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演講稿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育孩子人生觀的演講稿篇一
各位家長,老師你們好!
在開始演講之前,我想讓大家知道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我認為,教育孩子,首先便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要耐心教導。我們可以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一些“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功之路。同時鼓勵孩子踴躍參加各種文娛體育和社會交往活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家里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洗自己的衣服,讓他意識到自己是家庭成員中的一分子。把孩子當做成人一樣,和他平等相處,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鼓勵孩子盡量不依賴成年人。
在學校多開展親子閱讀活動,通過親子閱讀增進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能有效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和熏陶優秀品質。
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常對女兒講“做一件事,只要盡自己的努力去做,無論成不成功,都無所謂。”我只求女兒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這就是我的目的!
教育孩子人生觀的演講稿篇二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三(1)班全體任課老師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對我們工作一如既往的信賴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一切為了孩子們的發展,是我們的共同目標,因此也讓我們有了共同的話題。
一、班級簡介
本班現共有學生38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0人。
我們三(1)班是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友愛的集體。男生聰明活潑,女生勤奮踏實。學生常規、學習情況匯報優點:大部分同學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能按時完成,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的活動。不足:學生發言不主動,寫作業速度較慢。個別同學紀律觀念差,上其他課時說小話,搞小東西,甚至下位,影響同學上課,有一部分孩子自覺性差、學習習慣差,學習基礎差,學習成績差,常不完成作業,不按要求完成作業,沒做完作業,極個別孩子常不做作業,并且撒謊說放在家里。
二、三年級的特點
各位家長都知道三年級是一個爬坡的年級,但為什么是爬坡的年級,各位家長并不十分清楚。在小學階段,老師們最不愿接教的不是一年級就是三年級。這是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既要教給他知識,又要培養他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而三年級的學生則由低年級剛進入到中年級。這一年同學們要掌握的知識就像泛濫的洪水一樣蜂涌而至,各位家長只要留心看一下孩子們的試卷就會發現:三年級的試卷上除保留了一二年級的字詞之外,成語、古詩、名人名言、改寫把字句、被字句、閱讀理解、習作等都在等待著學生們來獵取。而這時孩子們的發育卻處在緩慢階段,更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現在我要說的是家長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家長的善導是家庭教育的黃金,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才能使孩子逐步入正道,教育孩子是我們教師的責任,也是家長們的責任。學生來到學校接受教育,提高和進步,是我們老師的愿望,也是家長們的愿望,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理智的關愛孩子。大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一句話:“溺愛是誤入孩子口中的毒藥,如果僅僅是為了愛,連老母雞都能做到這一點。”溺愛是一種低本能的愛,真正的愛是理智高尚的愛,吃喝拉撒睡是愛,教子吃苦、教子成材更是愛。
三、探討教育孩子的問題
1、配合抓好孩子學習
教育孩子人生觀的演講稿篇三
大家好。
要說起教育孩子,我覺得談不上有什么成功之處。但是,孩子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長為一個了略懂人事的少年,這過程也的確是凝聚著我們做父母的一番心血。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來談談我們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為一個正心、誠意的人。一切時,一切事正確引導,養成孩子明理重德的習慣,培養孩子要多為公著想,盡量斷除自私自利的念頭。要求孩子要有愛心,要愛國家,愛父母,愛社會,必須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努力學習,不可懈怠。爭取成為德智體皆優的學生。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他怎么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他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盡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所以我們家庭是經常督促孩子要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確方向,努力學習。精進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應句瑗;父母命,行勿懶。”在學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誨。”上課時要做到認真聽課,要按時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一切作業,團結同學,要做到取長補短;在學校要爭取多做對大眾有益的事情。嚴格遵守校規,教育孩子力爭做到成為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為祖國效力,為人民大眾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這就是我們家庭對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綱領。
教育孩子人生觀的演講稿篇四
大家好!
