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p>
3、師:“這里還有些餅干,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什么形狀的餅干?”(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有什么形狀的餅干)。
4、師:“現在我要從這些圖形餅干里拿出一塊餅干放在盤在里,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圖形?(正方形)那我就要把它放在有正方形餅干的盤子里,你們看我放的對嗎?快給我拍怕手吧!”
5、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當小廚師將這些餅干分別放到有正方形餅干的盤子里,有圓形餅干的盤子里和有三角形餅干的'盤子里呢?”(教師引導幼兒將餅干按照形狀分別放在相應的盤子里)。
6、師:“小朋友分的真棒,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全是三角形的餅干,這些全是圓形的餅干,這些全是正方形的餅干。”
7、介紹平行活動。
師:“今天的新活動名字叫做‘分餅干’。除了在底紙上分餅干,還可以在分類盒上玩‘裝餅干’的游戲。(出示分類盒及材料盤)小朋友到這幾桌玩時,可以先把形狀標記卡插到分類盒上,再根據標記放圖形。”
8、梳理規則。
師:“我們在來回想一下今天‘分餅干’怎么玩呀?在底紙上怎么做?按標記放圖形。那在分類盒里怎么做‘裝餅干’?”
9、分組操作,師:“今天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先玩什么,再玩什么。玩過后,把材料收回原樣,在換到另外一個組去玩。下面我請哪個小朋友,就請和你輕輕的搬上小椅子過來選活動。”
10、觀察指導。
教師巡回觀察幼兒是否理解操作規則。個別提問:“你的這盤餅干是什么形狀的?這盤呢?”
11、提示常規。
師:“玩過‘分餅干’的小廚師們,請把材料放回原樣,然后跟做‘裝餅干’的小朋友交換一下?!?/p>
三、結束部分。
整理。師:“餅干店要關門了,請小朋友收材料,放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十一
1、認識物體的形狀特征,能正確命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重點)。
2、能按形狀標記對圖形進行歸類。(難點)。
3、對圖形歸類的活動感興趣,能專心完成自己的活動。
1、底紙5《分餅干》、多用插板、白磁板、幾何圖形共18個。
2、分類盒3格、標記卡(形狀標記共三個)、磁鐵若干。
一、開始部分。
出示派派和麥麥的圖片。師:“這是誰啊?它們要和我們一起做游戲,讓我們一起來歡迎它們吧!”
二、基礎部分。
1、介紹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師:“派派的餅干店開張了,但是餅干還沒有分好,誰想來做小廚師幫忙分餅干啊?”
2、學習圖形命名,演示規則。
師:“派派的餅干店里擺好了三個盤子,每個盤子里都有一塊餅干,大家看看分別是什么形狀的?第一個盤子里的是?第二個盤子呢?第三個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3、師:“這里還有些餅干,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什么形狀的餅干?”(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有什么形狀的餅干)。
4、師:“現在我要從這些圖形餅干里拿出一塊餅干放在盤在里,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圖形?(正方形)那我就要把它放在有正方形餅干的盤子里,你們看我放的對嗎?快給我拍怕手吧!”
5、師:“小朋友們想不想當小廚師將這些餅干分別放到有正方形餅干的盤子里,有圓形餅干的盤子里和有三角形餅干的盤子里呢?”(教師引導幼兒將餅干按照形狀分別放在相應的盤子里)。
6、師:“小朋友分的真棒,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全是三角形的餅干,這些全是圓形的餅干,這些全是正方形的餅干?!?/p>
7、介紹平行活動。
師:“今天的新活動名字叫做‘分餅干’。除了在底紙上分餅干,還可以在分類盒上玩‘裝餅干’的游戲。(出示分類盒及材料盤)小朋友到這幾桌玩時,可以先把形狀標記卡插到分類盒上,再根據標記放圖形。”
8、梳理規則。
師:“我們在來回想一下今天‘分餅干’怎么玩呀?在底紙上怎么做?按標記放圖形。那在分類盒里怎么做‘裝餅干’?”
