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圓的面積教案(精)一
這是我第一次到外面上這種公開課,感覺壓力挺大的。一是沒有出去上課的經驗,二是感覺總不能辜負學校的信任,給學校丟臉吧!所以開始上課時還是有點緊張的。當我上到要學生自己研究這個環節時,心想怎么這么快呢?才發現自己漏掉了一個判斷的環節,當我返回去再做時,感覺整節課就沒有那么流暢了,沒辦發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失誤二:過渡語言不夠清晰,顯得每一個環節的銜接不夠流暢。說我沒過渡語,我是不服氣的,只是我沒有表達得清晰。上課時,有時候我自己都感覺得到自己沒把話說清楚。我想原因有二吧:自己的表達、描述的能力還有所欠缺;其次就是普通話還有待提高,沒能做到字正腔圓。
失誤三:課堂氣氛不夠。平時在自己學校試上,覺得學生還可以,可是沒想到當時學生就是不夠來氣。這也不能怪他們,其實你想呀:我上課都還有點緊張,何況是在這種場面下的學生呢?真后悔,該在上課前幾分鐘好好和學生交流一下,一來可以活躍氣氛,緩和學生和老師的緊張;二來還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組織藝術多好呀!
上課后的一些感受:
老師的一句話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當我在課上拍著一位學生的肩膀,說她是老師的知己,說她很棒時,我能從她的眼神中看出她從內心中流露出的喜悅和激動,自今都讓我很難忘?;蛟S若干年后,她還會記得我給她上的那節課吧。
要上好一節公開課還真難。有人說上公開課就是上表演課,只要你會表演就行了。其實我是很不認同的,就算你會表演,學生會表演嗎?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工”就算給你個劇本,沒有你平時的教學積累你就能把它演繹好嗎?我相信公開課上得好的老師,平時的教學肯定也是非常好的。公開課是一個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語言、動作、表情、眼神……無不展示著一個教師的魅力。有了魅力你還怕學生不喜歡你、上不好你的課嗎?當然如果你不能從內心里喜愛你的學生,學生又怎能喜愛、信任你呢?……真難!
上完課后,朱校長和李老師都說還可以,比以前有了進步。其實還真得感謝她們的指導和支持,如果沒有她們我也不會有這么大的進步。有時候真的感覺和智者交流自己也慢慢的變得聰明起來了,和高手下棋自己的棋藝也提高了!
最近看電視劇《士兵突襲》,常常被主人翁許三多的那種堅持所感動。他有一句話“人要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要做許多有意義的事。”很為我勉勵。我想我們教師也應該有一份堅持,好好教書,對我們來說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關于圓的面積教案(精)二
這天我和爸爸媽媽到西湖邊去過中秋,西湖邊車水馬龍,人山人海。
中秋節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自古以來就有吃團圓飯,賞月,吃月餅的習俗。
我們一路走到一公園,看到那里有賞花燈,猜燈謎的活動,猜對了還有獎品呢,但是人太多了,連擠都擠不進去。我們一家坐在西湖邊,一邊喝茶,一遍吃著月餅。這時,一輪金黃的月亮掛在天上,月亮圓圓的影子倒映在湖里,好美!
這時,我想起《靜夜思》里面的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此刻最后明白這兩句詩句的意思了
這個時候,我想起遠在武漢的外婆,還有在澳大利亞的爺爺,奶奶,我想祝愿他們身體健康,我真期望能和他們過這個團圓的中秋節啊!
快樂中秋
這天是中秋節,媽媽下午帶上我和我的一個朋友一齊去比高看了一場電影,回到家已經是4點多鐘了。當我還在練琴的時候,姐姐他們一家來了,我高興地下樓去迎接他們。
晚上,奶奶燒了一桌豐盛的晚餐,我們大家吃得可開心了。吃完晚飯,我看到奶奶搬了一張小桌子到陽臺上,然后擺上一盤盤的水果、月餅,還點了兩支蠟燭插上香,最后兩手并攏閉上眼睛拜了三下,嘴里還念念有詞。我覺得很奇怪就問奶奶這是在干什么,奶奶告訴我她在求月亮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我聽完也跟著奶奶拜了拜。拜完了月亮我們還吃了月餅賞了月亮,這天的月亮真是太圓了。
中秋之夜
這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晚上,媽媽準備了一大桌豐盛的菜肴,還有水果和飲料,都是我喜歡吃的。一家人圍在一齊,吃著團圓飯,聽著爺爺說關于中秋節的故事。
吃完飯,我們一家人到陽臺上賞月,這時,月亮已經高高地掛在了天空,像皮球、像玉盤、又像一面鏡子,突然,我想到了詩人李白寫的一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眿寢屵€說了嫦娥姐姐的傳說,我仿佛看見了美麗的嫦娥姐姐就在月亮里翩翩起舞。
我們一邊吃著香甜的水果和月餅,一邊欣賞這美麗的夜景。啊,這天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節日!