今天各位家長朋友們都能坐在一起,參加孩子們的家長會,說明我們每位家長都是關心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能夠學到知識,將來有所作為;學校也正因為關心孩子們,希望他們能更優秀,為此我們坐在了一起,討論關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今天就關于教育孩子的問題和大家共同探討。在此感謝老師給我們這次機會,以下是我個人及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幾點建議和心得,希望和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我發現孩子們成長都特別快,記得在孩子一年級時,對孩子的教育有時還可以用強硬的方式,但是現在不行;如果用強硬的方式教育、輔導時,他會提出反駁,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有了對事情的自我評判。當我們指出孩子錯誤的時候,他會說你也這樣,或者是誰、誰、誰也這樣,所以我覺得讓孩子有個好的榜樣特別重要。
榜樣,我認為父母是和孩子在一起時間最長,他看到除學習以外其他事情最多的也是父母的所作所為,孩子們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因此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就是我們這些家長;孩子們的可塑性強,父母的一舉一動、各種行為,孩子們都會去效仿,好的行為孩子們學起來相對較慢,但是壞的行為他們一學就會。時間久了,孩子們對這種不良行為成為習慣,想要改掉這些從小就學來的習慣,我想比教育孩子更困難。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是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行為。當他們把不良行為效仿后,我們在管教時他就會說,你們都能這樣我為什么不能。所以作為父母,在家庭生活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孩子們做個好榜樣。
當今社會最發達、普及的就是電子產品,我們每個家庭都有這樣那樣的,手機、電腦、游戲機等。我在和孩子一起時發現他對這些是非常感興趣,比起書本的學習,那可是沒法比,孩子們對這些的操作幾乎都不需要教。他們渴望擁有這些,我發現你只要讓他玩一次,第二天他就會想起要玩。現在的智能手機我們每位家長都有,在孩子寫作業時我們最好不要玩手機;在你玩手機時,他也應該在想,我是不是也可以玩,甚至大腦中根本沒有寫作業的想法,一心只想手機,這樣孩子能寫好作業么?寫過的作業也是一片空白,這個問題也是我在教育孩子時犯過的錯。
對孩子的學習教育往往會面臨失敗的教育,有時對孩子輔導,他總會瞪著眼睛看你,然而就是不能在作業本上完成,你就會覺得孩子怎么這么笨,我這么用心的教導,你怎么就不會;就因為這樣,我們往往會因為失敗教育而產生暴躁、訓斥、甚至會對孩子動手,我們在訓斥、打過孩子后,我們的心情能好么?我是不會,看到自己的孩子蜷縮著、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我們都會心疼,我們應該想一想,一個在智力和體力上遠遠不能和我們對抗的孩子,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壓力,而這個孩子他是自己的寶貝、自己的唯一,此時的憐惜、悔恨、心疼,大家都應該能體會、感覺到。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是家長的失敗,所以我們不要把家長的失敗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來承受,他們還在發育、成長,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心理和成長環境。因此在教育孩子時我會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于看圖寫話,孩子寫起來就比較吃力,他不是不理解圖中內容,你讓他說他可以說很長一段,而且說得繪聲繪色,但是一讓他寫,可就半天不能下筆,等過一會再看,還是白紙一張;如果是看圖說話他會很出色,但是我們不能改變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傳統,我們還是要耐心輔導、指導。對孩子的教育,我們一定會堅持、更要耐心。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孩子的轉變也是隨時可能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是遺憾,因此我在對孩子的教育不能讓孩子放任自由,這樣相當于放棄。
今年由于工作原因,在家陪孩子的時間很少,關于對孩子的教育我個人就以上幾點,希望和各位家長共同分享,共同教育好我們的未來。
教育孩子人生觀的演講稿篇五
今天能站在這里,純屬偶然。
什么說偶然呢,因為,南雅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164班是一個優秀的集體。個人認為,班級前二十幾名的同學,時機適宜,誰考班上第一名都有可能。媽媽對我說:考了第一名,不要有壓力,這一次已證明了你有考第一名的實力。以后,出現名次上下浮動都很正常,以平常心對待。
1、關于分數。
從小學開始,爸爸媽媽對我就是這樣要求的,只要學習態度好,考試考多少分都不會怪我,所以,我考試對分數沒什么壓力,所以很少有發揮失常的時候,成績也差不到哪去。我的經驗就是:像考試一樣做認真做作業,像做作業一樣地輕松考試。初中了,媽媽重新告訴我:考試,只要考出你的真實水平,就可以。比如,某次考試,你的真實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媽媽就會為你遺憾,因為你的努力付出沒有得到對等的回報。
在我們家,分數引起的反應基本上是波瀾不驚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沒什么太大的反響。人生處處是考場,從容面對,考出自己真實水平就好。在我們家,物質也不與分數,成績掛鉤。
物質上的東西,能給生活帶來便利,而爸爸媽媽的經濟能承受的,就會給我買,與成績沒關系。爸爸媽媽認為,那種掛鉤很容易培養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離了學習和生活的本質。
我身上不缺零用錢,錢包里有一張銀行卡備用,家里的小盒子里,爸爸媽媽也常放了幾百元零錢備用。
爸爸媽媽的理念是,在當今充滿誘惑的時代,孩子不缺錢、不缺愛,到外面走彎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2、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創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我們覺得,享受生活,不要說等你長大以后,而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
有一次,一位奶奶對我說,你父母對你這么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答你的父母。媽媽更正了這種說法,對我說:對父母的報答不是很高的分數,而是從現在開始,好好活著,每一天。