9、分組操作,師:“今天小朋友可以自己選擇先玩什么,再玩什么。玩過后,把材料收回原樣,在換到另外一個組去玩。下面我請哪個小朋友,就請和你輕輕的.搬上小椅子過來選活動?!?/p>
10、觀察指導。
教師巡回觀察幼兒是否理解操作規則。個別提問:“你的這盤餅干是什么形狀的?這盤呢?”
11、提示常規。
師:“玩過‘分餅干’的小廚師們,請把材料放回原樣,然后跟做‘裝餅干’的小朋友交換一下。”
三、結束部分。
師:“餅干店要關門了,請小朋友收材料,放回到原來的位置上?!?/p>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十二
1、以游戲的形式復習鞏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正確說出圖形名稱。
2、培養幼兒思維的準確性,以及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1、小兔、小豬、小牛頭飾盒各一個。
2、各種圖形餅干若干。小朋友每人一份餅干(各種形狀)。
3、畫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寫有數字的車票若干。
4、磁帶一盤。
(一)以游戲的口吻,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來我們班做客了?(放錄音分別出示:小豬、小牛、小兔)。
師: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做客?你們高興嗎?那好吧,我們一起向小動物們問聲好,小動物你們好!
2、師:小動物來做客,你們喜歡送什么禮物給它們呢?(幼兒回答)。
(二)復習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1、師:你們看,老師準備了一盤餅干。(教師出示一盤有各種圖形的餅干)。
2、師:咦,盤子里的餅干是怎么樣的?它們都有哪些不同?
(師:噢,我準備的圓形餅干;有正方形餅干;還有三角形餅干)。
3、師:小動物們見了這些餅干很高興,都說自己喜歡吃其中的一種圖形餅干,它們到底喜歡吃哪一種呢?那就要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我已經為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盤餅干,現在請你們看看盤子里都有哪些圖形的餅干,想一想該送給哪只小動物?好,小朋友我們一起給小動物送餅干吧,送到小動物的盤子里。
(錄音:小朋友好!謝謝你們給我們送了那么多好吃的`餅干,不過有些小朋友送的餅干還不是我們最喜歡吃的。那么,你們想知道我們最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嗎?哈哈!問題可簡單啦,只要看看我們的嘴巴就明白啦。)。
那么小豬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大的圓形餅干)。
小牛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正方形餅干)。
小兔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三角形餅干)。
6、師:剛才我們有沒有送錯餅干呢?那好吧,我們趕緊把些送錯的換過來,給小動物送上他最喜歡吃的餅干吧。
(師:噢,我們看看送對了嗎?都送對了,你們真能干,一起來夸夸自己吧?。?/p>
(三)游戲《到森林公園》。
1、師:小動物們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歡吃的餅干,真是太開心了。為了表示感謝,邀請我們小朋友到它們的家里森林公園去玩。不過,小動物們說森林公園離這兒很遠,需要乘火車去,怎么辦呢?別著急!你們看他們已經給我們寄來了火車票,這些火車票可有趣啦!有不同的圖形,看,這張火車票是什么圖形?并且他們還告訴我們不能上錯車廂,如果你拿到了圓形的火車票就要上圓形的車廂,如果拿正方形的火車票就要上正方形的車廂,如果......
2、師:現在,請小朋友上火車吧?。ㄓ變撼制鄙喜煌能噹?,列車員要檢票了,請把火車票舉起來吧?。ń處煓z查幼兒的對、錯)。
3、師:小朋友!我們的火車出發啦?。ǚ乓魳酚變鹤叱鼋淌遥?。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十三
1.感知餅干的不同形狀,能夠根據形狀配對(重點)。
2.能積極動手操作,制作“好朋友”夾心餅干(難點)。
3.體會與好朋友互贈餅干,并一同品嘗的樂趣。
1.不同形狀的餅干若干。
2.果醬、煉乳、花生醬等容易按顏色辨認的醬料,小勺、托盤。
3.小廚師的服裝、帽子。
創設情境,觀察、感知餅干的'不同形狀。
1.導入:“小廚師們,今天我要帶你們參觀餅干王國,請你們仔細觀察,餅干都有什么形狀?”