關于圓的面積教案(精)三
一、教學目標設計⒈使學生知道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讓學生體驗圓周率的形成過程,探索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⒉使學生認識到運用圓的周長的知識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⒊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跡,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教材內容:人教版第十一冊第89—91頁例1及“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二十三的第1—6題。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求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教學難點:對圓周率π的認識。三、教學對象分析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杰認為:“邏輯——數學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觀對象抽取出來,而是由主體施加于對象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現問題,“創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協同教學模式。本節課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強化師生,生生的協同效應,促進良好學習狀態的產生,提高教學的效益。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采取“幾何畫板”演示法,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滲透轉化思想。利用實驗法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并推導出圓周工計算,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學生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的能力。最后運用自學輔導法,提高自學水平,培養“說”的能力。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層層設疑,給學生造成思維沖突,從而“逼著”學生去思考,測量、計算,最終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系。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獨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組交流,學習形成的交互運用,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標。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⒈“幾何畫板”《米老鼠和唐老鴨賽跑》演示:休息日,米老鼠和唐老鴨在草地上跑步,米老鼠沿正方形路線跑,唐老鴨沿著圓形路線跑。 ⒉揭示課題
⑴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
⑵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
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二、引導探索,展開新課。 ㈠引出圓周長的概念
教師出示教具:鐵絲圓環、圓片,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么線,提問:這條曲線就是圓的什么?
㈡測量圓的周長
⒈教師提問:你能不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測量它的周長呢
?①生1:把圓放在直尺邊上滾動一周,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則師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圓鐵環的周長。
然后各組分工同桌合作,量出圓片的周長。 ②用繩子在圓上繞一周,再測量出繩子的長短,得到這個圓的周長。同樣,先請學生配合老師演示,然后分工合作。測出圓片的周長。 ⒉用“幾何畫板”《小球的軌跡》演示形成一個圓。
提問:小球的運動形成一個圓。你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
⒊小結:看來,用滾動、繞線的方法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但卻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探討出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呢?
㈢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⒈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 ⑴啟發思考
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那么,你猜猜看,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
⑵學生拿出自備的三個大小不同的圓。
組織學生觀察比較,a.哪個圓的周長長?b.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
得出結論: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⒉圓的周長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⑴學生動手測量,驗證猜想。
學生分組實驗,并記下它們的周長、直徑,填入書中的表格里。 ⑵觀察數據,對比發現。提問: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呢?(圓的直徑變,周長也變,而且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⑶出示“幾何畫板”《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演示。 ⑷比較數據,揭示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是不是也存在著固定的倍數關系嗎?猜猜看,圓的周長可能是直徑的幾倍?學生動手計算:把每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的商填入書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問:這些周長與直徑存在幾倍的關系,(3倍多一些),是不是所有的圓周長與直徑都是3倍多一些呢?教師演示“幾何畫板”《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中c1、c2、c3分別與直徑的倍數關系,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概括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⒊認識圓周率
⑴揭示圓周率的概念。
這個3倍多一些的數,其實是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稱它為圓周率。圓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板書:圓周率
現在,誰能說說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什么關系?誰是固定的倍數?完成板書:圓周長÷直徑=π ⑵介紹π的讀寫法
⑶指導閱讀,了解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
提問:你知道了什么?
⒋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⑴提問:已知一個圓的直徑,該怎樣求它的周長?板書:c=πd
請同學們從表格中挑一個直徑計算周長,然后跟測量結果比比看,是不是差不多?⑵提問:告訴你一個圓的半徑,合計算它的周長嗎?怎樣計算?板書c=2πr。提問:“幾何畫板”上的小球軌跡形成的圓你會求周長嗎?
三、初步運用,鞏固新知
⒈完成教科書92頁第1題的(1)、(3)題。 ⒉判斷
①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
②大圓的圓周率小于小圓圓周率。
⒊例1和“做一做”任選一題。 ⒋看書質疑
四、新知小結
小結:要求圓的周長,一般需要它的直徑或半徑。知道圓的直徑,怎樣求周長?知道圓的半徑,怎樣來計算周長?
五、新知運用,遷移拓展
㈠基礎練習
⒈求下列各圓的周長(幾何畫板)
3厘米
4厘米
⒉一個圓形花壇,直徑是8米,花壇的周長是多少?
⒊我們再來判斷米老鼠、唐老鴨誰跑的路程多?為什么?
㈡提高練習
在我們永和小學的校園外,有一棵很大的樹,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測量到這棵大樹截面的直徑?
六、反饋回授,課堂總結師:通過今天這節課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用學生熟悉的可愛的米老鼠、唐老鴨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用問題激發了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學生先通過教具鐵絲圓環、圓片的演示,再提問揭示圓周長的概念,(板書)形象生動。
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中,得出:用滾動法測量圓周長,繞線法測量圓的周長。
通過測量圓形鐵環、圓片的周長,學生既理解了圓周長的概念,又會測量圓周長,同時也培養了合作精神。
用小球的軌跡形成一個圓,用上面兩種方法無法測量,既留給學生發揮的時空,又不斷制造矛盾,逼著學生探求新知。
拖動直徑一端,圓周長也隨之變化,形象生動展示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既起到匯報、核對學生的測量,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通過學生的觀察、猜想、討論、實驗、計算、歸納、概括于一體,讓學生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自主發現圓周長與直徑的倍數。
通過“幾何畫板”顯示周長與直徑的變化,但周長與直徑的比值卻始終不變(3.14),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π),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通過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跡,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從表格中挑一個直徑計算周長,再對照驗證,這既是驗證剛發現的圓周長計算公式,又是初步運用,鞏固剛才發現的公式,更是讓學生經歷科學發現的完整過程。
既是鞏固新知,又是前面設問,后面解答,讓學生體驗自我成就感。
緊扣新知設計練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
通過小結,使全班同學都掌握本節課的內容,為下面練習作好鋪墊。
設計了基礎練習和提高練習,既鞏固新知,又讓學生體驗思維的樂趣,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能力各方面講一講本節課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