所以,學習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電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適當上網玩游戲放松、去鄉下陪伴疼愛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這些讓我的生活很豐富,也讓我的生活充滿了愛,生命之火激情燃燒。
媽媽說,她從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覺到了我對愛的理解。
3、閱讀經典。
閱讀經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徑。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處。從去年開始,我開始閱讀外國經典名著。我強烈地感覺到,我的作文、考試做閱讀題目都上了一個臺階。在閱讀的時候,并不一定感覺到明顯效果,但寫起作文來,筆下的文采仿佛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閱讀者的生命。
建議大家不要讓孩子讀那種快餐書籍,比如各種雜志、童話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要讀經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剛開始讀,會找不著感覺,但讀上兩三本,就會找到節奏。
有一次,媽媽問我:你閱讀名著時,感受到愉悅了嗎?我說,感受到了!那一刻,媽媽很欣慰。因為,愉悅,是最高層次的享受。
從階段性的作用上講,閱讀經典可以使語文成績提高十分左右,這十分左右對于中考來說,是多么重要。
4、音樂的熏陶
閱讀、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其終極意義都是讓人在某一階段感到愉悅,讓靈魂舒展,輕盈。
孩子們時間很緊張,媽媽平時在接送我,或開車一起外出的時候,會根據情況適時的挑選一些高雅的音樂在車里放。我在放松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觸到了一些世界名曲,和一些歌詞寫得很好的歌曲,這一次我的作文拿了高分,就是以平時在車上聽到的那些音樂為題材寫的。
5、潤物細無聲。
現在的孩子叛逆心極重,我也不例外。
比如閱讀,聽音樂這些事情,我媽媽做得很隨意,不露痕跡,根據我的情緒來,在我想休息或者做其他事的時候,她會尊重我的意見,不強行攤派。
從小,爸爸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我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
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最重要的。因為,人生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個選擇,可以有很多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要用家長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比如:我五歲的時候,天氣很熱,從幼兒園出來,很渴,想要喝飲料。媽媽給錢給我,讓我自己去買。我害羞,因為從未嘗試過,害怕,就不肯自己去。媽媽告訴我,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自己去買,然后喝。一是自己不去買,那就忍著,回家再喝水。我猶豫了一下,選擇了不去買,忍著。媽媽覺得這也是一種選擇,就尊重我,也不評價我。
小學時,放學下雨了,媽媽也不會主動送傘。她知道,我總會想辦法的,比如,和同學共,比如在教室里先做作業,比如去超市里避雨,順便逛一逛超市。因為,我曾對媽媽說過,你女兒沒你想象的那么蠢,總會想到辦法。
再比如:現在我買衣服,媽媽只負責出錢。上次,和同學一起去買地攤貨,25元買了一件襯衣,穿到學校來了,媽媽說也還漂亮,但建議我把那些線頭剪一下,別讓人一眼就看出地攤貨。第二次,我又去買了一件,拿回來就覺得小了。媽媽也沒評價我,建議我送給一個比我矮一點的朋友了。
這都是我的選擇,爸爸媽媽都尊重我。不作負面評價。就是這樣,我一路思考,爸爸媽媽一路尊重,我漸漸長大了,遇事不逃避,學會思考,有自己的主見。
7、關于粗心
經常聽見有家長這樣說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這次錯的題目好多都知道做,就是粗心啊。
在這里,我想談一談我們家的觀點。從五年級起,媽媽就告訴我:粗心,就是能力差,學得不扎實的表現!
任何時候,都不要說是因為粗心沒考好。也請家長不要再為孩子找這個推脫責任的借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必備的能力,如果具備了這些能力,偶爾丟一兩分,可以理解,超過兩分,就是能力還欠缺,學得不扎實。
這個觀點,媽媽五年級開始和我交流,我也漸漸認同。所以,我正常情況下能考高分,成績穩定,這個觀點應該起了很大的作用。
8、培養孩子的能力
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范圍下盡量放手。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如果,你讓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點一下,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長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并及時鼓勵肯定孩子。爸爸媽媽終將老去,要學會把舞臺適時地讓給孩子,讓他們發揮。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后超越父母。長江后浪拍前浪,我爸爸媽媽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灘上。
9、賞識孩子,扶持孩子的自信,呵護孩子的自尊
中華民族是個謙遜的民族。
在教育孩子方面,卻容易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
當我做得對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及時肯定我,表揚我。
媽媽平時在同朋友談話時,談到孩子的時候,她會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優點。我們偶爾聽到,表面會裝得不在意,實際上,我們很在意,得到肯定的這些優點,我們會繼續堅持,越來越好。會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樣優秀的樣子去校準自己的言行。
當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就事論事地分析。不哆嗦,不翻舊賬。正確面對事情,改正就好。事情過了,繼續過美好的生活,不要把負面情緒過分強調和延伸。
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當然,是人就會有缺點,我也有一些缺點,就不在這里說了,呵呵。
10、必然性與偶然性。
開始,我說我考第一名是偶然,現在我想告訴大家,當爸爸媽媽用心地把孩子呵護好了,這種偶然,就是必然!孩子具備了努力、堅強、細心、有愛心等等這些品質,偶然地考上一次或幾次第一名就成了必然。
最后,我向關心、教育我的老師們、我的爸爸媽媽致以最誠摯的謝意:你們辛苦了!謝謝你們!
向曾經關心、幫助我的朋友們、同學們說一聲:謝謝!
祝老師們、家長們: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祝同學們:生活開心、學業有成!