2.引導幼兒觀察餅干的形狀,聞一聞餅干的味道。
3.交流討論:“餅干王國真熱鬧,你都看到了什么形狀的餅干?他們的味道一樣嗎?”
4.小結:餅干有很多種,他們的形狀,味道都不一樣。
二、創設游戲情景,引導幼兒根據形狀配對,嘗試制作“好朋友”夾心餅干。
1.出示夾心餅干圖片,提問:“這是什么餅干,和我們剛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顏色和口味的醬料。
3.小結:夾心餅干是由兩塊相同形狀的餅干,中間抹上一層美味的醬料制作而成的。
4.引導幼兒給餅干找好朋友。師:我這里有一些餅干,可是他們找不到好朋友了,請小廚師們幫幫他吧。
5.教師示范制作好朋友夾心餅干。師:“小廚師們真能干,都幫餅干找到了他們的好朋友,接下來請你們仔細看?!苯處熯吥顑焊柽吺痉吨谱骱门笥褗A心餅干。重點引導幼兒把醬料抹均勻。
兒歌:兩個好朋友,抹點甜蜜蜜,醬料抹均勻,臉蛋貼臉蛋,永遠不分開。
7.欣賞并品嘗自己的制作的“好朋友”夾心餅干,感受餅干吃到嘴里的感覺,提醒幼兒園吃完餅干后要及時漱口,保護牙齒。
三、再次制作,與好朋友分享。
2.將做好的餅干和好朋友互贈品嘗。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十四
活動目標:
1、在情景中學習4以內的按數取物。
2、體驗給小熊分餅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草地場景、4只小熊、竹席、每人一份操作板。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價值取向:復習數數,激發幼兒的興趣。
t:天氣真好,草地上來了些朋友,看,他們是誰?
t:數一數草地上來了幾只小熊?
t:剛才他是怎么數的?
小結:點一個數一個,數到幾就把幾記在心里,就知道原來草地上一共來了4只小熊。
二、分餅干。
價值取向:在情景中學習4以內的按數取物。
t:小熊在草地上做什么?
t:小熊們玩累了肚子餓了,熊媽媽準備了許多餅干給寶寶們吃??蓩寢屢粋€人忙不過來,想請你們幫忙。
t:看一看這些小熊衣服上有什么?
t:熊媽媽等會兒就請小朋友按小熊衣服上的數字來給小熊分餅干。
t:這只小熊衣服上的數字是幾?我們要分它幾塊餅干?
教師示范給小熊分餅干,我們在分小熊餅干時要說一句好聽的話“小熊,我分餅干給你吃”。
t:請你們每人給一只小熊分餅干,看清楚小熊衣服上的數字是幾,就給小熊分幾塊餅干。
t:請你用好聽的話給小熊分餅干,那樣它才會吃的香香的。
三、檢驗交流。
價值取向:通過檢驗再次鞏固數的經驗。
t:我們一起看看小熊都吃飽了嗎?
小結:熊媽媽謝謝你們給小熊分餅干吃,現在小熊吃的飽飽開心的回家了。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十五
游戲目的:
點數生活中物品的數量(5以內)并說出總數,初步發展孩子數概念。
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游戲準備:
停車場。
游戲過程:
1、和孩子一起到停車場。
2、數車輪。和孩子一起點數每種車子車輪的數量,如自行車2個車輪,三輪車3個車輪,小汽車4個車輪,大卡車很多車輪。
3、請孩子說一說停車場里幾個輪子的車最多。
溫馨提示:
數車輪的游戲,數的車輛數量不宜過多,最好種類包括2―5個輪子,讓孩子充分練習5以內的點數。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十六
小班孩子的繪畫水平是什么?大多能畫流暢的直線;能控制住腕部肌肉畫短線;大多小朋友能繞線圈,但終點不封閉;有的小朋友開始能畫封閉的圓;他們不是先有畫的目標,而是在畫的過程中看到什么或者聯想大什么,然后他會告訴那是什么,事物的命名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在這種過程中,孩子往往還帶有動作的愉悅性。我們往往把孩子的這種狀態表述為涂鴉狀態。
正因為孩子的這種狀態,我們常常會在小班設立自由涂鴉的活動。小班這次美術活動《涂涂畫畫》就是如此??吹交顒游揖头路鹂吹叫∨笥训臓顟B:有小朋友無從下手;有小朋友拿油畫棒興奮地亂涂,完全是動作帶來的興奮狀態。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洞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狀態和現象。事實上,個人涂鴉和集體涂鴉是兩回事。個人涂鴉往往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主動去涂鴉,盡管這種主動的意識在孩子腦海里還不夠明確和清晰,但孩子確實是帶著一種真實的渴望去涂鴉,或許跟剛才的游戲有關,或者跟剛才的說話有關,從動作和情緒上,孩子是帶著一定的需要去的。然后我們去判斷分析他涂鴉的過程和作品定性為涂鴉。而集體涂鴉,卻是被動的,孩子被一下子投放到要求他們涂鴉的狀態中,孩子一定是懵懂茫然的。所以,我覺得進入小班的孩子,開始過集體生活,而且是大班額的集體生活,在孩子不可能也不允許有多少個性化表達和生活的狀況下,這樣的集體繪畫活動,需要給孩子一個命題。關鍵是這個命題如何適應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年齡階段水平。
來到班級的路上,腦海里一直出現以前小班一次美術活動的孩子作品:孩子用各色油畫棒開火車,一條條直直的火車線從紙的這頭開到那頭,最后呈現的涂鴉作品很有節奏美和色彩的旋律美。我決定和孩子一起開火車。這樣的游戲是小班孩子喜歡的游戲,而往往小班孩子在繪畫時更帶有游戲說話和呈現的性質,而且通過這樣的開火車游戲,帶來的作品會讓孩子感覺到其中的美。
于是我事先在黑板上用白紙粘成了一張大白紙,在大白紙上開火車,才有一種大氣和自由。
認識他們,唱《星星睡了》,依然是和其他班小朋友一樣驚訝傾聽的表情,醒來、刷牙、洗臉、吃早飯,上幼兒園,互相問好!小班孩子百玩不膩的假裝想象游戲。上幼兒園了,開始開火車了,臨時自編“開啊開火車,開呀開火車,嗚——”,臨時想問問他們想開到哪里去,有孩子居然說想開過海安去,好我們就開到海安去。有節奏的“開啊開火車,開啊開火車”往往能幫助老師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在節奏當中形成一種凝聚和團結?!拔蚁腴_到南通去?!薄拔蚁腴_到北京去?!薄拔蚁腴_到合肥去。”“我想開到青島去?!薄拔蚁腴_到如皋去?!薄@些小家伙懂得的地名居然挺多的。
于是我們開始用油畫棒來開火車,我居然犯了老錯誤,問孩子請不請油畫棒來開火車,有孩子說不請,恩,是一群不那么順性的家伙哦!立馬后悔問這樣的問題,應該簡單直接地出示油畫棒的。
“我要去西安?!薄昂冒?,我發紙給你們開火車吧!”
孩子開始游戲涂鴉?;疖嚨搅艘粋€地方,停止,畫一個圓圈表示到站了,這對小班孩子來說,需要一些努力才能做到,因為,一條直線停止,這樣的控制很容易;畫一個圓圈收筆封口,一些孩子能做到,一些孩子會有些偏頗;再從這個圓圈開始畫線,就需要一些努力了,對于這點孩子可以自行其是。
在藝術活動中,使用工具最終都是為了服務于藝術的表達。那么如何使用工具本身也是一種探索。至于使用錯誤本身不是教師事先給予預防,而是在使用過程中有了這樣的錯誤方式,或者是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有這樣錯誤行為(比如畫在桌子上)的端倪,給予個別教育或適宜的集體教育。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教師要注意的是自己負面強化給孩子的暗示。
所謂涂鴉,并不是讓隨便孩子亂涂亂畫,而是在孩子作畫的過程中,遵循孩子邊畫邊游戲、邊畫邊描述畫面內容的這種年齡階段繪畫特點和繪畫水平。
涂涂畫畫(美術)。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繪畫工具油畫棒,嘗試用油畫棒涂鴉。
2.學習抓握油畫棒的正確方法。
3.激發對繪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
油畫棒若干白紙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4.老師隨意繪畫,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支會跳舞的筆寶寶,你們看:
師用油畫棒隨意地畫出小雞、小花、小草等,幼兒觀察,激發興趣。
畫完,讓幼兒筆寶寶跳呀跳,跳出了什么東西?
你們想讓筆寶寶學跳舞嗎?
5.交代涂鴉要求,幼兒學習握筆。
·筆寶寶說:小朋友,要想讓我們跳舞,必須先學會握筆,你看,筆應該這樣握。
·幼兒練習握筆。
·筆寶寶:我只喜歡在白紙上跳舞,不喜歡在桌子上亂跳。如果在桌子上亂跳會把桌子弄臟的,這樣,你們的桌子就會變臟。
6.幼兒涂鴉練習,老師觀察指導。
幼兒涂鴉練習,看看你的筆寶寶跳的什么舞?
幼兒作畫,老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正確的繪畫姿勢、方法。
7.展覽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組織幼兒欣賞,說說筆寶寶跳的是什么舞?
1.描述自己畫的什么。
2.嘗試用粉筆在戶外空地上涂鴉。
3.談談小朋友都畫了什么。
1.帶幼兒在園內觀察幼兒園的景物。
2.幼兒自由涂鴉。
3.欣賞涂鴉作品。
1.用粉筆畫畫要提醒幼兒拿粉筆的手不能揉眼睛。
2.平時注意培養不亂畫的習慣,在指定的地方畫。
3.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的繪畫環境。
4.要有明確的活動意識,就是為了孩子涂鴉,并且在適當的地方涂鴉。
幼兒園小班分餅干教案(實用17篇)篇十七
1.在吃吃玩玩中鞏固對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圖形的認識。
2.喜歡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觀察和體驗。
3.在做夾心餅干中感受自己動手做的快樂。
一、吃吃玩玩餅干。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好東西。你們看,這是什么???(餅干)。
2.這些餅干真好玩,它們長得都一樣嗎?(不一樣)師拿餅干讓幼兒認識圖形。
二、認識夾心餅干。
1.瞧,我這里有塊餅干,跟你們剛吃的有點不一樣,它叫什么名字呢?(好朋友夾心餅干)。
2.為什么要叫好朋友夾心餅干呢?(打開看看)。
一塊圓圓的餅干,一層夾心,再一塊圓圓的餅干,2個好朋友手拉手。
3.咦,這里還有一塊夾心餅干,跟剛才的一樣嗎?兩層和三層比較,夾心比較。
三、做做夾心餅干。
我們也來做做好朋友夾心餅干吧!
1.怎么做呢?(幼兒自由講講,師根據幼兒說的做夾心餅干)。
2.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不同的夾心,味道也是不一樣的,你可以挑你喜歡的來做夾心餅干。
3.幼兒挑選喜歡的餅干去涂抹果醬,要求每人做二塊。
四、分享。
1.你做了什么味的夾心餅干呢?
2.再做一塊給誰吃呢?(一塊給自己,另一塊給你的好朋友或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